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就診量僅為公立醫院20%,有的大半年0收入,還被A股公司拋售...

2021-01-12 金融界

來源:e公司官微

2014年,國家政策層面強力支持社會辦醫,民營醫院被視作推動公立醫院改制發展的那條「鯰魚」,在此氛圍下,嗅覺敏銳的資本市場迅速跟進。

此後至2018年,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不完全統計,至少有超過40家A股公司收購醫院類資產, 「醫院重組」成為期間A股併購熱潮中最閃亮的板塊之一。時過境遷,2020年在新冠疫情催化下,很多公司本不富裕的主業雪上加霜,多家持有民營醫院的上市公司又在賣資產的路上「相遇」。

在資本大舉拋售民營綜合性醫院的同時,特色化專科醫院又殺出了一條血路,今年以來,多家專科醫院陸續登陸資本市場,資本對民營醫院的接力仍在繼續。

資本扎堆剝離民營醫院

2020年12月11日晚間,益佰製藥宣布擬8.8億元受讓京福華越、京福華採優先級財產份額。兩支標的基金的核心資產即*ST恆康旗下蘭考縣人民醫院、蘭考堌陽醫院、蘭考東方醫院和泗陽縣人民醫院,這4家醫院資產也是目前*ST恆康重整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該收購迅即引發上交所關注,在標的基金存在較多法律爭議等情況下,監管層直指交易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延期回復上交所問詢後,12月25日晚間,益佰製藥宣布終止收購計劃。

*ST恆康前身是藏藥公司「獨一味」,由甘肅前首富闕文彬一手創建。2008年,獨一味登陸深交所。2014年,闕文彬主導公司轉型擴張,並更名為恆康醫療。2015年夏天,*ST恆康已在醫院併購市場屢屢出手,在「民營醫院第一股」的光環下,彼時公司市值達到近350億元峰值,為現在市值的10倍有餘。在2009至2017年的胡潤百富榜上,闕文彬連續九年蟬聯甘肅首富。

但激進擴張的負面效應很快顯現。自2017年開始,*ST恆康業績出現滑坡,多家醫院未完成對賭協議並引發訴訟。2018年、2019年,*ST恆康淨利潤分別虧損13.88億元、24.98億元,2020年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疊加債務危機,公司現已身陷「退市」危局。

在保殼壓力面前,近期*ST恆康通過引進海王集團、出售醫院資產等方式「自救」。其中,為緩解資金壓力,*ST恆康於12月2日宣布轉讓大連遼漁醫院100%股權,交易作價9000萬元,預計將給公司帶來約8000萬淨利潤。2014年,*ST恆康以約1.28億元的價格,將大連遼漁醫院收入囊中。

「年關難過」的還有濟民製藥。該公司於2020年12月16日突然閃崩,此後連續10個交易日跌停,其中含8個一字跌停,迄今市值已蒸發近90億元。作為曾經的「藥買醫」併購板塊成員,濟民製藥也於近期出售了醫院資產。

12月9日晚間,濟民製藥披露將轉讓所持有的鄆城新友誼醫院全部84.49%股權,由於該醫院業績未達預期,且實際經營利潤與承諾業績差異較大,其自然人股東提前進行回購,價款合計約1.32億元。

「賣賣賣」的還有國資系醫療上市公司。12月15日晚間,新華醫療公告,擬將持有的淄川區醫院西院70%股權通過公開掛牌轉讓的方式出售,轉讓成交價格以最後摘牌價格為準。新華醫療表示,交易完成後,公司將退出該投資項目,可以及時收回投資,有利於公司優化資產結構,集中資源拓展主營業務。記者注意到,該醫院建設項目迄今尚未完工,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淄川區醫院西院營業收入為0,淨利潤為-258.92萬元。

表示要集中精力發展主業的還有通化金馬,12月7日晚間,通化金馬披露,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對此次交易及標的經營產生較大影響,公司決定終止收購雞西雞礦醫院、雙鴨山雙礦醫院各85%股權。通化金馬於2019年11月開始籌備該重組,原擬通過控制黑龍江東部區域的核心醫院資產,實現「綜合醫藥製造+綜合醫療服務」的業務格局。這意味著,公司添置終端醫院資產、實現「製藥+醫療服務」的上下遊聯動布局的轉型計劃擱淺。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僅2020年12月份以來,就有上述5家A股公司出售或終止收購醫院類資產。而整個2020年,這一數據也達到了10家以上,這與前幾年醫院併購潮湧的情景形成極大反差。從趨勢上看,A股公司正在加速「賣醫院」中。

整體來看,被上市公司「賣出」的醫院資產,多數還是未盈利或虧損資產,早期併購的醫療機構不僅投資回報不及預期,還成為了商譽減值的重災區。另外,上市公司給出的剝離理由,多集中於擬重新聚焦主業,優化資產結構。從醫院性質來看,則是以綜合性民營醫院為主。

「我覺得主要是醫院的投資周期特別長,特別是綜合性醫院,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和專業團隊很多都難堅持下去,以前政府鼓勵社會資本辦醫,但醫療水太深了,玩得好的很少。」黑天鵝資管董事長諶立峰向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圍繞醫院類資產的投資熱度亦持續下降。普華永道於2020年8月披露的一份醫療行業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社會資本投資境內醫院依然處於調整期,公立醫院併購交易熱度退燒。細分而言,2020年上半年,綜合醫院無大型併購交易,專科醫院併購交易整體規模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資金向優質標的集中。

「香餑餑」變「燙手山芋」

在資本和政策的雙驅動下,民營醫院在近幾年得到了迅速發展。但醫院投資充滿了激動人心的一面,同時也存在著難以克服的障礙。

事實上,醫院的投後管理和業績提升是投資民營醫院一個重要命題。一位不願具名的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醫院的投資大多為控股型收購,合作後出資方未達到原股東的預期,導致資方與醫生不和,甚至出現內鬥,經營難度加大;另外,由於醫療服務管理人才在中國的缺乏,投資機構或上市公司無法組成強有力的管理團隊,對被投醫院進行有效管理和業績提升。

從已知案例來看,部分醫院在和資本牽手後,並沒有貢獻出投前預估的業績。

以恆康醫療為例,在2014年後在資本市場大舉「買買買」,巔峰時期控股12家醫院。然而這些醫院資產並沒有給公司帶來預期的回報。2017年恆康收購蘭考三家醫院時定的目標淨利潤是三年內不低於1.344億元,但2017年末,恆康醫療負債總額為59.0565億元,負債率為57.60%,盈利2.23億元,到了2018年突然巨虧13.88億元,2019年虧損進一步擴大至24.98億元。今年5月6日,恆康醫療被深交所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更名為*ST恆康。

業內人士稱,由於資金回籠慢、對公司主營業務的影響、公司管理層內部的分歧、跨界後的水土不服,以及政策的不確定性等等因素成為這些上市公司進軍醫療服務領域的重大挫折,也讓一些原本樂觀的「跨界者」開始重新評估入局的代價。

為何短短數年,民營醫院從資本哄搶變成了「燙手山芋」?

一位衛生局醫改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民營醫院在近年來經營經歷了一些困境。民營醫院的數量從2010年開始增長,目前數量遠超公立醫院,但是就診量卻只有公立醫院的20%,也就是說供給長期大於需求,所以導致投入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現金流緊張,加上今年新冠疫情影響,很多民營醫院經營不善,加之上市公司主業也受到疫情波及,所以上市公司要集中把這些資產都清理變現。

「2010年開始一系列政策出臺,鼓勵社會資本辦醫院,初衷是政府希望能夠藉助資本的手段來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核心矛盾,但是十年過去了,大家發現政府通過分級診療,網際網路醫療,加上醫保控費等一系列的舉措,已經逐步緩解了這個問題。如果說,公立醫院作為一個主體可以實現醫療改革的話,那之前引入民營醫院的目的不就不存在了嗎?這個時候民營醫院的定位略顯尷尬。」上述人士表示。

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馮立果表示,目前資本力量進入民營醫療衛生機構的動力不足。民營醫療衛生機服務機構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個體性質的診所,主要是醫生個人創辦,規模小,資本量小,服務能力也有限。二是大型診療服務機構,包括醫院(特別是專科醫院)、衛生院、體檢機構等。其專業門檻高,資本需求量大,內部管理(企業化、合同化管理)較為複雜,主要是大中型民營企業創辦。社會辦醫機構多數是盈利性的,發展到現在,社會辦醫的問題還是很多,特別是民營醫院的整體社會形象不佳,社會信任度不高。這裡的原因有幾個,一是公共衛生政策和民營醫院產業政策的關係還沒有理順。二是公立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改革滯後。三是民營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政府監管仍有待進一步優化。四是開放度仍然不夠,包括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

民營醫院何去何從

一份來自天眼查的獨家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年度註冊民營醫院家數為3578家,2020年激增106%至7363家。不過,民營醫院的註銷增速也達到接近100%,年度註銷量由2019年的347家至2020年的685家。

快速增長,快速消失,當下國內民營醫院的發展現狀,正如該組數據一般「分裂」。

反映在投資端,一方面,綜合類醫院資產併購遇冷;另一方面,特色化運營的專科醫院依舊在向資本市場聚攏。自2020年7月底開始,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和華夏眼科3家民營眼科醫院接連赴創業板IPO。婦兒類專科民營醫院美中宜和、精神疾病類專科民營醫院康寧醫院等也於下半年啟動了上市輔導。

民營醫院的出路到底在哪?

「醫療服務行業肯定是不錯的,但是現有的核心醫技資源都在大的三甲醫院,民營資本很難切入,所以相對專科連鎖民營資本切入的很多。」 諶立峰說。

「大型民營醫院將出現倒閉潮,小型民營醫院面臨成長機會。」上海和窗醫院管理諮詢公司總經理劉牧樵在展望2021年醫療產業時表示。

劉牧樵研究認為,依靠國家醫保支付建立起來的大型民營醫院,短時期內無法全面擺脫對國家醫保的依賴,經營虧損不可避免。對於財力弱的大型民營醫院,將會破產倒閉。隨著醫療市場全面升級及爆發式增長,船小好掉頭的小型民營醫院,容易擺脫對國家醫保的依賴,一旦找到新的盈利點,將會突飛猛進。

「如果沒有足夠的醫生資源,實在不建議開大型民營綜合類醫院,除非真的錢多到沒處花。」一位民營體檢機構負責人告訴向記者坦言。

目前我國醫改的核心是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目標是常見病在基層,大病在三級醫院,康復在基層,建立醫聯體,實現雙向轉診,減少大醫院的虹吸照應,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可以設想一下,即便是資本投入天量資金,聚集全球頂尖的醫生,購買最貴最先進的醫療設備,拔地而起興建一個超級醫院,勢必加速優質醫療資源的集中,加劇虹吸效應,而這個醫院在若干年後大概率會變成一個類似「北京301」一樣人滿為患的臃腫機構。基層醫院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發展,與醫改政策相左。

回歸本質,中國醫療體系是最能體現中國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一個制度建設,因為它是以並不低的效率最大程度上兼顧公平,國家政策層面不斷引導民營醫院健康發展。2020年9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開展「民營醫院管理年」,該活動以三年為期,共包括三個階段:2020年12月-2021年6月,重點加強民營醫院依法執業,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規範診療行為。

2021年7月-12月,在規範診療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醫療質量,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建立民營醫院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加強臨床專科服務能力建設,有效保障醫療安全。2022年1月-9月,重點任務為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形成民營醫院管理的長效機制。根據活動要求,全國各級各類民營醫院要全面梳理自身工作,以本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管理,改進醫療質量,提升自身服務能力和水平。

記者觀察:資本為何帶不動民營醫院?

大批上市公司甩賣民營醫院資產背後反映的是其在中國醫療體系中的尷尬處境。每年有上千所新的民營醫院「披掛而來」,又有一大波民營醫院靜靜地消失,它們或被拍賣、或被合併,或被關閉。被資本拋棄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賺錢或利潤太薄。近兩年被上市公司甩賣的這些民營醫院無一不是盈利不及預期。

2014年由於政策推動社會辦醫,資本將觸角頻繁伸向民營醫院,在資本的介入下,民營醫院在數量上已經與公立醫院分庭抗禮,但所提供的服務量佔比仍然較小,經過數年發展,為何民營醫院大多「小打小鬧」為主,仍難以形成與公立醫院匹敵的大醫院?

一方面,政策不同,地位不同。相比於公立醫院在稅收、土地等方面的天然性政策優勢,民營企業在發展中得到的政策性支持較為有限,除了需要繳納多種稅費,還存在醫保支付不能覆蓋的問題。

中國社會辦醫院總數量已經在2014年超過了公立醫院,但其診療、入院人次仍然與公立醫院有較大差距,無論是床位數還是診療人次,還是醫生數量,公立醫院還處於絕對主導的地位。

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為例,公立醫院也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成為了「抗疫先鋒」,而民營醫療機構只能作為臨時應急的「候補選手」。

另一方面,信任度的問題。醫患關係中的信任源於醫生的診療水平,在美國,無論是家庭醫生還是專科醫生,都經歷了4+4年學制的專業教育,均擁有醫學博士學位。而在中國,由於民營醫院近些年的擴張迅速,而醫生的培養周期耗時較長,合格的執業醫師的增長速度已經無法滿足民營醫院擴張的需求。此外,公立醫院在各個地方大多有配套的醫科大學,因此在篩選人才方面存在著天然的競爭優勢,民營醫院對人才吸納方面明顯處於劣勢。實際上,相比資本投入,民營醫院對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

而且,此前受到魏則西事件影響,民營醫院受到廣泛詬病,再後來,一大批民營醫院被貼上「莆田系」的標籤。因為醫療服務本身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服務,關乎到人的健康和生命,民眾對公立醫院的信任是難以撼動的。因此大部分人寧願忍受公立醫院的人滿為患,一號難求,也不願將自己的健康交付於環境相對優雅的民營醫院。

不過,儘管存在方方面面的問題,民營醫院的發展趨勢依然不可阻擋。因為在經濟新常態下,醫療健康產業被列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被重點扶持。其次,在國家醫療下沉的背景下,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甚至醫生辦醫潮正在湧來。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民營醫院龐大的體系中,雖然沒有綜合性的大型醫療集團脫穎而出,但是在婦科,眼科,口腔科這樣的專科醫院中還是不乏佼佼者。因為一些項目公立醫院不開展,民營專科醫院可以填補市場空白。

當然,公立醫院肩負著保障社會基本醫療、重大衛生事件防控等涉及社會穩定的重任,同樣有著自身無可取代的作用。它們兩者之間在共存的同時相互補充是未來我國醫療行業發展的方向。

相關焦點

  • ...大半年0收入 還被A股公司拋售!專家警告:大型民營醫院將現倒閉潮
    原標題:【e公司調查】小甜甜秒變牛夫人!就診量僅為公立醫院20%,有的大半年0收入,還被A股公司拋售!其中,為緩解資金壓力,*ST恆康於12月2日宣布轉讓大連遼漁醫院100%股權,交易作價9000萬元,預計將給公司帶來約8000萬淨利潤。2014年,*ST恆康以約1.28億元的價格,將大連遼漁醫院收入囊中。  「年關難過」的還有濟民製藥。該公司於2020年12月16日突然閃崩,此後連續10個交易日跌停,其中含8個一字跌停,迄今市值已蒸發近90億元。
  • 香港公立醫院看病記
    一張紙條上列印著如下內容:8診室門就診,序號為24,就診時間是下午4點。我同時被告知,每次就診都需要提供這個「小黃本」,不管前往哪家公立醫院——這一點很好,不用換家醫院就要重新建一個病例本,有利於節約資源。掛號時醫院就會告知患者準確的就診時間,這一點很貼心。知道了準確的就診時間,就不用在醫院苦等了,也可以分流就診的人群。
  • 公立醫院事業編,沒了
    說到編制,大家第一反應可能就是「鐵飯碗」,誠然,編制影響著個人發展的方方面面,從個人收入,到職稱晉升,甚至是退休養老都與編制有著說不盡的關係。1.圖片來源:《關於開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的通知》儘管通知提到了「同工同酬」,但對於公立醫院而言,「同工同酬」的落地生根並不簡單。畢竟公立醫院中,人員組成複雜,有在崗在編人員、員額備案制人員 (只佔用所在單位編制,個人沒有編制)、人事代理人員以及勞務派遣人員。
  • 手遊CEO疑中「河豚毒素」身亡 醫生:最開始出現「嘴角麻痺」
    網遊公司「遊族網絡」董事長林奇驚傳被人下毒,住院治療多日後身亡。曾接觸過林奇的一名醫生透露,從最初症狀與後續病情來看,林奇的情況像是中了「河豚毒素」,尤其發病最初有「嘴角麻木」的現象,但這在一開始並不容易判斷。
  • 公立醫院行政後勤人員績效分配與考核分析!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出臺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要求公立醫院不斷完善績效考核與分配製度,嚴禁將績效與醫療收入掛鈎,做到優績優酬,有適當的傾斜,合理拉開收入差距。3.組織相關調查問卷啟動對現行行政後勤人員績效考核與分配體系的調查問卷,通過廣泛徵求全院行政後勤人員的意見和建議,了解他們訴求和意見,對反映的現行行政後勤績效考核與分配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並提交醫院績效小組討論,同時,制定相關的措施,為引入RBRVS評估系統做好準備。
  • 為什麼要豎好公立醫院大旗不能倒?-虎嗅網
    他發起以產權改革為核心、以市場化為主導的「宿遷醫改」, 從1999年起,對佔全市衛生資產98.8%的135所公立醫院進行產權改革,引入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政府從公立醫院退出。 宿遷醫改,被外界指責為「賣光式」醫改,引來「政府主導派」和「市場派」曠日持久的大爭論。我們暫且撇開兩派爭論,僅以「宿遷醫改」的後續發展事實來看。長期以來,宿遷的醫療機構,多而不強。2019年,全市最大的民營醫院宿遷市人民醫院才躋身三甲醫院。而早在2011年,宿遷政府出於某種原因,已經重新開啟公立醫院——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建設,被外界質疑為重走舊路。
  • 檢疫女子失蹤一日後感不適,自行返醫院,香港公立醫院爆滿!
    該名懲教人員最近一次上班日期為12月19日。同日,她接獲衛生防護中心通知一名與其同住的家人證實確診,她因此被界定為密切接觸者。翌日(20日),她被安排前往竹篙灣檢疫中心接受檢疫,並於24日獲通知初步確診。她最近沒有外遊紀錄,於工作時有佩戴外科口罩,並與接觸人士保持適當社交距離。
  • 公立醫院賣「天價鞋墊」,進價260售價竟賣出2650?!
    一雙號稱具有生物力學矯正功能的定製鞋墊進價260元在江蘇省人民醫院賣2600多元科室主任與鞋墊公司股東關係緊密有9名醫護人員參與提成當地有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公立醫院公開推薦購買價格2000多元沒商量▼▼▼近日
  • 公立網際網路醫院加快入局,線上醫療呈現三大變化和三大趨勢 | 2020...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於2020年2月上線網際網路醫院,並在3月2日就完成信息系統研發、與醫保埠對接等工作,成為上海市首家實現醫保在線支付的三級綜合網際網路醫院。由此,只要3個月內有過華山醫院的就診記錄、符合慢病相關診斷,就能在線複診配藥。運行10個月後,華山醫院網際網路醫院的就診量達到16000人次。
  • 區人民醫院恢復接診:就診秩序井然,市民就診安全放心
    12月21日8時前後,就有患者陸續來到醫院,經過體溫測量、流行病調查和預檢分診後有序進入醫院診區候診。在醫院正門入口處,預檢分診臺的醫務人員有序地為每一位進入醫院的患者進行預檢排查,把好進院防疫第一關。
  • 逃離公立兒科,民營診所是新出路嗎?
    中華醫師學會兒科分會的一項調查發現,兒科醫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兒童醫生的1.68倍,但收入只佔成人科醫生的76%。更有爆料,業界夜班補助最差只有十幾塊,而這種心酸甚至一度成為了流傳在醫生們之間的「段子」。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用命換錢」,而且還是微薄的收入,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談到兒科話題時,約印醫療基金投資合伙人熊水柔嘆了一口氣。
  • 淄博市公立一級醫院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調整聽證會即將召開
    8月22日9點,全市公立一級醫院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調整聽證會即將召開。為深化公立醫療機構運行機制改革,理順醫療服務價格比價關係,建立有利於分級診療的價格體系,促進公立一級醫院良性發展。淄博市醫療保障局根據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山東省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辦法》等文件精神,依據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成本調查情況,將對淄博市公立一級醫院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進行調整。此次將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合理調整公立一級醫院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
  • 20 歲感染 HIV,病情被醫院判死刑後:什麼才是「活著」?
    對方道:「我現在沒有時間看,真的很不好意思,我有一個會必須馬上就走,把你的就診卡留下吧。」 許赫對我說:「我已經覺得沒有希望了,你知道嗎?她沒有拿走我的就診卡,只是讓我放在桌子上,我當時覺得,這已經是一個婉拒的信號了。」 到了希望完全破滅的地步,許赫奇異地保持著平靜。
  • 疫情催生線上診療,網際網路醫院路在何方?|對話中山副院長
    應該說,網際網路技術使大部分患者的就診、諮詢、隨訪等一系列醫療活動變得越來越方便。尤其在此次疫情中,線下就診可能存在感染風險,而隔離政策使異地患者難以就醫,在這樣的背景下,「網際網路+醫療」的這種模式再一次受到了大家的關注。我個人現在還不是很願意使用「網際網路醫院」這種說法。
  • 有企業半年0收入,資本扎堆剝離該行業
    不過我們所說的「倒閉潮」,特指那些民營醫院,醫院和醫院之間也是有差別的,我們認為「絕不會倒閉」的醫院,指的是那些公立醫院,而民營醫院不同,他們的性質是以盈利為目的,就是一般的企業差不多。在民營醫院的發展歷史中,曾經出現了三次較大規模的洗牌,一次是2016年魏則西事件之後,第二次就是2018年多家醫院套保被曝光,而最新的一次,就是2020年的疫情了。
  • 中衛市9家公立醫院恢復正常醫療秩序
    中衛市中醫醫院門診科主任白曉娟介紹。3月20日上午,該院門診大樓裡,掛號、自助機、取藥房、診療室等處,不少患者按照提示保持1米左右的距離正在有序排隊就診。記者從中衛市衛健委了解到,中衛市9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已恢復正常醫療秩序,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也已全部正常開診,預防接種服務全面開展;民營醫院20家,已開診11家。
  • 樹蘭醫院:七夕保「蛋」戰 | 20 歲小夥,睪丸扭轉 720 度
    「七夕節」還有盼頭20 歲小夥早上從睡夢中痛醒:蛋疼!小王(化名)今年 20 歲,早上 8 點多,還在睡夢中的他突然被一陣劇痛驚醒!「這個真的是太痛了,完全憑著意志強撐著到的醫院。」小王最開始只是感到左側睪丸處一陣疼痛,但是漸漸地,疼痛不斷持續、延長、擴散……大約早上 10 點左右,小王表情痛苦地「蹭」進了樹蘭(杭州)醫院泌尿外科的門診。
  •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美科:醫美不會從公立醫院消失
    醫美產業具有極強的延展性,向上可以滲透到幹細胞、基因的治療,向下可以覆蓋生活美容及護膚品市場,其中,醫院、診所作為可以與消費者直接互動的環節,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今已經形成公立醫院、民營機構、私人診所三足鼎立的局面。今天就來了解一所公立醫院的醫美科。
  • 早報| 馬斯克「自炸」火箭/20 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改名/著名加速器...
    早報 | 馬斯克「自炸」火箭/20 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改名/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