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時度效2021年財政貨幣政策以穩為主基調

2020-12-23 中國經濟時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3)

本報記者 王小霞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2021年中國經濟怎麼看、怎麼幹?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又釋放了什麼樣的信號?如何進一步穩定宏觀槓桿率?

貨幣政策回歸常態穩定槓桿率將成重點

此前市場預期,2020年各類非常規的疫情救助與經濟紓困政策將在2021年陸續退出,貨幣政策將會收緊,經濟反彈的政策支撐力逐步減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會議對宏觀政策的要求是「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這意味著明年宏觀政策的節奏、力度和重點將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整,宏觀政策將與經濟發展情況更加適應和匹配。

在貨幣政策方面,總基調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溫彬分析稱,貨幣政策要「靈活」,主要是由於我國面臨國內外的複雜多變形勢和多種風險挑戰,需要根據經濟形勢進行調節,尋求多目標的平衡。「精準」主要是因為我國經濟社會恢復發展中,還有一些發展短板和薄弱環節,以及需要重點支持的領域,例如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需要更多結構性、直達性貨幣政策的精準支持。「合理適度」是指貨幣信貸增長要與經濟發展所需相一致,既要避免「大水漫灌」式強刺激,又要滿足經濟主體需求,這也釋放了貨幣政策回歸常態的明確信號。

「明年,相關政策都需要在紓困方面有所退出,包括再貸款、疫情防控時出臺的財政政策等都需要作出調整。」九方金融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肖立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貨幣政策如何退出?如何步入常態化?肖立晟表示,今年四季度經濟增速已超過6%,預測可能將達到或超過7%。明年如果出口依然保持相對穩定狀態,再疊加今年所釋放的貨幣資金,則能夠支持這一輪的庫存周期反彈。由此來看,明年貨幣政策整體將處於相對穩定、略有收緊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央行均提出要穩定槓桿率,這將成為明年貨幣政策調整的重要方向。

「疫情期間,我國宏觀槓桿率上升較快。9月末,我國實體經濟部門槓桿率達到270.1%,比年初上升了24.7個百分點。」溫彬表示,宏觀槓桿率上升放大了風險,也壓縮了政策空間。因此,下一階段貨幣政策須納入更多對防風險的考慮,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肖立晟指出,圍繞著穩定宏觀槓桿率,意味著明年的社融增速將不能超出名義經濟增速過多,不出意外,明年名義經濟增速應在10%-11%之間,社融增速將在12%-13%之間,相比今年,略有收縮。

「今年,宏觀槓桿率上升主要來自政府部門,企業部門有一部分,居民部門則保持基本穩定。明年,如果政府支出收縮,那麼槓桿率不會上漲太快,居民和企業部門明年理論上收入會比今年好,特別是企業部門,盈利能力將顯著提高。收益上升,槓桿率則不會上升太多。同時,明年的名義GDP增速約為10%-11%,也將消化掉一部分槓桿率。」肖立晟說,因此,明年將主要通過增長方式來消化一部分債務。預測明年的宏觀槓桿率將穩中有降。

財政政策將略有收縮須更關注政策可持續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

肖立晟表示,從會議釋放的信號來看,明年財政政策將略有收縮,但會保持平穩。今年經濟增長主要不是依靠基建和財政收入,而是超預期的出口拉動了製造業和工業品,從而有了漲價效應,企業投資上升,民營企業投資從9月開始反彈,是正常的周期性行為。明年財政政策將是循序漸退的狀態。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告訴本報記者,明年財政政策赤字率可能下降,但由於明年經濟增速較高,預計財政支出規模即使下降,幅度也不會太大。

從會議表述來看,積極的財政政策基調沒有改變,「提質增效」延續了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但今年特別強調了「更可持續」。溫彬表示,這主要是由於疫情期間,財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部分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缺口較大,壓力明顯增加。今年前11個月,省本級公共財政中,僅有上海市實現了小幅收支盈餘;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支缺口已達2.39萬億元,缺口超過2019年全年缺口的3倍。財政壓力的增加將進一步影響政策空間和效果,因此必須更加關注政策的可持續性。

下一階段,財政政策將向哪些領域傾斜?肖立晟指出,財政政策在過去一段時間希望更多地向新基建方向傾斜,但新基建主要以民間投資為主,財政政策主要起引導作用。目前來看,財政政策尚存在收入和支出不匹配的問題,地方企業的納稅能力以及地方政府收入下降較快,明年財政政策一方面要「六穩」「六保」,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引導創新。

龐超然認為,財政政策重心仍是重點支持創新、產業鏈和內需市場,支持過程中要發揮邊際帶動效應更好的投資項目,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會議提出「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這意味著雖然財政政策支出強度轉向更加「適度」,但會繼續加大對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支持力度,這關係到「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的實現。

相關焦點

  • 「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不急轉彎」,這些表述怎麼理解?
    會議對2020年疫情之下中國取得的各項成績表示肯定,但同時強調,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對此,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 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宏觀政策
    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不急轉彎」雖只有短短四個字,背後卻透露出巨大的信息量。 為何政策不著急轉向?
  • 2021中國財政貨幣政策有哪些新提法?
    來源:中國新聞網(經濟觀察)2021中國財政貨幣政策有哪些新提法?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劉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8日在北京閉幕。會議指出,明年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表明,中國宏觀經濟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更加側重「穩」和「準」,對財政政策的表述上,強調「更可持續」;貨幣政策的表述上,則強調了「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二者協同配合下,可以預見,明年中國經濟工作將呈現更多看點。
  • 央行: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 把握好時度效
    人民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羅知之)「我國經濟向常態回歸,內生動力增強,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好轉,當前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仍然複雜嚴峻,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貨幣政策在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要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 美國新一輪紓困計劃呼之欲出,2021年春季行情穩了?
    至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華創證券分析指出,此輪救濟法案如果順利落地,預計將進一步有利於我國出口景氣度的持續。未來,需要把握我國出口的兩個階段切換。當下正處於第一階段,美國居民收入因為財政補貼,依然可以支持其需求端的高增,在疫苗開始大規模接種前,美國需求相對供給依然偏強,這進一步利好中國出口份額維持高位,結構上以產成品出口拉動為主(美國零售商補庫階段)。
  • 明年我國宏觀政策將「穩」字當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基於會議精神,2021年我國經濟仍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急轉彎,要把握好政策時度效。總體看,明年我國政策將「穩」字當頭,疫情以來各類非常規的擴張性政策將結合疫情進展和形勢變化穩中漸退,但退出的力度和節奏會比較溫和。
  • 王軍:2021年宏觀經濟政策展望
    世界格局的重大調整對中國宏觀調控政策提出新的要求,兼顧短期波動與長期發展,以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結構性、長期性問題為目標的跨周期調控成為新時期的施政框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 易綱最新定調2021年貨幣政策,「穩」字當頭、降準難度大
    「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表示。這一口徑與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央行2020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提出的「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一脈相承。
  •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宏觀政策的取向如何,備受關注。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什麼貨幣政策信號 四位機構首席解讀「不急...
    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對記者分析稱,貨幣政策提法由「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變成「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更加強調合理適度。
  • 今年GDP增速可能會淡化數字目標 貨幣與財政政策或更加強調協調配合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同時,今年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可能會更加強調協調配合,形成合力。」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把資金用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就此,王軍告訴記者:「4月中旬的政治局會議已經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定調,『六穩』『六保』很清晰、很明確,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居安思危。宏觀政策主基調仍未改變: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
  • 2021年宏觀調控要領明確
    「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點明2021年財政貨幣政策操作要領。  專家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1年宏觀政策明確定調,給市場吃下一顆「定心丸」。明年我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根據經濟金融運行情況靈活調整,保持精準有效,但在操作上不會驟然大幅收緊。
  • 【任澤平:未來應以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來擴大需求】恆大...
    2020-04-11 12:21:03來源:FX168 【任澤平:未來應以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來擴大需求】恆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發文稱,當前我們面臨四大挑戰:控制疫情、復工復產、紓困企業、擴大內需。
  • 明年貨幣政策定調:穩健 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工作會議於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了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  對於這一表述的轉變,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2021年,我國仍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宏觀政策既不會大幅度收緊
  • 啟富投顧:上半年貨幣及財政政策要點
    8月6日央行發布《2020 年第 2 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梳理了2020 年第二季度我國貨幣信貸概況、貨幣政策操作、金融市場運行和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的總體情況,並展望了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和介紹了下一階段我國貨幣政策思路
  •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何理解2021年中國的宏觀政策取向?
    摘要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何理解2021年中國的宏觀政策取向?】據新華社消息,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 王小廣:把握好時度效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第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宏觀經濟政策要把握好時度效,使經濟運行質量顯著提高宏觀經濟政策的「時」和「度」就是相機抉擇,及時但不過度,不搞急轉彎,努力做到精準有效。也就是說,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讓市場可預期、可適應,更好地發揮宏觀政策的引導作用。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合理把握宏觀調控節奏和力度。
  • 財信研究解讀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政策不急轉彎 新格局要...
    會議繼續強調「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主因在於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製造業投資和居民消費等經濟內生動能恢復仍需必要政策支持,而「六穩」「六保」目標是經濟內動能恢復的基礎,因此明年「六穩」「六保」主基調不變。
  • 國常會落實貨幣政策「不急轉彎」 兩大紅包砸向小微企業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落實貨幣政策「不急轉彎」,國常會兩大紅包砸向小微企業「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樣定調明年宏觀政策。
  • 2021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央行主動收緊流動性概率小
    觀察人士認為,2021年貨幣政策「穩」字當頭,春節前流動性供求形勢總體好於前兩年,給予央行更充分的騰挪時間和空間,短期降準可能性不大,但也無需過度擔心貨幣政策操作收緊,MLF縮量續做反而給進一步操作預留了空間。 1月15日,債券市場情緒轉弱,國債期貨全線走低,代表性的10年期主力合約明顯下跌。在股市盤整、資金面寬鬆的背景下,一定程度反映出MLF操作結果對市場情緒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