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及開封,我便想起汴京。東京汴梁城,無論是在傳統評書裡還是在演義小說裡,都是一個旖旎的所在。那裡酒肆林立、舟船絡繹。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裡追憶帝國都城的盛況:「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琦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花光滿路,何限春遊,簫鼓喧空,幾家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
這一切要歸功於那個倒黴的景德元年。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甲辰龍年;契丹統和二十二年;越南應天十一年;日本長保六年、寬弘元年。 這年,天龍降,京師地震,遼大舉攻宋,宋遼澶淵立盟,結為兄弟之國。雖然「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澶淵之盟對帝國來說可謂恥辱,但是結束了長達25年的戰爭,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戰事。遼邊地發生饑荒,宋甚至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趙恆1022年崩逝,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
宋真宗是宋太宗趙光義的第三子,生性懦弱,雖為守成之主,但愛好文學,主政期間開創了人文鼎盛的局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出自宋真宗勉勵讀書人的手筆。有宋一代,無論寒門士子,還是農桑人家,學而優者,均可以出入廟堂。 重文、不抑商;長假、國際化;市井、繁華地……帝國有著難以一一列舉的可愛之處。北宋以文立國,文人士子治理朝政。文人相輕,雖然政治鬥爭並無休止,卻無一大臣因此被誅。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長官,軍隊則借前車之鑑,軍無常帥,帥無常軍。
在帝國的廟堂之上,君臣爭論不已;江湖之中,書生指點江山,皇帝們礙於太祖遺訓,對大臣們的奏請不會無視且非為。有人說,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在政治上有理想、文化上有創新、道德上有追求、生活上有保障」。 在我看來,這是中國帝制時代罕見的光輝歲月。 有宋一朝,開創了帝國時代最好的文化光景。北宋無疑是中國歷史上科技發達、文化璀璨、藝術繁榮的朝代。陳寅恪先生說:「華夏民族的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因而,北宋名人輩出,文壇群星薈萃,明代學者宋濂稱:「自秦以下,文莫盛於宋。」唐宋八大家中,只有韓愈、柳宗元為唐人,其餘六人均為北宋人。
這樣一個讀書人膨脹的年代,圖書市場自然會異常繁榮。《東京夢華錄》記載:「殿後資聖門前,皆書籍玩好圖畫」。從北宋汴梁遷往杭州的榮六郎家書籍鋪,就位於相國寺東門大街上。北宋亡後,南渡臨安。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榮六郎家書籍鋪所刻《抱樸子》中說:「舊日東京大相國寺東榮六郎家,見寄居臨安府中瓦南街東,開印輸經史書籍鋪。今將京師舊本抱樸子內篇校正刊行的無一字差訛。請四方收書好事君子幸賜藻鑑。紹興壬申歲六月旦日。」 在11、12世紀內,中國大城市的生活是世界上任何城市都無法望其項背。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說:「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有人甚至說,汴京城裡的守門人都比歐洲君主更具生活水準。
如果你生活在1000年前的汴梁,不用擔心全年無休,東京人元旦、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節日一個都不少,「都城以冬至、元旦、寒食為三大節」。不僅如此,公元1009年正月初三還被宋真宗定為天慶節,放假五天。帝國節日的盛況,《東京夢華錄》和《水滸傳》裡都可管窺,就不一一誘惑各位看官了。 在開封,既有皇家園林、市井文化,又有民俗風情、下裡巴人。開封全市人口不下百萬,城中店鋪林立,計有6400餘家,街上熙熙攘攘,車水馬龍。北宋有十萬戶城市40多個,其中開封、洛陽、杭州、揚州、大名、應天(今河南商丘)、蘇州、荊州、廣州、成都、福州、潭州(長沙)、泉州等都是繁華都市,而在前朝唐代十萬戶以上的城市只有10餘個。 據記載,皇城汴京由於防禦的需要,建有三套城牆。中心為皇城區,第二重是裡牆,最外一重為外城,城牆外是護城河。裡城及外城均有寬闊的城壕,裡城與外城之間是商貿區與居民生活區。城內居住地段劃分為120多個「坊」,以便於對居民的管理。
北宋還打破了唐帝國的宵禁,改變了「坊」(居民區)、「市」(商業區)分區,交易只能在白天市裡進行,開始 「坊」「市」合一、晝夜不限,有了夜市和曉市。當時開封市內 「瓦子」( 「瓦舍」、「瓦肆」)裡,人聲鼎沸。至北宋末年,汴梁共有6處瓦子,最大的是潘樓街的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欄竟有50餘座。瓦子中的伎藝項目有數十種之多,可以歸納為說唱、雜劇、雜技和魔術、影戲、傀儡戲、音樂、舞蹈等門類。 宋詞的大行其道正與此生生相息。 雖然詞始於唐中期,至五代時已十分風行,但在宋初已經落寞,直到1020年宋真宗、宋仁宗之際流行起來。 如果你回到宋朝,在大型綜合性演藝場所「瓦子」裡,柳永的詞會聲聲入耳。南宋劉克莊有詩曰:「相君未識陳三面,兒女多知柳七名」,南宋葉夢得有言:「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在「瓦子」裡,也會遇到小唱家李師師、徐婆惜、封宜奴、孫三四等人。瓦子中的小唱大量使用慢詞。慢詞又稱新樂府,是宋詞體裁的一種,字數一般多在90字左右,較為通俗化、口語化,適於歌唱表演。與晏殊、歐陽修多寫短詞不同,柳永大量地創作慢詞,有的格調不高,易於流行。想想當年,流連於煙花巷陌之中的柳永,與市妓偎紅倚翠淺斟低唱,不亦樂乎。 嚴復說:中國所以成為今日現象者,為宋人所造十八九。我們被稱為漢人唐人,沒人說我們是宋人。但我們還是漢人唐人嗎?粗線條的、氣象宏闊的、雖遠必誅的……我們更像宋人:商業的、享受世俗生活的、情感細膩的、注重倫理觀念的、不喜歡打仗的……其實我們都是宋人。 …… 如今的開封,正在「重塑古都」,就是要再現北宋時期「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天下之樞,萬國鹹通」的繁華盛景。 可是,汴梁不是開封。汴梁是汴京、東京……開封,回不了的汴京,做不完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