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玉明:遙想嵇康鍛鐵

2021-02-19 美麗古典

《遙想嵇康鍛鐵》

文丨駱玉明

早些年與賀聖遂兄合作《徐文長評傳》,很喜歡徐渭的一篇尺牘,那是他晚年在宣府巡撫吳兌處任幕僚時寫給口北道官員許希孟的:

昨漫往觀鍛,因佇柳下,思叔夜好此,久之不得其故,遂失候二公高蓋。悚惶!悚惶!

當時徐渭已是經歷了許多災禍,包括七年的牢獄,窮困潦倒,而他少年時代的朋友吳兌則已成貴要。入其幕中謀食,一向高傲放浪的徐渭在保護自尊心方面非常謹慎。從上引尺牘的內容來看,是許希孟等二人前往徐渭住處拜訪,卻沒有遇上。徐渭說明原因:在柳樹下看人打鐵,遙想嵇康(康字叔夜),誤了回返的時間。

我們現在無法斷定徐渭是有意避開尊客,還是真的偶然與之失遇,但他在這裡引用嵇康的典故,卻是趣味雋永。

他提出的問題也確實是令人迷惑的:嵇康為什麼喜歡鍛鐵?

嵇康打鐵之事,以《世說新語》劉孝標註引《文士傳》最詳:

康性絕巧,能鍛鐵。家有盛柳樹,乃激水以環之,夏天甚清涼,恆居其下傲戲,乃身自鍛。家雖貧,有人就鍛者,康不受直(值)。唯親舊以雞酒往與共飲噉,清言而已。

據上文,嵇康鍛鐵好像純粹是一種藝術化的業餘愛好,這讀起很是浪漫。不過,據《太平御覽》引《向秀別傳》,說法有所不同:

(秀)常與康偶鍛於洛邑,與呂安灌園於山陽。收其餘利,以供酒食之費。或率爾相攜,觀原野,極遊浪之勢,亦不計遠近。或經日乃歸,復常業。

這裡說嵇康與向秀鍛鐵是有些收入的,不僅可以供給酒食之費,還能用於旅遊。唐人修《晉書》採納後一種說法,稱:「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於大樹之下,以自贍給。」

嵇康娶曹氏宗室之女長樂亭主為妻,拜中散大夫,是一個閒職。到了司馬氏執政以後,他更完全脫離了官場,如果因為生活資源缺乏,以鍛鐵自給還是有較大的可能性。但這樣說又不能不考慮到嵇康畢竟是一位深受士林景仰的人物,他蒙冤下獄時,洛陽三千太學生請求以之為師,便足以證明。

元 趙孟頫《秀石疏林圖卷》

他不僅詩文妙絕一世,且擅長音樂,能繪畫(見唐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善書法(見唐人張懷瓘《書斷》),堪稱才智超群。所以即使他不想做官,維持士大夫常規的生活方式總還是有辦法的,為何要從事鍛鐵那樣頗有強度的體力勞動呢?難怪徐渭要久思而不得其故了。

這當然可以是一種遠離塵俗的方法

那年代大患將至,變故迭起,人情驚惶,擁曹或者擁司馬的,思進或者思退的,都難免有些緊張。而鍛鐵是別一種生活,它不僅可以造成社交上的隔斷,而且在生活方式上也與士大夫遠離。那叮叮噹噹的鍛鐵聲似乎能夠造起一層屏障,它不讓別的聲音穿透。

但這恐怕也是因為思想的疲倦。

嵇康是一個能夠想得深和嚴密的人,他本來的願望雖然是要「縱意於塵埃之表」(嵇喜《嵇康傳》),卻又在明知一切都沒有意義的情況下對世界說了很多深刻的話。他是有潔癖的,同時智慧也不甘沉伏,要在思想的天地中尋求滿足,無端地製造了許多痛苦。而鍛鐵作為技藝性的工作,既能滿足嵇康慧巧的天性,又給他以單純的快樂。「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遊心太玄」(《送秀才從軍》),嵇康用這幾句詩,想像一種完美的人生姿態。

鍛鐵同樣能把精神引向遠方,盤旋在玄虛之境。在金屬有節律的撞擊聲中,心靈遠離思考,鏗鏘起舞,流水環繞的大柳樹,清風徐來,成為莊子筆下的「無何有之鄉」。

清 任伯年 《竹林七賢》

然而世界卻來探訪他,借著服飾華麗、意態軒昂的鐘會。因為世界自有它的規則,越出常規的一切都很可疑。沉默中的對峙。久之,鍾會怏怏欲去,嵇康卻終於抬起頭來,吐出堵塞於胸中的嫌惡和鄙夷:「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虛無忽然散去,峻潔的品性如巖壁聳峙。《三國志》裴松之注引《嵇康別傳》記隱士孫登對嵇康說的話:「君性烈而才俊,其能免乎?」他看見嵇康的性格將會帶來的宿命。那麼,嵇康臨刑時奏響的《廣陵散》,它的韻律己經早早埋在了鍛鐵的聲音裡。

徐渭在宣府的柳樹下觀鍛,試圖在鏗鏘的節奏中探聽嵇康的心聲,我們不知道他給出了什麼樣的揣測。其實嵇康究竟為什麼喜歡鍛鐵,後人是不能夠真正明白的,只不過以各人的心情作一種遙想。

《世說新語》說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甘肅省博物館藏有曹魏時骨尺,約相當於24釐米,以此標準換算,其身高達到一米八七。他有魁偉的身軀,也有力量,他反覆錘打燒紅的鐵塊,火星迸濺,是非常好看的景象。難怪有人說嵇康在中國古代文人中是最富於美感的。

駱玉明

1951年7月生於上海。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現為本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辭海》編委、中國古典文學分科主編。被評為上海高校名師。

著有《簡明中國文學史》、《近二十年文化熱點人物述評》、《縱放悲歌——明中葉江南才士詩》、《老莊哲學隨談》、《世說新語精讀》、《詩裡特別有禪》等;與章培恆共同主編《中國文學史新著》(三卷本),合著《徐文長評傳》、《南北朝文學》等。其中《簡明中國文學史》被譯為英文,在歐洲最著名的學術出版機構博睿(Brill)出版社出版,《中國文學史新著》被譯為日文,在日本關西大學出版社出版;《詩裡特別有禪》被譯為韓文,在韓國星辰出版社出版。另有合作翻譯日本學術著作數種,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學術隨談等各種文章數百篇。

相關焦點

  • 琴韻|廣陵絕響——嵇康
    嵇康(223-262),三國時期魏末琴家、文學家、思想家。字叔夜,譙郡銍縣(今安徽濉溪)人。官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嵇康早孤,幼有奇才,學不由師授,博覽無所不通;長好老莊,彈琴詠詩,自足於懷。與阮籍、山濤、向秀等作「竹林之遊」,世有「竹林七賢」之稱。嵇康崇尚自然,鄙薄名教,對司馬氏誅殺異己、圖謀篡位卻又盛倡名教極為不滿,自稱「輕賤唐虞而笑大禹」,「非湯武而薄周孔」。
  • 魏晉名士|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如果說竹林七賢是魏晉風度的傑出代表,那麼嵇康就是竹林七賢的代表。《晉書·嵇康傳》中描述他「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嵇康身高至少有1.8米以上,目如朗星,面如冠玉最難得的是他由內向外透出來的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的高貴氣質。
  • 「竹林七賢」嵇康:一個人,越真,越有格局
    嵇康生於官宦人家,人生道路,卻與父兄截然不同。由於自幼喪父,嵇康由母親和兄長撫養。二人憐惜他無父又體弱,並不嚴加管束。就這樣,原本應受精英教育的世家子弟,卻如林間飛鳥般自由成長。小嵇康天性聰穎,對各類技藝很感興趣,又悟性極佳,博覽群書。
  • 這首古琴曲,消盡在風華絕代的魏晉,消盡在千年帝都的洛陽,消盡在「曠邁不群」的嵇康
    那位名士叫嵇康。當初,此曲乃嵇康遊玩洛陽西邊時,為一古人所贈。待後來嵇康被戮,此曲便成絕響。不過,失傳之前,嵇康用一種曠古未有的方式,讓這首神秘的古琴曲四海皆知。嵇康不是洛陽人,卻隱居在洛陽城西,生活困窘時,曾和向秀在一棵大樹下鍛鐵。
  • 嵇康 | 愛打鐵的氣質美男,遠去的魏晉風度
    嵇康幸運多了,他不僅有阮籍,還有其他5位知己,分別是劉伶、王戎、阮鹹、山濤、向秀,個個都是奇人。這7位奇人組了個天團,史稱「竹林七賢」。 第一位是劉伶。 張岱有句名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 嵇康之才,是魏晉風流濃墨重彩的一筆,一首廣陵散世間絕唱
    得嵇康如此真誠相待,孫登在分別時也給了他忠告:「你性情 剛烈才氣俊傑,在這風雲變幻的時局之中,自保之道確是有所欠缺。」這樣的話一般人就算曉得也不會輕易直言,但孫登覺得和嵇康雖相識不久,卻關係密切,也或許他是修道之人,少了世俗偏見,將自己的猶豫擔心皆述說於他。對有眼緣之人,嵇康將他奉為心中上賓,對看不過去的人便嗤之以鼻。
  • 駱玉明 | 春梅:你還不知道我是誰哩
    上海三聯書店  2018年9月遊 金 夢駱玉明 著上海三聯書店  2018-9ISBN: 9787542663900《西遊記》《金瓶梅》《紅樓夢》,每一部在中國文學史上都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每一部都通向新的天地,讓讀者在帶著自身的情感與經驗走入其中時,
  • 嵇康,空谷絕響(一)
    大事的始作俑者就是嵇康,嵇康不忍看著自己的親娘終日獨守空房,一個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想法如流星般划過嵇康的腦際,他要勸老娘改嫁。女人改嫁,自古以來在封建社會是一個禁忌,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可以有一大堆的小老婆,女人就不行,女人就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女人就得從一而終。
  • 那年嵇康遇見了鬼
    其中一個就是嵇康那會兒嵇康大半夜來了興致嵇康還在彈琴鬼深深覺著自己的存在被冒犯了,陡然變大,有三米多長,臉色慘黑,草帶亂飛,橫在嵇康眼前嵇康還在彈琴
  • 江春入舊年——嵇康與廣陵
    嵇康,公元224年出生於魏國譙郡銍縣,先祖本姓奚,會稽上虞人,為避世怨,遷徙於嵇山,置家於其側,因而以「嵇」命為姓氏。嵇康年少才高,重思想,善談理,懂音律,能屬文,高情遠趣,率然玄遠。他將這首樂曲傳授給嵇康,並讓嵇康起誓絕不傳給他人,他亦不言其姓字。  這就是傳說中的《廣陵散》。  嵇康所作《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古時亦名《聶政刺韓王曲》。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聽者如聞天籟。公元263年,嵇康為司馬昭所害。刑場上,三千太學生向朝廷請願,請求赦免嵇康,並要拜嵇康為師,司馬昭不允。臨刑前,嵇康無一絲傷感,從容不迫索琴彈奏,天籟般的曲調瀰漫在刑場上空。
  • 讀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嵇康對虛偽而殘忍的司馬集團疾惡如仇,採取了不合作的態度。為了躲避政局,與諸賢隱逸縱遊於竹林,史稱「竹林七賢」。他們高蹈塵世,肆言老莊,以此與虛偽汙濁的現實對抗。公元260年,嵇康回到山陽故居。當時,嵇康的好友,「竹林七賢」之一的山巨源由吏部郎升遷為散騎常侍郎。於是,司馬昭就授意山巨源動員嵇康出來接替山巨源的職務,企圖拉入司馬昭的麾下。一般人也許對山巨源的薦舉感恩戴德,欣然應命,而對嵇康來說卻是一場奇恥大辱,他於忍無可忍中揮筆寫下了《與山巨源絕交書》的奇文,斷然之稱與山巨源絕交。
  • 嵇康「拉黑」山濤始末
    嵇康萬萬沒想到,作為「中國古代第一男團」的成員,這個傢伙不僅「單飛」出仕,居然還想拖自己下水。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嵇康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要拒絕,鄭重其事地拒絕,義正言辭地拒絕,不留情面地拒絕。「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曾經爆料,與嵇康住在一起20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也從來沒有見過他憤怒。如此善於表情管理的嵇康,這回卻將蔑視和羞辱完全不加掩飾地付諸筆上,可見是真的情緒失控了。回信寫到這裡還沒有完,接下來嵇康開啟了瘋狂自黑模式,闡述自己不願做官的原因。早起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早起。
  • 嵇康廣陵散十大古琴曲之一 嵇康傳的主要內容
    嵇康廣陵散十大古琴曲之一 嵇康傳的主要內容嵇康撫琴圖在整個魏晉文藝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極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和文化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嵇康是著名的琴藝家和哲學家。他精通音律,「廣陵散絕」體現的是嵇康作為一個偉大音樂家的悲劇。嵇康廣陵散《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
  • 阮籍嵇康 | 遙遠的絕響
    鍾會對嵇康素來景仰,一度曾到敬畏的地步,例如當初他寫完《四本論》後很想讓嵇康看一看,又缺乏勇氣,只敢悄悄地把文章塞在嵇康住處的窗戶裡。  現在他的地位已經不低,聽說嵇康在洛陽城外打鐵,決定隆重拜訪。鍾會的這次來訪十分排場,照《魏氏春秋》的記述,是「乘肥衣輕,賓從如雲」。鍾會把拜訪的排場搞得這麼大,可能是出於對嵇康的尊敬,也可能是為了向嵇康顯示一點什麼,但嵇康一看卻非常抵拒。
  • 《嵇康傳》: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這自然讓嵇康看不下去,於是,嵇康寫了一篇《難自然好學論》,與司馬昭唱反調,他說,好吃懶做才是人的本性,哪有什麼天生好學的。 對於嵇康的態度和行為,司馬昭一忍再忍,實際上,司馬昭還是給了嵇康很多次機會。 比如,當時的名士鍾會就曾帶著厚禮來拜訪嵇康。
  • 好鍋團|不鏽不粘,無塗層的琺瑯鍛鐵炒鍋,酒姐親測好用
    具體說來,它是鍛鐵炒鍋,多了一層琺瑯層燒制到鍋上,是一種超新表面工藝處理炒鍋,無塗層也能更好防粘防鏽,並且比尋常鐵鍋炒菜更加香酥脆嫩,簡單易上手。琺瑯,是一種天然礦物釉質,公認安全的食品接觸級材料,絕非化學塗層。燒制到鍋具上,就如同瓷釉一樣安全衛生。琺瑯層防鏽,防腐,幫助食材鎖水、更脆嫩。你依然可以享受養油膜的樂趣,琺瑯越用越光潤,它不粘,天然,放心。
  • 音樂漫筆:不羈的嵇康,絕唱之《廣陵散》
    竹林七賢中的嵇康更是一位 特有個性的人,一個藝術家。他寫的《聲無哀樂論》、《難自然好學論》、《太師箴》、《明膽論》、《釋私論》、《養生論》千秋相傳。同時,他彈得一手好琴,尤其善於演奏《廣陵散》,倍受人們關注。當時與他齊名的還有比他大十三歲的阮籍,音樂史上常有"嵇琴阮嘯"的說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籌。
  • 嵇康寫給山濤的絕交書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真相?
    山濤年長嵇康近20歲,是竹林七賢的老大哥之一。竹林七賢另兩個核心人物就是嵇康和阮籍。山濤的姑祖是司馬懿的嶽母,是司馬家的姻親,嵇康娶了曹操的孫女,是曹魏家的姻親,在魏國曾官拜中散大夫。司馬氏取代曹魏政權以後,傻子都能明白嵇康的處境岌岌可危,所以作為好朋友的山濤,從尚書吏部郎升任大將軍從事中郎以後,立刻想到舉薦嵇康。說到底,山濤的目的不過是想保護自己的朋友。
  • 嵇康:《郎豔獨絕,世無其二》,一個近乎於神的文人
    鍾會,出身名門,對嵇康更是頂禮膜拜,甚至到了敬畏的地步。嵇康,文中之神!試想有誰不想自己的文章得到權威者的點評與肯定,那必將是一種至高的榮耀與鼓舞。鍾會,「乘肥衣輕,賓從如雲」 拜謁洛陽城外,而嵇康卻依然赤裸上身,掄錘打鐵,毫無交談之意,甚至從未仰起他那高傲的頭顱。殊不知,這突如其來的喧鬧與熱烈,對追求安適、恬淡的嵇康無疑是最大的侵犯。臨別,得嵇康一句「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