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晏殊他給我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本來是那首《釵頭風》,什麼「錯錯錯」,什麼「莫莫莫」,但是過了很多年後,出於一個偶然的原因,突然被《ト算子》所取代,聽說是「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的那枝梅花有消極浪漫主義的傾向。

現在我們來說這首《浣溪沙》,這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想不到能夠代表宰相的文學作品,竟然不是天地乾坤的大喊大叫,竟然還是飲酒聽曲的小情小調,有一點兒懷舊,還有一點兒感傷。
有多少重大的題材他不寫,他偏要寫開了又謝的花兒,寫飛去飛回的燕子,寫今天的天氣還跟去年一樣,寫太陽「落下去又回來」,讓人覺得這個宰相啊,回家脫了紫袍取下那頂紙盒一樣稜稜正正的高帽子,不就是那個隔壁的老漢嗎?於是就覺得他還像個人,於是他也就逗人喜歡了。
他的代表作之二,是被王國維稱為成大事做大學問者第一境界的《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從題材和格調上看,這兩首詞應該是姊妹篇,都寫離愁別恨,觸景傷情,區別無非在一是殘春的風貌,一是晚秋的景色。
前者有「夕陽西下幾時回」,後者有「斜光到曉穿朱戶」,前者有「似曾相識燕歸來」,後者有「燕子雙飛去」,這陽光的一穿一回,雙燕的一來一去,越發讓人覺得是似曾相識了。白居易的「豔歌一麯酒一杯」,被這個在去年的天氣舊時的亭臺下獨自徘徊於花園小路上的晏夫子,信口改成優雅的清詞,是更加符合此時的身份和心境的。
有一個傳說不知真假,說晏殊在維揚的大明寺中,發現牆上有人題詩一首,那是相當的有水平。他打聽到那人姓王名琪,就派人去請來吃飯,席間說道,我也想像你一樣在牆上題一首詩,可是有個句子在肚子裡憋了一年也沒憋出下句。王琪問,那是個什麼句子呢?
晏殊說,無可奈何花落去。王琪說,那還不好對?似曾相識燕歸來唄!就這麼著,這句詩就填補了這首《浣溪沙》的空白,而且還附帶上一個文壇的佳話。這個傳說似乎想說明一個問題,寫新詞不能光靠喝酒,也不能老在小園香徑裡獨徘徊,還得適當地開展一些學術討論,當請教的就要請教。要知道,敢在大明寺牆上題詩的人,指不定就是第二個崔顥。
作者介紹:我是「梅子聊聊歷史」,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國的文化!
參考資料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