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明麝月開宮鏡,室靄檀雲品御香」——《紅樓夢·賈寶玉詩作》
在曹雪芹老爺子一輩子苦心寫出來的永恆經典《紅樓夢》中,賈寶玉這位紈絝子弟,對科舉功名無心過問,倒是沉迷於溫柔鄉裡不能自拔。第二十三回中,賈寶玉作了一首《夏夜即事》,用來打發聊賴的時光。古代富貴之家,都比較時興用香,香囊香袋隨身不離,賈寶玉所在的公府,還有皇帝御賜的「御香」,用來作為逢年過節的賞賜。可以看出,用香在古代,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既然上層人都喜歡用香,那麼自然也會變成大眾的喜愛之物。尤其是各級官吏,對於他們而言,用香是自己的身份象徵,而且也能凸顯出一種不凡。
在我國的考古事業中,有一次就因為古人對香的這一愛好,而遇到了困難,幸好專家們通過研究,最後解決了這一問題。那麼,古人用香到底給考古學家們造成了怎樣的困擾呢?
一、博物館裡的「啤酒蓋」
經過40多年的發展,現在的上海已經是一個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成為中國對外展現的一個窗口。中國文化在上海向全世界展示著它的獨特魅力,要想尋找文化,自然離不開博物館,在上海博物館中,有兩件十分「特別「的文物。這兩個文物從外表上看就跟現在隨處可見的啤酒蓋一樣,圓圓的外形,邊緣還帶著褶皺。
因此,每每讓前來參觀的遊客感到驚奇:「這不就是一個啤酒蓋嗎?說不定還是盜墓賊扔下來的,為什麼還要拿出來展覽?」遊客的這種質疑往往會得到周圍遊客的肯定。在不了解它們的奧妙以前,說它是啤酒蓋,確實並不為過。
不過,考古專家們可不這麼想,出於學術嚴謹的態度,就算是啤酒蓋,他們也要拿回去好好研究,萬一這上面帶著盜墓賊的信息,那豈不是能為國家挽回不小的損失?
再者,萬一不是啤酒蓋呢?畢竟經歷過成百上千年的時間,物品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形變質並不奇怪,考古專家可不能錯過任何一個有可能帶有古代信息的物品。
其實,並不只是遊客懷疑,在這之前,考古專家也對這兩件「啤酒蓋」一樣的文物產生了懷疑,畢竟在古墓中出現啤酒蓋的事情在考古學界並不少見,在痛心文物遭竊的同時,考古學家也只能盡其所能的將盜墓賊不要的文物保護好。在發掘出這兩個物品以後,考古學家們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那麼,「啤酒蓋」的主人身份是怎樣的呢?
二、「啤酒蓋」的主人
為了解釋清楚這個兩個「啤酒蓋」問題,就不得不提到它們的主人。出土這兩個「啤酒蓋」的地方,是一對夫妻合葬墓,從墓中出土的文物來看,這是明朝時一個五品同知的墓地。
在明朝,五品同知並不是什麼大官,主要負責的是地方上的糧食,鹽務,江防,農田水利等事務,並不主政,事多而雜。這個官職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正廳級,在整個官員體系中並不高,在地方上的權力也不大。
這兩個「啤酒蓋」就是在這位同知大人的夫人身邊發現的,對於這位夫人,並沒有過多的信息記載,不過,從明朝的整體情況來看,五品同知的夫人自然不用下地幹活,而且她的丈夫雖然權力不大,但是,負責的卻都是肥差,農田水利河道,哪個不是掏錢的好地方?所以,這位夫人在生前應該也是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三、揭秘「啤酒蓋」
這兩個「啤酒蓋」文物出土時,已然不是原來下葬的樣子,上面長滿了一些金屬物品常見的鏽跡。不過,從整體樣貌上來看,這兩個物品邊緣帶有褶皺,呈現出一種波浪形,這是可以肯定的。
當時,在現場考古的專家都覺得:這可能是盜墓賊留下來的,他們這一趟可能又是給盜墓賊「擦屁股」。
不過,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就算是啤酒蓋,也只能等鑑定結果出來以後再處理,在那之前,統統都要進行良好的保管。
在對「啤酒蓋」進行清理以後,專家們在其中發現了一塊類似於老沉香的物品。通過進一步的清理與觀察,專家們又在「啤酒蓋」的表面發現了一個若隱若現的「香」字。這些線索都指向了一樣東西,那就是——「香盒」。
為了進一步確定這個推斷,專家們又對「啤酒蓋」的材質進行了鑑定,讓考古學家們興奮不已的是,材質並不是現在啤酒蓋常用的鋁,而是銀。這一下就能證明這兩個「啤酒蓋」一樣的文物,絕對不可能是啤酒蓋。畢竟,沒有哪家啤酒廠,會用銀去做啤酒蓋的。
四、「銀香盒」的故事
古時候,富貴之家用金銀器物陪葬是十分普遍的事情,而通過「啤酒蓋」中的線索,專家很容易就聯想到了這是一個銀香盒。只不過,這個銀香盒造型比較別致,因而才會被人誤認為是兩個「啤酒蓋」。
在古代,香盒是富貴之家的女性們的必備之物。香盒起源於唐朝,據說,是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帶動起來人們用使用香盒的習慣。
一般而言,香盒都是用金銀等貴重金屬打造,這與墓中出土的銀香盒材質相同。只不過傳統的香盒採用的是鏤空雕花的模式,讓香味能夠散發出來。而這個銀香盒比較特殊,採用的是「波浪卡扣」的方式,讓香味無法從緊閉的波浪型邊緣之中散發出來。
而從盒子裡發現的類似老沉香的物品,就是當時流行的香料。通過這個銀香盒,我們不難想像,當初這位夫人,就是隨身帶著這個香盒,每每和這位同知大人你儂我儂時,盒中的香味就會飄散瀰漫在空氣中,讓人陶醉不已。
小結
雖然遊客們對這個「啤酒蓋」一樣的銀香盒多有質疑,但是在工作人員講解完這一由來以後,遊客們就會立刻對數百年前工匠精緻的手藝而驚嘆。
不知道是這位夫人的丈夫,還是他的兒女,將這一精緻的香盒送給了她,她一生必定十分鐘愛這個香盒,才會將之與自己共同下葬。
現在,這個銀香盒已經是上海博物館的「網紅文物」,吸引著一群又一群愛好中國文化的年輕男女前去參觀,欣賞。並產生無限的創意,通過與現代科技的聯合,將之帶給全世界的人們。
參考資料:《紅樓夢》《明史》《舊唐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