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後期一場壯烈的遭遇戰:姜維用一千無當飛軍,拼掉了五千曹魏精銳騎兵

2021-02-13 千古名將英雄夢

漢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兒姜維(9)

註:本文作者 實為名將群友孫教授(網名sunnyshine)。只因公眾號最新版本的原因,頂部作者顯示的是我,特此申明

三國後期,代替司馬懿和郭淮主管曹魏西北軍務的是陳群的兒子陳泰。但陳泰其實不會打仗,至少不會進行戰役指揮。這一點在他第一次和姜維交鋒之後已經被姜維看穿了。但是司馬家沒有看出來,公元255年郭淮死後,陳泰繼任徵西將軍、正式成為魏國西部軍區的一把手:「淮薨,泰代為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諸軍事」。(《三國志•陳泰傳》)陳泰原先擔任的雍州刺史一職被交給了王經,原來擔任討蜀護軍一職的夏侯霸,因為曹爽事件叛逃蜀漢,他的位置由徐質接任。討蜀護軍(魏國護軍為中央禁軍官職,護諸將軍,既為領兵長官,又有監督諸將之權。很多情況下都由受到統治者絕對信任的託孤重臣擔當)是魏國西線的獨立精銳部隊,隸屬關係上屬於中央軍序列,編制待遇上與禁軍類似,以騎兵為主力,相當於魏國西部軍區虎豹騎特遣隊。這三個人是魏國西部戰線最重要的三位將領。

但這三個人都有問題。魏晉玄學的風氣就是不動手幹任何實務,崇尚清談,陳泰是世家子弟受這種風氣影響,動嘴能力天下無敵,一到自己動手操作就馬上現原形。先前姜維北伐援救治無戴時,郭淮、夏侯霸還在擋住姜維的戰鬥實際上是他們在操作,陳泰只是出主意,當鍵盤俠。這次鍵盤俠親自上陣,他馬上就會意識到自己和姜維的差距。

圖:陳泰

雍州刺史王經則出身平民,不是士族子弟,有一定能力,但沒有經驗。他的出現和司馬師有關係。早在魏明帝曹睿在位的時候,士族就已經開始腐敗,曹睿為此專門頒布過禁止浮華浮誇的詔書,將所謂的「四聰」、「八達」、「八預」(包括魏晉玄學的創始人夏侯玄)全部禁錮,不給官做。到曹爽執政的時代,開始突破禁令,使用了包括夏侯玄在內的大量「浮華黨」。但這些人在司馬懿的政變中表現為集體尿褲子,面對司馬懿的屠刀,根本無力反抗。這一切都被司馬師看在眼裡。作為司馬家第二代掌門,司馬師的胸襟氣度遠遠超過他的父親和弟弟。為了避免士族豪門的做大,司馬師開始向寒族打開做官的渠道,大力提拔寒門弟子到重要崗位。其中著名的有石苞(西晉時代與皇親王愷鬥富的石崇的親爹)、鄧艾、王基、王經等人。司馬師的這些做法,證明他是一個想有所作為的人。他在用人選材上更接近於曹操的唯才是舉,而不是他爹和陳群搗鼓出來的九品中正制,因為這種選材體制和後來的科舉制類似,從長遠來看對皇帝最為有利——選出的人相對獨立,對皇帝負責而不是對家族負責。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朝廷重臣都只關心自己的身家性命,對國家不負責任。可惜歷史沒有給他時間。司馬師死的太早,又生不出兒子(生了五個女兒!),導致這些變革半途而廢,司馬昭走了曹丕的老路,為了稱帝,向士族交出了更多的特權以換取支持,西晉時代寒門子弟的上進之路徹底被封死了。

圖:司馬師

討蜀護軍徐質是一個出身行伍的大老粗,憑藉軍功一步一步升到這個位置也是司馬師唯才是舉的產物,但此人眼光格局有限,起不了決定性作用,只是一個猛將而已。

面對這樣的對手,天水麒麟兒猶如鶴立雞群。從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開始,姜維進行了一場歷時數年的北伐大戰。

姜維北伐戰役的第一階段,舉刀砍向狄道。前面說過這裡是隴西與雍州聯絡的要點,這一次姜維的進攻籌劃多年,憑藉夏侯霸的關係讓魏國的狄道守將李簡立即投降,「復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三國志•姜維傳》)」。姜維大喜,親自帶領部隊前去接應。為了保障側翼安全,阻擊魏軍可能的援軍,他派出張嶷統帥的無當飛軍駐防襄武方向的大道。這個決定有些隨意,可能姜維只是想讓張嶷部做一個警戒而已。因為張嶷的無當飛軍是一支少數民族部隊,擅長山地作戰,屬於步兵特種兵序列,打正規戰有些力不從心,尤其是面對精銳騎兵部隊。

果然姜維突然出兵狄道,陳泰沒仔細考慮就派他麾下最精銳的部隊徵蜀護軍徐質,急速馳援。這就顯出新手和老將的區別——面對姜維,郭淮是先讓部隊進入重要區域,摸清對手的動向後再行動,所以和姜維大戰沒吃什麼虧,陳泰一出手就跟著姜維在走,姜維出兵狄道他就援救狄道,根本沒有對戰場形勢作出判斷就急著要打,肯定會吃虧。

不過陳泰運氣不錯,徐質的騎兵在襄武遇見了擔任警戒掩護任務的無當飛軍。徐質畢竟是老兵油子,看見蜀軍多是步兵,立即發起衝鋒。張嶷也是蜀中名將,臨危不亂,指揮無當飛軍列陣抵抗。雙方在襄武展開大戰。襄武這個地方的地形是一個類似上方谷的山谷,無當飛軍堵在谷口,魏軍騎兵一時展不開隊伍。當面對砍沒有太大優勢。這時候徐質顯出了自己蠻橫的一面:把精銳虎豹騎排成大縱深陣列,不顧傷亡的向無當飛軍發起衝鋒,無當飛軍因為多從事山地作戰,武器以刀盾為主,缺少抵禦騎兵衝鋒的長矛,雖然憑藉地形密,集結陣守備但擋不住騎兵一波接一波的衝鋒。雙方實際上是在一個狹窄的山谷裡搏命。張嶷拼出了斯巴達三百勇士的感覺。大約千人的無當飛軍,擋住了五千左右魏軍虎豹騎一整天的來回衝擊後,全軍覆沒,幾無一人身還,張嶷本人也死在陣中:「軍前與魏將徐質交鋒,嶷臨陳損身,然其殺傷亦倍過。」(《三國志•張嶷傳》)。徐質的部隊也被打殘了,五千人左右的隊伍至少損失了一半,在他不計傷亡的打擊之下,通往狄道的大門被他撞開。

姜維得到報告,立即把狄道搬空,放棄城池,率全軍應戰徐質,掩護百姓撤回蜀中。這時候徐質應該等待王經後續部隊集結完成後,再攻狄道。但是不知道出了什麼情況,徐質竟然率軍追擊蜀軍!還剩不到三千人的部隊去追一支三萬人以上的敵軍,不是瘋了就是把對手當白痴。徐質本人久經沙場,應該不會這麼幹,那麼讓他這麼幹的不是王經就是陳泰。這就是逼死人啦!果然徐質的精銳部隊追擊姜維中了埋伏,步了王雙、張郃的後塵,本人被殺,全軍覆沒,討蜀護軍這支魏國的禁軍部隊在魏軍的序列中消失。姜維成功率軍掩護百姓撤回漢中,王經率領後續部隊重新奪回狄道,並順便幫徐質收了屍。

這一仗,姜維小勝,用無當飛軍拼掉了魏軍在西部最精銳的討蜀護軍部騎兵精銳。但這還沒有結束。姜維很快發起戰役第二階段,繼續進攻王經駐守的狄道。


PS:見慣了天涯的熱鬧,實在受不了公眾號的冷清,現在決定鼓勵大家一下,從今天開始,每個月我會精選兩條精彩留言,贈送《千古名將英雄夢》實體書籤名版一套,希望大家踴躍上牆,讓我看到你們……

歡迎來稿,為《千古名將英雄夢》拾遺補缺,莫要遺珠了名將風流

關注中國戰爭史,關注烈烈名將中國魂

~文末廣告為騰訊平臺統一配送的,您的每一次點擊都會給我們帶來一點點收益。

點擊閱讀原文可購《千古名將英雄夢》籤名版

相關焦點

  • 【鏗鏘三國談】帶你認識蜀漢最強軍隊無當飛軍和他最後的統帥張嶷
    而無當飛軍,是蜀漢最精銳的野戰兵團,《華陽國志》記載:諸葛亮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這支特種兵團是諸葛亮親自組建的,是名符其實的僱傭軍,這些士兵皆身披鐵甲,能夠翻山越嶺。無當,是指勇猛善戰,無可阻擋;飛軍,是指兵貴神速,身手敏捷,首任司令官是王平,末代統帥則是蜀漢名將張嶷。
  • 蜀漢最被忽略的名將,統帥蜀漢最精銳的野戰兵團,預言堪比諸葛亮
    也正是因為如此,讓我們忽略了蜀漢的其他名將。而在眾多被忽視的蜀漢名將中,張嶷是最被忽略的一位。他無論是戰功,還是謀略,還是管理,甚至是「預測」上面,都有建樹。他的一生可以用這幾個詞來概括:江湖豪氣、軍中名將、治疆有方、料事如神。江湖豪氣張嶷在《三國志》中專門的記載,《三國志·張嶷傳》。
  • 「前有王、句,後有張、廖」,聊一聊蜀漢中後期的名將
    而馬謖潰敗後,王平率領一千多人作為疑兵震懾張郃、收攏殘兵,算是勉強挽回一伐的損失。王平在戰後"特見崇顯",統領"無當飛軍"。在諸葛亮四伐中,司馬懿率軍與諸葛亮正面交鋒,令張郃進攻王平負責的南圍。但由於姜維和陳祗兩個當權人物都是主戰派,所以北伐事業還是興盛過一段時間。其中最大的勝利當屬蜀漢延熙十八年(即公元255年)的"洮西之戰"。在這次戰役中,蜀漢一舉殲滅曹魏隴右精銳數萬人,戰後曹魏雍、涼都督陳泰直接被刷掉。在"洮西之戰"中首功當然是姜維,而張翼作為徵西大將軍隨軍出徵,應該也有功勞。
  • 他是蜀漢最猛軍團的末代統帥:死後劉禪都為其傷感
    只有無當飛軍,才是蜀漢最精銳的野戰兵團,《華陽國志》記載諸葛亮移 「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無當飛軍此前戰功赫赫,是統帥部諸葛亮、姜維手中的王牌部隊,其最英勇一戰此前當數街亭之戰,對,就是馬謖失街亭時,當時王平率領無當飛軍做為馬謖側翼,以三千士兵抵擋了魏國名將張郃的主力大軍,張郃督軍奮戰
  • 曹魏軍隊到底有多恨姜維,為什麼要將姜維剖腹、挖膽?
    在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謀臣良將相繼去世之後,蜀漢後期也逐漸進入了「蜀中無大將」的人才凋零局面,尤其是劉禪後期比較昏庸,朝政混亂,在司馬昭的大軍壓境下,最終選擇了投降。然而,劉禪雖然投降了,但是蜀漢最後的大將,為救國施展滔天大計,無奈失敗後慘遭剖腹挖膽。這位大將軍到底是誰呢?其實,說到蜀漢最後的大將軍,大家心中都清楚,就是諸葛亮十分器重的姜維。
  • 虎豹騎、陷陣營、無當飛軍,三國「特種兵」,究竟誰的戰力最強?
    那麼,虎豹騎、陷陣營、無當飛軍,究竟誰的戰力最強? 1、虎豹騎 《三國志·魏書》記載:「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 作為曹操手底下最精銳的部隊,虎豹騎一向都是由曹操的心腹中的心腹所統領。其將領都是曹姓,比如曹純、曹休和曹真。
  • 姜維究竟是不是蜀漢的間諜?
    通過《三國演義》的描寫,我們的印象中姜維是一名能文能武的將軍。在投降蜀漢之後,對曹魏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危脅。但為何這樣一位名將,在曹魏陣營中卻始終默默無聞?為什麼在加入蜀漢陣營之後立即就飛黃騰達?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看一下:姜維是如何在曹魏仕官的?
  • 三國中蜀漢最厲害的8位武將,趙雲墊底,第一位獨自迎戰10位猛將
    王平臨危不亂,布下疑兵,讓張郃不敢放手追殺,然後王平收斂蜀漢潰兵撤退。王平因此被諸葛亮封為蕩寇將軍,統領無當飛軍。諸葛亮死後,建興十二年,王平被封為漢中太守,防禦曹魏。不久後曹爽率十萬大軍攻打漢中,王平仔細分析了局勢,經過排兵布陣後成功抵禦了十萬魏軍的進攻,讓曹爽無功而返。
  • 諸葛亮死後的蜀漢憑什麼熬了三十年才滅亡?
    蜀漢後期,姜維的北伐使得蜀漢國力耗損巨大,宦官黃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老臣張翼都開始反對姜維北伐,姜維感到壓力巨大,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儲備軍資,繼續打算北伐。而另一方面,諸葛瞻等人也想除去黃皓,但因劉禪十分寵信黃皓而無能為力。
  • 戰法解析丨蜀之強弩「無當飛軍」,謀智過之逢敵必克
    無當飛軍是蜀漢後期主力之一,是諸葛亮在徵服南中後,利用當地蠻夷兵源,所組建的一支部隊,為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事業立下不少功勞。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帥是王平,最後一任統帥是張嶷。張嶷身先士卒,最後與無當飛軍一起馬革裹屍。
  • 蜀漢最後的擎天之柱——姜維
    曹魏末代皇帝曹奐曾言:「蜀所恃賴,唯維而已。」即使以現代的觀點來考核姜維,姜維也不失為擎天之柱。現代政府的組織部門對幹部進行考核,是從德、才、績、廉、勤五個方面評價的,我們也從這五個方面分析一下。勤。姜維一生不辭勞苦,九次用兵,比諸葛亮還多三次,即使在蜀漢政權後期,由於國小民疲,形成了以軍方二號人物張翼為代表的「不戰」觀點,但姜維依然想方設法衝破阻力,開展行動,可以說是太勤奮了。廉。
  • 蜀漢最低調的大將,撐起蜀漢半壁江山,此人不死,鄧艾進不了成都
    王平本是夷族人士,最開始他還是在 曹魏 打工的,只不過王平在曹魏混得並不好,曹魏只給他一個代理校尉的官職。不過,在漢中之戰過後, 曹操 戰敗。劉備便收降了王平,劉備知道王平是一員猛將,於是提拔王平為牙門將。
  • 司馬昭消滅蜀漢後,為何不趁勢進攻東吳,從而一統天下呢?
    三國(220年-280年)是漢朝與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被司馬懿掌控。
  • 諸葛亮的傳人姜維,為什麼就是阻止不了蜀漢滅亡?廖化的評價一針見血!
    連年徵戰,蜀漢的國力耗損過度。在24年的時間中,姜維11次率領大軍進攻曹魏,也即平均2年就北伐一次。不過,這實際上是因為蔣琬、費禕生前的限制,才讓姜維的北伐平均為兩年一次。 公元253年,蔣琬、費禕都去世後,姜維在公元253年發起第六次北伐,公元254年發起第七次北伐,公元255年發起第八次北伐,公元256年發起第九次北伐,公元257年發起第十次北伐。
  • 諸葛亮死後留下的十個接班人,除了姜維你還知道誰?
    因此,真正在後諸葛亮時代統領軍隊和曹魏大軍拼戰的,是和諸葛亮有正式師生之誼、也是諸葛亮兵法上繼承人的姜維。在和諸葛亮深談後,姜維大為感動,決心為光復漢室的大志而努力。『諸葛亮北任期間,姜維是參謀本部地位僅次於楊儀的要員,由於他文武兼備,在戰術規模上承擔了更重要的任務.諸葛亮病逝後的撤軍行動中,負責抵擋司馬懿追兵斷後重任的便是姜維。返回成都後,姜維受任右監軍輔漢將軍,實際統領諸軍,進封為平襄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