【題解】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性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有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與現代雜文頗為相似。《愛蓮說》就是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
本文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高潔的品格,從而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視和厭惡。文章分為兩大部分,前一部分是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周敦頤】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原文】——第一段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注釋】
1、可愛:值得喜愛。可,值得。愛,喜愛。甚,副詞,很、非常。蕃:多。
2、獨:只。
3、自,自從。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4、予:第一人稱代詞,我。之,取獨。淤泥:河溝、池塘裡積存的汙泥。而:連詞,錶轉折關係。染:沾染(汙穢)。
5、濯:洗。清:清澈。漣:水波。而,連詞,錶轉折關係。妖:過分豔麗。
6、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7、蔓: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枝,名詞用作動詞,長枝節。
8、遠:形容詞用作動詞,遠播。益:更加。清:清幽。
9、亭亭:聳立的樣子。淨:潔淨。植:豎立。
10、可:只能。而,連詞,錶轉折關係。褻玩:靠近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焉:句末語氣詞,這裡指當於現代漢語的「啊」「呀」。
【翻譯】
水上、陸上的各種草木的花,值得喜愛的很多。東晉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只喜愛蓮花,它從汙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汙泥的沾染;經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豔;(它的莖)內空外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香氣傳得越遠,就越清幽;(它的莖)筆直地潔淨地豎立(在水中),只能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玩弄啊。
【原文】——第二段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注釋】
1、謂:以為,認為。之:結構助詞,的。隱逸:隱居避世。這裡是說菊花不與別的花爭奇鬥豔。
2、者:……的人。
3、噫:嘆詞,表示感慨。
4、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之,結構助詞,的。一說,賓語前置的標誌。
5、鮮:少。聞:動詞,聽說。
6、宜乎眾矣:人應當很多了。宜:應當,這裡和「乎」連用,表示「當然」的意思。矣:助詞,表感嘆。
【翻譯】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哎!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很少有聽到了。對於牡丹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那當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推薦閱讀
歐陽修《賣油翁》原文及其翻譯|一起學古文
劉禹錫《陋室銘》注釋及其翻譯|一起學古文
司馬光《孫權勸學》原文及其翻譯|一起學古文
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及其翻譯|一起學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