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賢,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政治急劇變化的時代,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卻跨越了三國、曹魏、西晉。而有些書法家,還經歷了東晉的建立。
從書法來說,正是所謂的「魏晉風度」形成的一個時代,所以也產生了許多著名書法家。
而「竹林七賢」本身與書法家關係不是很大
我們不妨看看這一時代都是有哪些影響後世的重要書法家。
據東晉書法家王獻之的外甥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記載。
在「竹林七賢」稍前的書法家有,衛覬、索靖(239—303)、陸機(261—303)、皇象、杜畿等,與「竹林七賢」同時代稍後的書法家有李式、衛夫人(272—349)、王敦、王導、王恬,還有王導的兒子王珣、王珉。
這麼壯大的書法隊伍,真的是歷史上的輝煌了。
為什麼魏晉「竹林七賢」時代很多書法家?
兩個原因吧。
第一,中國書法正在經歷漢末以後的隸書革新
隸書是中國書法史上,一次重要的書法變革,書法史上叫「隸變」,隸變徹底改變了篆書的書寫方式。變得筆畫豐富,結字便易,具有一定的書寫抒情色彩,是一次書寫解放。從漢代開始,隸書實實在在的成為大眾書寫了。
但是,隸書是不是最便易的書寫形式?
東漢以來就有不同的新寫法,例如草書的出現。但是,草書不太容易辨認。於是在隸書的基礎上,逐漸探索更好的書寫方法,這就是楷書。
目前所能知道的最早的楷書,出現在三國晚期。
鍾繇是這種書法的代表人物。
所以,在竹林七賢時代的貴族階層裡,比較流行鍾繇的書法風格。
南朝羊欣所錄的書法家,都是鍾繇這一風格流派的書法家。
當時,也不叫「楷書」,而是傳統的名稱隸書。
這種新書法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書寫實踐中新的更高要求。
我們知道,中國的漢字寫起來不是很快。從篆書到隸書就是一個書寫加快的過程。
但是,似乎隸書還可以更快、更漂亮一些,所以,書法家們就會探索新的書寫形式。
從實踐經驗來看,鍾繇的這種書法,顯然比隸書要好寫一些,視覺也更加清爽一些,所以,就會成為一種新的書法流派。
第二,政治混亂黑暗,知識分子的消遣方式之一
魏晉時代是一個陰謀多變的時代。皇帝昏庸腐朽,導致曹魏政權不能長久,新的司馬氏政權,也是昏庸黑暗。所以,正直的知識分子,與統治集團貌合神離,無所大志,除了清談,喝酒,走訪朋友,就是自娛自樂了。
書法就是可以自娛自樂的一種文化方式。例如王導,就是當時最大的收藏家,他擁有鍾繇的書法真跡多種,吸引了不是貴族弟子對書法的愛好。
王導的侄子王羲之就經常借閱王導的書法收藏。據說,鍾繇著名的《宣示表》,就一直借在王羲之手中,反覆學習臨摹。可能,王羲之臨摹了很多本《宣示表》,所以,據說現在,我們看到的《宣示表》已經不是鍾繇的真跡刻本,而是王羲之的臨摹本了。
而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也不是等閒之輩,她出生在一個有書法傳統的衛覬世家。
正是這些大書法家的巨大影響,開創了魏晉書法的新氣象,特別是產生了以王羲之為代表的鐘王書法體系。
第三,我們說說鐘王書法體系只是晉代的一個風格流派
據中國書法史的傳統說法,魏晉書法,就是鐘王書法。
這個書法有很大的誤導性。
如果我們從王羲之書法體系來說,魏晉書法,就是王羲之和鍾繇的天下,這個是沒有錯的。
但是,從書法現實生態來說,王羲之時代,基本上仍然是隸書時代。
王羲之這個書法流派,是貴族書法體系中的一支代表。大量的晉代書法家,不論是「竹林七賢」時代,還是王羲之時代的貴族平民,他們都還在用隸書書寫漢字。
不過東晉時代的隸書風格,「楷書」和「魏碑」的味道也非常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