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波評說魏晉風流之《竹林七賢》全集

2021-02-23 古詩詞文欣賞

紀錄片:《竹林七賢》合集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50),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他們才華橫溢,不滿當時虛偽的名教,追求真實的情感,個性解放獨立。

本專輯揭示了竹林七賢生活的時代背景,性格形成的原因,他們的命運和歸宿,以及後人對他們的評價,他們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原因和他們的魅力。

且聽酈波老師慢慢道來!


嵇康

嵇康(223年-262年)三國魏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譙國至(今安徽宿州市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過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

崇尚老莊,講求養生服食之道,著有《養生論》。與阮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魏氏春秋》:"(嵇康)與陳留阮籍、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鹹、琅邪王戎、沛人 劉伶相與友善,遊於竹林,號為七賢。"他的朋友山濤(巨源),後來投靠司馬氏 當了吏部尚書,曾勸他出去做官,他遂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加以拒絕。因"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集團,遭鍾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託好老莊",排斥"六經",強調名教與自然的對立,主張決破禮法束縛。他的哲學思想基礎是唯物主義自然觀,堅持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他認為"元氣陶鑠,眾生稟焉"(《明膽論》),肯定萬物都是稟受元氣而產生的。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說。嵇康自幼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其文"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說反對"(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與山巨源絕交書》、《難自然好學論》等為其代表作。詩長於四言,風度清峻;《幽憤詩》、《贈秀才入軍》較有名。所撰《聲無哀樂論》,認為同一音樂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斷言音樂本身無哀樂可言,而其目的則在於否定當時統治者推行的禮樂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並曾作《琴賦》,對琴的奏法和表現力,作了細緻而生動的描述。魯迅曾多次集校過其作品集。


阮籍

阮籍(210年~263年),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開封)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

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濟世之志。當時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鬥,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託病辭官歸裡。

正始十年(249年),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於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於是他採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

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阮籍迫於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酬敷衍。他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先後做過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後人稱之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文"。因此,司馬氏對他採取容忍態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後得以終其天年。

阮籍作品今存賦 6篇、散文較完整的9篇、詩90餘首。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詠懷詩》82首。阮籍著作,《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過他的作品散失的並不多,以詩歌為例,《晉書·阮籍傳》說他"作《詠懷詩》八十餘篇",看來全部流傳了下來。明代曾出現多種輯本,張溥輯《阮步兵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黃節的《阮步兵詠懷詩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


山濤

山濤(205年-283年),字巨源。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西晉時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賢"之一。山濤是竹林七賢中最年長的一位。他之加入竹林名士,是以其風神氣度。同為竹林七賢的王戎對他的評論是:"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也就是說,他給人一種質素深廣的印象。而大器度,正是其時名士之一種風度。雖然山濤與嵇康、阮籍情意甚篤,但是志趣其實並不相同,這從他舉嵇康自代以至引出嵇康與之絕交一事,即可說明。他走的是另一條入仕的道路。

山濤是一個很有見識的人,他謹慎小心地接近權力。在曹氏與司馬氏權力爭奪的關鍵時刻,山濤看出事變在即,"遂隱身不交世務"。這之前他做的是曹爽的官,而曹爽將敗,故隱退避嫌。但當大局已定,司馬氏掌權的局面已經形成時,他便出來。山濤與司馬氏是很近的姻親,靠著這層關係,他去見司馬師。司馬師知道他的用意與抱負,便對他說:"呂望欲仕邪?"於是,"命司隸舉秀才,除郎中,轉驃騎將軍王昶從事郎中。久之,拜趙相,遷尚書吏部郎。"開始做的當然都是小官,到了任尚書吏部郎的時候,山濤的仕途便一帆風順了。

嵇康曾有《與山巨源絕交書》一文,後人因此對山濤頗多鄙夷。雖然山濤並不像嵇康那樣是非分明,剛直峻急,但也只是行不違俗而已。譬如他也飲酒,但有一定限度,至八鬥而止,與其他人的狂飲至於大醉不同。山濤生活儉約,為時論所崇仰。他在嵇康被殺後二十年,薦舉嵇康的兒子嵇紹為秘書丞,他告訴嵇紹說:"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人乎!"可見他二十年未忘舊友。

至於他投靠司馬氏,似也無可非議。因為士人求知的目的是"經世致用",他們想必也有所謂的"實現自身價值"的問題。但他們擁有的純知識的地盤卻是如此之少,除了天文、曆法以外,其他的科學技術幾乎都是"醫卜星相"、"百工"的賤業。法律、經濟和管理也大多是吏胥的專利,琴棋書畫之類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是業餘愛好,他們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讀書與做官了。在皇權壟斷一切的社會,僅有一技之長以至雞鳴狗盜者自不必言,就是有經緯天下之術的蓋世英才,舍"貨與帝王家"之外也少有一展身手的。


向秀

向秀,(約227年-272年),字子期,魏晉間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少穎慧。與嵇康等友善。向秀本隱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後,在司馬氏的高壓下,他不得不應徵到洛陽。此時寫作《思舊賦》。後任散騎侍郎,又轉黃門散騎常侍。向秀好老莊之學。當時《莊子》一書雖頗流傳,但舊注"莫能究其旨統",向秀作《莊子隱解》,解釋玄理,影響甚大,對玄學的盛行起了推動作用。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樂》。稍後,郭象在《莊子隱解》的基礎上補完《秋水》、《至樂》注釋,又加發揮,成為今日所見的《莊子注》。


劉伶

劉伶,字伯倫,(約221年-300年),沛國(今安徽宿州)人。竹林七賢之一。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無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客責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為何入我褲中?"他這种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頌》一篇。


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字浚衝,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幼穎悟,神採秀徹。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遊,戎嘗後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他是七賢中年齡最小、最庸俗的一位。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東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後遷光祿勳、吏部尚書等職。惠帝時,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牙籌,晝夜算計,恆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鑽其核而後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阮鹹

阮鹹,字仲容,"竹林七賢"之一,阮籍之侄,叔侄二人時人並稱為"大小阮"。他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山濤認為他"貞索寡慾,深識清濁,萬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職 必絕於時"(見《晉書》本傳), 但晉武帝認為他耽酒浮虛而不為所用。

他與阮籍一樣放達任誕, 狂浪不羈。他曾與姑母家鮮卑婢女私下要好,母親死時,按禮姑姑要還家,但阮鹹要求把婢女留下,其姑認為不符合禮教。便帶婢女走了,阮鹹得知借驢騎上追趕,終於把婢女追回來了,並生了一個兒子叫阮孚,此事為世人所譏。

因此他朋友不多,只和親友知交弦歌酣飲。有一次,他的親友在一起喝酒,他也來參加,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喝得醉醺醺的。席間有豬跑來,也擠進來喝酒,他便和豬一道喝酒。他一面飲酒,一面鼓琴,真是不亦樂乎。於是"與豕同飲"就傳為笑話。

阮鹹妙解音律,善彈琵琶,為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有一種古代琵琶即以"阮鹹"為名。他曾與荀勖討論音律,荀勖自認為遠不及阮鹹,便極為嫉恨。阮鹹也因此被貶為始平太守。阮鹹還有著作《律議》傳世,見《世說新語·術解》。

圖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魏晉畫像磚 「竹林七賢」變「八賢」
    文、圖/記者 金葉原標題:魏晉畫像磚 「竹林七賢」變「八賢」  1960年4月,南京西善橋宮山北麓南朝帝王陵墓中,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在發掘太崗寺新石器時代遺址時發現了「竹林七賢」磚畫。  「竹林七賢」磚畫一塊為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另一塊為向秀、劉伶、阮鹹、榮啟期四人。榮啟期是早於「七賢」許多年的春秋時期人物,由於他的性格和「七賢」極為相似,又被時人譽為「高士」,所以,磚畫中安排榮啟期和「七賢」在一起。將不同歷史時期的人物因志趣相同而展現在同一幅畫面上,既是墓室兩壁畫面對稱的需要,也反映了當時「貴在肆志」、「仰慕同趣」的社會風尚。
  • 竹林七賢的抉擇和魏晉名士的真相
    竹林七賢,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據說他們「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陳寅恪先生認為,所謂「竹林」,取義自佛教著名的「竹林精舍」(Venu-vana)。
  • 《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精華》:時間倒流,黃海波事件還會不會發生
    曾國藩在家訓中曾經教育後輩說:"大凡辦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處,一處不同,則處處皆滯矣。"(《曾國藩全集•家書》)又說:"百端拂逆之時,只有逆來順受之法。"(《曾國藩全集•家書》)《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精華》一書的作者酈波解釋說:"這兩句話是說,做事要講究技巧,臨事要講究智慧,不要輕易的放棄、拒絕,也不要簡單的由著性子來,做事情要有連貫性、整體性,一個地方不通,則處處不通。
  • 酷我音樂國寶的奇妙之旅:彭冠英解密《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前世今生
    魏晉竹林七賢與春秋榮啟期曾席地對話?這並非現代人杜撰的穿越小說,早在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上就實現了。3月31日,由酷我音樂聯合中國青年報及各大博物館打造的明星電臺音頻節目《國寶的奇妙之旅》第18期上線,青年演員彭冠英化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第一人稱形式生動詮釋了這件南京博物院國寶相關的瑰麗傳奇。
  • 魏晉男團竹林七賢:愛酒成痴的男人也會放蕩不羈愛自由
    今天來聊聊竹林七賢,七個煙雲水氣而又風流自賞的男子,他們身懷絕技,才華橫溢。他們也放蕩不羈愛自由。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縱歌,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 【知書】《知中·竹林七賢》
    A:也許你知道魏晉一朝,卻了解不多;也許「竹林七賢」對你來說只是一個代號,卻一知半解,通過《知中·竹林七賢》特集,你可以讀到以下內容:  竹林七賢——竹林七賢人物生平;七賢逸事;七賢人際關係圖譜;竹林七賢的亂世人生進退;詩詞中的竹林七賢;水墨丹青的「名士風流」。
  • 「竹林七賢」其實既非七人也無竹,到底是誰命名的?
    作者:常志梅都說魏晉風流,而竹林七賢是其一面精神旗幟,被後人神話般膜拜。「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竹林七賢,對中國古代的文化、藝術與思想,都產生過大而深刻的影響,青史留芳。民間流傳,他們或仕或隱,仕隱兼得;或愚或智,大智若愚;或嗔或怒,不形於色;或愛或憎,愛憎分明。
  • 漫畫版《世說新語》,徹底讀懂魏晉風流!
    我們或許不了解那個時代,但一定聽說過這樣的「魏晉風流」。而關於「魏晉風流」最重要的作品,首推《世說新語》! 一個個真性情的人,一件件真性情的事,這本魏晉時期的名人故事集,用最簡單的方式向我們展示著那個時代獨特的魅力。熊貓君就以最為人熟知的竹林七賢,來舉個例子吧。
  • 竹林七賢帶頭大哥嵇康的狂狷人格:越名教而任自然
    魏晉時代多狂人,多帥哥,多酒徒,多音樂家,多哲學家,但能將當時所有最牛的名士集中在一起的,就是以嵇康為首的「竹林七賢」了。
  • 中國第一天團——竹林七賢的故事終於排成話劇啦 | 贈票
    嵇康可以算的上是竹林七賢中的精神領袖,也是核心人物。正是因為他與山濤相識,二人讓各自的社交圈子相融合——阮籍被山濤介紹給了嵇康山濤的髮小向秀也就此結識了嵇康阮鹹通過自己的舅舅阮籍的介紹加入其中劉伶因為與嵇康、阮籍同氣相求,興趣相投,受邀加入最終,竹林七賢這樣一個「魏晉第一天團」得以形成。
  • 竹林七賢:越名教而任自然,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作者:渤海居士
    既然這裡有酒和「上藥」,文士焉有不趨之若鶩之理?所以,魏晉之際,山陽曾經是名士的集聚地,不僅有竹林七賢,還有呂安、呂巽兄弟以及阮侃、趙至等人。儘管人們說起竹林七賢,有的以嵇康領起,有的以阮籍領起,有的將嵇康、阮籍、山濤三人並列。但最早記述竹林七賢事跡的《魏紀》和《魏氏春秋》,言及竹林之遊則皆是以嵇康領起。這是一種敘述方式,更是對嵇康在竹林之遊核心地位的肯定。《晉書》和《資治通鑑》敘及竹林七賢,也是以嵇康領起,表明其作者已經認同嵇康在竹林之遊中的主導作用。
  • 竹林七賢「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在行為方式上,竹林七賢皆飲酒任達,不拘禮法。七賢聚合的主要活動便是肆意酣飲,飲酒幾乎成了他們主要的生活方式。《晉書·山濤傳》記山濤「飲酒至八鬥方醉」。《魏氏春秋》言阮籍「聞步兵校尉缺,廚多美酒,營人善釀酒,求為校尉,遂縱酒昏酣,遺落世事。」《世說新語·任誔》:「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劉伶答應,請供酒肉於神前,發誓戒酒。
  • 《竹林七賢》合集
    竹林七賢01聚會竹林七賢02入仕竹林七賢03才情竹林七賢04絕響竹林七賢05餘韻人物介紹嵇康
  • 竹林七賢中的"鐵公雞"王戎
    借飲酒服藥笑談高山流水,用藝術的形式來宣洩自己心中之不快,此為所謂的魏晉風骨。採菊東籬、種豆南山之悠閒;曲水流殤、詠詩論文之歡愉;絲竹白丁、耳根清淨、兩袖清風、無所煩心……魏晉名士的這種風氣,在後世亦常受到追捧。若問彼時最具代表性之文人?自然首推「竹林七賢」,儘管他們表面只是終日飲酒服藥、吟詩對弈、縱歌撫琴,但其內心仍期冀有朝一日能夠獲得權力從而大展拳腳,實現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宏願。
  • 中國歷代名家竹林七賢圖
    我們來結合「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的個性特徵來看磚畫中的人物。嵇康為「七賢」之首,是一個豁達而有文採的人物。據文獻記載,稽康「博綜伎藝,於絲竹特妙」,且常「彈琴詠詩,自足於懷」。磚畫中的稽康正在撫琴,微微揚頭舉眉,有「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的神情,給人一種旁若無人之感。阮籍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喜好飲酒,且「嗜酒能嘯」,就像我們今天所說的把手指放在嘴裡吹口哨一樣。
  • 「竹林七賢」的「竹林」究竟在哪裡?
    從字面來看,「竹林七賢」所展現的是三國時期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康,同阮籍、山濤、向秀、阮鹹、王戎和劉伶六位名士,在自己所住的山陽居所旁的竹林裡縱情遊賞的場景。「七賢」在「竹林之遊」中各抒己見,展現自我的自由狀態,不但成為魏晉文化的象徵,而且對中國文士階層的風尚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七賢」諸人的事跡也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 嘉寄閒情 七賢為何要在竹林中聚會
    縱歌,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晉書·嵇康傳》記載: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自2006 年以來,焦作市政府和修武縣政府連續舉辦了4 屆規模宏大的「竹林七賢研討會」,先後邀請了數百位專家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討論,發表了大量論文,將當年的竹林七賢的聚會之地,定性在今日雲臺山風景區的百家巖一代,參與研討會的學者們,驚喜地發現了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嵇康淬劍池、劉伶醒酒臺、二樂臺和孝女塔等遺址、遺蹟。
  • 【紀錄片】《竹林七賢》合集
    崇尚老莊,講求養生服食之道,著有《養生論》。與阮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魏氏春秋》:"(嵇康)與陳留阮籍、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鹹、琅邪王戎、沛人 劉伶相與友善,遊於竹林,號為七賢。"他的朋友山濤(巨源),後來投靠司馬氏 當了吏部尚書,曾勸他出去做官,他遂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加以拒絕。因"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集團,遭鍾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
  • 魏晉最耀眼的組合「竹林七賢」,其中竟然有一個超級吝嗇鬼
    在魏晉時期的諸多名士集團中,竹林七賢是最為耀眼的一個組合。他們視名利如浮雲,不拘小節,主張清虛自然的生活方式。 竹林七賢各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沒有一個平庸之輩。而能在這個團體中享有神童的美譽,王戎必有其過人之處。 據說,王戎在六七歲的時候就展現出了自己的不凡。他出身於魏晉高門琅玡王氏,祖父王雄和父親王渾都在朝廷中擔任要職。因此,王戎經常能夠見到很多新奇的東西。話說,六七歲的時候,王戎和眾人站在籠子外面觀看獅子、老虎等肉食動物。
  • 竹林七賢都是誰?一人寫下《廣陵散》傳世,一人街邊賣李子
    不僅如此,這一時期的人們將文化與精神氣質相結合,開創了獨具特色的審美標準,史稱其為魏晉風流或魏晉風度。這一時期湧現了大量著名的文人雅士,例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賢、王羲之等都是非常具有這個時期代表的文人。甚至清朝的黃帝乾隆還曾賦詩一首《御製七賢詠》來讚賞七賢的風骨,七賢憑什麼能讓乾隆都對其讚不絕口呢?要想了解竹林七賢,就要知道這七賢分別指的都是誰。竹林七賢是指生活在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他們分別是稽康、阮籍、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