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沒有信仰的人生有多可怕?

2021-02-13 大老振讀經典

點擊上方 藍字   一鍵關注

張大千《竹林七賢圖》


竹林七賢:沒有信仰的人生有多可怕?


作者 | 大老振讀經典


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裡有個「江南七怪」,無獨有偶,魏晉時期的河南也有七個脾氣非常古怪的人,這個「超級偶像男天團」被後人尊稱為:竹林七賢。

然而他們哪裡和「賢」這個字有半毛錢關係呢?明明應該叫做「中原七怪」才對,不信咱們來扒拉扒拉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怪事:

1、天團表情包——阮籍:為人最喜翻白眼,怎肯輕易笑哈哈。長嘯痛哭加吐血,一醉倆月臥在家。

2、天團顏值擔當——嵇康:海拔絕超一米八,八塊腹肌人人誇。纖指彈得《廣陵散》,偏愛打鐵在柳下。

3、天團經紀人——山濤:老成持重人信賴,精明能幹升官快。縱容老婆偷窺癖,你說奇怪不奇怪?

4、天團秘書——向秀:學問高過研究生,妥妥學霸人中龍。精通文史及哲學,嵇康打鐵他鼓風。

5、天團行為藝術家——劉伶:飲酒醉倒不用抬,死到哪裡哪裡埋。裸奔不說傷風化,酒鬼心思太難猜。

6、天團音樂家——阮鹹:精通音律達八音,改造樂器傳古今。無事炫耀大褲衩,與豬同飲笑死人。

7、天團財務總監——王戎:七歲識李小神童,猛虎撲籠站如松。卿卿我我狂寵妻,李子打孔鐵公雞。

清 任伯年《竹林七賢圖》

一個人怪,是性格問題;一群人怪,是文化問題。如果許多人都欣賞這種怪,就是社會問題了。

「中原七怪」生活的那個年代,用兩個字概括:篡,亂。

中國人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說做君主的要像君主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

這是儒家提倡的等級秩序,太平時治理國家很有用。到了亂世,誰還去遵守規則?

比如東漢末年。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

魏蜀吳的三位CEO都很想當大boss,可是大家都不說。

曹操拿著漢獻帝當擋箭牌,他說:我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劉備和孫權說:騙誰呢?你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到了曹丕這小子,他「譁」地一把扯下了遮羞布,管你君不君臣不臣,直接登基稱帝。

這下好了,大家都想,你能「篡」,我為什麼不能「篡」?你又不比我多長一個腦袋。

於是,你「篡」我也「篡」,天下大「亂」。

曹操萬萬想不到,他的兒子建立的曹魏政權,經歷了五任皇帝,只存在了短短46年。

他更想不到,他死了以後,當年的心腹司馬懿(yì),會成為曹魏政權的掘墓人。

最危險的往往不是敵國外患,而是禍起蕭牆。

要想了解「中原七怪」為什麼那麼怪,就必須了解曹氏和司馬氏之間的恩恩怨怨。

首先不得不好好介紹一下關鍵人物司馬懿,這個被政治耽誤了的天才演員。

司馬懿的表演才能,什麼金雞百花奧斯卡,通通不在話下!

據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狼這種動物,疑心非常大,正走路的時候會突然間回頭向後看。

脖子扭轉180度,你會嗎?

司馬懿會。

曹操對司馬懿很提(dī)防,說:「司馬懿有野心,將來一定會成為我曹家心腹大患!」於是起了殺心。

司馬懿是如何巧妙躲過這一劫的呢?裝病。

裝感冒?裝發燒?這也太小case了,要裝就裝個轟轟烈烈——半身不遂!所以當司馬戲精一隻手握成雞爪狀、嘴裡流著哈喇子、顫顫巍巍地出現時,所有人都相信他是真病。

再加上司馬懿的確是個很有政治才能的人,連諸葛亮都說:「吾平生所患者,獨司馬懿一人而已。」

很快,曹操死,司馬懿陸續輔佐了曹丕、曹叡(ruì)和曹芳,成為四朝元老。

年僅八歲的曹芳即位後改年號叫「正始」,我們的主人公主要在這一時期活動。

這個很重要,小夥伴們先記著。

此時,司馬懿和另一個輔政大臣曹爽,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曹馬之爭」。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中的司馬昭就是司馬懿的兒子,「曹馬之爭」的結果是:

公元265年,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逼著曹操的孫子曹奐禪讓,自己當了皇帝,建立晉朝。

風雲際會,群雄逐鹿的時代即將結束,之後中國進入短暫的統一時期。

好了,終於要言歸正傳了,下面歡迎主角閃亮登場!

首先出場的是阮籍。

作為天團表情包,阮籍承包了所有突破你想像力極限的表情。

第一個表情是翻白眼。

首先你去拿個小鏡子練習一下,要使勁兒翻,一點黑眼珠都不要看到。哦忘了,這樣是看不到鏡子的,那就拿個手機自拍一下——真是超級難做的表情啊!

可是阮籍運用自如,看到不喜歡的人就翻白眼,看到喜歡的人就用他的大黑眼珠子滿懷深情地望著你,這就是成語「青眼相加」的來歷。

第二個表情是哭。

不是輕聲啜泣、嗚嗚咽咽的哭,而是撕心裂肺、呼天搶(qiāng)地的哭。

有一次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死了,阮籍就跑到人家靈堂痛哭了一場。他還經常坐著破牛車隨意走,走到沒有路的地方大哭一場再回去,後世用來形容悲傷的「窮途而哭」就是這麼來的。

第三個表情是噘嘴。

難道阮籍喜歡賣萌?非也!他這是要「嘯」,「嘯」就是吹口哨。阮籍「嘯」得非常好,連綿悠長,經常跑山裡「嘯」,引得一堆人跑山裡去偷聽他長嘯。

第四個表情是木頭臉。

他得知母親突然去世的消息時正在和朋友下棋,他面無表情地堅持下完棋,朋友走後他一口血噴了出來。

這幾種表情雖然很經典,可是一般人見不到,因為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

有個賣酒的老闆娘長得很漂亮,阮籍喝完了酒就躺在老闆娘身邊呼呼大睡,老闆以為頭頂的帽子要變顏色了,結果發現這貨是真的睡著了。

司馬昭想讓兒子司馬炎娶阮籍的女兒,阮籍說我考慮考慮,然後就喝醉了,睡了兩個月,把自己未來西晉國丈的待遇給睡沒了。

很多人都認為阮籍是個瘋子,初唐時的王勃在《滕王閣序》裡說:

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然而又有非常多的人都很欣賞阮籍,比如曹雪芹的字就叫「夢阮」,他筆下的賈寶玉也有幾分阮籍的狂氣。

阮籍當然並非生來如此。

他出生在陳留(今河南開封),父親阮瑀(yǔ)位列「建安七子」,很有才華,是曹操身邊的文官。

三歲時父親去世,曹丕對阮籍母子很照顧。

阮籍非常痛苦,他原本應該傾向曹魏,然而曹魏的政權得之也不光明正大啊。

他從小所受的「仁義禮智信」的教育忽然間被打破,儒家所倡導的「三綱五常」轟然倒塌,他一下子沒有了精神信仰。

信仰不是理想,理想是一種人生追求,而信仰是一種精神寄託。

阮籍的理想是做一個濟世英雄。他少年時曾經登上廣武山,那是項羽和劉邦作戰的地方,感慨說:「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言外之意是:我阮籍的雄才大志是不次於項羽和劉邦的。

他的信仰是儒家思想,而現在社會不再提倡「忠」,他們提倡「孝」。

不過是打著「孝」的旗號罷了,那些道貌岸然貌似講規則的人,就是最不守規則的人!我為什麼要遵守你們的規則?

政治從來不會放過文人,無論曹氏還是司馬氏,他們需要名士來裝點門面。

好死?還是賴活著?這是混亂年代所有人面臨的選擇。

阮籍的選擇是:活著。

清  沈宗騫《竹林七賢圖》

阮籍一生三次做官,在汙濁的現實和堅守內心的信仰之間艱難呼吸、左右逢源。

生命如此美好,為什麼不可以靠近一個美麗的人?為什麼不可以為一個鮮活生命的消逝而痛哭?

窮途而哭,這是他無法和這個世界抗爭的巨大無奈和孤獨啊!

真正的強者不是放棄生命的人,而是選擇在困境中繼續咬牙生活下去的人。

他哭、他嘯、他喝酒,還不足以宣洩他心中的痛苦、抗爭、苦悶和絕望,於是,他寫詩。

詩是治療心靈傷痛的靈丹妙藥。

他有八十二首詩,題目都叫《詠懷》。

這下可了不得了,就是這組抒發心情的詩,一下子為他創了兩個「第一」!

第一個大量寫五言詩的人,第一個寫組詩的人。

你以前見誰寫詩一個題目寫幾十首?「哐哐哐哐」一傢伙砸下來,把你看得眼花繚亂。

阮籍之後,左思、陶淵明、杜甫、溫庭筠……都學會了這一招。

鍾嶸的《詩品》評價他的詩:「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

意思是說,他的語言你一眼就能看明白,可是他的情感卻在很遠的地方,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輕鬆理解的。

劉勰在《文心雕龍》裡說「阮旨遙深」,說他的詩主題不好理解。

那麼我們來欣賞一下第一首吧。葉嘉瑩老師說,這首詩就像是剛出鍋的饅頭——暄騰、口感好,欣賞阮籍的詩,一定要從這首開始。

詠懷(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這首詩的表面意思很好理解:

那時正是午夜,詩人躺臥很久都睡不著,便起身來到窗邊對月撫琴。月光灑在床幃之上,斑影綽綽,清風徐來,掀起了他的衣襟。在這般清寂的夜晚,野外偶爾傳來孤鴻鳴叫、倦鳥啼吟。

這些鳥兒們在空中徘徊,找不到自己的那片林子了,只好獨自傷心。

獨自傷心的只有這些鳥兒嗎?不,還有詩人。

這首詩表達的主旨不就是借著「明月」「清風」「孤鴻」「翔鳥」這些意象來表達自己孤獨傷心的情感嗎?

如果你認為阮籍所抒發的,只是個人的孤獨和憂傷,那麼你就錯了,他發出的是那個時代的聲音。

餘秋雨說:中國傳統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

阮籍在他的詩歌裡借景抒情,借典故抒情,借求仙問道抒情,總之,他終於找到了新的信仰,使他痛苦的心靈得以安放。

這多虧了一個人——嵇康,「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清  彭暘《竹林七賢圖》臺灣歷史博物館

按照文學規律,一個重要人物出場是及其隆重的事情,要極盡渲染之能事,方能烘託此人物的神採。


嵇康出場,有多種畫風可以選擇:

1、帥氣風


嵇康有多帥?

同時代的《晉書》記載:

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被魯迅先生譽為名士的教科書《世說新語》這樣形容他:

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guī)俄若玉山之將崩。

連喝醉了都很美。

看到眉毛鼻子眼長什麼樣了嗎?沒有。

也就是說——嵇康帥氣到不可描述。

正始年間,嵇康一進洛陽,立刻被驚為天人,不費吹灰之力便娶得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

但是安排嵇康以這種畫風出場不太合適,因為在崇尚陰柔的魏晉時期,男人都要塗脂抹粉,而嵇康竟然半個月一個月都不洗臉洗澡!這也太邋遢了吧?

2、才氣風

嵇康才氣如何?

他擅長寫詩,傳世之作《幽憤詩》充滿了被壓抑的憤慨和對自由的渴望;

他擅長書法,草書作品被人形容為「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眾鳥時集,群烏乍散」;

他擅長繪畫,他的畫被載入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著作《歷代名畫記》,可惜已失佚;

他還擅長養生,著有《養生論》一書,他提倡養生重在養神、防病重於治病、要清心寡欲等觀點;

當然,他最擅長的還是音樂,別的不說,單單一曲《廣陵散》就夠令人膜拜的了。

但是安排嵇康這種畫風出場也不太合適,因為這麼有才氣的他,卻由於太過耿直被司馬昭找個理由殺了,死的時候才四十歲。

3、硬氣風


「帥氣風」和「才氣風」都不適合,看來只有讓他「硬氣風」出場了。

嵇康的確很「硬」:

常年在山陽打鐵,肌肉硬。

嵇康不願意出來做官,他看不慣打著儒家「禮」的旗號、卻用「刑」去治人的社會。

他隱居山陽,非湯武而薄周禮,以打鐵為生,還練了一身肌肉,特陽剛。

說話不怕得罪人,脾氣硬。


對於不喜歡的人,嵇康不翻白眼,他的做法是——晾著。

有個叫做鍾會的年輕人去拜訪嵇康,嵇康旁若無人地打鐵,似乎旁邊站著個透明人。

鍾會把這份屈辱牢牢記在心裡,終於找個機會陷害了嵇康。

嵇康當時名氣很大,寫封「保證書」就可以出獄,可他脾氣太硬,終究一個字也沒有寫。

殺頭前氣定神閒,骨頭硬。


嵇康出場,最合適的畫風就是他站在刑場之上,長發和衣襟被風揚起,他低頭撫琴,曲終,他對著斷頭臺下為他請願的三千太學生說:「《廣陵散》於今絕矣!」

悽美,悲壯。

嵇康雖「硬氣」,然而,他的心卻是最軟最軟的一個。

他給好友山濤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表面責怪山濤推薦他做官,實則是因為他知道:

作為名士,一旦不能被統治者利用,只能是死路一條。

只有與山濤絕交,才能保全山濤不死!至於自己是否會落得個「不知好歹」的罵名,一切都不重要了。

嵇康,之所以被認為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是因為他心中有堅定的信仰。

清  冷枚《竹林七賢圖》

有信仰的人像磁鐵,具有神奇的凝聚力。


嵇康信仰的是道家之思想。

道家老祖宗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強調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要順應自然,要「清靜無為」。

嵇康熟讀老子的《道德經》,他提出了一句口號:

越名教而任自然。

「名教」代表的是儒家所制定的「三綱五常」,「自然」代表的是道家所堅持的「清靜無為」。

越過那些束縛人的禮教,讓生命得以釋放,活得自由自在!

多麼驚世駭俗的言論啊!

嵇康這個佛系青年,不,這個「道系青年」,一下子吸引了眾多人前來拜訪,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超級偶像男天團——「中原七怪」,誕生了!

你會看到,在今河南修武縣的世界地質公園——雲臺山附近,有一片茂密的竹林,七個怪人常集於這裡開Party,他們或站或坐、或躺或臥,遺世而獨立,不醉而不歸,好不自在!

阮籍來了,竹林談玄把他黑暗的生活忽地豁開一道口子,光亮湧了進來——

原來,人一生最應該去追求的,就是學會尊重生命。

母親的葬禮上,有人來哭,阮籍拿白眼翻他——你又不是真的傷心,裝什麼裝?

哭的傷心欲絕才是真正孝順?守喪期間不吃肉就是孝順?一切禮教都是做給外人看的!

山濤來了,他雖然並不信奉道家,對嵇康他們吃「五石散」這種所謂養生的藥不以為然,可是他欣賞嵇康、欣賞阮籍,所以當老婆提出想偷偷看看他的這兩位朋友什麼樣子,他也就答應了。

去它的破禮教吧,老婆要看,就讓她看個夠!

向秀來了,拿著自己給《莊子》做的注給嵇康看,嵇康大錘一掄,說:「我為你打call,兄弟!」

向秀激動地說:「你打鐵,我來鼓風!」

莊子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確立,向秀功不可沒。

後來嵇康被殺,向秀作《思舊賦》,這篇百餘字的小賦後來成為思念亡友常用的典故。

劉伶來了,唱著Rap:

天生劉伶,以酒為名。

一飲一斛(hú),五升解酲(chéng)。

他個子很矮,然而在他唯一流傳下來的《酒德頌》裡卻偏說自己是「大人先生」。

怪不得他在屋子裡裸體被來訪者看見,他反而責備人家:天是我的房子,屋子是我的褲子,你為什麼跑到我褲襠裡來?

他經常乘著鹿車,抱著酒罈邊行邊喝,對僕人說:「死便埋我。」如此醉鬼,卻懂得酒駕不安全,實屬不易呀!


阮鹹來了,他是阮籍的侄子,在蔑視禮教上比阮籍有過之而無不及。

母親的葬禮尚未結束,他就和姑母的鮮卑族婢女發生了一夜情,硬是穿著孝衣騎著驢把她追了回來;

七月七曬衣服,人家曬綾羅綢緞,他曬大褲衩;

喝酒不用杯子用大甕,豬聞到香味來飲,他趴下就和豬搶著喝。

他把從西域傳來的琵琶由曲柄改成了直柄,這種樂器就叫「阮鹹」,簡稱「阮」,一直流傳到現在。

他彈著「阮」唱著歌:

我欲邀卿常漫舞,青絲白髮老人間。

對,我的人生就是如此自由!

王戎來了,這個年齡最小的神童,六七歲時看猛虎在籠子裡咆哮,別人都嚇跑了,他卻說:「有籠子嘛,怕什麼!」

別的孩子都去摘路邊樹上的李子,他卻不以為然:「若是這李子熟了,早被摘完了,還能等到現在?」果真這李子是苦的。

「小神童」長大後卻變成了「吝嗇鬼」:

女兒結婚,送了禮錢心疼肚疼,女婿還回來才高興;侄子結婚,就送一件衣服還要了回來;給自己家的李子挨個打孔把核挖出來去賣,因為怕人家偷偷去種。

不過這個吝嗇鬼對妻子倒挺好,那時丈夫稱妻子為「卿」,妻子卻叫他「卿卿」,人家倆人「卿卿我我」、經常頭碰頭地趴在床上一起數錢。

這麼「怪」的組合,離了「酒」就不能活的幾個人,為什麼會被後世稱為「竹林七賢」呢?

這源於他們有著共同的信仰。

傅抱石《竹林七賢圖》

法國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說:「人的一生就像石頭在湖上漂流一樣,沒有信仰的人就會下沉。」

我們知道,魏蜀吳三國歸晉,經短暫統一之後,再次陷入分崩離析,這是中國歷史上長達三百年之久的最漫長、最黑暗的時期。

這個時期的人物——從正始、竹林到蘭亭,魏晉名士特立獨行、放蕩不羈的行為風格被稱為「魏晉風度」。

關於魏晉風度,一些人有多愛它,另一些人就有多恨它。

有人說:那時候,禮崩樂壞,名士們言行不羈,又熱衷於清談玄學、漫遊山水,以至誤國誤軍誤天下。

也有人說;魏晉名士們掙脫了儒家禮教的束縛,競相追求心性的自由與高曠的深情,這才是對生命最大的致敬。

魯迅先生則一針見血地指出:

魏晉時代,崇尚禮教的看來似乎很不錯,而實在是毀壞禮教、不信禮教的。表面上毀壞禮教者,實則倒是承認禮教,太相信禮教。

作為魏晉名士的代表人物,竹林中的這七個怪人,性格各異,但是他們驚喜地發現:

所謂信仰,就是不斷去尋找答案的過程。

他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任自然」不是生活邋遢、行為怪異、酗酒狂歌,而是看透了一切的隨遇而安,是歷經生活磨礪後的豁然開朗。

他們做了中國精神史上最具魅力的一次遠行:向內,他們發現了心性自由之美;向外,他們發現了山川自然之美。

他們孤獨地站在歷史的雲端,用他們的淚水、長嘯和痛飲,對生命的價值與天地光陰做了最徹骨的一次追問。(摘自魏風華《魏晉風華》)

 「怪」之所以被稱為「賢」,是因為他們即使生活在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也從來沒有因此而放棄對人生的信仰。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住著阮籍、嵇康或山濤們,因為他們,找到了生命中的那束光。

沒有信仰的人生有多可怕?

那就是——

不論外面的世界有多麼光明,你的心中,依然是,一片黑暗。

範曾 《竹林七賢圖》

點擊藍字,看往期文章連結

王羲之:風流,是一種人生態度

新書在售:噹噹、京東、天貓

搜索「大老振」或者「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即可

點擊最下方藍字「閱讀原文」為當當網連結

團購(50本以上)可掃描下方二維碼:



【歡迎轉發朋友圈!】

 【轉載請標明作者、公眾號及ID,原創不易,請不要用於微信公眾號之外的平臺】 

長按識別二維碼,一鍵加關注                                

大老振讀經典,一個喜歡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瘋的語文老師,一個主業教書業餘寫字的人,《讀者》籤約作者,「簡書」歷史優秀作者,《詩詞天地》特邀講師,芝麻學社《唐詩大電影》主筆,希望我的文字能在某一刻溫暖你的心靈。出版《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 公眾號:大老振工作室;ID:dalaozhen18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購書

相關焦點

  • 《竹林七賢》合集
    竹林七賢01聚會竹林七賢02入仕竹林七賢03才情竹林七賢04絕響竹林七賢05餘韻人物介紹嵇康
  • 薦讀 | 竹林七賢:越名教而任自然
    《晉書·阮籍傳》稱阮籍「任性不羈」,而「當其得意,忽忘形骸,時人多謂之痴」。「任性不羈」與「痴」,前者是內心的出發點,後者是外在的行為動作及其給人們的印象。這也是「竹林七賢」的特立獨行的總述。酒與自然景物、友人相會結合在一起。嵇康有以酒打比方作學術論證:酒以甘苦為主,而醉者以喜怒為用。
  • 嘉寄閒情 七賢為何要在竹林中聚會
    重要的是,他們的聚會體現出的風骨和精神,以及將人生理想付諸於人生實踐的勇氣,這是後世文人最為敬仰的地方。聯想到陳寅恪還曾經否定過「五胡亂華」之「五胡」,所以當今學術界贊同他這種觀點的人不多。還學者有考證,當時的山陽縣,在今天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一帶。2004 年2 月13 日,雲臺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此後該地旅遊大熱,現在已經成為全國聞名的新興景點之一。
  • 竹林七賢「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於是又有一批文人,繼而以狂者之態反對名教,以狷者之行追求自然,從觀念的革新進而成為行為的叛逆,這樣魏末名士發生了第二次分裂,從服藥派中分化出縱酒派,從用世派中衍生出避世派,這正是竹林七賢產生與形成的社會背景。魏齊王曹芳正始四年(243),嵇康退居山陽(河南修武一帶),交結了一些隱士為友,其傑出的是呂安。隨後偶遇山濤,二人言語投機,只見一面便「契若金蘭」。
  • 「竹林七賢」的「竹林」究竟在哪裡?
    然而,在 20 世紀 40 年代,史學大家陳寅恪先生開始對「竹林七賢」的歷史存在提出質疑。他認為「竹林七賢」的名號是受晉朝時期佛教「格義」風氣盛行的影響,取天竺「竹林精舍」之名加於《論語》「作者七人」,再加上一批文人著書,「竹林七賢」的名號オ流傳開來,而「竹林七賢」其實並不存在。陳寅恪先生的質疑,讓本就遙遠的「竹林七賢」的歷史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 為什麼在「竹林七賢」的時代產生了那麼多有影響的書法家?
    歷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賢,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政治急劇變化的時代,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卻跨越了三國、曹魏、西晉。而有些書法家,還經歷了東晉的建立。從書法來說,正是所謂的「魏晉風度」形成的一個時代,所以也產生了許多著名書法家。而「竹林七賢」本身與書法家關係不是很大我們不妨看看這一時代都是有哪些影響後世的重要書法家。
  • 竹林七賢:中國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徵
    魏晉年間,有七位士人,他們常常聚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人稱他們「竹林七賢」。
  • 中國歷代名家竹林七賢圖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由200 多塊古墓磚組成,分為兩幅,嵇康、阮籍、山濤、王戎4 人佔一幅,向秀、劉伶、阮鹹、榮啟期4 人佔一幅。人物之間以銀杏、松槐、垂柳相隔。我們來結合「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的個性特徵來看磚畫中的人物。嵇康為「七賢」之首,是一個豁達而有文採的人物。據文獻記載,稽康「博綜伎藝,於絲竹特妙」,且常「彈琴詠詩,自足於懷」。磚畫中的稽康正在撫琴,微微揚頭舉眉,有「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的神情,給人一種旁若無人之感。阮籍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喜好飲酒,且「嗜酒能嘯」,就像我們今天所說的把手指放在嘴裡吹口哨一樣。
  • 【紀錄片】《竹林七賢》合集
    與阮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魏氏春秋》:"(嵇康)與陳留阮籍、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鹹、琅邪王戎、沛人 劉伶相與友善,遊於竹林,號為七賢。"他的朋友山濤(巨源),後來投靠司馬氏 當了吏部尚書,曾勸他出去做官,他遂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加以拒絕。因"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集團,遭鍾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
  • 中國最早的派對廠牌—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時期曹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
  • 神評:竹林七賢究竟有多奇葩?個個都是大酒鬼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7 阮鹹阮鹹原為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南)人。 魏晉時期名士。
  • 「竹林七賢磚畫」上竟有八人 南博鎮院之寶
    無獨有偶,長期關注歷史文化的「主題南京網」站長老邵也在該網站寫了一篇關於南博「竹林七賢磚畫」的文章,這讓「竹林七賢」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記者探訪南博時卻驚訝地發現,「竹林七賢磚畫」上竟有八個人,而且磚畫中也不是「竹林」,反倒是杏樹居多。一問:「竹林七賢」怎會變成了「八賢」?
  • 國寶「竹林七賢」磚畫上為何會出現第「八賢」(圖)
    發掘工作持續一個多月,出土了數十件珍貴文物,其中最有價值的當數墓室兩側的磚印壁畫,壁畫分為兩部分,各長240釐米、高88釐米,由近300塊磚拼砌而成。此後不久的1965年和1968年,在江蘇丹陽先後出土的三座南齊大墓內,都發現過類似壁畫,題材、構圖、人物形象幾乎相同。但是,西善橋宮山大墓出土的這些壁畫,是年代最早,也是規格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
  • 「竹林七賢」放蕩不羈、蔑視禮法,是本性使然,還是另有隱情?
    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這是傳世文獻中,關於「竹林七賢」的兩條記載。長期以來,「竹林七賢」的真實性,一直存在爭議。
  • 古代最強樂隊——竹林七賢
    樂隊的取名也十分有趣福祿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漢族民間信仰的三位神仙竹林七賢是中國最早的每到正月元旦聚會時,在殿堂奏樂,他自己親自調整五音,音韻沒有不和諧的。當時阮鹹精通八音,時人稱他為「神解」。每當因公事聚會奏樂時,阮鹹常常在心裡批評荀勖的新律調子高,認為調子高就會引起悲哀,就不是興國的音樂而是亡國的音樂。
  • 竹林七賢:越名教而任自然,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作者:渤海居士
    除了《晉書·阮籍傳》所說的「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這樣一個眾所周知的政治原因外,七賢相聚於山陽,共遊於竹林,還有其特定的社會文化原因,概括起來有以下三點。-人生態度竹林七賢雖然被後人視為一個群體,而且又被陰澹貼上了「豪尚虛無,輕蔑禮法」的標籤,但仔細分析,七賢的人生態度卻不盡相同。
  • 竹林七賢帶頭大哥嵇康的狂狷人格:越名教而任自然
    魏晉時代多狂人,多帥哥,多酒徒,多音樂家,多哲學家,但能將當時所有最牛的名士集中在一起的,就是以嵇康為首的「竹林七賢」了。
  • 竹林七賢:汙濁的世界,救不了絕望的七個人
    他們就是「竹林七賢」,具體的成員有嵇康、阮籍、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壹、一群放蕩不羈的人竹林七賢常常聚會,酒自然是必備之物,嵇康不喜歡狂飲,他常常和不愛喝酒的向秀坐在一起;山濤能喝八鬥,超過八鬥就主動不喝了。阮籍喜歡喝好酒,他聽聞步兵營中有三百斛美酒,便主動到步兵營去服役,只圖能喝上一杯。阮鹹比較瘋狂,他在參加宴會時,竟然和豬一起狂飲。
  • 南博壓軸的國寶竹林七賢磚畫為何有八人,七賢結局如何?
    這是至今已發現的最早的魏晉人物畫實物,也是現存最早的竹林七賢人物組圖,列入國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國(境)的一級文物,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這是在地下聚會了1500年以上的歡宴圖,畫面上八人均席地而坐,寬衣博帶、孤傲高雅,但都有其最具個性的形象:嵇康為「七賢」之首,豁達而有文採,以《廣陵散》名世,畫面上他目送秋鴻,手彈五弦;
  • 周日南博壓軸登場《國家寶藏》系列報導① | 竹林七賢為何有八賢?
    工人在一座名為「宮山」的小山上取土時突然發現,地下竟藏有大量古墓磚。施工隨即停止,信息被通報給太崗寺遺址上的考古隊員們,搶救性發掘也隨即展開。  經過半個月的緊張作業,一座大型南朝墓葬重見天日。墓室內部,南北牆壁上的兩幅巨型磚印壁畫令考古隊員為之驚嘆:此前他們從沒有發現過如此精美的同類文物。專家將兩幅磚畫拼接在一起,將其命名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拼壁畫(以下簡稱「竹林七賢」磚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