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自己和解了,我成為了我■初音■閉黑關

2021-02-18 阿是學

     想閉黑關的念頭從18年底開始,時不時的跳出來,期待顯化一個最適合我閉黑關的地方。一直到今年7月,一神通廣大的朋友突然說:「我們去閉黑關吧?」。一拍即合,她給我發來了啊是閉黑關的報名連結。種種機緣,被一股力量推動著,8月7號正式開始了我的閉關體驗。

    明理課上,老師問我為什麼來閉關?這個問題,我真不知道怎麼回答,至少在那一刻,我是一片空白。
    為了體驗空?不知道空是啥,對我沒什麼吸引力。為了明心見性?好像也沒有特別感覺。最後我想可能是要找到那個不被外境牽著鼻子走的自己。外境的變化,似乎總有辦法牽動我內心起波瀾。自己做不了自己主的感覺讓我感覺很不自由,我討厭這種感覺,很想知道關於這方面的答案。而且從小到大,我是一個特別怕黑的人,害怕到了恐懼的程度,也想通過直面黑暗的方式徹底解決我怕黑的問題。
    帶著這兩個目的,8月7號晚上8點進關。靜悄悄的關房,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我以為自己會害怕的睡不著覺。事實證明,我睡的很好,確切的說從來沒這麼好過。。。。我都不知道自己原來這麼能睡,一直到8月九號,幾乎中間沒有清醒過。吃完餐,打坐一會就困,放鬆。。。。。。睡。。。。。。。
    「哎呀,花錢進來睡覺麼?不是應該悟一悟嗎?」念頭即起,心裡立馬否定了對自己的評判。下定決心,這次既然已經和自己獨處,必然全然交託和信任自己。想睡就睡,想到哪裡到哪裡,不控制,不評判,就是看著,全然的允許自己。

    有了這個決心,睡的更香了。

    從九號開始,惦記吃,開始盼著一天中的兩頓飯。雖是簡單的素食,但是味道特別好。這裡有個小插曲很好玩:做飯的姐姐進關前和我說:「你有不喜歡吃的菜嗎?你不愛吃啥我越可能接收你的腦波,可能會一直做你不愛吃的。」仔細想想,對蔬菜都挺熱愛的我還真沒有不愛吃的:「你做啥我吃啥,沒有不愛吃的。」誰知道進關前幾天,幾乎每頓菜裡都能吃到好多片姜—-我唯一不愛的。。。。。。當時我就一個念頭:「原來有人做菜可以不把姜當配料,而是當配菜啊。」又不忍浪費,只能吃下去。從第四天開始感覺原來姜這樣做這麼好吃啊真好吃,然後那位姐姐以後做的菜再也沒放姜了,即使偶爾有,也是一兩片,我好想吃。。。。。。

    第四天的時候煩躁到了極點,偏頭痛犯了,衣服也酸臭,真的很想出去,開始懷疑我這是在自虐。可第一天惦記睡,第二天惦記吃,第三天完全放飛自我念頭紛飛,想兒子想自己與這世界連結的一切人和物,除了靜除了空。於是打開阿卡西問,守護者不讓我提前出去,說堅持到底。好吧,就當自己找到了動力,繼續堅持。

    第五天,紛飛的念頭好像突然成了天空中飛過的大雁,我變成了一個平靜的湖泊,變成了藍天。各種念頭依然來來去去,但是我失去了感覺:你自表演,我自安寧。第一次感受到,原來還可以這樣。制伏其心,我以前一直以為是不能起任何念,一直在前念起後念評判,像在水裡按葫蘆,這頭下去那頭起。

    直到那天我才體驗到,念是念,我是我,念是我,我也是念。想和它們玩了,就去跟著幻化各種遊戲;不想玩了,當下回歸,當下寂靜。能出去,也能回來。

    後面幾天就簡單了,好像啥也沒想,好像啥都想了。

    這次閉關睡覺夢裡總有人給我講課,每次都聽的好開心,特別受益,一睜眼,全忘了。當時真的特別渴望有帶本子和筆,能記錄下來,反覆領悟多好~

    也正因為如此讓我也明白了,知見是障礙。所有的知道都是為了突破,而不是成為限制。人只有在未知中前行,讓道去運行,才能用自性的光明去照見真正的自性圓滿。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心印心。我們拿自己那個評判的,貪嗔痴慢疑的心去理解佛經,聖經,去解釋聖人的教導,真的不偏才奇怪,說懂真的挺嚇人。。。。。。

   這次閉關,我在裡面的總結了一下,主要幹了兩件事情:第一,閉著眼睛把從小到大所有看過的恐怖電影都看了一遍,尤其是曾經嚇慘我的,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相信我,自動播放,一直看到我都可以和它們互動了為止才停下來。。。。。。)怕黑的感覺自己消失了,這大概也是一個療愈方法吧。

 第二件事,就是夢裡聽講課,聽完以後什麼都不記得,但是我看到了我自己。這個自己,不是那些高人們說的與天地合一的無我,也不是大神們所說的從宇宙哪裡來,要承擔啥光榮使命的我。她就是我,很普通但不平凡的自己,我,與自己和解了。

    不管懂了什麼,成為了什麼,不管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我很高興,我與自己和解了,我成為了我。

    這就是我,玩的很嗨,啥也不知道,但我心歡喜。

相關焦點

  • 帶著波浪與淚水:我的國慶禪修學堂閉黑關初體驗
    25歲的時候,我第一次意識到要停下來重新思考自己要走的路(找工作就是找自己的過程,那段「失業」時期教我的三件事) ,而現在好像又是一個節點,就好像一輛行駛著的列車,每過一段時間,就要進站維護下。雖然是個中立派,但對不同的宗教,我總是懷著好奇與敬畏之心,如果說之前誤打誤撞,去米蘭修道院參與當地教會的新年彌撒,是我離天主教最近的一次。
  • 【轉念,與自己和解】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本文選自《轉念,與自己和解》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轉念,與自己和解】溺愛是傷害孩子的毒藥(二)【轉念,與自己和解】溺愛是傷害孩子的毒藥(一)【轉念,與自己和解】媽寶是如何養成的【轉念,與自己和解】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轉念,與自己和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醫生
  • 《我即黑夜》與自己和解很難,但他們做到了
    從人物刻畫來說,我想打80分。男主是參加過韓戰的老兵,深受PTSD之苦(btw,開始看到記者噩夢的我是很懵的。志願軍叔叔可是最可愛的人,男主在害怕啥~啊哈哈哈)退伍以後成為大有前途的記者,但遭人陷害落魄到當狗仔拍花邊,一文不名,身陷毒癮,生活一團糟。
  • 董卿流淚坦言:直到今天,我仍舊極度自卑,但我選擇跟自己和解
    董卿流淚坦言:直到今天,我仍舊極度自卑,但我選擇跟自己和解提起董卿,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她是央視的一姐,《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主持人。她憑藉深厚的文學底蘊、大氣端莊的主持風格,贏得一眾粉絲、嘉賓的熱贊,擔得起「卿國卿城」之名!但是你們知道嗎,在鏡頭前端莊從容的董卿,竟然也會自卑。
  • 伊能靜育兒觀:在我的世界裡,我的孩子可以成為自己
    1.只要碰我的小孩,那我就是獅子伊能靜在節目中說到,自己特別在意孩子,平時看著很溫和,但如果有人觸碰到自己的孩子,她就會變成一個很兇的人。她說:「只要碰我的小孩,那我就是獅子,不碰我的小孩,我就是兔子。
  • 《誰說我結不了婚》與自己和解
    魏教授的學生因為畢業論文被打0分自殺,因為女主的幾句話幾次照顧主動去學校承認自己犯了學術錯誤,這種勇氣在現實中也是很難得一見。凱文和田蕾徐海峰結下了那麼大梁子,被毀了職業生涯,也能說和解就和解。劇情刻意放大了女主的年齡問題,刻意貶低女主自身的優秀。如果上述情況是為了製造戲劇衝突也可以適當理解。
  • 《我們由奇蹟構成》等我承認自己有100個優點,就與自己和解
    我跟對象說好也那樣。有個太自我,太龜毛,太讓人討厭,相處久了,反而會慢慢喜歡上這種純粹、天真、執著、痴迷於自然,有點孩子氣的人。我其實以前也會以為自己是相河老師那樣的人,為了自己喜歡的事一心一意著,保持自己,對別人的看法可以做到不關心,對喜歡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對待,堅信自己有100個優點。
  • 《你覺得我是誰》與自我和解
    首先帶給我心理衝擊的是:年齡對於女性的影響,以及自然衰老給女性帶來的不自信,還有人的感情是不可以被泯滅的,無論多大年齡心中都懷有對愛情的嚮往。其次,女主人公的精神出現了危機,所以整個故事的推動者之一---心理醫生一直在線。人之所以出現精神危機,是因為自我、本我以及超我之間的平衡出現了問題。
  • 賈靜雯與前夫和解:離婚9年,我選擇放過自己
    與滿臉洋溢幸福滿足,越活越年輕的賈靜雯夫婦相比,孫志浩,這些年的確變老了。 松垮肥碩的肚腩,鬢間微添的白髮,發福油膩的面部,仿佛都在洩露他的生活。過去的歲月裡,他活得並不好。 想想也是。一個在公眾場合對妻子惡語相向,咄咄逼人地將妻子折磨到人生最低谷的丈夫,歲月又怎會給予他寧靜平和的心境和生活。 最壞的時候,家暴、孕期出軌、婆媳矛盾一起朝她砸過來,她被逼得看到媒體的報導都會崩潰大哭。
  • 我是誰?我為什麼是我?我又要成為誰?
    自己的未來自己設計,人生大戲自己演,我是主角,自帶光環。
  • 今敏的「我看我自己」
    巧妙的是,無論哪一部作品,都有一幕是主人公通過某種方式直面自己。這種見面不同於日常的照鏡子,在照鏡子前,你總會潛意識地對即將出現的面容有所預期。然而主角們看到的自己,的確擁有完全一致的面容,可是他們的行為恰恰是被掩蓋的醜陋一面。初次見到自己,甚至感到陌生和訝異,卻在經常看到重複的自我後產生恐懼的懷疑。
  • 孫儷:我爸毀了我一輩子!憑什麼原諒他?與原生家庭和解有多難?
    為了讓自己從原生家庭的陰影裡走出來,孫儷主動邁出了和解的第一步。,學會和父母和解。學會和自己和解,就是放下內心的敵意,停止和內心幻想出來的那個自己搏鬥,改為給她一個擁抱。和自己和解,能夠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態度。
  • 因為抗擊抑鬱症,我重新認識了自己,成長與改變,成為更好的自己
    反芻思維讓我能看到的自己的優點越來越少,缺點越來越多!為了彌補自己的缺點,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培養自己的能力,豐富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這也讓我越來越貪婪,越來越自負有才,越來越覺得不到滿足!
  • 成為我自己
    細細想來,成為困獸已經有很長時間,尤其是在工作中遭遇關係危機,爺爺去世後我不得不直面母親,這些無疑都是放大早期關係模式的催化劑,習以為常的防禦模式一夜失效,底層的分裂浮出水面,而我並沒有新的武器可以應對。
  • 姚晨《送我上青雲》:女人,你學會跟自己和解的樣子,才最灑脫
    其中一個回答是:有智商,獨立,不太過依賴別人,隨機應變能力強,最重要的是會跟自己和解。01說到有智商和獨立,不免讓我聯想到豆瓣評分7.2分電影《送我上青雲》,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女主人盛男(姚晨飾)。就這樣天生驕傲的盛男,在生死關頭才發現成年人想生存的體面比想像中還艱難,在一次又一次的希望與絕望中,一路擰巴的盛男最終用自己的方式和自己和解。從盛男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女人的樣子,對金錢、地位、愛情、學歷、自尊的追求。為了這些追求,我們擰巴,糾結,甚至逃避現實。殊不知女人最灑脫的樣子,是學會和自己和解。
  • 《送我上青雲》喪文化下的治癒與和解
    盛男,一個三十歲的新時代女性,卡裡的存款不到三萬,跟爸媽關係不和睦,沒有戀愛對象,在意外得知自己換了卵巢癌之後,她迷茫疑惑的面對醫生說,「我怎麼會得了卵巢癌,我很長時間沒有性生活了。」我怎麼會呢?的理性直敘,是對消極負面想法的質疑擴展到對不樂觀事實的無奈,這句話雖不含貶抑意義的詞語,卻表達出盛男的消極情緒。
  • 可愛壁紙|我做我自己,那便是真理
    誰家窗臺,人影搖曳,忘溟滅,燈影相隨,留我空徘徊。哪堪孤獨,斟一杯酒,舉向邀明月,空飲夢,難入眠,亭前葉滿地,仿如隔世,誰與纏綿!燈火闌珊處,折一段不能言,獨自離去,情素隨風飄遠。頭像壁紙大全top頭像壁紙大全top頭像壁紙大全top頭像壁紙大全top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頭像壁紙大全top你我愛你頭像壁紙大全top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我愛頭像壁紙大全top我愛一盞茶香,繾綣紅塵,清風拂過,吹下一杯紅塵,任時間的灰燼,在書頁的茶香中,靜靜流逝,翻開一頁頁細讀,人生,也不過一場戲,人生的舞臺,各位出演著屬於自己的角色,舞動著,不為臺下歡呼鼓掌
  • 與母親和解,就是與自己和解
    「心甘情願」,他練習了十幾年如果現在能有一份禮物,送給這位朋友,以及TA的母親,我願意把昨天晚上周志建老師博客新發表的一篇文章,略作編輯,分享給這對母親與孩子:心甘情願地回家,過媽媽節 而且我知道,這次回去,我是心甘情願的,不是盡義務、不是應該、更不是討好。周三晚上,我跟私塾夥伴說:「我寧願現在送花給母親,而不是等到她死後再送花。」大家聽得哈哈大笑,但我不是開玩笑,我是認真的。 我跟母親和解了。
  • 《送我上青雲》:淺析女主盛男如何在困境中與自己和解及現實意義
    又是如何穿梭在希望、失望甚至絕望之中,最終與全世界和解,與自己和解?而在第三部分,我會分析《送我上青雲》女主盛男的故事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和啟示。但隨著與李老的交流,他從李老的大道理中逐漸大徹大悟,找到了與自己和解方式。當李老給盛男打電話交代自己的結局,而那時候他的結局他已經想好了,在該離開的時候離開,不再貪戀什麼,真的放下一切,李老從表離俗裡入俗,到表裡都入俗,到最後表裡都離俗,達到了一種跟自己的欲望消極和解的境界——放下欲望,放下自我,放下我。而盛男再次幫李老寫大綱、寫自傳,並在紙上寫寫了「謝謝」二字。
  • 《送我上青雲》:淺析女主盛男如何在困境中與自己和解及現實意義
    此外,影片成功塑造了很多鮮活的人物形象,看到了很多現實中人性的弱點,例如,李平爸爸的老而色,李平的一身惡臭味,毛毳的愛錢如命,爸爸的面目可憎,母親的一無是處,王光明的表裡不一…同時,我更看到了一個獨立、自強、上進,努力活著的女青年形象。那麼今天就來分析分析女主盛男面臨著哪些重要的人生抉擇?又是如何穿梭在希望、失望甚至絕望之中,最終與全世界和解,與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