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梨花壓海棠」原文是這樣寫的: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對,一樹梨花壓海棠。這首詩的作者是蘇軾,蘇軾這首詩寫的就是北宋詞人張先,張先是蘇軾的朋友的,在他八十歲的時候竟然還要納妾,而且這個妾年芳十八歲。
蘇軾作為張先的好友,自然要去賀喜。對於這種老少配婚姻,在宋代也不是什麼奇聞,但好友之間調侃嘲諷的事自然會有。蘇軾吃喜酒即興寫下這首被後人引用無數次的名句。
一、張先其人其事
到了宋代,詞的創作逐步蔚為大觀,產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也層出不窮,張先在當時與柳永齊名。張先(990—1078),字子野,浙江湖州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天聖八年41歲的張先考中了進士,當時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宰相詞人晏殊,張先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隱居山間,常往來於杭州、吳興以垂釣和創作詩詞為樂。因為他的詩詞創作中,有三處善用「影」字又被稱「張三影」。
張先亦過著宋代典型的士太夫詩酒人生的悠閒日子,所以,他的詞非常有情韻,在當時很受士大夫的歡迎。張先「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石林詩話》卷下)。張先善於書寫士大夫的詩酒生活與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善意連鍊字,語言工巧,意境不凡。
據記載,張先高壽88歲才仙逝,在宋代也算超長壽了。
二、張先的經典之作《天仙子》
《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宋 · 張先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折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這首作於暮春時節的詞,是張先作品中的經典之作,當時已年過半百的張先,僅是一個嘉禾縣的小官史,病在床上,無法參加府中的集會,人生陷入一片渺茫之中。
手中端著酒杯,聽著那哀婉悽涼的「水調」曲,酒後午睡醒來,醉意遠去,可無限愁思卻絲毫未減。送春歸去,可那美好的時光何時再來。夜深了,對著鏡子自照,時光流逝,人已老,過去的美好時光只能在回憶中存在。
沙灘上那成雙成對的鴛鴦在日光中嬉戲,夜晚來臨時,它們親密地雙雙眠於池邊,月亮從雲縫中鑽出來,一地銀光,微風吹過,花枝搖曳,一重重簾幕,密密地遮住了搖曳的燈之焰火,看花的影子在牆上如此動人,這樣一個靜謐的夜晚,讓人感到絲絲欣慰和無限的美好!
可是「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詞人筆鋒一轉,又回到傷春上來了,風如歲月流轉,花如人生四季輪迴,每個人都會老去。詞人通過風吹花落表達了時光飛逝,落花滿地,雖充滿美感,但是花開花落,又待明日落紅滿地時,想像人間悲歡種種,不免黯然神傷!
三、《天仙子》聞名於世的主要原因張先的這首《天仙子》之所以聞名於世,其主要原因在於他善於鍊字,字字珠璣。例如,詞中通過「花弄影」開拓了一個純美的意境,令正整首詞熠熠生輝。
起風了,剎那間,雲開月出,而那花被風所吹動,也竟自月光照射下婆娑弄影。這不免給作者悽涼的心情的注入了短暫的安慰。因此,此句成了傳誦千古的名句,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評曰:「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