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育兒觀:在我的世界裡,我的孩子可以成為自己

2020-12-23 學乃身之寶

文/學乃身之寶

大家都知道,明星的孩子,是大眾關注的焦點,而一旦被聚焦,就會產生一些爭議,進而影響到孩子的生活。

伊能靜在參加一檔綜藝節目中,就說到了兒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父母的職業問題而承受的一些委屈,也正是通過她的「回應」,讓我們看到了伊能靜是一位好媽媽。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伊能靜的育兒觀。

1.只要碰我的小孩,那我就是獅子

伊能靜在節目中說到,自己特別在意孩子,平時看著很溫和,但如果有人觸碰到自己的孩子,她就會變成一個很兇的人。她說:「只要碰我的小孩,那我就是獅子,不碰我的小孩,我就是兔子。

她還說到,當兒子多次被媒體打擾,甚至入侵兒子的社群網站,以及曲解兒子的每一樣東西時,她都會站出來保護兒子,兒子也曾打電話問到她,要不要關掉社群網絡,不再發任何東西,她的回答是「你不用!你不需要承擔來自於父母職業上帶給你的任何東西,大不了我就不做這個行業了,沒有什麼比你更重要」。

然後她兒子和她說,「我自由了」。

她又回復兒子說,「你是自由的,在我的世界裡,你可以成為你自己」。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對於一個人來說,自由是非常寶貴的,而這個自由如果是父母給予自己的,那麼Ta在以後的生活中就會感受到輕鬆自在,更重要的是,Ta也會懂得尊重他人的自由,給予他人做自己的權利,這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在伊能靜的回答中,我們感受到了她對兒子深深的愛,這份愛體現在重要性—與自己受到外界影響相比,孩子的自由更重要;與自己的職業相比,孩子更重要。

孩子在父母那裡得到愛的證明,就是知道自己很重要,而一個能夠認識到自己很重要的人,就會是一個自信的人。

2.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

伊能靜在節目中還說到,「我常常覺得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他只是經由我的愛來體驗這個世界的」。

她把自己看作一個載體,起到幫助孩子完成人生的作用,這個說法我很贊同。

因為很多父母把孩子作為自己的附屬品、零件,甚至是自己人生的延續,所以他們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甚至用自己的付出來威脅孩子,這些都是沒有理清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問題。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和父母之間是有界限的,而且,從終極意義上說,他們並不是誰的孩子,他們只屬於他們自己。

而那些一直以「你是我的孩子,你要聽我的,我是為你好」為理由幹涉孩子生活的父母,其實就是為了控制孩子。

就像蔡康永在一次採訪中說的,所謂的「我是為你好」,是以為父母知道什麼叫做「對你好」,以及「我比你更懂什麼是對你好的事情,你要聽我告訴那你怎麼做」為出發點的,但這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因為父母忘記了,人是不能改別人的,更不能用自己的付出來綁架孩子。

所以,父母要明白自己如何看待孩子這件事,這是一門功課。

3.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愛,是退出

伊能靜還在節目中說到了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是退出。

她說到最近兩年,兒子過生日不太需要自己了,他喜歡跟朋友一起過,因為長大了,於是她意識到自己該從他人生的那個照顧者的角色中退出,讓他完全去經歷他自己的生活了。

愛,就是懂得放手。

武志紅老師說,愛,是為了在一起,唯獨父母的愛,是為了分離。

就像伊能靜說的,父母最大的成就,就是孩子可以獨立、離開你,完成自己的人生。

父母要意識到,孩子會飛走的,自己要做的就是幫Ta安好那個翅膀,以讓Ta飛得更高、更遠。

而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得體地退出,很困難,因為他們有分離焦慮。

說到分離焦慮,我們想得更多的是小孩子,其實並不是這樣,現在有些父母也有分離焦慮,因為他們對孩子過度付出,過度擔憂,所以才覺得孩子不應該離開自己,或認為孩子離開自己無法生活。

孩子成人後,父母要從照顧者的角色轉變為守望者,做那個支持孩子成長和獨立的人。

寫在最後: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是要做好分離這件事,這需要把孩子當作獨立的人,而從另一方面,孩子也要把父母看作一個人,不要過高地要求他們,期待他們事事完美。

沒有完美的父母,因為沒有完美的人。

如果孩子能夠意識到父母的有限性,就會接納父母的不完美,自然能夠理解父母曾經對自己的忽視,也能夠體諒父母有時對自己的「不好」。

這樣,那些因原生家庭帶來負面影響的孩子,長大後就可以與父母和解,與自己和解,進而與生活和解。

如果父母和孩子都能夠看到彼此是一個「人」,就會放下心中的幻想,看到真實的彼此,而真實,又會讓各自活出自己。

我想,這才是親子關係的最好的狀態。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從伊能靜的育兒觀裡,我明白不阻止孩子成為自己有多重要
    擁有伊能靜這樣的媽媽,何其有幸! 伊能靜與前夫庾澄慶所生的兒子哈利喜歡穿女裝,引起很大爭議,她首次對此回應:孩子來到世界,是為了體驗世界的萬物,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體驗世界萬物,作為媽媽會給孩子足夠的自由。
  • 18歲兒子穿女裝被罵,伊能靜霸氣回應:他在我的世界裡能成為自己
    但當兒子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伊能靜與哈林都不曾出面回應。直到12月20日,在綜藝《理想家》中,伊能靜才首次回應,關於兒子穿女裝的爭議。「他在我的世界裡,他可以成為自己。」伊能靜和大家分享,哈利曾坦言,害怕自己的行為會影響父母的事業。
  • 《乘風破浪的姐姐》寧靜:育兒觀比性格還颯
    哪怕是爭議較多的伊能靜,在參加節目後也一度累到沒力氣給老公秦昊寫生日祝福。練習舞蹈到膝蓋淤青更是家常便飯。張萌覺得腿不是自己的了;張雨綺都沒自信了;沈夢辰腳踝磨掉了一層皮;吳昕連在另一檔節目《嚮往的生活》的田頭都在練習。
  • 《鶴唳華亭》裡,盧尚書的育兒觀深得我心
    《鶴唳華亭》裡,太子蕭定權的老師盧世瑜下線的那天,我差點就棄劇了。他曾教導太子:殿下隨臣學習書道15年,應該記得臣說過的話,一切文藝,不可為陰謀所用。一旦沾染,精神全無,骨氣全無,人亦如此啊。很難說盧世瑜與太子之間的深厚感情,是誰得到比較多。這樣的感情,世間少有。
  • 伊能靜:從被鞭撻的童年和失敗的婚姻走過,今天我成為自己
    像她——兩個孩子的媽媽,是歌手、演員、作家...更重要的,她還可以做自己。如她微博上所說的,「我們窮盡一生在尋找自己是誰的答案,我們以為'女兒'是我們、'妻子'是我們、'母親'是我們,卻常常忘了在這些角色之外,我們還是我自己。」
  • 伊能靜想搞事業,黃雅莉卻想通了,工作服務生活,不能被理想牽絆
    《女人的藝術》,到底是培養孩子,還是培養「小作文能手」。小米粒的生活被各種興趣班擠滿,伊能靜解釋:我不是瘋狂的媽媽,大部分都是女兒自己要求的。伊能靜的育兒觀貌似很有道理,不過,看到她兒子逐漸走偏的畫面,家長們也不敢輕易借鑑。伊能靜翻紅之後,所謂的「搞事業」,無非是頻繁加盟綜藝節目,很多觀眾忍不住靈魂反問:難道這樣就能成為女兒的榜樣。黃雅莉卻想通了,自己的生活不能被理想牽絆。
  • 拉踩隊友碰瓷梅豔芳不說啥,但伊能靜這個育兒觀我卻不能忍
    接著,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伊能靜前腳說自己一天忙碌十幾個小時幫助隊友糾音、學唱歌,後腳吐槽王智王麗坤唱歌太差,完全不在狀態。言外之意沒取得好成績全賴隊友不給力了唄。不僅如此,在接下來的訪談裡伊能靜大談女性價值,拒絕定義女性等話題,甚至拉踩梅豔芳,表示一個女人即使事業再成功,沒有愛情家庭和孩子,就是失敗的。這一波騷操作,可以說給她招了一大波赫。
  • 伊能靜:因為我沒父母可以靠,我做不了公主,但我靠自己做了女王
    對於伊能靜這個人,一直以來都是褒貶不一,喜歡她的人,覺得她努力、有才華、善良,而不喜歡她的人,則覺得裝模作樣、不懂裝懂、喜歡對別人評頭論足,而且身在福中不知福,辜負了哈林這樣的好男人。於我而言,其實之前我對伊能靜這個人其實真的不了解,只知道有這樣一位藝人,但至於她做什麼的,有什麼作品,我一無所知。直到最近她登上兩個話題度都很高的綜藝,我對這個藝人,才有了一些了解。
  • 《佐賀的超級阿嬤》,窮養的孩子也可以很快樂,日本阿嬤的育兒觀
    成為了《人民日報》、《新京報》等30家媒體聯合推薦的「年度10大圖書」。這本書之所以受大家喜愛,是因為在日漸浮躁的社會環境下,它帶給我們一種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讓我們看到生活的初心。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跟我一樣,看到了阿嬤的「超級育兒觀」。從阿嬤的生活中我看到了以下三點超級育兒觀。
  • 李娜的育兒觀就是「自信」,父母要鼓勵孩子思考,讓孩子勇敢嘗試
    李娜的育兒觀就是「自信」,父母要鼓勵孩子思考,讓孩子勇敢嘗試 李娜這個名字,相信大多數父母都聽過。
  • 聊育兒|你自以為是的育兒觀,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我敢說有了這樣的科學育兒小課堂,爸爸媽媽就能少走太多彎路啦~《新鮮育兒觀》第三季提前劇透 跟我一起鎖定!大王補課了前兩季《新鮮育兒觀》後,真心有被這個節目圈粉!這類有爭議的新鮮話題在節目中層出不窮~因為有專業大咖站臺,雖然這些育兒觀看似「反傳統」,卻在最後✨成功反轉✨,在媽媽群裡引發了不小的討論。而且如果兩代人一起參與育兒,收看這檔節目我覺得可以減少很多衝突了,育兒有歧義的時候也不用自己四處查百度。
  • 伊能靜:當我被「屈打成招」時,我去了印度
    那時候我開始思考,一個女人在親密關係裡堅守了22 年,人生最寶貴的年華都賦予了這段關係,即便是她在這段婚姻裡犯了錯,也一定有她非這樣不可的理由,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拿自己人生的22年開玩笑,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抹去一個女人在婚姻裡22年的付出,那些拿著道德撻伐鞭打別人的人是不是該捫心自問:
  • 兒子扮女裝惹爭議,網友評論不堪入目,伊能靜霸氣回懟:我支持!
    漸漸的家長的管教就會失去一些原則問題,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品」,只要是家長覺得不好的,孩子就一定要改正。看著孩子失去了對自我的需求,學不會對自己自信時,看看伊能靜的育兒觀吧。伊能靜:對孩子最大的要求,做好自己最珍貴伊能靜在做母親這方面真的非常出色,她能夠及時了解孩子的需要。
  • 看到伊能靜兒子的近照,我被嚇到了
    對於兒子的特殊喜好,伊能靜說:我會給他所有的自由,在我的世界裡他可以成為他自己。伊能靜踐行了她關於親子關系所說的一番話:我常覺得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他只是經由我的愛來體驗這個世界,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身為父母最大的成就,就是孩子可以離開你,完成他獨一無二的人生。
  • 寧靜育兒觀爆火:不肯放手的媽媽,永遠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離婚之後,寧靜就帶著自己的兒子,回到了國內邊拍戲邊照顧孩子。平時對兒子非常保護,很少在媒體前提及兒子的寧靜,有一次在金星的節目中,罕見地談起了自己的育兒觀。金星問寧靜:「兒子找的女朋友你不滿意,怎麼辦?」
  • "把孩子當強盜養"汪涵和馬雲育兒觀不謀而合,父母們值得借鑑
    汪涵有一次在節目中說起:要把孩子當強盜養,野蠻其體魄,強大其內心。現在的孩子父母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恨不得當成寶貝供著,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怎麼汪涵還要把孩子養成&34;?深入分析他的教育理念,不得不說,汪涵在育兒觀上是非常有智慧的。
  • 伊能靜,身處風浪依舊成為了自己
    她在節目中不斷輸出女性獨立的觀點,鼓勵女性掌握自己的人生,卻又在節目裡時時刻刻提醒公眾她老公是愛她的,只是比較木訥,羞於表達,總是時時突顯自己及家人對自己的肯定。她總是在努力表現自己,但是常常又讓人覺得這些表現用力過猛反而敗好感。這些總總,讓人覺得伊能靜總是想要迎頭趕上些什麼,又總是在不斷的流失中。
  • 我挺羨慕伊能靜!
    她後來回憶時講:「那時候也不知道什麼叫責任感,因為對我這種很缺愛的孩子來講,那個愛比什麼都大。當時太小了,對《悲情城市》沒概念,覺得它怎麼能跟我的愛比。」初戀男友打了電話後還是沒有出現。《悲情城市》則為侯孝賢拿到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成為了影史最重要的華語電影之一。她本可以成為更好的演員。但她選擇成為如今的伊能靜。
  • 宋小寶育兒觀,最大的財富是教孩子做人,比享受浮華世界更重要
    宋小寶,我想大家都會不陌生,他的很多小品都很經典,最經典臺詞,莫過於海燕吶,你可長點心吧!2007年,正在吉林一家二人轉劇場演出的宋小寶被老闆叫到了趙本山面前,趙本山說,跟我走吧,給我當徒弟。原來這家二人轉劇場的老闆是閆學晶的丈夫,也是趙本山的好朋友,很多二人轉演員拜師趙本山之前,都是在這家劇場壓軸演出。宋小寶當時就好像在夢裡一樣,而等到他醒過來時,已經成了趙本山的徒弟。到了本山傳媒,趙本山立即讓他演《關東大先生》裡的一個小偷兒。
  • 《乘風破浪的姐姐》伊能靜:你成全我做自己,我也希望你獨立自由
    之前的一期綜藝節目中,伊能靜講想讓兒子學習編劇,但是兒子堅持要學剪輯課。兒子據理力爭:你用你知道的來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而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我的未來你沒有去過。從今天開始不再叫你寶貝,我們是平等的彼此,你成全了我做自己,我也希望我能成就你獨立自由。孩子有主見,才能過自己說了算的人生。01最近,綜藝節目《拜託了冰箱》播出,郭麒麟又一次因為&34;登上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