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3)
本報記者 王小霞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2021年中國經濟怎麼看、怎麼幹?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又釋放了什麼樣的信號?如何進一步穩定宏觀槓桿率?
貨幣政策回歸常態穩定槓桿率將成重點
此前市場預期,2020年各類非常規的疫情救助與經濟紓困政策將在2021年陸續退出,貨幣政策將會收緊,經濟反彈的政策支撐力逐步減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會議對宏觀政策的要求是「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這意味著明年宏觀政策的節奏、力度和重點將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整,宏觀政策將與經濟發展情況更加適應和匹配。
在貨幣政策方面,總基調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溫彬分析稱,貨幣政策要「靈活」,主要是由於我國面臨國內外的複雜多變形勢和多種風險挑戰,需要根據經濟形勢進行調節,尋求多目標的平衡。「精準」主要是因為我國經濟社會恢復發展中,還有一些發展短板和薄弱環節,以及需要重點支持的領域,例如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需要更多結構性、直達性貨幣政策的精準支持。「合理適度」是指貨幣信貸增長要與經濟發展所需相一致,既要避免「大水漫灌」式強刺激,又要滿足經濟主體需求,這也釋放了貨幣政策回歸常態的明確信號。
「明年,相關政策都需要在紓困方面有所退出,包括再貸款、疫情防控時出臺的財政政策等都需要作出調整。」九方金融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肖立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貨幣政策如何退出?如何步入常態化?肖立晟表示,今年四季度經濟增速已超過6%,預測可能將達到或超過7%。明年如果出口依然保持相對穩定狀態,再疊加今年所釋放的貨幣資金,則能夠支持這一輪的庫存周期反彈。由此來看,明年貨幣政策整體將處於相對穩定、略有收緊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央行均提出要穩定槓桿率,這將成為明年貨幣政策調整的重要方向。
「疫情期間,我國宏觀槓桿率上升較快。9月末,我國實體經濟部門槓桿率達到270.1%,比年初上升了24.7個百分點。」溫彬表示,宏觀槓桿率上升放大了風險,也壓縮了政策空間。因此,下一階段貨幣政策須納入更多對防風險的考慮,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肖立晟指出,圍繞著穩定宏觀槓桿率,意味著明年的社融增速將不能超出名義經濟增速過多,不出意外,明年名義經濟增速應在10%-11%之間,社融增速將在12%-13%之間,相比今年,略有收縮。
「今年,宏觀槓桿率上升主要來自政府部門,企業部門有一部分,居民部門則保持基本穩定。明年,如果政府支出收縮,那麼槓桿率不會上漲太快,居民和企業部門明年理論上收入會比今年好,特別是企業部門,盈利能力將顯著提高。收益上升,槓桿率則不會上升太多。同時,明年的名義GDP增速約為10%-11%,也將消化掉一部分槓桿率。」肖立晟說,因此,明年將主要通過增長方式來消化一部分債務。預測明年的宏觀槓桿率將穩中有降。
財政政策將略有收縮須更關注政策可持續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
肖立晟表示,從會議釋放的信號來看,明年財政政策將略有收縮,但會保持平穩。今年經濟增長主要不是依靠基建和財政收入,而是超預期的出口拉動了製造業和工業品,從而有了漲價效應,企業投資上升,民營企業投資從9月開始反彈,是正常的周期性行為。明年財政政策將是循序漸退的狀態。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告訴本報記者,明年財政政策赤字率可能下降,但由於明年經濟增速較高,預計財政支出規模即使下降,幅度也不會太大。
從會議表述來看,積極的財政政策基調沒有改變,「提質增效」延續了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但今年特別強調了「更可持續」。溫彬表示,這主要是由於疫情期間,財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部分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缺口較大,壓力明顯增加。今年前11個月,省本級公共財政中,僅有上海市實現了小幅收支盈餘;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支缺口已達2.39萬億元,缺口超過2019年全年缺口的3倍。財政壓力的增加將進一步影響政策空間和效果,因此必須更加關注政策的可持續性。
下一階段,財政政策將向哪些領域傾斜?肖立晟指出,財政政策在過去一段時間希望更多地向新基建方向傾斜,但新基建主要以民間投資為主,財政政策主要起引導作用。目前來看,財政政策尚存在收入和支出不匹配的問題,地方企業的納稅能力以及地方政府收入下降較快,明年財政政策一方面要「六穩」「六保」,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引導創新。
龐超然認為,財政政策重心仍是重點支持創新、產業鏈和內需市場,支持過程中要發揮邊際帶動效應更好的投資項目,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會議提出「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這意味著雖然財政政策支出強度轉向更加「適度」,但會繼續加大對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支持力度,這關係到「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