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大家都還記得這句話:
Perhaps that is not possible for any one. But it has been the study of my life to avoid those weaknesses which often expose a strong understanding to ridicule.Such as vanity and pride.或許誰都還會有這些弱點,否則可真糟了,絕頂的聰慧也要招人嘲笑了。我一生都在研究該怎麼樣避免這些弱點。例如虛榮和傲慢就是屬於這一類弱點。
她寫的《傲慢與偏見》被大家熟知在文壇中享有極高的地位,作為當時貴族英國的攝政王喬治四世都痴迷於她的作品。2013年是《傲慢與偏見》出版的200周年紀念日,為了向她致敬,簡·奧斯丁的頭像被印在新版的10英鎊紙幣上,可見她在英國的地位。
而這位女作家的一生是怎麼樣的,或者說她是如何成為這樣一位在文壇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大作家的呢?《成為簡·奧斯丁》為我們緩緩拉開簡·奧斯丁傳奇熱烈的一生,電影為我們展現著她的冰山一角。
無憂無慮的少女
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英國剛剛完成了工業革命,而簡·奧斯丁所在的漢普郡封建勢力依舊濃厚。簡的父親是學識淵博的牧師,母親出身於一個富有的家庭,因此,簡即使沒有上過正規學校,依舊是擁有著良好的文化修養。
當清晨的陽光灑在農場主和鄉紳們的莊園上,雞鴨牛羊們踏過沾著露水的草地,女僕端著剛擠好的牛奶走進屋子時,簡正坐在窗戶前,蜷曲手指敲擊著桌面,用羽毛筆在紙上寫下這樣的句子:"不拘禮節,隨心所欲,這沒錯;但從不過頭,這也沒錯。她從不滿足。"
當她飛速寫完這句話,女作家興奮的在鋼琴上行雲流水地敲擊下一串愉快的音符,而全家都被這雀躍的琴聲驚擾了美夢。女僕由於受到驚嚇不小心將牛奶打翻在樓梯上,奧斯丁太太則由於被打擾了睡眠懊惱的說道:"得給這姑娘找個丈夫,但沒人配得上。"
由此可見,全家都是以簡為驕傲的,他們並不因為她的崇尚自由覺得有多麼反叛和離經叛道,相反的,他們欣賞她的才華與智慧。這是伴隨著工業革命而來的文藝復興運動在鄉村地區的一個縮影。
一個優秀的作家儘管受到地區的局限,寫作時總是帶了當地風土人情的特徵,但她也不會對外界的變化與發展一無所知。孔子曾說,一個人的價值意義只有在社會中才能得以體現。如果簡想要成為一個優秀作家,一定會時刻關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變化,並且與時代精神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因生養了人傑而讓引人嚮往。如今的漢普郡依舊因為簡·奧斯丁而出名,當年和及至今日的漢普郡的人們,或許都還記得曾經有個少女,她用她的智慧和魅力影響了近百年的人們。
或許鳥兒至今都還在歌唱著當年的自由勇敢。世界如今變換了好大的一番模樣。但當初那遙遠古老時光裡發生的故事,仍舊令人嚮往。
現在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因為一個人的出名,其所居住地、生活的場所能夠旅遊景點,如果沒有"大衣哥朱之文"的出門、何來村民膨脹撞門。可以說漢普郡成就了簡,也可以說 簡成就了漢普郡。這個女孩就伴隨著英國工業革命成長為能夠寫出《傲慢與偏見》的知名作家。
不完美的初戀
故事在鄉紳們優雅閒適的田園生活中徐徐展開,簡在20歲時遇見了她此生唯一的愛人——湯姆·勒弗羅伊。
湯姆是個聰明狡黠的愛爾蘭年輕律師,因為被以染上了大都市吃喝嫖賭的不良習性為由送到了漢普郡,而與簡相識。按理說,這樣渾身桀驁不馴的少年是很容易招致小姑娘們的傾慕的。但事實上,他與簡的初相識就如同達西與伊莉莎白一樣,兩個人對彼此的印象都不算好。
在湯姆眼中,簡是個讀過點書但沒怎麼見過世面的鄉下作家,他公開評價簡見識狹隘。而簡從未受到過這樣的貶低,自然也不會怎麼待見湯姆。
但在相處過程中,湯姆還是受到這個沒怎麼見過世面的女作家的吸引,認可她的智慧;而簡也在湯姆的引導下慢慢打開眼界,認識到真實情緒和生活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今天看來,兩個人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就像是小說中的慣常套路:兩個人互相不對付,但又彼此引起對方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地就產生了愛情。但這麼多年過去了,這種套路為什麼還會顯得如此具有魅力,我想是因為其中展現的少年氣。
少年人的愛情,是最熱切,最為純粹的,帶著一意孤行的勇氣。兩個渾身是光的少年人彼此展開實力相當的對抗,在各個時代各個年齡段的人看來都是極有看頭的。少年人覺得它新奇,中年人覺得它有趣,老年人則覺得懷念。少年意氣風發,是此生最好的模樣。
而簡·奧斯丁和湯姆·勒弗羅斯的愛情中也體現了男女平等的思想。男女平等是幾個世紀以來一直為人類所抗爭的問題。儘管簡·奧斯丁的有些作品被錯誤地過度解讀為女權主義,但是在她自己的這段愛情中我們可以看到雙方是處於一個平等的位置的。
首先,他們兩人都擁有選擇權,在這段感情中,沒有絕對的被動方,兩個人都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從而發展成愛情;第二,他們之間有交流,會就一個問題展開討論,湯姆為了給簡提出寫作意見也推薦過她一些書籍;第三,在兩人心目中都給予了對方欣賞和尊重,簡敬佩湯姆的見多識廣,湯姆則認可簡的寫作能力和智慧頭腦。實力不對等的愛情並非真正的愛情,如果一方落了下風,就會形成單方面的給予與保護,而並非兩個人的攜手前行,長此以往就會變為一個人的維繫與控制。舒婷在《致橡樹》中寫到:如果我愛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只有實力對等,才有同臺博弈的資格,也是兩個人能夠走的長遠的精神紐帶。愛情不等於喜歡,因為它並非一腔熱血的歡喜,還需要精神層面上的肯定。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要想擁有一個優秀完美的愛人,首先自己得達到優秀的標準,才能吸引對方為你而來。而愛情中的安全感也是來源於對自己實力肯定的自信,相信對方喜歡你是因為你的優秀,旁人是沒法輕易取代的。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是我們都聽說過的一句話,放在這裡再適合不過了。電影中簡·奧斯丁面對一個阻撓她與湯姆愛情的人的表白時,氣憤地說出:"漢普郡難道沒別的女人了嗎!"時,真的是酷極了。
愛情是充滿了浪漫且帶有理想色彩的,但婚姻卻是需要經濟基礎的。
儘管世人都是在不斷地通過完善來追求完美,但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完美的事物,簡·奧斯丁和湯姆·勒弗羅伊的戀情最終由於各自家庭的反對而無疾而終。愛情的浪漫在面對現實的經濟問題時,終究顯得單薄。直到勒弗羅斯晚年,他才對侄子提起曾與一位女作家有過一段"少年之戀"。
未成伉儷的最愛
簡在愛情受到家庭的反對時,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決定放棄的。她曾和湯姆決定私奔,但在私奔途中,簡在得知如果湯姆和自己一走了之,他一大家子的兄弟姐妹還有父母將無從獲得生活來源。因此,簡決定放棄私奔。
提出私奔,是因為簡敢於追逐愛情,敢於反抗家庭,試著向世俗社會提出挑戰,它體現了簡·奧斯丁身上的勇敢獨立和追求自由的理念。
但決定放棄,簡·奧斯丁才最終成為簡·奧斯丁。簡·奧斯丁的婚姻觀念是:婚姻既需要愛情,也需要責任。如同她在影片開頭寫下的那句話:"不拘禮節,隨心所欲,這沒錯;但從不過頭,這也沒錯。"她選擇了不過頭,不讓這段感情為湯姆和他的家庭帶來滅頂之災。
少年時誰都會希望能夠和自己所愛之人天長地久的在一起。但長大後,在沒有經濟能力作支撐,且明知固執己見會給彼此和家庭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的情況下,還是一意孤行,這就顯得幼稚且愚蠢了。
"相濡以沫"其實並不是愛情,它表面上展示了兩條魚靠著彼此的呼出的溼氣苦苦支撐,看起來很像愛情堅持不放手的旨意,但實際上,也正是由於彼此的不放手才讓它們一起死在泥潭中。
成熟的愛情是不會讓雙方一起陷入絕境的,如果一個人身陷囹圄還緊緊拉著對方不撒手,那就僅僅是想拉一個人下水而已。愛情是付出是奉獻,是給對方自由和他真正所想的東西。
所以兩個人在一起如果不能互相成全彼此,倒不如各退一步,"相忘於江湖"遠比一起死在泥潭裡要高明得多。
結語
試想簡·奧斯丁如果和湯姆·勒弗羅伊順順噹噹的相守在一起,那麼簡·奧斯丁後來是否還會成為享譽文壇的大作家?可想而知是不會的。
首先,如果簡擁有了一份美滿的愛情,她也不會再有因失戀而產生的全力投身於寫作的熱情,也不會有著極力想給書中人物一個美好結局的願望。其次,如果簡私奔成功了的話,她也就不再是她自己了,因為這般的不負責任是與她的智慧和理性背道而馳的。
影片的最後,勒弗羅伊帶著同樣名為簡的女兒來拜訪此時已經是大作家的簡·奧斯丁。電影落幕後,黑色的屏幕上打出一行字:"簡·奧斯丁終生未嫁"。
我愛你是給你江河湖海,讓你獲取自由,讓你成為自己。即使我們就此生活在不同的水域,即使兩相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