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環境試驗與可靠性試驗之間關係的緊密性已毋庸置疑,可他們在研究目的、選取的環境應力數量、選取環境應力所需值標準、試驗類型、試驗時間、試驗終止判據這6點方面上仍存在著顯著不同。
01研究目的
環境試驗研究的是產品在各種環境條件下受環境影響的情況,並且根據其影響情況分析其影響規律,通過相對應措施來對產品進行優化設計。
可靠性試驗是為了確認產品能夠在規定條件之內,能夠在預期的所有使用環境下保持一定概率的產品功能可靠性,而進行的活動。
02選取的環境應力項目數量
環境試驗項目按環境因素的屬性不同進行分類,分別有:1.氣候因素(氣壓、日曬、溫度、溼度、雪雨冰霜、腐蝕性氣體等)2.機械因素(衝擊、爆炸、加速度、震動、拉伸、搖擺等)3.生物因素(昆蟲、黴菌、海洋生物等)4.電磁輻射因素(雷電、磁場、電場等)。根據被試產品的未來使用環境條件不同及影響程度的差異,對測試項目進行篩選,來幫助限定產品未來使用條件的範圍。一般測試項目會在10種以上。
而可靠性試驗由於主要考慮產品所預設的使用環境條件,所以只需要對產品進行綜合模擬,需要進行的項目數量有限。
由此說明,可靠性試驗選取的環境應力項目數量要小於環境試驗。
03選取環境應力所需值標準
環境試驗一般為了考察產品的使用極限,會採用極端條件,即將產品在規定使用壽命期間所可能存在的極端環境作為條件,用以測試產品在極端環境條件下可能存在的情況。一般極端環境試驗對產品都具有一定破壞性,不是在模擬產品在日常常規工作下的條件狀態。
可靠性試驗更偏重於產品日常工作下的模擬,儘可能模擬產品現實中的儲存、運輸、使用過程中的環境及變化過程,藉以考察產品在現實使用條件下的工作狀態是否可靠,環境條件也更為溫和,取值比環境試驗更低。
04試驗類型
環境試驗的環境條件會採用單環境因素的試驗情況和多種環境因素組合的試驗情況,按照一定的次序,分批次作用在產品上。
可靠性試驗會考慮綜合情況,讓多種環境應力自變量同時作用在同一空間的樣品之上,使其更真實地反映產品日常工作下受環境條件的影響。
05試驗時間
環境試驗並不需要嚴格按照產品使用壽命時長進行測試,而可靠性試驗的實驗時間由選取的試驗方案及產品本身質量決定,無法給出準確時間。現場試驗樣品可以多些,時間長些。單就時間進程來說,可靠性試驗的試驗時間比環境試驗要長得多。
06試驗終止判據
環境試驗不接受失誤故障的結果,一旦出現偏差結果,即認定為試驗不通過,需要立即停止試驗並且進行故障分析,改進產品設計,採取相應的優化措施。
而可靠性試驗是統計學意義上的實驗結果,提供的是一個概率數值,接受根據要求條例指定的可靠性定量指標及允許範圍內的一定故障數。試驗進程需要達到規定時數才能停止,再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判斷實驗結果,完成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