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嗤……」7月21日,剛接班不久,長嶺煉化煉油二部環保區黨支部書記譚海斌在1#汽油吸附脫硫裝置進行高點檢查,聽到跟平時不一樣的細小的尖銳響聲。
憑藉多年的在崗經驗,譚海斌初步判斷有少量氮氣洩漏。他連忙通知當班班長安排外操人員對異響範圍鋪開排查。大家仔細排查發現,裝置再生器進料罐排氣線調節閥體上有一砂眼洩漏,內部介質正是氮氣和吸附劑,對裝置的能耗和粉塵汙染都有影響,必須趕緊進行堵漏。
汽油吸附脫硫裝置是汽油產品精加工關鍵工藝,生產運行不平穩,不但加工效益不理想,還可能導致產品出廠受到影響。有洩露必須處理,而處理過程很可能影響平穩生產。
「趕快聯繫工藝技術員和堵漏單位!」譚海斌果斷安排班長做好相關聯繫工作,並和班組長、班組骨幹開始研究討論堵漏初步方案。系統高壓,且氮氣很容易導致人身傷害事故。大約20分鐘,他們推倒三條直接帶壓堵漏方案,快速制定出「隔離」操作法堵漏。
隨後,堵漏人員火速就帶好空氣呼吸器進入現場,在預先確認好的加盲板的位置待命,等班組外操人員改好流程,並吹掃安全後,立即加蓋盲板,將有砂眼破損洩漏的控制閥加盲板隔離。
譚海斌用對講機聯繫中控室操作人員調整好裝置各部位運行指標,並聯繫相鄰裝置的產品來量,控制好生產節奏。同時,他指揮現場人員巧妙地動改生產流程,將有砂眼的控制閥實現「隔離」。
「隔離」操作要開關十來個閥門,而且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生產紊亂。大家快速熟悉需要動改流程,在每隔一處動改都由工藝技術員確認後,大家用精準的動作完成每一個閥門的開關。
歷經9個多小時,堵漏完成,重啟「隔離」流程,生產恢復正常。
(張勇 韓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