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歷史課綱「去中」媚日 學者怒批數典忘祖

2021-01-12 中國臺灣網
臺灣新歷史課綱「去中」媚日 學者怒批數典忘祖

2018年08月27日 11:14: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課審大會」近日決定,對現行中學社會領域課綱進行修改,在高中「中國史」教學中不再使用傳統的朝代編年史,並將「中國史」放在「東亞史」架構下討論。該決定連日來引發島內輿論持續抨擊和批判,臺灣專家學者通過連署、聲明、座談等形式,揭露臺當局「去中國化」的政治操弄,斥其用心險惡,數典忘祖。

  「去中」媚日之舉

  臺灣文化與教育研究協會8月22日召開「反對去中國化歷史課綱」座談會,並發表新聞稿指出,臺教育主管部門通過的歷史課綱,是一份徹徹底底「去中國化」與媚日的課綱,目的在於斬斷臺灣與中國歷史、文化與民族的關係,它企圖從量變到質變,有計劃地清除中國史在臺灣學子中的集體記憶。

  臺灣的暨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徐泓說,從李登輝、陳水扁到蔡英文等歷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都竭力建構島內學子的「臺獨」史觀,現在他們成功了,讓「中國史」消失以融入「東亞史」裡面。外界反對這樣的課綱,但民進黨不可能改變,因此他呼籲所有老師在課堂教學時,給予學生正確的史觀,堅持「中國史不是外國史」、「中國人講中國史」。

  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張昆將說,他雖然教東亞史,但反對在高中階段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架構下討論。初高中是建構認同的階段,應該認識自己國家的文化及歷史,但民進黨卻在高中歷史課綱中,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中,這是去中華文化及「去中國化」,非常荒謬,會造成年輕人對國家認同的混淆及分裂。

  臺中二中歷史老師伍少俠說,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中,最後會淪為「豬八戒照鏡,裡外不是人」。學生學習歷史需要有一些基本的文化基礎,否則所學的知識會片段與主觀,而中國史就是那個文化基礎。臺教育主管部門通過的歷史課綱,切斷臺灣人和中華文化的關係,會造成文化無根及學生歷史學習的紊亂。

  臺灣藍天行動聯盟等22個團體近日到臺教育主管部門前抗議,稱民進黨正在推動的歷史課綱,骨子裡是「去中國化」,是加強媚日。

  毀傷教育本質

  針對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日前通過的高中歷史新課綱,島內22名大學教授發起「堅決反對不符合歷史教育的新課綱」連署,他們表示,雖然延宕多時、爭議不斷,民進黨當局仍不顧許多歷史專家的諄諄告誡,在其同路人的強力護航下,通過這份既不專業、更缺乏教育理念的課綱。為了挽救臺灣下一代,使他們免遭違反史學與教育原則的課綱毒害,他們以沉痛的心情,表示堅決反對到底,更希望民進黨迷途知返。

  「這是捨本逐末,擾民的課綱。」連署內容表示,這份課綱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歷史教育最重視透過時序、理解其因果關係,進而培養學子理解及判斷力。若學生連基本歷史事實時序都缺乏,又如何期待他們能清楚掌握各種歷史主題,進而展開討論?這無異於緣木求魚,更是對歷史教育本質的嚴重毀傷。「當這份新課綱一通過,坊間便已盛傳,補習班摩拳擦掌,準備大賺一筆歷史補習財。這不是勞民傷財,什麼才是勞民傷財?」

  「這是一份急就章的課綱。」連署內容稱,因為充滿政治算計,所以匆促,其後的教科書都將粗糙不堪,陷入惡性循環。希望臺灣學子能接受一種可大可久的歷史教育,「而不是受宰制於意識形態如此濃厚的一份課綱」,完全忘卻自己文化、歷史的根源與歷史教育的本質。

  回歸歷史本源

  中國統一聯盟近日也召開執委會,對於臺教育主管部門強行通過的新課綱進行嚴厲批判,並發表《堅決反對『去中國化』歷史課綱聲明》。聲明指出,民進黨當局自全面執政以來,口說「維持現狀」,卻漸次以「轉型正義」為名,從「去孫化」到「去鄭成功化」,日前更強勢修改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企圖讓臺灣偷天換日成為東亞的一個國家,更想讓中國與東亞的日本、韓國都成為「外國」,徹底從根刨除下一代對中國的歷史記憶與認同,其居心昭然若揭。

  中國統一聯盟呼籲民進黨當局懸崖勒馬,勿以臺灣的前途為賭注,應回歸中華民族的歷史本源,認同兩岸血濃於水的民族連結,切勿心逆而險,數典忘祖。

  臺師大中文系教授徐國能日前在個人臉譜網也發起「八月起義」計劃,號召歷史方面的專家學者,共同編一套(3冊)適合高中生閱讀的中國歷史補充讀物,包括政經、文化、藝術和各朝代風流人物的趣事、值得深思的歷史文化問題,為學生建構完整的中國史觀。

  徐國能認為,臺教育主管部門「課審大會」的那些委員同構性高,由這樣的少數人來決定未來的高中歷史課綱,才具有爭議。日前通過的高中歷史課綱,是從日本史學的觀點來看世界,這是錯誤的方向。

  臺灣作家黃智賢說,此次課綱調整是新一輪「去中國化」教育的躍進。「他們以為塑造了年輕人『反中』『臺獨』的潛意識,就可以迫使整個臺灣與中國大陸為敵。但絕大多數臺灣人,都反對『去中國化』的『臺獨』教育。」他們的圖謀不能得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焦點

  • 學者批「臺獨」教育惡意更改歷史 臺青要找回中國心
    臺灣教育界的「媚日」問題被島內民眾詬病已久,甚至出現在歷史課本中直接稱日本為「母國」的情形。島內眾多學者批評臺當局實施「媚日」、「去中國化」教材,炮製最「獨」教科書,切斷兩岸的歷史聯結,向臺灣青少年灌輸「臺獨」思想。
  • 民進黨操弄「去中」引民憤 「蔡酸酸」上線遭神懟
    民進黨操弄課綱「去中國化」 數典忘祖引眾怒   臺當局教育部門課審大會13日通過,12年義務教育高中歷史課綱分成臺灣、東亞及世界等3個分域,並明確提到「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的架構下討論」,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
  • 臺灣高中歷史課本再變臉,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這樣洗腦下一代
    本周,臺灣教育主管部門通過新版高中歷史課綱。依據此課綱,臺灣高中歷史課從此只講臺灣史、東亞史、世界史,自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臺灣高中一直設置的中國歷史課不見了,中國歷史與日本史、韓國史並列於東亞史。這就意味著,如果接受這樣的教育,臺灣的孩子從此只認臺灣歷史是自己的歷史,而中國歷史是「東亞史」,是周邊國家的歷史,與己無關。
  • 臺當局竟鼓吹用羅馬拼音代替中文姓氏 遭批「去中」去到骨子裡
    海外網10月20日電 近日,「課綱修改」、「滅香封爐」等事件剛剛平息,民進黨當局又被曝出「去中國化」的醜聞。臺「內政部」一份公文被曝出,內容竟鼓吹修改「姓名條例」,讓一般民眾的姓名不再使用中文而是羅馬拼音,此事引發島內熱議。
  • 臺灣日據時期照片曝光 網友:令人掉淚,當局卻媚日卑躬屈膝!
    ▲徐宗懋介紹《日據臺灣一張心酸的照片》(中時電子報)據臺媒報導,臺灣知名收藏家徐宗懋20日在直播中介紹了一張特別的照片,叫《日據臺灣一張心酸的照片》,照片中,日軍把臺灣部落成員綁起圍住,有2、3歲的小孩坐在地上
  • 林泉忠:看臺灣高中的歷史課如何「去中國化」
    而依附於權力的御用學者們,則熱衷於「重修歷史」或「重構史觀」,為當今權力者正在上演的一切護航,並使現在進行式的「新時代」與久遠的歷史之間,建構出一套彰顯「一脈相承」的合理性與必然性的話語。一旦落實,象徵著臺灣首次全面實施課程的變革,而如何使臺灣的初等與中等教育配合社會與世界的發展趨勢,是「12年國教」改革之所以廣受臺灣社會關注的原因所在。新課綱中備受矚目的,是社會領域的課綱內容,尤其是其中的高中歷史課綱最受關注。就改革部分而言,已於8月13日基本審結的社會領域新課綱呈現三方面的特徵。
  • 臺拍攝媚日電視劇號稱「臺日一家親」,自詡皇民身份實則數典忘祖
    如果說大家以為是什麼抗日神劇,那絕對是給抗日神劇丟臉,因為這是一部「媚日」神劇!什麼叫做「媚日」神劇呢?全片主角是一個臺島女孩,居然主動跑去給日軍當「看護婦」,就是女護士,當然大家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的!然後,片子拍得那個大義凜然,最後天皇宣布投降了,這個女的腦殘還一把鼻涕一把淚,似乎自己不來個破腹自殺為天皇玉碎都對不起「偽皇民」從稱號。
  • 羅鼎鈞:日本嘲笑臺灣媚日,臺灣青年怎麼看?
    近日,日本富士電視臺製作了一檔節目,探討臺灣盜版日本商標等等問題,譏諷臺灣對於日本的抄襲。全程冷嘲熱諷,即便是平時「哈日」的臺灣朋友也笑不出來。而那一邊,臺灣民進黨籍立法院長蘇嘉全率團訪日,一如既往,又大談臺日關係有如「夫妻關係」。 這兩者雖然是發生在不同層面的事件,對臺日關係多少又一定程度的扭曲。但多少反映出臺日看待對方的心態。為何臺灣人如此友日?
  • 【潘朝陽】「去中」臺獨歷史教育的圖謀及未來
    憂心或憤慨臺獨思想如何透過文化教育坐大和深化者,一般只會注意到中學歷史課綱及課文明顯「去中國化」的問題,譬如書寫為「中國唐朝的詩人李白」,而非「我國詩仙李白」;再則是諂媚日本殖民帝國主義之說,譬如稱「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的建設讓臺灣走向現代化」、「日治時期慰安婦是自願的」。人們多半不太警覺到,文化臺獨的另一條實踐路線,是臺獨觀點的臺灣文學創作與詮釋。
  • 大陸歷史劇是一副「去中」的解藥
    小時候,作為一個生活在大陸北方的小孩,小編可是看了不少臺灣電視劇,那是當時我們了解祖國寶島臺灣的一個方式。同樣,大陸電視劇在臺灣也一直有固定收視群,臺媒統計臺灣觀眾最愛的大陸劇類型是古裝劇,從幾年前的清朝宮鬥劇《後宮‧甄嬛傳》引發臺灣民眾追劇熱潮開始,現在正熱播的《延禧攻略》、《如懿傳》等歷史劇再度引發臺灣網友的熱烈迴響。
  • 「媚日雷劇」下架 臺灣「精日」分子遭打臉
    然而就在日本媒體正視侵略歷史時,臺灣一家電視臺竟然在上周播出一部名為《智子之心》,因片中大量媚日情節廣受批評,播出兩集後就被「腰斬」。想知道這部「媚日」神劇有多「雷人」,請看下面視頻。臺灣《聯合報》文章稱,《智子之心》是大愛電視今年年度時代大戲,主角「林智慧」分別由會講日語的廖苡喬和金鐘迷你劇女主角嚴藝文出演。
  • 民進黨的數典忘祖怎能改變真實歷史...
    有臺媒痛批,「狂野的歡愉將有殘暴的結束」,綠營恣意屠殺歷史教育、違逆學術倫理,終將被歷史本身反噬。在這版教科書當中,中國歷史被大量刪減,從夏商周(約公元前2000年)到隋唐時期(約公元1000年)近3000年歷史,僅用4頁、1600字講完。
  • 臺灣日據時期心酸照片曝光:小孩被日軍圍住一臉茫然
    徐宗懋介紹《日據臺灣一張心酸的照片》(中時電子報)海外網8月25日電 據臺媒報導,臺灣知名收藏家徐宗懋20日在直播中介紹了一張特別的照片,叫《日據臺灣一張心酸的照片》,照片中,日軍把臺灣部落成員綁起圍住,有2、3歲的小孩坐在地上,一臉茫然。
  • 李登輝醜陋的「一體兩面」:媚日、「臺獨」,島內網友批「臺灣歷史...
    據臺北榮民總醫院消息,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30日在臺北病亡,終年97歲。2013年10月,他再度拋出其「臺獨」論述,稱臺灣和大陸是所謂的「國和國的關係」。雖然早已下臺,李登輝一直不甘寂寞,也始終不願遠離政治。其「媚日」和挺「獨」的立場廣受詬病。2018年,李登輝同島內「獨派」共同成立「喜樂島聯盟」,企圖搞「獨立公投」,對此,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曾發表社評痛批,「喜樂島聯盟」只會造就災難島,不會有喜樂島。
  • 臺灣歷史教材簡化惹議
    台歷史課綱中國史大幅縮水。(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有島內歷史老師向臺媒投訴,開學後最新版的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被大量刪減,「三國消失,武后不見」,臺媒經查證發現,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刪到只剩短短4頁,2400年歷史僅以1600字講完,歷史人物幾乎只提到秦始皇,漢武帝等人匆匆帶過,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 台歷史學者批新版歷史教科書為臺獨鋪路
    臺灣新課綱在新學期投入使用,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等歷史學者30日召開記者會,質疑新歷史課本中存在大量違反史實的「去中國化」內容,未來10年會有400萬學子受影響,他們呼籲高雄市長韓國瑜等2020參選人表態,若當選是否會廢除新課綱。
  • 蔡當局"媚日賣臺"醜態畢露
    其實,從廢止「課綱微調」、宣揚「皇民史觀」,到無視臺灣漁民利益生計、放棄「衝之鳥礁」之立場,再到如今所謂臺日「夫妻關係」說,蔡英文新當局「媚日賣臺」行徑可謂醜態畢露。熟悉民進黨內政治生態的人都知道,這些年來,蘇嘉全幾乎可說是蔡英文的頭號愛將、首席幕僚和最信任的政治夥伴。
  • 臺灣人"雨神"?"臺聯黨"推銷"八田雨衣"遭批媚日
    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遊梓翔嘲諷說,「臺獨」面對臺灣族群對立,不思團結,卻炒作媚日。   「臺聯黨」前「立委」周倪安日前稱,幾百年來,臺灣是一個看天吃飯的島嶼,直到1930年嘉南大圳完工,八田與一可以說是「臺灣人心中的雨神,所以決定發售八田雨衣,來表達感念之意」。臺灣聯合新聞網25日稱, 這種說法真是「神邏輯」。
  • 探討臺灣媚日的根源
    因為他們清楚:臺灣當局屈意奉承巴結日本政要,日本人在臺灣;這塊過去的殖民地上可以為所欲為,如今臺灣依然是他們的殖民地?!    當今的臺灣中老世代、年輕人,崇拜、仰慕日本的人數比例不低,他們哈日、媚日,追求日本時尚,不少臺灣人每年去日本旅遊多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