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日據時期照片曝光 網友:令人掉淚,當局卻媚日卑躬屈膝!

2021-03-02 海外網


作者 | 楊佳

▲徐宗懋介紹《日據臺灣一張心酸的照片》(中時電子報)

據臺媒報導,臺灣知名收藏家徐宗懋20日在直播中介紹了一張特別的照片,叫《日據臺灣一張心酸的照片》,照片中,日軍把臺灣部落成員綁起圍住,有2、3歲的小孩坐在地上,一臉茫然。徐宗懋批評,日本殖民臺灣歷史被過分美化,臺網友也表示,民進黨當局亂改課綱歷史誤人子弟。

報導稱,這張照片是徐宗懋好幾年前在日本古書店買的,不像一般遊客,他到日本特別喜歡去找一些日本官員留下的私人或官方相簿。徐宗懋發現其中有一張照片,與1913年到1914年臺灣「太魯閣事件」相關。當時新上任的日本「理蕃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自認平定漢人起義抗日活動之後,開始要剿平「原住民」反抗勢力,所以派軍隊從南北往新竹、桃園、花蓮的部落偵剿,「剿平」以後把他們聚集在一起,用非常殘忍的方式對待。

徐宗懋稱,有一張照片他印象很深刻,是日軍把臺灣部落成員捆綁集中在一起。有幾位部落成員已經躺在地上,手被反綁,鼻子和嘴巴被壓在土地上。另外還有一個2、3歲的小孩坐在地上,一臉憂鬱茫然,另外還有背著小孩的母親,這表情讓徐宗懋一輩子忘不了。而在日軍部隊裡面也有一些複雜的表情,一些老軍人比較兇狠,也有年輕的軍人看著小孩婦女,表現出茫然的表情。

▲照片中小孩一臉茫然(中時電子報)

徐宗懋表示,給這張照片做了數位上色後,視覺震撼很強大。他強調,這10年來,日本殖民臺灣被過分美化,以至於忘記這個殖民統治殘暴的本質。

不少臺網友也表示很有感觸,表示「這張照片看得令人掉淚,而現在『執政黨』卻媚日卑躬屈膝大言不慚」。

還有網友指出「(民進黨當局)假借『教改』,亂改課綱歷史誤人子弟,應把正確歷史改回來」。

據臺媒此前報導,民進黨當局蓄意修改歷史教科書,以「日治」取代「日據」,把日本「投降」改成「終戰」,為日本侵略者塗脂抹粉,這樣的極端例子不勝枚舉。2018年,「日本右翼團體代表腳踹臺南慰安婦銅像」一事引發臺灣社會眾怒,民進黨當局竟稱「將此事上綱成政治事件無益於『臺日關係』」。臺灣「中時電子報」隨後發文痛批,民進黨人對先人的苦難永遠視若無睹,甚至對日本奴臺的種種罪惡暴行百般美化。彷佛集體罹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也曾表示,民進黨當局未深加著墨臺灣老百姓的抗日歷史,反而美化日本殖民臺灣,造成臺灣社會很多混淆、紛亂,讓人遺憾和痛心。


來源 | 海外網

編輯 | 郝   洋

相關焦點

  • 臺灣日據時期心酸照片曝光:小孩被日軍圍住一臉茫然
    徐宗懋介紹《日據臺灣一張心酸的照片》(中時電子報)海外網8月25日電 據臺媒報導,臺灣知名收藏家徐宗懋20日在直播中介紹了一張特別的照片,叫《日據臺灣一張心酸的照片》,照片中,日軍把臺灣部落成員綁起圍住,有2、3歲的小孩坐在地上,一臉茫然。
  • 蔡當局"媚日賣臺"醜態畢露
    其跪舔日本之病態實在令人作嘔。其實,從廢止「課綱微調」、宣揚「皇民史觀」,到無視臺灣漁民利益生計、放棄「衝之鳥礁」之立場,再到如今所謂臺日「夫妻關係」說,蔡英文新當局「媚日賣臺」行徑可謂醜態畢露。熟悉民進黨內政治生態的人都知道,這些年來,蘇嘉全幾乎可說是蔡英文的頭號愛將、首席幕僚和最信任的政治夥伴。
  • 臺當局媚日新境界:夫妻關係 哭笑與共
    臺灣新當局當政,媚日的「皇民思維」當道。
  • 李登輝醜陋的「一體兩面」:媚日、「臺獨」,島內網友批「臺灣歷史...
    據臺北榮民總醫院消息,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30日在臺北病亡,終年97歲。成為「臺灣歷史的罪人」據公開資料顯示,李登輝,祖籍福建永定,於1923年出生於臺灣臺北縣三芝鄉,曾在日據時期使用名字「巖裡政男」。蔣經國逝世後,李登輝於1988年接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及國民黨主席,並在任內公然鼓吹「臺獨」,提出「兩國論」,導致兩岸關係惡化。2000年,李登輝下臺,2001年被國民黨開除黨籍。
  • 李詮林 | 臺灣日據時期現代文學期刊:對抗與規訓的糾葛
    1923年左右,臺灣的新文化運動已比較成熟,臺灣現代文學也已發端。在此時期,日本殖民當局開始實行並逐步加強了「同化政策」,在新聞傳播方面,對漢文報刊及報刊漢文版嚴厲檢查,禁止宣傳漢民族意識。日本運銷來臺的日語報刊充斥市場,島內出版書刊也以日本人的日語著作為主。而1937年「盧溝橋事變」以後,當局為了強化「皇民化」政策,更是限令全島報刊全面廢止中文。
  • 逢中必反,遇日則軟,「辣臺妹」被批「媚日」
    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可是民進黨當局卻表現出一如既往的冷漠,島內媒體評論說,當局「遇到日本就夾起尾巴」,做「縮頭烏龜」。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但民進黨當局為了一己之利,坐而不言,起而不行。
  • 臺灣"媚日神劇"下架後 臺當局居然強迫電視臺重新播出
    臺灣大愛電視臺推出的媚日神劇《智子之心》從前期宣傳至今,一直備受兩岸網友詬病,導致播出兩集之後就下架了。但24日,有臺媒爆料稱,「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23日以換照審查威脅,要求《智子之心》重新播出。
  • 探討臺灣媚日的根源
    蔡當局對此全無反應,民眾要求謝長廷向日本政府抗議,謝代表回答:「此事屬個人行為,沒有必要去抗議。」又說:「這樣的人,在各國都有,何必在乎?」數星期之後,臺灣民眾對此事也就淡忘了。     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者在中國大陸、韓國、 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臺灣等佔領區,迫使數十萬年輕婦女,在軍營供日本士兵宣洩性慾,證據確鑿,不容否認,天人共憤。但是日本右翼份子,偏偏就敢在臺灣舉起腳來踹慰安婦銅像?因為他們清楚:臺灣當局屈意奉承巴結日本政要,日本人在臺灣;這塊過去的殖民地上可以為所欲為,如今臺灣依然是他們的殖民地?!
  • 臺灣媚日「神劇」今日開播,灣式愛國竟是為「日本法西斯」而戰?
    也不枉網友們諷刺「還以為中國侵略了日本,妹子立志學習南丁格爾支援日軍抗戰」。對此,筆者不禁要問,臺灣是不是已經忘記了那段黑暗的「臺灣日據時期」?是不是已經忘了先輩為了抵抗日軍侵略而犧牲流的鮮血?要知道,自1895年日本割佔臺灣後,日軍就一直對臺灣採取高壓恐怖統治。根據統計,僅在1898—1902四年間,總督府殺戮的臺灣抗日民眾人數為11950人。
  • 曝光「媚日青年」的博主反遭人肉威脅?網上不容法外之地!
    23日晚上,多次曝光「媚日青年」行為的微博用戶@上帝之鷹_5zn 發微博稱自己被人肉了。據微博網友@經略幽燕我童貫 25日晚爆料,「四行倉庫日軍軍服門」事件和「紫金山日軍軍服門」事件的主要爆料者@上帝之鷹-5zn 的個人戶籍資料,被人在新浪微博上曝光。不僅如此,戶籍資料的發布者宣布,要讓「上帝之鷹-5zn死一戶口本」。
  • 新京報再惹爭議,將臺灣殖民時期稱為「日治」時期
    文 / 辛陽長篇小說《魯冰花》的作者、臺灣作家鍾肇政先生與5月16日晚去世。新京報官方網站在17日下午14:46分發出了報導,報導引用了臺灣《中國時報》的消息。@新京報書評周刊 微博帳號在15:02首先在新浪微博進行了轉發,網友很快發現文中性質極其嚴重的表述錯誤:新京報的報導將日本侵略者殖民臺灣的時期,稱作「日治時期」。
  • 媚日!颱風肆虐日本,蔡英文又用日文發推了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用日文發推表示,「日本是最重要的友人,不管何時我們都會趕到支援。」島內網友直批其媚日,「真是丟人丟到了國外,還用日文發,自己的漢語也沒見用這麼熟!」蔡英文推特據臺灣東森新聞雲10月14日報導,今年第19號颱風「海貝思」肆虐日本,令日本受災慘重。
  • 《臺灣現代短篇小說精選》法譯本問世,首次介紹日據時期臺灣文學
    兩冊選集獲臺灣文學館贊助,兩位知名漢學家歷時近3年,集數名譯者之力完成。《臺灣現代短篇小說精選》預計出版四冊,精選臺灣從日據時期至20世紀末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說作品。剛剛於2016年12月底出版 的第一、二冊為《植有木瓜樹的小鎮》(Le petit bourg aux papayers)與《三腳馬》(Le cheval à trois jambes),分別以龍瑛宗與鄭清文小說命名,點出臺灣現代文學從日據時期過渡到二戰後的時代意象 ;第三、四冊預計於2018年出版,將呈現臺灣文學自1970年代至20世紀世紀末的發展與變化。
  • 9成對白是日語 臺灣《海角七號》導演新片「媚日」?
    今天,魏德聖監製的電影《KANO》將在臺灣島內上映,預售票房已超3300萬(新臺幣),但是因大量起用日本演員、日語對白高達九成,在臺灣引起「媚日」的不小爭議。有人撰文指出「KANO腐蝕臺灣主體性」;還有網友表示,該片充斥日語對白,連金馬獎都報不了。魏德聖是臺灣知名導演,第45屆金馬獎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因2008年在內地公映的《海角七號》為大陸觀眾所熟識。
  • 臺大教授:臺灣「媚日」為何如此嚴重?
    日據初期,的確有不少臺灣英烈為了抗日而犧牲,由於日本人仇恨這些人,在日據期間是不被允許談論的。例如霧峰林家的林朝棟、林祖密,北部的簡大獅、中部的柯鐵虎、南部的林少貓。而同時,不少臺灣新興權貴家族和精英,由於享受到日本殖民者的利益,成為日本皇軍的「同路人」。這些大家族及精英的後代為了掩飾自己家族的不忠,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對於臺灣史的詮釋就自然不客觀、不公正了。
  • 臺啤酒新包裝:「媽祖+日本皇軍」|臺灣人都"親日媚日"嗎?
    有不少網友轉發了該網友的臉書,諷刺稱「設計太腦殘」,「媚日連包裝都不放過」,更有不少網友直接表示「今後拒買金牌(啤酒)!」臺當局「媚日」早已不鮮見,只是這次臺啤金牌新包裝不知又該作何解釋?!盤點臺灣「媚日」事件「媚日」的話題在島內一直備受爭議,網友曝光的臺啤最新包裝只是其中個例,這樣的事情在臺灣並不少見。
  • 綠營「媚日仇中」撕裂臺灣社會——戚嘉林談八田與一銅像斷頭事件
    原標題:綠操弄「媚日仇中」,臺灣社會已被撕裂  八田與一銅像斷頭案,被島內某些媒體形容為「震驚臺灣社會」,臺當局從上到下表現得相當緊張,NHK、共同社、《產經新聞》、《朝日新聞》等日本媒體也予以高度關注。針對這個大陸讀者不太了解的歷史人物和新聞事件,記者採訪了著有《臺灣史》、對日據史有深入研究的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
  • 為何臺灣人如此「媚日」?
    而事實上,整個臺灣地區有何止一位「李登輝」? 所以今天小兵兵就和大夥談一談臺灣的「媚日情節」。,一些當地上層人士和日本殖民當局的人,自然獲得了日方的「恩賜」,允許率先改名。如果說當年「皇民化」埋下了因,「李登輝們」在後來的操作,則打開了臺灣「媚日」的果。2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就在全國人民一心支援武漢時,臺當局卻嚴格禁止向大陸出口口罩,卻緊急向美國出口口罩。
  • 「媚日雷劇」下架 臺灣「精日」分子遭打臉
    然而就在日本媒體正視侵略歷史時,臺灣一家電視臺竟然在上周播出一部名為《智子之心》,因片中大量媚日情節廣受批評,播出兩集後就被「腰斬」。想知道這部「媚日」神劇有多「雷人」,請看下面視頻。臺灣《聯合報》文章稱,《智子之心》是大愛電視今年年度時代大戲,主角「林智慧」分別由會講日語的廖苡喬和金鐘迷你劇女主角嚴藝文出演。
  • 臺灣新歷史課綱「去中」媚日 學者怒批數典忘祖
    臺灣新歷史課綱「去中」媚日 學者怒批數典忘祖 2018年08月27日 11:14: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課審大會」近日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