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遊記, 郴州 。
郴州 是哪裡?
郴州 是個什麼樣的城市?
如果是十年前,我會丟一句:很破。
那是上大學的時候,一個哥們家就在那裡。
當時因為一些事情,也去過那裡。
郴州 ,破舊的火車站、破舊的老校區,
以及連續十幾天的陰雨綿綿,
給我留下了極差的第一印象。
當然,當今天我再次踏上它的土地,
當時 郴州 的破,對於今天的我來說,
作用卻在於:
當抵達一個全新的城市的時候,
會削減一些陌生感,
覺得這地方似曾相識。
這種對城市的似曾相識感,
在腦海中常有發生,去 南京 ,去 武漢 ,去 重慶 ,回 長沙 ,
明明走在不同名字的街道,
卻仍認為自己還置身在 北京 或是 瀋陽 。
郴州
郴州
在諾大的城市折騰慣了,人們忙碌著,
精神和肉體都變得四分五裂。
很多朋友好不容易周末聚在一起,泯上幾口小酒,
不約而同的說起:
城市都一樣,冰冷。
無非是板油馬路,無非是鋼筋水泥的房子,
無非是躁動的汽車和刺耳的鳴笛,
無非是地鐵口推著小車的早餐,
無論是豆漿雞蛋灌餅,熱乾麵,
還是煎餅果子又或是包兩個茶雞蛋。
其實,不是城與城之間有多麼高的相似度,
而是舊城在心裡的份量,
總是再舊貌換 新城 的時候,才能確切知曉。
郴州
郴州 ,一個不起眼的小城,甚至在你看到這篇遊記之前,
你都不會了解到,在 湖南 還有這麼一座地級市。
郴,讀音chen,一聲。
從說文解字來看,雙木林加一個耳刀,
城在山上,山在城中;林在城裡,城在林間,
正如這座城,綠化覆蓋面積居然達到百分之七十,
從帝都的霾裡逃生出來的我,竟有一絲感慨。
城市的坐標,就在 中國 鐵路南北的大動脈上,
京廣線南下 廣州 ,進入 廣東 省前最後一個大站。
它位於 湖南 的南部,靠近 廣東 韶關 。
提起 韶關 ,大家應該對丹霞山不陌生,
丹霞地貌也延伸到湘南,
深受驢友喜歡,特別是湘舵幾個家是 郴州 的兄弟姐妹,
深度推薦的 飛天山 、高椅嶺,
都是南嶺山脈的北端,丹霞地貌特徵明顯。
而我知道這座城市,卻源於湘舵。
研究生的三年, 長沙 作為出發地,去到了很多地方,
但是小東江確實一直要去卻被遺忘的地方,
可能人性就是這樣,距離 長沙 越近的地方,
高鐵只要一個半小時的 郴州 ,越要留到最後。
也感謝那個時候沒能如願,把這裡一直留到今天。
飛天山
到達這座城市,應該是在上午的十點零八分。
每天都有很多趟高鐵從 長沙 出發來到這裡,
從 北京 出發也是有直達的高鐵,全程大概要7個小時。
下了高鐵,渾身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舒暢,
不僅僅是興奮和期待,
或許更多的是緣於對三湘大地一份特殊的情感吧,
更有幾分是回歸故裡、落葉歸根。
儘管它跟我的老家 千山 阻隔萬裡。
郴州
郴州
走出車站,搭了一輛滴滴,
後來幾天的行程,
證明這座小城用滴滴是十分方便而且划算的。
郴州 西站還在改造當中,
據說是因為當時修建的時候,
因為考慮到經濟因素,
嚴重低估了當地人選乘高鐵的客流。
我卻覺得,這裡的人很聰明,
錢永遠不會是生活裡的第一成本,
因為有比它還重要的,就是時間。
一個掉頭右轉,
師傅便告訴我這條大道,
一路向東便會到達目的地。
郴州
師傅說,右手便是王仙嶺,是 郴州 南部的仙山。
郴州 有二仙:一個蘇仙,一個王仙。
對於神仙的傳說,我沒有多 大興 趣,
但是山不再高,有仙則名,這一路我確實領略的足夠味道。
下著蒙蒙小雨,雨水掉落山澗,
和霧氣融為一體,遠遠望去,
連綿起伏的青山只能看見山腰,
山頂早已是雲霧繚繞,天地合一。
大約30分鐘車程,便到了酒店。
我很少在遊記中寫酒店,有幾個原因:
一是自己畢竟只是匆匆過客,並不知曉其他酒店如何,
每次選酒店也都是看點評,看圖片,不敢妄加給大家推薦;
二是每個人對於旅行的居所要求並不一樣,
喜歡青旅更多是喜歡交流分享和結伴,
喜歡快捷大多是圖個方便性價比高。
但是 郴州 這次我選擇住在溫德姆,五星級酒店的硬體自不必說,
主要是服務,真的很值得推薦。
在 郴州 一共住了5晚,本來是打算從東江湖回來換另一家酒店的,
但是後來還是選擇了溫德姆,雖然離市區稍遠,但是也難得的清靜和自在。
據說每一座城都有一條 老街 ,
每一條 老街 都見證著一座城的興衰榮辱,
代表著他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如果 郴州 有這樣一條,那就應該是裕後 老街 。
裕後 老街 ,起源於秦,
是郴江河的終端碼頭所在地,
也是湘粵騾馬古道的終端,
兩千多年來,一直是湘粵贛貿易的重心活躍地之一,
它是 郴州 現存最古老的一條街。
郴江捎去小城成長的故事,
裕後記錄著小城的變遷。
據說改造之前前,連當地人都不敢輕易踏進這裡,
因為街道舊,房屋破落,很多原住民搬離 裕后街 ,
裕后街 成了一個黃賭毒搶的代名詞,
很多人聽到 裕后街 均會談虎色變,搖頭嘆息,
令這個千年 老街 失去了應有的色彩。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裕后街
裕后街
我應該是傍晚時分溜溜噠噠走到這裡的,
郴州 並不大,沿著郴江邊順流而下,
就到了這裡。
小城算是 湖南 境內少有的街道很乾淨的那種,
一路沿著江邊的城市棧道,
郴江在左,城市在右,
雖然下著雨,
還是遇到了很多沿江跑步運動的人,
棧道修的很長,穿過了幾個江邊的公園。
南方的秋天雖不像北方來的明顯,
在色彩上有大的變化,
但也算是翠綠的讓人歡喜。
裕后街
裕后街
如今的 裕后街 ,以徽派建築為主,
據說除了石板路還是當年的遺留,
其他都是全新的,走在 老街 上,店子裝修都很新,
風格似乎象約好一般,大部份採取中式裝修風格,
或許是要與千年 老街 搭配。
咖啡館,茶樓,飯店、西餐廳、銀飾、定製服裝,書吧等等,
猜想大多老闆都應該是創業的年輕人。
夜雨下的 裕后街 在霓虹燈下多了份神秘,
雖然街上沒什麼行人,偶爾幾個剛放學的學生嬉笑打鬧著,
但是兩旁的店家人還是很客觀,
在一個半拱橋的邊上找了小店,泡了杯雲霧綠茶,
座位邊上便是郴江。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記得看過這樣一句話:
「生活的好,就意味著把食物放到它應有的位置上」。
我想我的解釋就是:好好吃,就是好好生活。
吃是生活裡最重要的一件事。
上中學那會兒,學歷史,總會有這樣一種印象:
人類的每一次進步,都和吃息息相關,
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在推動著吃不斷變革。
但是當我們物質生活極大發展的今天,
我們卻發現身在喧囂的繁華都市中,
匆匆忙忙,所謂的吃飯,
漸漸成了只是為了解決飢餓,
而進行地進食活動。
想想我們家裡的廚房又多久沒好好用過,
有多久沒有好好做一頓飯,
好好的喝杯酒,好好的不疾不徐的吃頓晚餐?
我知道,我們都很忙。
朝九晚五經常會變成朝五晚九,
開不完的會,加不完的班。
一天到晚忙不停,沒時間好好吃飯。
是不是真的忙到沒時間,還是我們從頭到尾的不在乎?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的生活可以放慢一點,
留點時間給自己,好好吃飯。
可能不是滿漢全席,高檔餐廳,也沒有溫暖陪伴,
但是開始好好吃飯,我就會感受到生活的美妙。
會發現許多從未留意過的小細節,
竟可以如此美好,日子開始過的充實而有活力。
我想無論我們的腳步怎樣匆忙,
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提醒我們,
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飛天山
東江湖遊水三文魚美食城
何記米餃
老劉魚粉
無疑,說了上面那麼一大段文字,就是用來墊背的。
無疑, 郴州 就是這樣一座充滿了生活味道的小城。
啟程前,曾經在湘舵的群裡問來問去,
魚粉、燒雞公、米餃、三文魚,
都是一定要品嘗的。
於是,到達的當天中午,
便找了個當地最有名的館子 ——
高子燒雞公 。
很多看官可能覺得燒雞公應該屬於 重慶 的專屬,
但其實這裡,在 郴州 ,
燒雞公是一道菜名,
也可以是一個地方,到「燒雞公」吃燒雞公,
這是地方話,上&34;叫一聲,
保管師傅不會走錯道,
因為整條街都是燒雞公的店家。
高子燒雞公
高子燒雞公
一張方桌坐了下來,
還記得在群裡他們特意囑咐我,
微辣就已經超級辣,
雖然一個北方人,
但是始終對辣有著特殊的嗜好,
奢辣如命,無辣不餐。
一個中年婦女過來點菜問我是要仔雞還是公雞,
這裡的燒雞公論斤賣,一斤大概三十多的樣子。
因為是深秋季節,
仔雞呢,就是肉比較嫩,分量少一些,
而公雞斤數會多,一般五六個人吃,
雞皮嫩但肉略柴。
問完材質便會問辣度,我想了下說中辣,
竟引來老闆娘從頭至腳的掃視,
用著我能聽半懂不懂的 湖南 話告訴我,
微辣已經很辣了,本地人一般也就是微辣。
想了想,那就微辣吧。
不多時,滿滿的堆著雞肉的不鏽鋼大盆便上了桌,
雞肉顏色光亮,濃辣鮮香飄蕩開來。
此時只感口舌生津,胃口大開。
燒雞公最好吃的在於嫩,
雞皮和肉之間的勁道,非常細嫩,
久嚼時雖有些粗纖維,卻自然在嘴裡融化。
奇怪的是,第一口下肚,三分辣七分鮮香,
但是幾塊之後,味道越濃香辛辣,
到後來,只覺得氣血通暢,大汗淋漓,
熱浪澎湃,欲罷不能。
最後吃的差不多,再來碗清水面,
攪拌其中,那濃鬱的香辣醬汁味道,嘖嘖,
再去 郴州 我想最大的理由應該不是下雨的小東江,
一定是獨樹一辣的燒雞公。
高子燒雞公
高子燒雞公
除了燒雞公, 郴州 還有一絕的便是 ——
棲鳳渡魚粉。
這次時間比較緊,雖沒有跑去棲鳳渡,
但是也在土著的陪同下吃了一碗正宗的魚粉。
土著美女帶我去的是一家小巷子深處的魚粉店,
老劉魚粉 。
那天晚上,在群裡發了一張魚粉的照片,
很多 郴州 的小夥伴便冒泡圍觀,我知道,
遠在異鄉的 郴州 人,
每次想念家鄉的時候,
最懷念的莫過於那一晚鮮紅香辣的魚粉。
老劉魚粉
傳說當年龐統起初並不被劉備重用,
只得個 耒陽 縣令的小職。
委屈地離開郴城,沿官道北上,
走到桂水渡口,天已落黑,驛站也無飯菜。
他只得敲開渡口旁邊一小酒家的門,誰知鼎鍋空空,他心情拔涼,
店主同情奔波在外的旅客,笑道:「客官不必洩氣,待小人碰碰運氣。」
推開後門便是桂水,拿一張網撒向黢黑的河面,
收網時大喜:「有望!」竟於黑暗中打上一條魚,
便用茶油煮了這魚和一巴掌米粉。
食材天然,別具滋味,
龐統吃得痛快酣暢,大呼「真好口味!」
他更從店家在似乎無望的暗野中打上鮮魚之舉,
受到啟發,大志不墜,成就事業。
棲鳳渡魚粉也由此應運而生。
老劉魚粉
老劉魚粉
老劉魚粉
說起 郴州 ,不能不提的東江湖和湖產。
最富盛名的就是三文魚,一魚五吃。
話說當天從東江湖景區出來,在土著的介紹下,
找到了遊水三文魚美食城,離景區還有一段距離。
美食城的對面就是一個湖,是 資興 三文魚養殖基地,
這裡的魚都很新鮮,現點現殺現吃,而且廚房是透明的,
可以全程觀看切三文魚刺身。
東江湖遊水三文魚美食城
東江湖遊水三文魚美食城
東江湖遊水三文魚美食城
東江湖遊水三文魚美食城
東江湖遊水三文魚美食城
東江湖遊水三文魚美食城
郴州 ,我深入它最接地氣的地方。
走過那些泛著古老的街道,
無論是菜市場的熙熙攘攘,還是夜裡小館子裡傳出的熱鬧情緒,
或是掛滿了銅鍋碗瓢盆的雜貨鋪,
總之 老街 上的一切都透出濃濃的市井味道。
這種味兒,散落在衣食住行、柴米油鹽裡,
就變成了人們居家過日子的生活狀態,
過的用心,過的講究,
把吃吃喝喝當成生活中一等一的大事。
東江湖遊水三文魚美食城
東江湖遊水三文魚美食城
郴州
郴州
到達 郴州 的第二天早晨,
便粗發去東江湖,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雖然是深秋,雖然是雨季,
但是依舊很堅定的出行。
從酒店出發,滴滴打車大概半個小時的車程。
東江湖景區位於 郴州 市 資興 ,依舊是筆直的郴州大道一路向東,
進入 資興 一個右轉,便到了東江湖景區大門。
全程滴滴打車不到80,但是從市裡出發的話,
可能就要上三位數了。
東江湖,是 湖南 省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國家AAAAA級旅遊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溼地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六位一體」的旅遊區。
東江水庫水位海拔為280米,比 長沙 50米的海拔高出230米,
是個「地上水庫」,
湖水可自流至 衡陽 、 株洲 、 湘潭 、 長沙 ,運營成本低。
東江湖融山的雋秀、水的神韻於一體,
挾南國秀色、稟歷史文明於一身,
被譽為「人間天上一湖水,萬千景象在其中」。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記得無數次腦海裡幻想著初見小東江的模樣:
不同於任何霧,
東江的霧是濃厚的,最早的霧甚至像一團長長的巨大的棉花,橫在江面。
一直定格在那裡,紋絲不動。
溼潤的氣息秋沁人心脾,
將凡塵中的汙濁、躁氣、煩惱搓揉的蕩然無存。
隨著時間的推移,霧氣漸漸開始變化,
一會聚成一團濃密的白雲,
一會散開成簇簇飄渺的花朵,
從江 面蒸騰而上,遊蕩在山水之間,
然後化成一縷仙氣,飄向蔚藍的天空。
陽光再多些,江面上的霧氣開始散去,耶穌光出現了,
這時,一葉烏篷小舟出現在清澈的江面上,
這是清晨漁民撒開漁網捕魚的場景。
船頭還端坐著漁家的閨秀。
漁民帶上鬥笠,搖起木槳,激起魚鱗微波,
哼幾句古老的漁歌。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而此刻,雨不停歇。
身上,相機,鏡頭,都被淋溼了,
無奈只能把新買的單反收進包裡,
只留一個微單。
不管怎樣,幾次遇到乘車點兒,
但我還是執拗的堅持走著棧道,
與小東江親密接觸著,
有的時候只是看到了江邊的烏篷船,
孤零零的停泊在哪裡。
整個棧道走下來,這樣的場景反覆出現,
我想或許是下雨的原因吧。
一場雨徹徹底底把我淋溼,
順著脖子澆進了心裡。
有些許的失望和無奈。
就如偶像@尼洋所說,
旅行就是這樣,所有的看似計劃好的東西,
或許因為一點點就變得很無奈,尤其是天氣,
作為一名匆匆過客,
我們能做的就是隨遇而安。
總之,霧裡雨裡,我在等你。
霧漫小東江
直到耳邊嘎吱嘎吱踩踏木質棧道的聲音停了,
我才意識到走到無路可走。
也許缺少了騰雲駕霧,但是作為一個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霧霾之中,
一份好空氣也值得我如此親近而執著的走完全程。
於是只能上到公路,
繼續乘坐遊覽車,深入到景區的最深處 ——
東江大壩 。
坐遊覽車的時候,選擇了靠江景的一邊,
車上僅僅六七名遊客,車速很快,一眼瞥過大壩,
落差甚至超過了視線所及的範圍,一下子興奮了起來。
馬上手機度娘了一下:
「一壩鎖東江,高峽出 平湖 」。
東江大壩 是我國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第一座雙曲薄殼拱壩,
在國際上名列同類壩中第二位。
下了車徑直飛奔至湖邊,仔細端詳起來。
大壩如一道弧形屏嶂矗立在鐮刀灣河谷,斜掛在山腰。
環視被大壩截斷的東江湖,
雲霧嫋嫋,青山綿綿,溪瀑潺潺,舟揖點點,
盡顯高峽 平湖 風光。
想像著若是遇上洩洪之時,當會氣象萬千,
盤空舞雪飛泉落,撲面銀花細雨來。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東江大壩
(此圖來源於網絡,和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大壩的壯觀,將東江湖和小東江攔腰截斷)
東江大壩
到達碼頭,告訴我現在霧太大沒法遊船。
於是遊客中心的人,指給我另一個方向,
告訴我,可以繼續往湖裡走。
另闢蹊徑,直接取道 龍景峽谷 看看瀑布。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龍景峽谷 全長2.5公裡,
沿途山勢陡峭,古樹參天,流泉飛瀑,
溪水穿山破壁,飛流直下。
進入峽谷,步道很適合散心,
難度不大,基本爬坡的路程並不多,
無疑適合我這個傷不起的胖紙。
走不多久便會聽到譁譁的水聲,
心裡估摸著瀑布快到了。
龍景峽谷
龍景峽谷
邊走邊看,左側青山一道瀑布仿佛從天而降,
將山體割為兩半,這是 煙竹山瀑布 。
煙竹山瀑布 雖然水勢不大,
但是終流不息,終年不竭,
形狀好像是一根細竹,在山間折出幾支竹節。
繼續走,跨過石拱橋,依峽谷澗流拾級而上,
一個瀑布群在眼前悄然顯現,
這也是 龍景峽谷 瀑布的精髓。
稍往上走,便是「龍吟瀑」,
閉著眼睛仔細聽,
時而咆哮,時而低吟。
煙竹山瀑布
龍景峽谷
為了減輕負重,水都沒背,
沒想峽谷裡沒有賣水的地方,
口渴得要命,見著身邊滑過的溪流,
只能隨性爬過護欄,蹲在巖石上,
捧了一把澄澈碧透的溪水,嗦了幾口,
又洗了把臉,那種舒服感,
隨著溪水滲透到身體每一個部分。
一下子又有了爬山的動力。
告別澗瀑,踏著彎曲狹窄的石級往上爬。
到達山脊,濃蔭遮天蔽日。
右邊是危崖絕壁,
忽然有些恐高,不敢俯視深不可測的湖心。
這裡的石階依山脊而砌,一直延伸到山下。
回頭仰望那逶迤不盡的下山棧道,
我突然想到了「龍脊」一詞,
絕逼像了。
龍景峽谷
龍景峽谷
從 龍景峽谷 一直隨山勢而下,
可以一直走到東江湖邊。
湖邊,有一座搭好的浮橋,
可以以水平的角度平視湖面。
內湖由於三面環山,風勢小了很多。
有些時候,甚至濃霧也逐漸驅散開,
然後可以清晰地看到湖面的輪廓。
浮橋從岸邊伸展到湖心處,
我也就一直走到那裡,
遠觀時像一顆綠寶石,深不見底的湖水,
走到近處卻發現真的是透亮極了。
站在湖心,舉目仰望,有一種天地任我行的合一感。
於是放下背包,取下相機,
隨性的張開雙臂,縱情擁抱這裡的一切,
任憑湖面上隨風打過來的霧氣,大口大口呼吸著湖光山色。
此處該有音樂:有我美夢作伴不怕伶仃,冷眼看世間情,
萬水 千山 獨行,找我登天路徑。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風雖小了,雨勢依舊。
整個行程,都沒有帶著雨具的我,只能靠羽絨服來抵禦著,
也沒想到隨後的幾天行程,秋雨一直不離不棄。
出了 龍景峽谷 ,看看時間到飯點了,
於是直奔大壩旁的遊客中心,
停車場旁有很多飯館,還有些販賣土特產的地方,
隨便找了一家,感覺價格倒是不貴,但是一個人也就點了兩個菜,
隨便糊弄一口,可能是遊客比較少的緣故吧,
飯有點涼,湊合了。
東江大壩
東江大壩
東江湖是高峽 平湖 ,特殊的地理環境,
一些原本的高山便在湖面上凸凹出來,
星羅棋布地散落在東江湖的湖面上,
形成諸多湖中的小島,
兜率島 ,便是其中最有名的景點。
吃過午飯,來到東江湖大壩處的遊船碼頭,
準備去 兜率島 兜一圈風,
從岸邊出發大概有二十分鐘的時間,遊艇的服務人員還給遊客泡了杯暖茶。
慢慢穿過迷霧,遠處的島嶼輪廓越來越清晰,
居然還有太陽光照進來,大喜過望。
提醒下各位看官,如果上島是為了遊覽溶洞,可以在旅遊碼頭上岸,
如果想進入 兜率島 的核心部位,那最好在貨運碼頭登岸。
那裡有旅遊專用的遊覽電瓶車,可以沿著環島山路,飽賞全島風光。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兜率島 是個極其安靜的小島,
身臨其境,感覺時間就在這裡凝固一樣。
島上人很少很少,除了遊客和觀光電瓶車,基本看不到行人。
兜率洞
第一個感覺,暖和。
洞內溫暖的很。和室外比起來簡直是,
我在寒冷的東江湖凍成狗,在 兜率洞 裡四季如春。
走了幾步,額頭的汗不停的冒出來,羽絨服必須得脫了。
後來越往裡走越熱,裡面的絨衣也脫了。
人到好說,很容易適應,相機就沒那麼快了,
溫差導致的全身冒著溼氣,uv鏡上霧氣聚集形成了水珠,
看來只能等著它也適應裡面的溫度。
第二個感覺,空闊。
相比去過其他的溶洞,雖然入口很小,但是有容乃大,
裡面的空間卻顯得空闊,除了極個別處的觀光石階,
偶爾才會有讓你鑽洞的趕腳。
石筍石鐘乳的造型也頗有意思。
據說最高一柱達36米,為世界之最。
全程走完,大概也就是半個小時時間。
如果說東江湖是一個以森林和湖光山色為主,
兼有豐富人文旅遊資源的旅遊勝地,
我想登上山的雋秀、水的神韻集一身 兜率島 ,
不只留給遊客一種視覺的欣賞,
還有一種淡泊寧靜的生活體驗。
如果下回多帶點銀子,我還是會選擇在島上住一晚,當一把土著。
霧漫小東江
等了半天,了無蹤影。
有很多時候,我覺得幸福離我很遠,遙遠的看不到方向和輪廓。
但有些時候冥冥之中,期待總會有所收穫。
等,於是坐在石椅上,拿起手機在群裡,
和大家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
我說沒看見有划船撒網的漁民,而且小東江的霧不僅漫了江水,
連同兩岸的青山都漫捲其中。
忽然一哥們點醒夢中人,
告訴我漁船都是擺拍,讓我看看附近有沒有漁夫,
或者居住在當地的人。
隧想起來來時的路上,看到了很多漁船停靠在岸邊,
於是跟隨者記憶加快了腳步。
霧漫小東江
霧漫小東江
這一段,要換一種寫法,
繼上一篇 無錫 遊記之後,便對於國風痴之入迷。
霧籠嵐山鬱蔥蔥,影入東江仍朦朧。
漁舟兩葉輕搖櫓,入眼最是那點紅。
遠山融在朦朧中,只一葉扁舟,好似融進了略帶青墨的水墨中,
無法分清哪裡是山,哪裡是水。
只有船夫擋著櫓,在水面掀起層層波紋,
才讓人相信原來眼前的景色並非畫,而是流動的。
人們常常喜歡用「水墨畫一般」形容一處風景,
但走遍水汽充沛的 中國 南方,
卻也分不清,到底是景色像極了水墨畫,
還是水墨畫來自於風景了。
誰又知道,古人是不是為了描摹下眼前的風景,
才拿起手中的毛筆呢?
湖南 郴州 的小東江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霧漫小東江
霧漫小東江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我想這是我打開回憶裡,
最富詩意的一抹水墨畫了。
雖然小東江的霧不似平日那般安靜,
形狀也不似平日那般輕浮於水面,
但是還能如何呢,這已經是最好的安排了。
這漫江漫山甚至漫天的大霧,就是心中最富詩意的霧,
此刻,只需要撩動船櫓,畫一幅水墨丹青。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拍完照片,不假思索的整理攝影包,
把相機收了,今天拍攝到此已經足夠了。
但沒有馬上走,坐在那裡燻了一根煙,實在是抱歉。
真的覺得此時此景,一定要來上一根。
飛天山
煙竹山瀑布
走出小東江,幾公裡的路程,卻不覺辛苦,
因為已經滿載而歸。
說說東江湖的住宿吧。
去哪網預定的 資興 東江湖一號院精品酒店。
位置很好找,出了景區大門,第一個路口左轉便是。
也真是走不動了,
剛踏入酒店的大門,就癱坐在那裡。
一抬頭,服務人員送上了一杯茶,太解渴。
酒店屬於中式裝修,大堂還設有專門的茶室,
可供客人泡茶聊天,辦好入住,問前臺要了兩包茶葉,
也泡了壺茶喝了起來。
這一夜睡的很晚,因為很興奮,
當晚便把相機裡的照片導了出來。
東江湖一號院精品度假酒店
東江湖一號院精品度假酒店
東江湖一號院精品度假酒店
山為 錦屏 何須畫,水做琴聲不用弦。
或許,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座山,
讓人念念不忘。
類似於 北京 有香山, 長沙 有 嶽麓山 , 南京 有雨花臺, 成都 有 西嶺雪山 ;
那一座小城 郴州 ,更可以說幸福感爆棚,
因為這裡有兩座上, 蘇仙嶺 和王仙嶺。
其實,以山丘地貌為主的 郴州 ,從來不缺山,
但在這群山眾嶺之中, 蘇仙嶺 和王仙嶺始終成為 郴州 人的烙印。
一座城,兩個神仙,蘇仙和王仙。
雖然昔人已乘黃鶴去,但是兩座仙山仍在,
而且都在市區,交通極為便利。
王仙嶺位於 郴州 東郊。
主峰高999.6米,景區內山泉遍布,溪水潺潺,瀑布層疊,
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植物品種2000餘種。
王仙嶺是 湖南 百景、湖南二十佳休閒景區之一和 郴州 古八景之一。
與 飛天山 的仙境不同,王仙嶺更多人間氣息。
飛天山 只有到了目的地才會有最美麗風景,
然而王仙嶺沿途全都是風景。
蘇仙嶺 位於 郴州 東北 角,
高五百餘米,自古就有「湘南翠屏」和「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譽,
乃 郴州 的城市名片,自然山水風光久負盛名。
由秦少遊作詞、蘇東坡作跋、米芾書寫的《踏莎行》,
被轉刻在 蘇仙嶺 的巖壁上,史稱「三絕碑」。
西安 事變後,張學良將軍曾幽禁於此,
寫下了「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的名句。
王仙嶺生態公園
王仙嶺生態公園
蘇仙嶺
王仙嶺生態公園
王仙嶺生態公園
兩個景區,兩座山,住著兩位神仙。
不知道為何,很多人都喜歡將兩座仙山進行比較,
各說各的好,而且還有著一個個充滿神奇色彩的成仙故事。
我想我作為一個北方來的漢子,
旁觀者清,不想一一作比較,
更喜歡把兩座山看成是一個整體。
其實用今天的視角來審視這裡,
我想更多的是兩座天然的大氧吧,佇立在城市的兩個方位,
庇護著一座城的自然環境。特別是當我站在 蘇仙嶺 山頂,
遠眺 郴州 這座城市的時候,
城市盡收眼底,郴江水如一條舞動的白練,
宛延曲折、由南向北穿城而過,
向著遠處的湘江奔湧而去。
更加感到了仙山對於城市的保護。
不僅是屏障,更是生命延續健康的源泉。
在寫這篇遊記的時候,
我所在的大 北京 又爆表了,
是pm2.5報表,三天紅色預警。
很多事情,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
這話沒錯,我在兩天時間裡分別踏上了兩座仙山,
也許人文、歷史,傳說,又或是其他,留給了兩座山不同的積澱和情感,
但是有一點,他們在自然界中所能夠給到這座城的,
大抵是一樣的。
王仙嶺生態公園
王仙嶺生態公園
蘇仙嶺
蘇仙嶺
王仙嶺生態公園
還記得打車到王仙嶺景區門口,
絡繹不絕的人在那排著隊,當時也還納悶,
那邊一個小角落不知道發生著什麼。
等下山的時候,又來到這裡,由於雨勢很大,
先前人生鼎沸的景象已經不見蹤影,
但是卻有一位兩鬢斑白的奶奶,很遲緩的在那 裡拉 著買菜的小推車。
我很好奇的上前看個究竟,也想去幫幫這位老奶奶。
走近一看,豁然開朗。
原來角落裡有一個接取山泉水的地方,
老奶奶拿著幾個大5l的礦泉水瓶,在那裡接泉水,
看見我過來幫忙,老奶奶衝我笑著,
還主動和我說起了話,
說生活在周邊的,甚至很遠的地方的當地居民,
每天都會來這裡打上幾桶水,
做飯泡茶煮火鍋,這水都是最好的原材料,
說著還拿小葫蘆瓢接了滿滿一瓢水遞給我,
讓我嘗嘗。
陪著老奶奶往景區外走,我拎著那個小推車,
問奶奶這滿滿一小車也不輕巧啊,
每天這來回您這身體也是夠好的。
老奶奶笑笑說,家就居住在山下,空氣好,
喝著山泉水,身體特別好。
王仙嶺生態公園
王仙嶺生態公園
蘇仙嶺
蘇仙嶺
蘇仙嶺
從小東江回來的日子裡,
一個人遊走在下雨的 郴州 ,從白天到黑夜。
蘇仙嶺 ,王仙嶺, 飛天山 ,都一一走過。
說說感受吧,
最深的不是這些景色本身多麼的美,
無論風光還是人文。
我把 郴州 最後一天的行程,
也從溫泉改成了小城閒逛,
為什麼?就是心裡越來越清晰的看懂一件事情。
城市不是縱向的高樓,而是橫向的人群。
一座城吸引我們的,或者說是值得我們留戀的,
無非幾個原因:
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
一個房子,
一個良好的城市生活氛圍,
一個深愛的人,還有一堆朋友。
我想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說的無非也就是這個道理,
物質或是精神,其實都是在說日子。
郴州
何記米餃
何記米餃
何記米餃
日子本來的模樣。
日子本來的模樣應該是什麼?
說幾個見聞吧。
第一個, 何記米餃 店。
郴州 的米餃是小的,甚至比兒童水餃還要小一些,
據說最正宗的在正一街何記。
何記米餃 在進正一街不到50米的地方,
小小的一個門面,清晨車流稀少,但店門口已圍著不少人。
而且甚至還有在街頭端著碗的,這陣勢著實讓我一驚。
到了店家,屋內已經坐滿,只能找了個外面的位置坐下來。
並沒有急於點單,而是認真的觀察著周圍的客人,
大多低著頭,專注的吃著碗裡的。
再看店家的案邊,拇指大的米餃堆滿了整個臺案。
老闆是一位中年大姐,
看我坐下來,便主動問我,要吃多少個。
雖然在 湖南 呆了這麼多年,但是依舊很難聽懂這裡的方言,
還沒會意之時,大姐可能看出我的窘迫,
笑了笑說給你煮20個吧,5塊錢一碗,很實惠。
我就坐在煮米餃的屋子外面,沒有玻璃,所以可以很近距離的觀察,
也就和大姐聊了起來,她說這家店已經30多年了,
1984年開始做起,
那時沒工作,就跟著老人做米餃,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何記米餃
何記米餃
何記米餃
30年專心做一碗米餃,這不就是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麼?
我捧著熱氣騰騰的米餃,拿著勺子吃了起來。
入口很細膩,皮兒很耐嚼,有點像年糕的口感,
但是米的味道更濃,餡雖不大但是絕不馬虎,
吃下的每一個米餃都感覺餡一般大小,而且嚼的瞬間還會有湯汁釋放出來。
湯頭加了胡椒和小蔥,不僅味道很濃鬱,賣相也好。
不過,大姐說,一般要來吃米餃一定要上午,
因為是手工製作,數量實在有限,最多中午就賣完了,
下午和晚上都休息。
生意如此安逸,只能羨慕這份執著和堅守。
大姐還補充說「其實我們也很辛苦。
餃子這麼小,每天一萬多個,包得很麻煩,
每包一些,就要用摩託車送過來,
要不然米餃的口感就不會是最好的,
雖然我們下午和晚上休息,
但是幾個人凌晨就要起來做,現在還在包呢。」
陳記招牌粉
郴州
陳記招牌粉
陳記招牌粉
第二個,承諾不加味精雞精的米粉店。
回 湖南 ,念叨最多的就是早上起來,嗦碗粉。
郴州 也不例外,
老百姓日子裡早餐最多的便是唆粉。
走進 陳記招牌粉 的店子,
還是源於味道,隔著好遠,便因味道尋覓到這裡。
進了門,米粉店比我想像的大得多,
但是四方桌也基本都被坐滿了,
站了一會一直在等位,
後來被老闆燙粉所吸引,
走了過去,粉店的廚房是不多見的透明的。
在窗臺上立著塊小玻璃黑板,
本店承諾不使用雞,味精。
一下子感覺這家店有故事。
一邊觀摩,一邊和老闆攀談起來。
話匣子也就打開了,
老闆說為了做好一碗粉,
在熬湯上自己琢磨了大半個月,
最後用熬製的老湯中藥,代替了味精,
每天的碼子都會用當天的新鮮豬製作。
可以想像一個中年男人為了做一碗好粉,
琢磨,試驗的場景。
也想起了我媽跟我說的一句話,
女人做飯更多的是為了應付差事,
男人做飯都是真愛。
陳記招牌粉
陳記招牌粉
陳記招牌粉
陳記招牌粉
第三個,知足的娭毑。
走在巷子裡,偶然發現了一家做紅豆湯,綠豆湯的小店。店面不大,裝修也有點老舊。
正在考慮要不要敲門,門打開了,
一位戴著眼鏡的娭毑走了出來,
告訴我說剛做好的,要不要嘗嘗。
娭毑, 湖南 話裡大媽的意思。
也是婦女開玩笑的稱呼。
眼前這位娭毑很慈祥,
看我臉上已經分不清是雨滴還是汗珠,
給我盛了一杯,要我嘗嘗。
紅豆湯很均勻,熬的時間想必很長,
裡面還有一個個糯米丸子,十分有嚼頭,
而且還帶著餡,應該是一顆葡萄乾。
好吃極了。
拿起微單,給可愛的娭毑拍了幾張照片,
笑容一直沒有停歇。
郴州
郴州
郴州
郴州
總覺得這篇遊記寫吃的篇幅佔據了太多篇幅,
但是講真,一次輕鬆的旅行,
逛吃逛吃是必不可少的節奏。
正如這段的標題,日子本來的模樣。
什麼樣?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
耐得住平淡,但依舊有熱情,
耐得住平常,但依舊有濃度。
有的人活了一輩子,
卻沒有真正活過完整的一天。
因為他們不是追憶過去,
就是期許未來,從來沒有活在當下。
這次 郴州 行,對我來說觸動內心最多的,
就是所遇見的這些面孔,所到達的這些景點,
所走過的每一條路。
一座城市,
有一個出門不需要多遠就能到達的氧吧,
有一個隨處可見綠色的街道,
有一條母親河,有一 汪清 泉,
有一個開車不要多遠就可以到達的景區,
有一個高鐵站,
有很多好吃的小巷子,
有三五好友,有酒有肉。
真的,小城不小,
因為我能想到的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
也不過如此。
由此,想到一個問題,
大城 市,還是小城市?
這可能是我們這一代人面臨的迷茫。
人生總要有取捨,看你想要什麼。
仔細想想, 大城 市那些所謂先進浮華的東西
其實跟自己無關,
我現在沒有上下班擠車的問題,
單位與家的距離只有一座橋,
中午都來得及回去補個覺。
現在的生活很世俗,但也很幸福。
你會越來越覺得生活在哪個城市並不重要,
關鍵是和誰在一起。
有的人思前想後,有的人原地踏步,
有的人勇敢改變,也有的人走了又回來,
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不斷地掂量,
其實無論 大城 該是小城,
這一切無非都是,
為了讓我們的生活獲得幸福與安寧。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郴州
郴州
郴州
郴州
大城 市有大城市的好,
在 大城 我們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
可以燃起我們奮鬥的動力,
可以享受更好的物質文化,
小城市也有自己的好,
也許我們離父母更近,
我們的生活不用很匆忙,
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做想做的事情的時間。
在 大城 市奮鬥,在小城市生活。
這只是理想但不切實際。
我依舊在十字路口徘徊,
我依舊沒有找到我要的答案,
我不知道有多少漂泊在外的人,
祝 大城 市裡的哥們夢想成真,
小城市裡的兄弟安逸舒服。
生活不會按你想要的方式進行,
它會給你一段時間,
讓你孤獨、迷茫又沉默憂鬱,
但如果靠這段時間跟自己獨處,
多看一本書,去做可以做的事,
放下過去的人,等你度過低潮,
那些獨處的時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
也是這些不堪陪你成熟。
所以,現在沒那麼糟,
看似生活對你的虧欠,其實都是祝願。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郴州
郴州
合著這段背景音樂,
身處人流湧動的城市,
每個來自不同故土的獨立生命,
被席捲進這場人間洪流,被推動著向前。
種種變故隨時發生,
但漂泊的人習慣了獨自消化情緒。
城市,也因為這些豐富的靈魂而有趣起來。
這世界有太多值得你向外走一步的理由。
我們不約而同選擇了遠方,
在陌生的城市乃至國度裡漂泊、奮鬥、努力,
用精神相擁並取暖。
每個背井離鄉人,
都同樣走過一段艱辛,
而被她接納的人,即便浪跡天涯,
依然會對她深情回望。
天下沒有遠方,人間都是故鄉。
郴州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郴州
何記米餃
告別,寫在最後的文字。
有一段時間,沒怎麼用心寫過東西了,
就連同這篇遊記都顯得詞窮末路,
也正因為如此,才真正體會到堅持的好處,
無論是做什麼事情。
但是時常還是會想,寫點東西給未來的自己,
給老去的面容一些能夠回憶的東西。
而今的現實卻是:
依舊很用心,不管是遊記,還是訂閱號,
但寫一篇像樣的文章很吃力,
還有攝影,依舊在拍著自己內心的小調調,
唯一不變的是,心中那個所謂的情懷。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沒有消失,
反而越來越強烈的燃燒起來,
既使在我完全明白自己,
目前的實際處境之後。
到底該何去何從,這是一個朋友和我聊到的:
我相信一切都還不晚,我也相信這個時代,
比任何時候更需要情懷,
需要加日復一日的堅守。
郴州
郴州
何記米餃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裡,
有這樣的一句話,至今記憶深刻:
只有永遠把艱辛的勞動看作是生命的必要,
既使沒有收穫得指望,
也心平氣和的繼續耕作。
總覺得,現在的自己心態 平和 了許多,
不再那麼急於求成了,更少了許多功利心。
也許未來的方向還沒有想清楚,
但是有一句話,卻越來越清晰:
單純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然後就是堅持。
人這一輩子,走怎樣的路,過什麼樣的生活,
歸根結底都在於自己的選擇和堅持!
生活真正的魅力不是你應該變成誰,
而是你本身是誰。
什麼是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是自由。
什麼是幸福?喜歡自己做的事是幸福。
那就堅持下去吧。
這段旅途不長不短,看這個世界剛剛好。
告別,告別一段旅程,
告別一座城市,告別一種生活,
告別自己的,三十五歲。
此文章來自於馬蜂窩博主——山峰不會寫遊記
(如有不妥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