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電影《我們倆》:一個再舒服的拐杖,也比不上一隻溫暖的手

2021-02-08 敬夜思

一部《我們倆》,棲棲遑遑的酸楚,讓人很是心疼。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愛情讓人唏噓,忘年之交的友情更叫人濃濃感傷。

很中國的電影,院子、老人、孩子,有些貧窮的生活,沒法解決的孤獨,含蓄真切的愛。

人生的結果往往很久很久以後才會有答案,種種深切的感受常常不能言說,我們脆弱的生命最難以承受什麼?

真情。平淡的,瑣碎的,才是,真情……

《我們倆》上映於2005年,算是老片了,以前看的時候只是很感動,不能解真情。

經歷這些年的成長,終於明白不論經過怎樣的時間,那個胡同深處破落寂寞的老四合院裡的冬春夏秋,從皚皚飛雪到傾盆之雨再到滿山黃葉,才是在這世上實實在在的不可輪迴、永不褪色的真情,人生如四季,春夏秋冬走完,生命也將近,無論完美與否。
故事簡單,拍攝手法也簡單,音樂、對白更異常簡單。
它從最普通的角度,展示了人與人之間最樸實清淡的的真情:一位戲劇學院的女大學生租了老太太一間簡陋的小屋,兩人在一個四合院裡共同生活了三個季度,隨後小馬搬出去與男友一起生活,老太太則壽終正寢。

我看來,這是一個不是結局的結局,因為心疼。

老太太當過兵、騎過馬、抽過大煙、未曾生育、抱養一個女兒卻與她不怎麼親近,女大學生樂觀向上、率性直為、開朗大方而又細膩敏感。

老人原來的生活孤獨而平靜,「不近人情」的執拗、不可掩飾的孤單,她和老街坊為水壺加柴蓄水,才能不讓那一丁點點綴寂寞的溫暖在平靜中消失殆盡;

女孩有凍的紅撲撲的臉,為房租討價還價、整日裡奔忙、掛燈籠時喃喃自語,艱辛求學的日子裡依然樂觀個性,她在這個偌大的世界中用自己的呼吸方式努力過著自己的生活。

女孩和老人站在院子中央,因為被掐斷的電話線被打嘴皮官司,一言一語都是孩子話:你這個壞孩子,難怪沒有男朋友!——你是個壞老太太,難怪沒人來看你!

小院裡種種矛盾交匯,卻溫馨可愛,主人公的感情從不可掩飾的冰冷到不可捉摸的細膩再到不可割捨的牽掛,她們都是艱辛不富裕的人,吵嘴,生氣,然後依賴,揪著觀影人跌入其中。
故事中的「秋」,很心碎,很酸楚。

女孩搬出去與男友同住,臨走時,老人顫抖地走到女孩屋子裡看看,轉身拉住女孩的手,大大的渾濁且無助的眼睛,說了四句同樣的話,「真搬走了,真搬空了,真搬空了,就這麼搬空了?」字字揪心,無助的絕境。

老人又回到原有的生活軌道,寂寞、冷清。

外孫結婚,老人給孫兒騰房,被養女送到郊區一間破平房裡。病倒了,心裡想的、嘴上念的,不是養女,不是外孫,而是簡簡單單在一起生活了不到一年的女孩。

女孩急匆匆跑著去看她,緊握住老人那雙滄桑的手,老人想抓住的未必是女孩的關心,而是對溫情和生活的需要。

孤獨張望人來人往的老邁身影辭世了,女孩蹲在天橋上,看著手機,空白、不知所措。

重返老院子,推開門,窗上有新「喜」,物是人非。

社會在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總覺的物質能給我們最大的安全感,如此人與人之間的那份親情感就漸漸淡了。

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爸爸媽媽們,正一步步衰老在生命的最後垂暮時光中,寂寞度日。

眼前的世界繁華欣榮,曾經輝煌的人被遺忘,終日辛勞的人被遺忘;

庭院深深深幾許,鰥寡孤苦誰人訴?

一個再舒服的拐杖,也比不上一隻溫暖的手。
時間它跑的那樣不管不顧,那樣快,
好些人,我們都沒來得及好好疼愛.

周國平在《愛與孤獨》中說:「生命本沒有名字「,的確是這樣。
生命本沒有色彩,然而正是與他者的碰撞中填滿自身的空白而使生活五顏六色、斑斕絢麗。

《我們倆》中沒有太多的對白,也不需要太多的語言,只因為充溢了足夠的情感。

電影中,兩個人的世界激蕩出的生活。
片中個場景的細節,老人與小馬臉上的痛與笑,鏡頭的搖移,在上空的俯拍。當這一切存在於時間和空間的元素構成一種超時空的存在的時候瀰漫出的是一種歲月,是悽苦背後的幸福。

片中擁擠的小巷、簡陋的四合院,但是這又窄又擠的空間卻促使了老人與小馬感情上的交流。

也許很少有人能夠理解,一個孤寡老人和一個青春陽光的女孩的這段感情。

但是真正重要的是當生命與生命交融的時候,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他們根本不需求別人的理解,也沒有必要讓別人都理解。

影片中老人說「吃了就睡、睡醒了吃」時是如此的平淡,似乎是已經看透了這種孤獨,也經受了孤獨的痛苦,但是孤獨並不是獨生子,它永遠是和愛在一起的;
可以說,孤獨的本質就是愛,愛的本質是孤獨。

成長的過程是個洗禮的儀式。

《我們倆》就是一種「儀式」,一種是老人的渴望,另一種是女孩的期盼,他們的共同之處是用情感作為紐帶,用生命作為祭品,令人高興的是他們斷斷續續地完成了生命的交接。

歲月安好之中,品得這樣一部好電影,儘管悲傷,卻直面人性,儘管不能言語,卻會心微笑——雖然最後鼻子很酸!
這部獲過獎的小成本文藝電影,在我眼,是中註定要走進內心,值得反覆反芻的一部老電影。

相關焦點

  • 豆瓣8.7《我們倆》:被低估的國產電影,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
    前言電影《我們倆》,一部兩個人的電影,卻獲得了國內外眾多獎項。影片被提名第1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影片中老太太的飾演者金雅琴,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老太太像一隻刺蝟,讓人不敢靠近。小馬的懵懂無畏,像一個入侵者,強行闖入老太太封閉的世界。老太太害怕受傷,只能用刻薄的語言,不近人情的態度保護自己。除夕,一個300元的電話費,將她們的衝突推向了高潮。她們共用一個電話,之前約定好了:老太太每月交30元話費,剩下的小馬交。小馬看到這個300元的話費,便來找老太太理論,讓她交話費。
  • 《我們倆》——冬天裡的溫暖
    《我們倆》這部電影很真實,也很貼近生活,接地氣的電影,每每看的時候都會讓人很觸動,觸動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一個冬天。一個在北京上學的女孩,想租一個離學校近一點的房子住,於是她找到了在四合院住的老太太。儘管老太太的房租要的很高,小馬還是選擇居住了下來。
  • 豆瓣8.7分《我們倆》:被低估的國產電影,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
    前言電影《我們倆》,一部兩個人的電影,卻獲得了國內外眾多獎項。影片被提名第1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影片中老太太的飾演者金雅琴,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影片導演馬儷文獲得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這是一部容易因電影名而錯過的國產高分電影,它於2005年上映。
  • 豆瓣8.7分《我們倆》:一部讓人看了就會想起自己奶奶的電影
    前言電影《我們倆》,一部兩個人的電影,卻獲得了國內外眾多獎項。影片被提名第1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影片中老太太的飾演者金雅琴,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老太太像一隻刺蝟,讓人不敢靠近。小馬的懵懂無畏,像一個入侵者,強行闖入老太太封閉的世界。老太太害怕受傷,只能用刻薄的語言,不近人情的態度保護自己。除夕,一個300元的電話費,將她們的衝突推向了高潮。她們共用一個電話,之前約定好了:老太太每月交30元話費,剩下的小馬交。小馬看到這個300元的話費,便來找老太太理論,讓她交話費。
  • 老電影推薦:《我們倆》,感人至深,發人深省
    《我們倆》是一部2006年上映的小成本電影,整部電影一個場景,兩位演員,卻獲獎無數。該劇主要講述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外地求學的女大學生租下了離學校很近的四合院裡的一間房,而房東則是一位性情古怪,挑剔的老太太。
  • 當歲月之手將父母變得滄桑蒼老時,我們就是他們的拐杖和依靠
    最近聽朋友家中長輩說話,有這麼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現在你怎麼對你的父母,你的孩子未來就會怎麼對待你,誰還沒有老的一天啊。當歲月之手將父母變得滄桑蒼老時,我們就是他們的拐杖和依靠,溫暖不過陪伴,珍惜眼前人盡心盡力照顧好雙親,這是為人子女的責任和本分。
  • 影評丨趙盼:有你,就是最好的「我們倆」
    第一次看《我們倆》這部電影,大約是在十年前,那時她還在,我們倆還是名副其實的"我們倆《我們倆》這部電影十分樸素,既沒有氣勢恢宏的大鏡頭,也沒有機智尖銳的經典臺詞,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設定,也沒有紛繁複雜的人物關係,唯一的點滴曲折都在人物的心底緩緩流淌。小小的青磚四合院陳舊且簡陋,一位孤單的老人將房子出租給來北京上學的女孩小馬,一個花季少女,一位年邁老人,從冬到秋歷經四季的短暫相處,一院、兩人、四季,演繹著平凡生活裡的動人故事。
  • 拄拐杖坐輪椅也要工作的老戲骨病逝了 敬業的他才剛續約仍想工作
    在香港就有一位老戲骨被稱為配音界的鼻祖,他也拍過很多電影,然後在亞視和TVB都拍過很多劇集。近年他的身體健康就不容樂觀,不過熱愛工作的他就算拄著拐杖也要繼續上班,遺憾的是昨天他病逝了,後來從女兒方面才得知他才剛和TVB續約了,敬業的他有個心願未了那就是仍想繼續工作。
  • 豆瓣8.7分《我們倆》最平凡的生活,演繹最溫暖世間真情
    文/趙趙下午看了一部老電影《我們倆》,一部距今15、6年的老電影,沒有頂級流量的明星,也沒有優美的環境道具。整部電影只有9個演員,全程80%的背景幾乎都是在一個北京的四合院內,就是這麼一部簡陋的電影,一位9旬老太太和一個年輕大學生小馬的日常生活,卻感動溫暖了萬千人的心靈。
  • 豆瓣8.7《我們倆》:寂寂人生中,兩個孤獨的靈魂互相取暖
    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一個老人和女學生租客在簡陋的四合院裡,從劍拔弩張矛盾重重到漸漸靠近互相關心,在彼此的生命中增添了生活的色彩和溫暖。這就是電影《我們倆》。這部電影是根據導演馬儷文親身經歷為靈感改編的,是一部投資僅200多萬的小成本電影,全部演員也只有8個,整個故事情節大多在四合院中展現。
  • 《我們倆》|豆瓣評分8.7分,這部國產良心電影不該被忘記
    《我們倆》中只描繪了一個場景,兩個人物,四個季節,卻接連獲得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一天,老太太和小馬因一個300元的長途電話大吵一架,老太太氣憤不已,揮著拐杖趕小馬走,小馬負氣跑出院子,好幾天沒回來。
  • 看電影《我們倆》
    ,於是就看電影了。手機裡剛好有緩存好的幾部電影,我就看了這部《我們倆》。是2006年的片子,很小眾溫暖又不失味道。電影很真實,主角就像身邊的普通老太太和年輕女孩一樣。文藝片大都這樣,感覺幾乎沒有化妝。沒有孩子,就收養了一個女兒,後來女兒長大了嫁人了生了孩子,她也算有了孫子,但她還是一個人獨自住在四合院裡。女孩留著一頭黑漆漆的短髮,眼睛又黑又亮,臉蛋紅撲撲的,穿著不算時尚,甚至現在來看還有點土氣,但是青春氣息十足,臉龐膠原蛋白滿滿。一個是正當韶華青春活力的女大學生,一個是看似刻薄硬氣的老太太。兩人由於租賃關係而連接,並發生了一段故事。
  • 《我們倆》電影回顧!網友感嘆:她只想要一些溫暖啊!
    說到老電影,很多人都不想看那些電影,因為是老片,現代的很多人都認為老片拍的技術含量不行!很多都是家長裡短的事情!但是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部老片,其實是2004年的電影,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年份的電影已經算為老片了!當小編看完之後,感動的是淚流滿面!
  • 《我們倆》:等我們老了,能否逃過孤獨這一劫?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喜歡加我關注一起討論電影。圖片來自網絡。上周五被朋友拉去看了一場老電影《我們倆》,在聯想公司的未來放映廳,寬闊而舒適,是用多項高科技堆砌起來的現代建築,各種高大上,觀影嘉賓或一家,或朋友相伴而來,有說有笑。
  • 《我們倆》:等我們老了,能否逃過孤獨這一劫?
    上周五被朋友拉去看了一場老電影《我們倆》,在聯想公司的未來放映廳,寬闊而舒適,是用多項高科技堆砌起來的現代建築,各種高大上,觀影嘉賓或一家,或朋友相伴而來,有說有笑。跟影廳感受相反的景象是影片裡的灰暗、雜亂、寂寥的四合院以及端坐在陳舊的沙發上、目光呆滯的孤獨老人,兩種畫面對比如此之強烈。
  • 阿宅已老,萬代的拐杖要賣給誰
    但只要住在山手線以外,略微偏離都心幾站的地方,即使是在大型的團地或者商店街裡,白天看不見年輕人也是很正常的。筆者住處附近的商店街有一家很有人氣的中華料理店,經營者是一對年過八十,手腳利落的老夫妻,他們年過百歲的老母親坐在店裡的一角指點江山,懷裡還抱著一隻換算成人類年齡,可能是全家最年長的老貓。
  • 外國牛人設計的拐杖碉堡了!來看拐杖的正確使用方式
    其中,垂直狀態時手杖可以放進或者從底座取出,而在水平角度時,手杖將被鎖住,不能左右推動——這時手杖就相當於變成了一個欄杆、一個扶手,而且非常牢固。 基本的結構就是這樣,那能實現什麼效果呢?哦,不得不佩服設計師,真是用處多多,比如說,把底座安裝在床邊,晚上睡覺的時候把手杖卡進底座,放平就是欄杆,早上起床的時候用手抓住「欄杆」就能起床,完了順手將「欄杆」扶起、取出,就又變成手杖,無縫地給予老年人以支持。同樣的,將底座安裝在浴缸或者馬桶邊,這款手杖也能在老年人泡澡或者如廁時提供全程支撐。
  • 「新世紀」中國電影藝術審美賞析《我們倆》
    分享筆記之-----《 我們倆 》 馬儷文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一個場景、兩個人物、四個季節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影片結構簡單,順勢敘事,從東說起,經由春、夏、秋、再回到東。
  • 電影《流浪貓鮑勃》:一隻名叫「陪伴」的暖心流浪貓
    該電影是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雖然劇情上談不上新穎,但是全篇的節奏、音樂以及主人公和鮑勃的互動都令人非常舒適。電影講了流浪漢詹姆斯在困難絕境中,靠著倆「人」不離不棄的溫暖,相互依存,掙脫困境的一個故事。而電影的主人公詹姆斯是一位流浪漢,和一般流浪漢不同的是,詹姆斯以賣藝為生。但由於經常會受到流浪漢朋友的慫恿,他最終也選擇了吸「藥」這一條道路來排遣內心的寂寞。
  • 《我們倆》:我愛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作為一部劇情電影,《我們倆》無疑是成功的,電影將女大學生與獨居高齡老人在生活中的爭吵與依靠展現得淋漓盡致。租房子、打電話、借冰箱、哭鬧嬉笑、溫暖相守,一幕幕看似記錄生活的片段且將溫情持續堆疊,有時將觀眾拉回自己兒時的爛漫時光,有時又會讓觀眾感受到思念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