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詞人晏殊的《浣溪沙》,描寫的是什麼?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2020-12-22 小話詩詞

晏殊(991——1055),字同叔,臨川人。晏殊天資聰穎,十四歲便以「神童」身份被薦賜進士出身年,在幾十年的仕途生涯中,政績斐然。逐漸成為一代名相。同時晏殊也是一位非常高產的詞人,一生創作了了大量詞作,是宋代早期著名的婉約派詞人。

晏殊繪像

晏殊的詞作在他的那個時代就很流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詞在北宋時以歌曲的形式吟唱的。他的詞作上承五代花間派詞人韋莊、馮延巳清新婉麗的餘韻,下啟晏幾道、秦觀等婉約派蘊藉淡雅的先風,可以說,晏殊是北宋詞壇上具有承先啟後作用的詞人。

晏殊著有詞集《珠玉詞》,詞風風流蘊藉,對宋代初期的詞風產生重要影響。他的詞以抒寫閒情雅致著稱,作品沿襲了晚唐、五代詞柔靡哀婉的遺風,多抒寫酒足飯飽之後的娛賓譴興和描寫男女相思、離情別緒之主題。

北宋士大夫生活場景圖《西園雅集》

南宋詞學評論家王灼在《碧雞漫志》中稱其為:「晏元獻公長短句,風流蘊籍,一時莫及。而溫潤秀潔,亦其無比。」王灼對晏殊的評價還是相當中肯的。

晏殊的代表作品的《浣溪沙》,是最能夠反映出晏殊詞作的風格特徵的,原詞如下: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浣溪沙》·詞意圖

這是一首抒發閒愁的詞。由於晏殊少年得志,生於承平之時,官至宰相,日常的工作之外,晏殊的業餘生活也是很愜意的,他是怎樣打發自己的業餘生活的呢?

晏殊喜宴賓客,據南渡詞人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晏元獻雖早年富貴,而奉養極簡。惟喜賓客,未嘗一日不宴飲,盤饌皆不預辦,客至旋營之。」

這段記載就說得非常明確了,晏殊在閒暇之餘喜歡與朋友飲宴,宴席中常有歌女助興,主客賦詩填詞,開懷盡飲,酣暢淋漓。

晏殊工作之餘過著「喜賓客,未嘗一日不宴飲」的生活,舉辦宴會,歌舞助興,以詩酒消遣。這樣的地位、生活、思想感情,也就決定了他的詩詞作品如珠似玉,溫潤秀潔,字裡行間只有些許淡淡的閒愁。

而這首《浣溪沙》所抒發的也正是傷春的「閒愁」情感,詞作主要描寫的是詞人飲酒觀景的優雅閒適生活和對春光易逝的惆悵,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種傷春之情。

「一曲新詞酒一杯」·詞意圖

宋代詞人惜春、傷春,進而至於怨春、恨春,這種對季節的情感體驗折射出宋代士人對人生有一種更加清醒的認識和思考。

婉約之風是詞自產生以來的主線,傷春悲秋、男女離情成為詞的重要內容。 但宋詞中更多出現的是傷春、惜春。宋代士人傷春,其實是對美好事物容易失去的惆悵。

在春天的所有景物中,「花」 這一自然意象常常意味著生命、青春,代表的就是春天,惜花就是惜春。

而花朵凋零、落紅則又代表著美好事物的一去不返和消逝,而造成花謝花落的就是風,就是雨,這就造成文人對風雨的恐懼,對花的感傷,也是對春的感傷。

「無可奈何花落去」·詞意圖

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階層中,他們的仕途並不像晏殊這樣一帆風順,因為仕途沉浮而貶謫他鄉的佔有很大一部分,如蘇軾、秦觀等人,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很容易激發起他們的感傷情緒,他們往往會將這種情緒訴諸於筆端,借傷春來自我排遣與慰藉,這是極其正常的情感體現,借傷春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也是人之常情

如秦觀在遭謫貶到嶺南時,他寫下了《減字木蘭花》其中就有「黛娥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的詞句,秦觀將自身的際遇與傷春的情感結合起來,借傷春表達了此時此刻自己的內心世界。

「無可奈何花落去」詞意圖

晏殊的仕途平順,沒有經歷過貶謫,所以晏殊的這首《浣溪沙》,抒發的只是詞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富貴難久的「閒愁」,表現了作者生活的優裕和精神生活的寂寞空虛。

詞作在一開始就描繪了一幅閒適典雅的生活畫面:晚春時節,花園中的景致是那麼的美好,精緻的樓臺亭榭,一切都布置的相當雅致,由此也能看出詞人閒暇之餘的生活是很從容悠閒的。

晏殊《浣溪沙》·詞意圖

但是細讀詞句就會發現,字裡行間似乎又隱隱地透出詞人內心的一絲傷感。同樣的場景,去年的今天是多麼的歡樂和熱鬧,可是歲月匆匆流逝,如今卻要獨自一人來感懷曾經美好的時光。詞人抬頭看著美麗的夕陽,她不禁發出感慨:明天還會再來,而匆匆流走的美好時光卻是一去不復返了。

晏殊對夕陽這一自然景物的描寫恰如其分地透露出內心的傷感,使他的主觀情感同夕陽這一自然現象相互融合,交織在一起

這首《浣溪沙》詞,上片主要寫持酒聽新詞,意興闌珊,但是詞人突然記起去年也是這樣,往日歡愉的情景再現,一樣的「一曲新詞酒一杯」,一樣的闌珊意境。於是詞人感到時光的流逝不可追回,雖有此時的生活依舊,但還是美中不足,因而不免令人感到嘆息。

詞作開篇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化用了唐代詩人白居易《長安道》中的「花枝缺處青樓開,豔歌一麯酒一杯」兩句,「一曲新詞酒一杯」表達的正是晏殊以詩酒消遣,自娛自樂的一個生活片段。與其說是一個生活片段,還不如說是詞人對傷感的自我排遣。

晏殊《浣溪沙》·詞意圖

接下來,詞人寫道「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這還是對所處場景的描寫,一切景物依舊,同樣的季節、同樣的地點,但過去的一切,都像這落山的夕陽,一去不復返。

詞人所要表達的正是:人已經不再是去年的人了,即使周圍的景物依舊,但人卻在變,誰都不可能還是去年時候的那個人了。也正因為如此,一種惜春之情油然而生,詞作上片就在這樣的輕描淡寫中將傷春、惜春的氛圍營造好了

下片主要是在寫春天即將過去,百花爭豔的場景即將消逝,隨之而來的是百花凋零、遍地落紅的場景。詞人為什麼對百花凋零這樣明暗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在晏殊的眼中,百花代表的春天,代表的是春日裡美好的事物,可是隨著春天腳步的走遠,美好的事物也即將消逝。

這是很正常的季節交替輪迴,是季節的更替帶來的自然變化,可是這又是不可抗拒的,也是無可奈何的。但是去年的燕子去而復返,在春天來臨之時,再次飛回到往日庭院中的舊巢中來。

詞人見到它們,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可是青春的日子卻一去不歸。宴席結束,賓客們都陸續離開,詞人獨自在園中的小道上徘徊,而心中莫名的閒愁就像漣漪一樣,層層泛起。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二句,是這首詞的「詞眼」,說的通俗一點,這兩句其實就是全詞的精華所在,這首詞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二句而著名,成為蜚聲詞壇的佳作

這兩句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暮春時節,繁花即將落盡,是季節更替、時光流逝的自然現象,詞人雖然觸景心傷,但也是無可奈何的事。燕子秋去春歸,有飛回到往年的築巢的人家。

通觀這首詞的整個結構,它構思精巧,選景典型,詞人敏銳地捕捉到自己那一剎那間偶然為外物所觸發的真實情感。整首詞處處是在寫景和表現個人的活動,但處處又是在抒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正像人們常說的那樣「景為情設,詞為情作」,因此這首詞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小園香徑獨徘徊」詞意圖

晏殊的這首詞所表現的情緒,簡單地說一種「傷春」、「惜春」的情緒,而它的精妙之處正是在於:詞作精細地描繪出詞人對季節更替、時光流逝的微妙變化

全詞只是寫的一種平緩的事物變化,並不是那種風雨襲來的突然變化,詞作的成功之處在於:詞人敏銳地抓住了為一般人所忽略的自然景物,並將自然景物的變化上升到人生的微妙變化上來,是非常富有哲理的。

正是在這不知不覺的微妙變化中,時間一天一天地流逝,詞人能夠敏感地捕捉到這種時間上的微妙變化,將他捕捉到的變化訴諸於筆端,以優美的文字和旋律把這種變化精細地展現了出來。

這首詞顯示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時光流逝的傷感,更把詞對人生所表達的感嘆表達得淋漓盡致,從而給詞作自始至終蒙上了一種朦朧的傷感。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個對偶句巧妙工整、渾然天成,詞人用「無可」和「似曾」這兩組虛字構成的對仗,音韻諧美,將詞作的文學性和音樂性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格調和雅,唱起來朗朗上口,因而也被人們廣泛傳誦

晏殊《浣溪沙》·詞意圖

小結

詞作借傷春表達出詞人對生命的留戀與珍視,同時也顯示了詞人深厚的藝術功力和優雅美麗的文筆。詞人創造了一個情致纏綿而又悽婉美麗的意境,情文並茂,音律諧婉,給人以美的享受。

晏殊的《浣溪沙》抒寫著品味人生的惆悵,並把它升華到更高的珍視生命和人生的思考的藝術層次上來,使人們的生活富於一種詩意的美。

晏殊的《浣溪沙》以抒發「閒愁」起調,也以「閒愁」二字為主題。但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了一種極其常見的自然變化,並將這種變化賦予深刻的哲理,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去思考人生。

晏殊的這篇詞作,如果只從文字看的話,只是詞人傷春情緒的傾訴,但是走進詞作,就會發現:詞人是將自然景物的變化上升到人生的微妙變化上來。這才是詞作深層次的含義,是詞人對人生的思考,這是詞中的哲理體現。

相關焦點

  • 【名家解讀】晏殊《浣溪沙》
    你好,今天這一期我想和大家一起品讀的是北宋詞人晏殊最著名的作品《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 晏殊和晏幾道:歷史上著名的父子詞人,風格卻迥然不同
    晏殊和晏幾道是北宋著名的詞人,對宋詞的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二人為父子,詞風有相似之處,又有著迥然的區別,這與他們的人生經歷有關。01.晏殊的詞風——閒雅有情思。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作詩詞文章,被譽為「神童」,14歲就和數千名考生同時進入殿試。他在仕途上雖有波折,但起伏不大,心情豁達,處世通透,這種經歷融進了詩詞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晏殊善於作詩、填詞、寫文章,並且書法功力也非常深厚,而以詞最為突出,被稱為「宰相詞人」。
  •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晚年有一首《攤破浣溪沙》的詞作,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是晚年的作品呢?亦或說詞中有沒有什麼信息可以得知這首詞是李清照作於晚年的呢?由此可見「臥看」兩字在表達上極為傳神,包含了詞人要表達的話語,而所有的話語又通過「臥看」兩個字傳遞了出來。「殘月上窗紗」說明此時的月半彎,殘月初上,從時間上看,此時剛剛入夜,還沒有到就寢的時候。
  • 《孤城閉》詩詞賞析:大放異彩的北宋,詞人名臣皆繁榮
    乃是述情的佳句,一改司馬光固執守舊、剛烈封建的性格,不加掩飾,直率的表達了其對女子的眷戀之情,極具風情。由此可見,一個人性格的多樣性和所處的情景故事,都可以通過詩詞來表達和形容。晏殊同範仲淹、司馬光等一樣,晏殊作為一名滿腹經綸的當世名士,也不例外的出現在北宋官場叱吒風雲。他前期仕途相較另幾位而言平坦許多,雖有貶職宣州,但也沒有因此消沉,重新回到官場的晏殊年過不惑。
  • 【宋詞三百首賞析】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晏殊
    【作品簡介】《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由晏殊創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是一首春恨詞。「去年天氣舊亭臺」說明時間在重複,空間也在重複。就在這單調乏味、作詩飲酒的重複生活中,夕陽西下了,何時能回來呢?表現出詞人對人生價值的哲學思考。「無可奈何花落去」,為「夕陽西下」之「無可奈何」。「花落」而「燕來」正可安慰無聊的人生。也是孤獨者兼哲學對人生各種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她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表達了什麼情感
    」的確如王國維所說,宋詞是宋代文學的代表,而這也離不開大量優秀詞人的創作,如周邦彥、晏殊、張先、蘇軾、柳永、秦觀、李清照、辛棄疾等人,他們都為宋詞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的力量。在這群代表人物中,李清照作為為數不多的女詞人,更是以其女性的視角和獨特的詞風為宋詞添加了一抹靚麗的色彩。
  • 宋詞鑑賞:晏殊 · 浣溪沙 · 一曲新詞酒一杯
    小帆課堂:浣溪沙·一曲新詞·晏殊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子午書簡:宋詞十家~晏殊✦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豔歌一麯酒一杯」。
  • 蘇軾愛集句,他的這首集句詞取自哪些作品,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其中以五、七言體集句時,一般多用《生查子》、《浣溪沙》、《玉樓春》、《菩薩蠻》、《南鄉子》等篇幅短小而且形體整齊的詞牌,集句大多為唐代詩人的五、七言詩句。有人認為這只不過是一種不足而道的技巧,不過是對已有詩詞句篇的彙編、詞句的堆砌,是從他人的詩詞作品中摘章斷句的技巧,沒有什麼創新。
  • 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絕不是傷春這麼簡單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北宋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翻譯成今天的文字就是:我填了一首新詞,倒了一杯美酒。此時的天氣,與去年相同。而我在舊亭臺上,看夕陽西下,心底想的卻是,何時才能歸來?
  • 女詞人的愛情故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但是《四庫提要》將其歸在宋代女詞人朱淑真的名下。目前,文學界普遍認為,這首詞是朱淑真的作品。朱淑真是浙江杭州人,生活在南宋初年。據說她是個才女,精通音律,雅好詩詞。她曾經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給了一個底層官吏,由於二人三觀不合,最終分開。朱淑真此後就住在娘家,鬱鬱寡歡,抑鬱而死。後人把她的作品編輯成冊,取名為《斷腸集》,緬懷這位歷經感情磨難的女詞人。
  • 從蘇東坡的「一樹梨花壓海棠」,說北宋著名詞人張先的《天仙子》
    這首詩的作者是蘇軾,蘇軾這首詩寫的就是北宋詞人張先,張先是蘇軾的朋友的,在他八十歲的時候竟然還要納妾,而且這個妾年芳十八歲。蘇軾作為張先的好友,自然要去賀喜。對於這種老少配婚姻,在宋代也不是什麼奇聞,但好友之間調侃嘲諷的事自然會有。蘇軾吃喜酒即興寫下這首被後人引用無數次的名句。
  • 蘇軾在雨中寫下一首詞,「一蓑煙雨任平生」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態度
    「吟嘯且徐行」是詞人對自己在雨中狀態的描寫。他一邊在雨中徐徐前行,一邊放聲吟唱,他還說道「這有什麼可怕的」。「誰怕」二字正好表現了蘇軾此刻的心境:曠達而又樂觀。「竹杖芒鞋輕勝馬」,芒鞋就是草鞋,在這一句中出現的「竹杖」「芒鞋」和「馬」三樣事物都有什麼具體的含義呢?
  • 宋詞就是最早的微信---娛樂至上的北宋詞人圈
    當然行,詞人之間的相互點評唱和,不就是互動嗎?北宋詞人最大的朋友圈,就是蘇門學士這個圈了。作為文壇宗師級的人物,蘇軾的身邊有一大批追隨者,有蘇門四學士或六學士,還有前四學士後四學士等等。都是文人,所以圈裡秀的最多的就是風流。有個叫張先的,官不大,年輕時混在晏殊的朋友圈裡,退休以後又混到了蘇軾的圈裡。都快八十了,還在圈裡曬「酒入四肢波入鬢、嬌不盡,翠眉低」這種香豔的詞句。
  • 一首《清平樂》,感悟北宋詞人晏殊的人生態度:及時行樂很重要
    北宋時期曾湧現出一批傑出的文人,如晏殊、歐陽修、範仲淹、王安石、蘇軾等,但是在這些人中,晏殊經歷的磨難最少,運氣也最好。在宋仁宗繼位後,晏殊的仕途之路便像開掛一般,平步青雲的做到宰相位置,這對於其他文人而言簡直不可想像。
  • 表面上閒情雅興,內心中愁苦不堪,晏殊詞作《浣溪沙》
    晏殊是北宋著名詞人,他被贊為神童,14歲就參加科舉考試。他喜歡寫詞,特別愛寫反應文人情懷的作品。他寫過的名句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品一品,是不是有點那個味了。他還寫過一首《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這首詞中處處都寫閒情雅興,暗中流露悲觀感受,歷來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
  • 葉嘉瑩講晏殊《浣溪沙》:理性的節制
    晏殊(991 — 1055),字同叔,世稱晏元獻,宋代詞人。一個人的情思、修養,以及對於人生的體悟的不同,都反映在他的作品裡。李後主是一個純情的詩人,沒有反省,沒有節制,感情完全是如此真摯奔放的流露。他雖然也是一個國君,但實在不是當國君的材料。
  • 八十風流老新郎,一樹梨花壓海棠(北宋大詞人張先)
    兩心同,此時願作,楊柳千絲,絆惹春風」這是北宋詞人張先寫的一首表白詩。張先,字子野,浙江湖州人。風流成性,八十歲時還娶進門一十八歲的美嬌娘為小妾。是北宋婉約派有名的詞人。他的詞大多反應了當時士大夫們的詩酒風流和男歡女愛,相思離別,或是士大夫的閒適生活,以及一些清新深婉的小令。
  • 《玉樓春》:周邦彥寫了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
    周邦彥繪像《玉樓春》表達的情感周邦彥譜寫了許多優秀的詞作,如我們熟知的自度曲《瑞龍吟·章臺路》、《蘭陵王詞人描繪的景致氣韻高遠,綺麗無比。不得不說,詞人描繪景物的文字確實工麗,但是在景物之外,詞人以景寓情,透露的卻是詞人的情感世界,若遊絲一樣的情感圍繞在景物之中,這正是所謂的「情因景而生,詞為情而作」。
  • 宋詞三百首 | 14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在短暫的人生中,別離是不只一次會遇到的,而每一回離別,都佔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詞人唯有強自寬解:「 酒筵歌席莫辭頻」。痛苦是無益的,不如對酒當歌, 自遣情懷吧。這句寫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上片起調不做任何鋪墊,直言年華有限,稍縱即逝,以精煉的語言表達富有深度的哲理,讓人不覺為之一振。
  • 一天一首古詩詞——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