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竹林七賢」的時代產生了那麼多有影響的書法家?

2021-01-18 皮和正

歷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賢,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政治急劇變化的時代,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卻跨越了三國、曹魏、西晉。而有些書法家,還經歷了東晉的建立。

從書法來說,正是所謂的「魏晉風度」形成的一個時代,所以也產生了許多著名書法家。

而「竹林七賢」本身與書法家關係不是很大

我們不妨看看這一時代都是有哪些影響後世的重要書法家。

據東晉書法家王獻之的外甥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記載。

在「竹林七賢」稍前的書法家有,衛覬、索靖(239—303)、陸機(261—303)、皇象、杜畿等,與「竹林七賢」同時代稍後的書法家有李式、衛夫人(272—349)、王敦、王導、王恬,還有王導的兒子王珣、王珉。

這麼壯大的書法隊伍,真的是歷史上的輝煌了。

為什麼魏晉「竹林七賢」時代很多書法家?

兩個原因吧。

第一,中國書法正在經歷漢末以後的隸書革新

隸書是中國書法史上,一次重要的書法變革,書法史上叫「隸變」,隸變徹底改變了篆書的書寫方式。變得筆畫豐富,結字便易,具有一定的書寫抒情色彩,是一次書寫解放。從漢代開始,隸書實實在在的成為大眾書寫了。

但是,隸書是不是最便易的書寫形式?

東漢以來就有不同的新寫法,例如草書的出現。但是,草書不太容易辨認。於是在隸書的基礎上,逐漸探索更好的書寫方法,這就是楷書。

目前所能知道的最早的楷書,出現在三國晚期。

鍾繇是這種書法的代表人物。

所以,在竹林七賢時代的貴族階層裡,比較流行鍾繇的書法風格。

南朝羊欣所錄的書法家,都是鍾繇這一風格流派的書法家。

當時,也不叫「楷書」,而是傳統的名稱隸書。

這種新書法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書寫實踐中新的更高要求。

我們知道,中國的漢字寫起來不是很快。從篆書到隸書就是一個書寫加快的過程。

但是,似乎隸書還可以更快、更漂亮一些,所以,書法家們就會探索新的書寫形式。

從實踐經驗來看,鍾繇的這種書法,顯然比隸書要好寫一些,視覺也更加清爽一些,所以,就會成為一種新的書法流派。

第二,政治混亂黑暗,知識分子的消遣方式之一

魏晉時代是一個陰謀多變的時代。皇帝昏庸腐朽,導致曹魏政權不能長久,新的司馬氏政權,也是昏庸黑暗。所以,正直的知識分子,與統治集團貌合神離,無所大志,除了清談,喝酒,走訪朋友,就是自娛自樂了。

書法就是可以自娛自樂的一種文化方式。例如王導,就是當時最大的收藏家,他擁有鍾繇的書法真跡多種,吸引了不是貴族弟子對書法的愛好。

王導的侄子王羲之就經常借閱王導的書法收藏。據說,鍾繇著名的《宣示表》,就一直借在王羲之手中,反覆學習臨摹。可能,王羲之臨摹了很多本《宣示表》,所以,據說現在,我們看到的《宣示表》已經不是鍾繇的真跡刻本,而是王羲之的臨摹本了。

而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也不是等閒之輩,她出生在一個有書法傳統的衛覬世家。

正是這些大書法家的巨大影響,開創了魏晉書法的新氣象,特別是產生了以王羲之為代表的鐘王書法體系。

第三,我們說說鐘王書法體系只是晉代的一個風格流派

據中國書法史的傳統說法,魏晉書法,就是鐘王書法。

這個書法有很大的誤導性。

如果我們從王羲之書法體系來說,魏晉書法,就是王羲之和鍾繇的天下,這個是沒有錯的。

但是,從書法現實生態來說,王羲之時代,基本上仍然是隸書時代。

王羲之這個書法流派,是貴族書法體系中的一支代表。大量的晉代書法家,不論是「竹林七賢」時代,還是王羲之時代的貴族平民,他們都還在用隸書書寫漢字。

不過東晉時代的隸書風格,「楷書」和「魏碑」的味道也非常突出了。

相關焦點

  • 「竹林七賢」的「竹林」究竟在哪裡?
    從字面來看,「竹林七賢」所展現的是三國時期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康,同阮籍、山濤、向秀、阮鹹、王戎和劉伶六位名士,在自己所住的山陽居所旁的竹林裡縱情遊賞的場景。「七賢」在「竹林之遊」中各抒己見,展現自我的自由狀態,不但成為魏晉文化的象徵,而且對中國文士階層的風尚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七賢」諸人的事跡也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 薦讀 | 竹林七賢:越名教而任自然
    本文回歸「竹林七賢」生活的那個時代,恢復「竹林七賢」在那個時代的作為普通人的面目,力圖一窺原生態的「竹林七賢」是怎樣的;進而分析「竹林七賢」的所作所為所想蘊含著怎樣的魅力,致使「竹林七賢」成為歷代知識分子的楷模,這就是「竹林七賢」的文化精神。至三國分立,曹魏主導中原文化,也不以儒教為然,「魏武好法術,而天下貴刑名;魏文慕通達,而天下賤守節」。
  • 竹林七賢:沒有信仰的人生有多可怕?
    :沒有信仰的人生有多可怕?清  冷枚《竹林七賢圖》有信仰的人像磁鐵,具有神奇的凝聚力。這麼「怪」的組合,離了「酒」就不能活的幾個人,為什麼會被後世稱為「竹林七賢」呢?這源於他們有著共同的信仰。這個時期的人物——從正始、竹林到蘭亭,魏晉名士特立獨行、放蕩不羈的行為風格被稱為「魏晉風度」。關於魏晉風度,一些人有多愛它,另一些人就有多恨它。有人說:那時候,禮崩樂壞,名士們言行不羈,又熱衷於清談玄學、漫遊山水,以至誤國誤軍誤天下。也有人說;魏晉名士們掙脫了儒家禮教的束縛,競相追求心性的自由與高曠的深情,這才是對生命最大的致敬。
  • 《竹林七賢》合集
    竹林七賢01聚會竹林七賢02入仕竹林七賢03才情竹林七賢04絕響竹林七賢05餘韻人物介紹嵇康
  • 神評:竹林七賢究竟有多奇葩?個個都是大酒鬼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7 阮鹹阮鹹原為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南)人。 魏晉時期名士。
  • 竹林七賢:越名教而任自然,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作者:渤海居士
    除了《晉書·阮籍傳》所說的「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這樣一個眾所周知的政治原因外,七賢相聚於山陽,共遊於竹林,還有其特定的社會文化原因,概括起來有以下三點。哲學觀念上的皈依老莊,使竹林七賢對暢言玄理有特殊的嗜好,阮籍著有《通老論》、《通易論》、《達莊論》和《道德論》,嵇康有《養生論》、《言不盡意論》,阮鹹有《易義》,向秀有《儒道論》、《周易義》等等。在談玄方面,七賢與時俊相比亦是不遑相讓。即使是不讀老莊、不以談玄自居的山濤,其發言吟詠亦往往暗與老莊之旨相合。至於飲酒,更是竹林七賢的「金字招牌」。
  • 竹林七賢「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於是又有一批文人,繼而以狂者之態反對名教,以狷者之行追求自然,從觀念的革新進而成為行為的叛逆,這樣魏末名士發生了第二次分裂,從服藥派中分化出縱酒派,從用世派中衍生出避世派,這正是竹林七賢產生與形成的社會背景。魏齊王曹芳正始四年(243),嵇康退居山陽(河南修武一帶),交結了一些隱士為友,其傑出的是呂安。隨後偶遇山濤,二人言語投機,只見一面便「契若金蘭」。
  • 竹林七賢:中國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徵
    一直以來,山濤在「竹林七賢」中是頗受爭議的一個人物。他低調做人,注重修砥德行,與嵇康、呂安非常友好,後來遇到阮籍,成為竹林之交。山濤40歲出山做官,官至吏部尚書。《晉書》有云:「濤甄拔人物,各為題目而奏之,時稱《山公啟事》。」也就是說在武帝時山濤任尚書之職,凡甄拔人才,都稱「山公啟事」。這對後世選拔人才影響頗大。
  • 中國歷代名家竹林七賢圖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由200 多塊古墓磚組成,分為兩幅,嵇康、阮籍、山濤、王戎4 人佔一幅,向秀、劉伶、阮鹹、榮啟期4 人佔一幅。人物之間以銀杏、松槐、垂柳相隔。榮啟期是春秋時代人,其思想與以嵇康為首的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鹹等「竹林七賢」有相同之處,所以也被一起加以推崇。除了繪畫構圖上對稱的需要外,更有以榮啟期為「七賢」之楷模的寓意。畫中的榮啟期,端坐向前,鼓琴而歌,似乎在向學生們講學,神態威嚴,的確有點楷模形象。歷代名家竹林七賢圖
  • 「竹林七賢畫」上竟有八人 背後暗藏不少秘密
    南京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號稱中國三大博物院;這三大博物院,都有令人嘆為觀止的頂級藏品,南京博物院,國寶級的文物就有10件,鎮館之寶更遑論一兩件,而是多達18件。這18件寶貝,大多有出國經歷,但其中又有一件因為過於珍貴被國家文物局明令禁止出境展覽,那就是國寶級文物「竹林七賢磚畫」。
  • 【紀錄片】《竹林七賢》合集
    與阮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魏氏春秋》:"(嵇康)與陳留阮籍、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鹹、琅邪王戎、沛人 劉伶相與友善,遊於竹林,號為七賢。"他的朋友山濤(巨源),後來投靠司馬氏 當了吏部尚書,曾勸他出去做官,他遂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加以拒絕。因"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集團,遭鍾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
  • 周日南博壓軸登場《國家寶藏》系列報導① | 竹林七賢為何有八賢?
    本周日,南博選送的三件國寶——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和明《坤輿萬國全圖》將壓軸登場央視《國家寶藏》。新華日報人文周刊重磅推出系列報導,挖掘三件國寶前世今生不為人知的故事。本周,我們先來看第一篇——南博「竹林七賢」為什麼有「八賢」?  1960年4月的一天,江蘇省文物工作隊南京分隊正在南京南郊的西善橋發掘太崗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 嘉寄閒情 七賢為何要在竹林中聚會
    縱歌,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晉書·嵇康傳》記載: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聯想到陳寅恪還曾經否定過「五胡亂華」之「五胡」,所以當今學術界贊同他這種觀點的人不多。還學者有考證,當時的山陽縣,在今天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一帶。2004 年2 月13 日,雲臺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此後該地旅遊大熱,現在已經成為全國聞名的新興景點之一。
  • 「竹林七賢」其實既非七人也無竹,到底是誰命名的?
    作者:常志梅都說魏晉風流,而竹林七賢是其一面精神旗幟,被後人神話般膜拜。「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竹林七賢,對中國古代的文化、藝術與思想,都產生過大而深刻的影響,青史留芳。民間流傳,他們或仕或隱,仕隱兼得;或愚或智,大智若愚;或嗔或怒,不形於色;或愛或憎,愛憎分明。
  • 「竹林七賢」有七個人,但成就最高的只有兩人,你猜對了嗎?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鹹……提及魏晉南北朝,就不能落下「竹林七賢」最華麗的一筆,他們在田園竹林間肆意酣暢,揮霍著自身的才思。他們俯仰無愧,顧盼自憐,在狂嘯與痛哭中,為自己寫下永垂不朽的詩文。作為中國文化史上一個廣受爭議的群體,他們其實也是魏晉時期的一個文化符號。陰澹曾經用「豪尚虛無,輕蔑禮法」八個字概括竹林七賢的人生態度。
  • 中國最早的派對廠牌—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時期曹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
  • 竹林七賢:他們瘋癲紅塵,卻是中國人最烈的風骨
    說起一千多年前的魏晉名士——竹林七賢,眼前總會浮現出一群超凡脫俗之人:枕青石,臥松崗,或酣醉,或撫琴,飄飄欲仙,放浪形骸。
  • 酈波評說魏晉風流之《竹林七賢》全集
    、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他們才華橫溢,不滿當時虛偽的名教,追求真實的情感,個性解放獨立。本專輯揭示了竹林七賢生活的時代背景,性格形成的原因,他們的命運和歸宿,以及後人對他們的評價,他們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原因和他們的魅力。且聽酈波老師慢慢道來!
  • 「竹林七賢磚畫」上竟有八人 南博鎮院之寶
    導讀:朱向東說,榮啟期是春秋時隱士,比「竹林七賢」的時代要早很多。傳孔子遊泰山時路遇榮啟期,見其衣不蔽體、邊彈邊唱,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便問混成這樣何樂如此,榮啟期自言得三樂:為人,又為男子,又行年九十。這一故事後被引入「知足常樂」之典。
  • 竹林七賢的抉擇和魏晉名士的真相
    由上至下,從左至右分別為榮啟期(春秋時代隱士)、阮鹹、劉伶、向秀、嵇康、阮籍、山濤、王戎。竹林七賢,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據說他們「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陳寅恪先生認為,所謂「竹林」,取義自佛教著名的「竹林精舍」(Venu-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