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最近頻頻上熱搜,在線懟黑粉,和婆婆輕鬆有愛的相處模式,都讓一眾網友對她好評如潮。50歲還擁有一顆少女心,和比自己小10歲的老公甜蜜恩愛,既能監督婆婆減肥,又能和婆婆促膝長談,高情商徵服了一眾網友。可能誰想不到這個如今看上去瀟灑隨性,生活幸福的女人在11年前竟被網絡暴力「屈打成招」,靠安眠藥才能入睡。
圖片來自網絡,違權刪除
1986年,伊能靜和比她大8歲的歌手庾澄慶相識,那時候她18歲,兩人經過漫長的14年戀愛後登記結婚並有了第一個孩子。結婚8 年後,伊能靜通過經紀公司宣布離婚,結束了和庾澄慶22年的關係,當時在娛樂圈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2015年,伊能靜接受了TEDx的演講邀請,在公開場合講述了自己離婚後的心路歷程。
演講的開始她說:「我在7年前回到了單身,結束了我22年的戀愛和婚姻。任何一個女人從18 歲到40歲,22年的關係,當她決定要放手的時候,那一定不是一個衝動額,或者是一個輕率的決定。對於普通人來講,如果她結束一段婚姻跟感情,她們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去過各自的生活。但是對於公眾人物來說,即便這個事情已經過去7年,它依然會不斷的在我的生活裡被一些自以為是上帝一樣拿著道德撻伐的人不斷的鞭打著我。」
圖片來自網絡,違權刪除
在聽到這個演講之前,我並不是很熟悉伊能靜這個人,只是多多少少聽過一些輿論對她的譴責,那時候,沒有自己的主觀思考,本能的地這個人升起了厭惡。
直到我自己的人生發生了一些變故,我開始走向心靈成長的道路,那時候在張德芬老師的空間看到這個演講的推文,短短17分鐘,仿佛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女人的前半生,從還未出生到年過半百,從被動的被帶到這個世界到主動的選擇新生,我在她身上看到了一個女人尋找自我,找到自我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恰恰是我那時候渴望的過程,從尋找自我開始,最終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那時候我開始思考,一個女人在親密關係裡堅守了22 年,人生最寶貴的年華都賦予了這段關係,即便是她在這段婚姻裡犯了錯,也一定有她非這樣不可的理由,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拿自己人生的22年開玩笑,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抹去一個女人在婚姻裡22年的付出,那些拿著道德撻伐鞭打別人的人是不是該捫心自問:「你又為你的婚姻付出了多少努力?」
伊能靜的婚變起始於「牽手門」事件,當時她被媒體拍到和同劇組男演員在北京街頭牽手的照片,事情發生後,伊能靜形象大損,在娛樂圈好妻子,好媽媽,好女兒的形象崩塌,事業也同時跌落谷底。
事情發生一段時間後,伊能靜主動提出離婚,多年後接受採訪被問及當時為什麼做這個決定時她說:「如果這麼大的陣痛,兩個人都摔成這個樣子了,還要勉強在一起過下去的話,一輩子兩個人的心都是死的,那不是我要的。」
回憶起剛恢復單身的那一年,她暴瘦,吃不下,睡不著。她說那段時間就好像每天早上起來都有一個人打她一巴掌,問她:「你是不是這種人?你是不是像他們說的那種道德淪喪的人?」每天被報紙,電視和網絡的信息轟炸,所有難聽的聲音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每一天都好像有人在打她一巴掌。
剛開始被打時,她抵抗,否認,在心裡吶喊:「我不是,我不是你們說的那種人」,但當被打了300 多下後,她被打暈了,她心裡的防線終於倒塌,她認了:「是,我認,我就是你們說的那種女人。」
之後她去看心理醫生,醫生給她開了安眠藥,告訴她,她需要好好休息。
普通人可能無法想像,惡意攻擊的言語對一個人的傷害有多大,這就是網絡暴力可怕的地方,因為我們對別人的傷痛不能感同身受,所以我們才能隔著屏幕肆無忌憚的宣洩自己的不滿,輕而易舉的對別人的生活評頭論足,並且充滿惡意。
多年後接受魯豫的採訪時,她對當時的感受用了一個形容詞,叫做「屈打成招。」
伊能靜生長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她上面有6 個姐姐,她是家裡的老7。而當她出生時,父親因為看到又是一個女孩而絕望,離開了媽媽和他們姐妹7人。在她的成長歲月裡,母親會無數次的提及:「如果沒有你,媽媽可能就會過得好一點,爸爸走了,媽媽一個人帶著你們7個孩子,很辛苦。」
從小伊能靜就有一個罪惡感,那就是她不應該來到這個世界,而當網絡裡所有的暴力聲音攻擊她的時候,這個信念終於爆發了,她拿著安眠藥,終於崩潰了,她就是多餘的,她根本就不應該來到這個世界。
當她想要吞下安眠藥時,她突然聽到一個聲音,那個聲音說:「去,去尋找答案,去找到你是誰。」
那就像一個指引,像是人生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顧不上分辨是非對錯,她毅然決然的只身前往印度。
去印度的那天,她在瀋陽做完最後一場商演,從瀋陽出發,當時的瀋陽是零下30度,非常寒冷,她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從瀋陽轉機到上海。到上海時,氣溫是0度,也很冷,但不用穿那麼厚的羽絨服,於是她把羽絨服脫掉,穿著厚毛衣。再從上海轉機到新加坡,到了新加坡後,氣溫升到24度,於是她脫下毛衣,剩下一件小外套,最後,她到達印度,那是一個完全的盛夏,一個超熱的夏天,所有人都穿著極少的衣服,她終於也脫掉外套,只剩下一件小背心。
當時她覺得,這一路的行程就像一個徵兆,好像在告訴她:現在你可以脫下那一切的東西了,現在不冷了,你可以放下一切你不需要的東西了。
於是她把她那件非常昂貴的羽絨服放在了機場的垃圾桶上。這就像一個儀式,宣告著和過去的一切告別。
在印度的課程上,伊能靜找到了原生家庭的傷害帶給她的人生罪惡感。當她被老師告知說:「你的媽媽不想生下你」時,她打電話問她的母親,請她告訴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一向沉默的母親開始不斷的重複著一句話:「是我不好,是我生不出兒子,所以你爸爸才會離開我們。」
在中國,女人至高無上的讚美就叫為家庭犧牲奉獻,只要這個女人為家庭犧牲就會被所有人稱讚:「了不起!」,而在中國的父權社會當中,從皇帝時代開始,生不出兒子的皇后,女人,妃子都可以賜死。
她的母親無意識把自己的罪惡感轉嫁給了她,所以從小她就帶著自己不值得,不被愛,不被接納的信念在過著自己的人生而不自知,直到人生出現這個重大的變故,直到所有都指著她罵說:「你不好,你自私,你不值得擁有幸福」的時候,她才不得不面對這個信念,去解決人生出現的問題。
在離開印度學校的時候,老師問了她一個問題:「你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她說:「噢,我回去要寫書。」
老師說:「不,那是一個行為,那不能代表你是誰。」
她問:「那比如呢?像什麼?」
老師說:「OK,比如慈悲善良,勇氣,智慧。」
她說:「是的,我要,我想要成為一個善良智慧有勇氣的人。」
老師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Ok, Be it , Don't do it。」成為它,成為善良智慧勇氣本身,而不是為這個去做什麼。
伊能靜說:「這個世界,可怕的攻擊不是來自父權社會建立的這個信仰,而是來自於女人對女人自己的撻伐。女人自己會攻擊女人說你生不出兒子,你竟然為了自己放棄對家庭的奉獻,你伊能靜憑什麼這麼自私?你憑什麼40幾歲還能找到一個小十歲的男朋友?你憑什麼?你帶壞了所有的女人,但我就是要跳出這個時代!」
後來她遇到了她的秦先生,當外界所有的質疑,嘲笑,不看好再次席捲而來時,這一次,她沒有再被打敗,她沒有輕視自己,覺得自己不值得,不被愛,而是像在離開印度時對自己許下的承諾一樣:成為勇氣本身,所以她勇敢的接受了這份來到生命裡的愛,擁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在演講的最後,她像是用自己的人生做一場宣告一樣,對著所有女性朋友說:「這一輩子,無論你曾經是一個女兒,生在一個什麼樣的家庭,你曾經是一個妻子,不管你如何順從,但依然失敗,或者你是一個母親,你自私的想在孩子和自我之間得到一個平衡,我希望全天下的女性朋友都不要忘記,我們應該要團結起來,我們除了這些身份以外,我們還是我自己!」
借著她的宣告,讓我們都做回自己,從滿足自己的人生開始,再去談奉獻給他人。我相信,當我們內在對自己的愛滿出來時,它才可能分出去滋養別人,治癒別人的不安。
我是李墨上,專注於自我成長,希望在這個世界活出真實的自己,留下自己的痕跡。
我來過,我活過,我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值得讓人活下去!關注我@李墨上,一起發現獨一無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