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大夫多是由男性擔任,像著名的大夫張仲景、孫思邈、華佗等人都是男性。在醫療條件並不好的古代,因為男女身份的差別,懸絲診脈等方式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女性問題。因此女大夫開始出現在歷史舞臺,儘管她們的醫術不如男性出色,而且只為女性治病,名聲上也不夠響亮。但是女大夫的出現,的確在某種方面解決了女性看病的問題。
明朝的時候,就有很多的女大夫出現,她們的治病技術嫻熟,就連宮裡也會請她們進宮為妃嬪治病,女大夫談允賢就是常常進宮的大夫之一。

現代人根據談允賢的經歷,再加上一些浪漫的想像,以談允賢為原型,拍攝了一部電視劇《女醫·明妃傳》。但實際上,女醫是有,明妃卻無。
女醫與皇宮有緣
歷史上的談允賢出生在公元1641年,那一年是天順五年,距離明英宗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已經過去了五年,距離明代宗被朱祁鈺被哥哥回皇位也已經過去了五年。談允賢出生三年後,朱祁鎮也死了,她的一生註定了與皇宮有緣,但與皇帝無緣。

談允賢家世代從醫,從宋朝時就比較有聲望,一直傳到了談允賢祖父這一輩。祖父談復和祖母茹氏都是當時比較有名望的醫生,但是談允賢的父親和伯父卻受世俗的影響,選擇了入朝為官。
祖父在無奈之下,才將醫術開始交給十歲的小允賢,只是年少的允賢只知道學,卻不知為何而學,她每天按照祖父布置的任務,去學習書中的內容。只是祖父畢竟不懂小女孩家的貪玩, 「不知其言之善」,那時的談允賢還不知道,這段年少的學習,會給她的日後帶來什麼。
談允賢長大後嫁到了一戶姓楊的人家,隨她一起陪嫁的還有祖母留下的,茹氏將她的一生的經驗以故事的形式,寫在了她的書中。談允賢在這些書中受益匪淺,尤其是在她嫁進楊家之後,因為氣血不調,身體十分的虛弱,在那個婦科病羞於啟齒的年代,談允賢自己做了自己的醫生。
年少學醫的充沛理論知識,再加上祖母故事中的明確案例,談允賢很快就治好了自己。因為這一次的經歷,她終於徹底的愛上了醫術,再不是年少時候被逼著學的無奈,也不是因為祖母留下的醫術中看到故事的一時興趣。

談允賢成為了真正的醫生,繼承了談家的醫術,她專門為那些婦女看病,在當時也算是小有名氣,也為她後來進宮埋下伏筆。
明朝時期,程朱理學已經嚴苛到了變態的地步,女子在「男女大防」方面,已經嚇到不敢請男大夫了。但女子生病是常事,一個精通的女醫生卻不常有,當時皇宮之中雖有御醫,但畢竟都是皇帝的女人,有些病也只能女性去看,談允賢因此做了一名「宮外御醫」,每當宮中有需要,就會派人前來請她。
談允賢進宮的時候,朱祁鎮已經死了幾十年,那時的她也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了,她被邀請進宮,除了治婦科病,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幫助後宮的嬪妃調養身子,幫助她們率先誕下龍子。
那個時候,嘉靖皇帝沉迷修仙,宮中好些年沒有新生兒誕生,不光妃嬪們急,就連皇帝都急,為此嘉靖還每天多燒了幾炷香。而談允賢在氣血失調之後,是通過自我調養恢復,並且有了三女一子,也是妃嬪們愛找她的原因。
談允賢因為醫術,成為了皇宮的常客,也同皇宮結下了緣分,但她的命裡註定與皇帝無緣,她還沒出生,朱祁鈺就被奪去政權,成為了階下囚。他的哥哥朱祁鎮沒有給朱祁鈺時間,直接將弟弟害死,一句「弟弟可以喝粥了」,朱祁鈺就命喪黃泉,絕了爭權力的後患。那時,距離談允賢出世還有四年。
朱祁鎮也沒有享受幾年的大好山河,在朱祁鈺死後七年也去了,那一年談允賢才剛三歲。
女醫留名
祖母在夢裡曾經告訴談允賢她只能活七十三歲,「汝壽七十有三」,那一年談允賢已經五十歲,很快就將達到大限,為了醫術能夠流傳,談允賢寫了一本書,將她畢生的醫術都寫進了書中,將她經歷過的故事也寫進了書中,這一本書是《女醫雜言》。
這本書是她多年的臨床經驗匯集,也是醫術的集大成者,造福了當時的很多女性,讓她們在生病的時候有資料可查。
談允賢活到了九十多歲,沒有像夢中那樣,只有七十三歲,在晚年,她依舊在為她人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