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嵇康:一個人,越真,越有格局

2021-02-23 十點讀書

「如果容許再活一次,我願意重複自己的生活。

因為,我從不後悔過去,亦不懼怕將來。」

嵇康生於官宦人家,人生道路,卻與父兄截然不同。

由於自幼喪父,嵇康由母親和兄長撫養。

二人憐惜他無父又體弱,並不嚴加管束。

就這樣,原本應受精英教育的世家子弟,卻如林間飛鳥般自由成長。

小嵇康天性聰穎,對各類技藝很感興趣,又悟性極佳,博覽群書。

光陰似箭,眨眼間,昔日聰慧童子,長成了瀟灑不羈的青年。

他的不羈,要從外形說起。

嵇康,是個「與眾不同」的美男子。

古往今來,美男子不乏其人,他們大都也看重形象。

比如英雄孫策,就是得知受傷毀容後,氣得傷口崩裂,傷勢加重而死。

而嵇康雖儀容出眾,卻不修邊幅,只有悶癢難耐,他才會去洗沐。

饒是如此,還被樵夫誤以為神仙下凡,虔誠跪拜,真是天生麗質難自棄啊。

他在給友人的信裡,列出「七不堪」,表示生性不羈,難忍做官。

比如,自己愛睡懶覺,做官就要早起,如何使得?

又如,他最喜野遊,興之所至,席地而坐,抱琴吟唱,為官卻要枯坐衙內,不可不可!

他還開玩笑似地說:「做官要端坐堂上,難免腿腳麻痺,本人滿身蝨子,如何忍受?」

最重要的是,自己生性散漫,做官必得案牘勞形,應酬往來,簡直與坐牢無異!

為加強說服力,嵇康還用麋鹿自比:

一頭麋鹿,如果幼時被馴服,長大便會服從管束;

倘若成年後再約束,即使配上金籠頭、餵養肥美飼料,它還是會強烈思念自由山林、野外豐草。

言外之意,我自幼習慣無拘無束,做官好處再多,也不稀罕。

其實,約束只是外因。

瀟灑不羈,是流淌在嵇康血液裡的真性情。

最能體現這份「真」的,不是生活細節,而是他的作品。

論詩,嵇康寫詩,發乎本心,愛憎分明,卻又清峻自然。

論書法,他喜歡恣意灑脫的草書,作品被贊為「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眾鳥時集,群烏乍散。」

論音樂,嵇康更是名家,他常抱琴於松下,在水邊,超逸的琴聲,就是他瀟灑的心聲。

有人說,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這恰是嵇康的真實寫照,他坦然面對真實自我,雖不能令每個人都滿意,每一步卻都是無悔。

許多人說虛偽之言,行違心之事,即便實現所謂「理想」,卻失去了生活。

後悔,有時是因為沒有出發,有時是因為錯了方向。

嵇康在歷史上是以狂傲著稱,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他有一個粉絲,叫鍾會,是名門之後,生性敏慧,在官場遊刃有餘,不到三十歲,便被封為關內侯。

想來他也是傲氣的人,可面對崇拜的嵇康,其表現簡直是「謙卑」。

一次,鍾會寫下《四本論》,很想找嵇康點評,可又擔心對方高才雅致,瞧不上自己的文章。

情急之下,竟將文章擲在嵇康家門口,面紅耳赤,逃也般離去。

顯赫後的鐘會,再次拜會。


他自覺今非昔比,不料嵇康卻是不理不睬,只得悻悻離開。

不料,對方卻忽然開口:「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意在提醒鍾會,記住今朝冷遇,莫再自取其辱。

鍾會咬牙道:「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從此懷恨在心。

如果說,嵇康對待鍾會是「冷漠」,那對待權臣司馬昭,就是「囂張」。

司馬昭本想徵召其為官,結果他躲去了河東郡。

後來,好友山濤想舉薦他,嵇康直接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堅拒出仕。

史書記載司馬昭「聞而怒焉」。可嵇康,似唯恐得罪不夠,又繪製了《巢由洗耳圖》。

相傳,許由聽到堯想要讓位給自己,覺得汙俗不堪,便跑去水邊洗耳;

巢父得知後,覺得洗耳之水太髒,不讓牛在下遊飲水。

其實,聽人說話,耳朵怎會髒汙,是怕心靈受到玷汙。

嵇康,根本不屑與司馬昭為伍。

這等決絕,固然痛快,卻也為日後殺身之禍,埋下禍根。

因此有人惋惜,此人雖才華橫溢、逍遙灑脫,目中無人,卻是一大性格缺陷。

這真是小看了嵇康。

他的狂妄無禮,從來只針對名利場上的人;對待朋友,卻是古道熱腸。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好友呂安之妻,被兄長呂巽姦污,嵇康與兄弟倆素有往來,從中調停。

不料,呂巽先發制人,去官府誣告弟弟不孝。嵇康義憤填膺,挺身而出,要給呂安作證。

這給了仇人可乘之機,司馬昭與鍾會合謀,將嵇康羅織入獄,要致其死地。

他在獄中寫下《幽憤詩》,深恨蒼天無眼,卻不悔仗義執言。

詩人陸龜蒙曾感慨:「奴顏婢膝真乞丐。」

有人用卑躬屈膝,換得寶馬輕裘、美酒甘泉,他們是功利場上的贏家,心靈世界的乞丐。

狂傲,是嵇康的保護色,看似冷漠堅硬,只因不願俯首帖耳。

但凡多一分耐心,就不難發現,所謂嵇康的「狂妄」,其實是堅持正義的豪情、是深入骨髓的不屈。

嵇康的行刑,名留史冊。

那一日,三千太學生為其請願。他們焦急地望著日影,這代表存活的希望。

嵇康面色如水,心卻悲涼。不為自己,為那些稚氣未脫的面孔。

他們還太年輕,不懂請願無用。

這些太學生,何其不幸,生在這暗無天日的年代,偏又正直天真。

嵇康嘆了口氣,輕撫一曲《廣陵散》,悠悠道:「可惜啊,此曲日後要失傳了。」

而後,從容赴死。

事業文章,隨身消毀,而精神萬古不滅;

功名富貴,逐世轉移,而氣節千載如斯。

《廣陵散》的確失傳,但嵇康風骨不滅,嵌在三千太學生的回憶裡,融浸在中國文人的骨血中。

諷刺的是,看似殺伐決斷的司馬昭,卻很快後悔處死了嵇康。

他很清楚,富貴權勢不會永存,千秋萬載,自己都將被唾棄。

司馬昭也委屈,自己要給嵇康高官厚祿,結局怎會是兩敗俱傷?

嵇康的心,他當然不懂。

人生苦短,重在值得,貴在豐盈。

許多人想不到,丰神俊秀的嵇康,竟愛好打鐵。

他在後院柳樹下,搭建了鍛鐵鋪子,又在樹旁引水為池。打鐵累了,便泡在池中休憩。

在富有節奏的鍛鐵聲中,嵇康的心越發澄澈安定;入水休憩,又讓其痛快淋漓。

如此酣暢,人生幾何?在權臣幕府卻要曲意逢迎,如何可比?

在當時,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只嵇康。

相似的靈魂,終會相遇。


以嵇康為首的七人,常聚在山陽縣的竹林。

當其他世家子弟,身著冠帶華服,高居廟堂之時。

他們,卻坦胸露乳,痛飲狂歌,林間長嘯。

許多人認為,七人放浪形骸,舉止怪誕,有辱斯文。

殊不知,怪誕行為的背後,往往有合情合理的原因。

在那個遍地汙濁的年代,他們既不能如普通平民般,被蒙蔽愚弄,又不願如其他「肉食者」般,向掌權者搖尾乞憐。

除了用看似離經叛道的方式,宣洩情緒,表達不滿,別無選擇。

在嵇康看來,比起戴上面具做人,憋屈長壽終老,在竹林間率性相聚的人生,更值得一過。

正如有哲學家感慨,內容充實的生命,就是長久的生命,人們應以此衡量人生,而非時間長短。

嵇康的確英年早逝,但他人生無悔,因為沒有不值。

無論生前身後,嵇康均抱得大名。

其實,他這輩子,不是憑「淝水之戰」青史留名的謝安;

不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

雖有文才,卻也不能與才高八鬥的曹植比肩。

真正讓他脫穎而出的,是與生俱來的真性情,是可拋棄世俗掛礙的灑脫。

也許,連嵇康本人也困惑,自己不過是「言心中所想」、「行心中所願」,為何被追捧至此?

「放得下」的嵇康,自然難以理解「放不下」的世人。

曹雪芹借《好了歌》感嘆,世人都道神仙好,卻忘不了功名金銀、放不下嬌妻子孫。

的確,人這一輩子,縱然捨得了利,卻未必放得下名;即便丟得掉怨,卻終究忘不了恩。

一切捨不得、放不下、丟不掉、忘不了,最後全成了人生籠頭、命運枷鎖。

嵇康,不是榜樣,而是提醒。

提醒我們,人生不要越活越狹隘,只有一次的生命,可以活得更寬廣。

相關焦點

  • 竹林七賢帶頭大哥嵇康的狂狷人格:越名教而任自然
    魏晉時代多狂人,多帥哥,多酒徒,多音樂家,多哲學家,但能將當時所有最牛的名士集中在一起的,就是以嵇康為首的「竹林七賢」了。
  • 薦讀 | 竹林七賢:越名教而任自然
    其後,玄學進入「竹林七賢」時期,由「有無本末」出發探討「名教」與「自然」的關係。「名教」指人們的所為,具體的說就是人為的等級名分和教化;「自然」指宇宙本體、世界本源或宇宙萬物本來的樣子。嵇康從正面論證「越名教而任自然」,其曰:夫氣靜神虛者,心不存於矜尚;體亮心達者,情不繫於所欲。
  • 竹林七賢:越名教而任自然,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作者:渤海居士
    嵇康在其寓居地種植竹林,何嘗不是出於對竹子象徵意義的認同呢?阮籍等人與嵇康暢遊於嵇公竹林,不僅因為他們有《魏紀》所說的「豪尚虛無,輕蔑禮法,縱酒昏酣,遺落世事」等共同點,同時也有他們對竹林象徵意義的心有靈犀。
  • 乘風破浪的哥哥們,「古代男子天團」——竹林七賢:門面擔當嵇康
    竹林七賢嵇康之死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的一天,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首嵇康被殺。人群之中,有前來請命,要求釋放嵇康的太學生;有嵇康的親朋摯友;有和嵇康不相識,但傾慕他人品才華的豪傑名士;也有一些聽說今兒個大名人要被斬首、趕來湊熱鬧的。中國人自古就喜歡看熱鬧。時辰未到,嵇康向兄長嵇喜要來古琴一把,面向黑壓壓的人群,從容彈奏起名曲《廣陵散》,琴音浩然不屈,聽得眾人悵然垂淚。一曲終了,時辰已到。嵇康嘆息:《廣陵散》於今絕矣!
  • 竹林七賢「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於是又有一批文人,繼而以狂者之態反對名教,以狷者之行追求自然,從觀念的革新進而成為行為的叛逆,這樣魏末名士發生了第二次分裂,從服藥派中分化出縱酒派,從用世派中衍生出避世派,這正是竹林七賢產生與形成的社會背景。魏齊王曹芳正始四年(243),嵇康退居山陽(河南修武一帶),交結了一些隱士為友,其傑出的是呂安。隨後偶遇山濤,二人言語投機,只見一面便「契若金蘭」。
  • 魏晉名士|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人們奉行以老莊為核心的玄學,他們返璞歸真,率性自然,「放浪於形骸之外」。這種飄逸灑脫的風氣神韻,給這個給本來以汙血為底色的時代加塗了一層名利浪漫的色彩。如果說竹林七賢是魏晉風度的傑出代表,那麼嵇康就是竹林七賢的代表。
  • 《竹林七賢》合集
    竹林七賢01聚會竹林七賢02入仕竹林七賢03才情竹林七賢04絕響竹林七賢05餘韻人物介紹嵇康
  • 中國最早的派對廠牌—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時期曹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
  • 竹林七賢的分崩離析:有三人拒不配合司馬昭,為何只有嵇康被殺?
    說起嵇康,我們一定會立刻想起「竹林七賢」這樣一個小群體,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曾經分享過竹林七賢的一種獨特的生活狀態。在魏國政治的大後期,司馬昭成為唯一的霸主。對於這些文人,司馬昭一開始也是真心希望他們服從自己的,但人各有志,七賢們也各有算盤。其中不合作的有三個人,他們分別是阮籍、劉伶和嵇康。
  • 竹林七賢:嵇康死、阮籍哭,汙濁的世界,救不了絕望的7個人
    他們就是「竹林七賢」,具體的成員有嵇康、阮籍、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壹、一群放蕩不羈的人竹林七賢常常聚會,酒自然是必備之物,嵇康不喜歡狂飲,他常常和不愛喝酒的向秀坐在一起;山濤能喝八鬥,超過八鬥就主動不喝了。阮籍喜歡喝好酒,他聽聞步兵營中有三百斛美酒,便主動到步兵營去服役,只圖能喝上一杯。阮鹹比較瘋狂,他在參加宴會時,竟然和豬一起狂飲。
  • 【紀錄片】《竹林七賢》合集
    嵇康嵇康(223年-262年)三國魏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譙國至(今安徽宿州市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過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崇尚老莊,講求養生服食之道,著有《養生論》。與阮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
  • 竹林七賢:沒有信仰的人生有多可怕?
    ,無獨有偶,魏晉時期的河南也有七個脾氣非常古怪的人,這個「超級偶像男天團」被後人尊稱為:竹林七賢。清 任伯年《竹林七賢圖》一個人怪,是性格問題;一群人怪,是文化問題。如果許多人都欣賞這種怪,就是社會問題了。「中原七怪」生活的那個年代,用兩個字概括:篡,亂。
  • 「竹林七賢」放蕩不羈、蔑視禮法,是本性使然,還是另有隱情?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鹹、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這是傳世文獻中,關於「竹林七賢」的兩條記載。長期以來,「竹林七賢」的真實性,一直存在爭議。
  • 「竹林七賢」的「竹林」究竟在哪裡?
    從字面來看,「竹林七賢」所展現的是三國時期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康,同阮籍、山濤、向秀、阮鹹、王戎和劉伶六位名士,在自己所住的山陽居所旁的竹林裡縱情遊賞的場景。「七賢」在「竹林之遊」中各抒己見,展現自我的自由狀態,不但成為魏晉文化的象徵,而且對中國文士階層的風尚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七賢」諸人的事跡也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 神評:竹林七賢究竟有多奇葩?個個都是大酒鬼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7 阮鹹阮鹹原為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南)人。 魏晉時期名士。
  • 「竹林七賢」有七個人,但成就最高的只有兩人,你猜對了嗎?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鹹……提及魏晉南北朝,就不能落下「竹林七賢」最華麗的一筆,他們在田園竹林間肆意酣暢,揮霍著自身的才思。他們俯仰無愧,顧盼自憐,在狂嘯與痛哭中,為自己寫下永垂不朽的詩文。作為中國文化史上一個廣受爭議的群體,他們其實也是魏晉時期的一個文化符號。陰澹曾經用「豪尚虛無,輕蔑禮法」八個字概括竹林七賢的人生態度。
  • 酈波評說魏晉風流之《竹林七賢》全集
    紀錄片:《竹林七賢》合集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50),嵇康
  • 魏晉男團竹林七賢:愛酒成痴的男人也會放蕩不羈愛自由
    今天來聊聊竹林七賢,七個煙雲水氣而又風流自賞的男子,他們身懷絕技,才華橫溢。他們也放蕩不羈愛自由。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縱歌,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 竹林七賢:中國古代第一
    然而本菌對女團爭霸不感興趣,倒是想起了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偶像男團」的——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一個個發著光的名字,從歷史深處款款走來。如果說竹林七賢是魏晉風度的一個縮影,那麼嵇康就是走在最前面的,是風度中的風度。一身傲骨、愛憎分明的嵇康,一生不趨於權貴。甚至為了拒絕詔安,不惜與好友絕交:如果沒有了自由,死又有何懼呢?那天,他翩翩長發,高昂著頭走向斷頭臺,一身正氣,風一般從容。他悠然彈起最愛的古琴,琴音不亂,慷慨激昂。
  • 古代最強樂隊——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中國最早的一個樂隊兩個迷弟,可真有你的,嵇康曾想引薦嵇康到司馬氏接替自己的官位但嵇康與司馬氏極為不對付於是便有了千古名篇《與山巨源絕交書》二人相差二十九歲王戎加入「竹林七賢對於中國古代最早最著名的「樂隊組合」竹林七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