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分享:進入客廳那一刻,就知道孩子的成績了

2020-12-23 網易親子

「在進入客廳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你孩子的成績了。」日本的教育家西村則康有超過35年的教育經驗。他說:做家庭教師的那段經歷,讓我看到學生家裡客廳的那一刻,就知道這個家裡小孩成績如何了。

最適合孩子的「書桌」在哪

為什麼兒童房、書房不一定是最適合孩子學習的地方呢?

孩子尤其是小孩子,自己一個人被關在屋裡,跟枯燥、複雜的作業較勁。而家長卻在外面刷手機、看電視、打麻將,時不時地還傳出幾陣笑聲……這樣的學習效率真的很成問題。

網上有個媽媽說:有一天兒子突然主動要求回房間寫作業,老母親激動得淚水橫流,覺得兒子終於懂事開竅了。做好晚飯後,媽媽叫兒子吃飯。為了不打擾兒子,還小心翼翼地開了一條縫,看到「兒子」捧著一本書「正襟危坐」。咦?怎麼還戴著帽子,是不是屋裡冷啊?媽媽走進去,準備關懷一下突然要求進步的兒子。可走近一看,「兒子」被調包了?!親兒子正聚精會神地躲在衣櫃裡看手機呢!

可能你要問了,如果攤上一個自律又自覺的孩子,把他們單獨「關押」起來,情況是不是就好得多呢?也未必。

學霸娃不愛書房愛客廳

日本慶應大學研究員四十萬靖家的老大上四年級時,就「死皮賴臉」非得在客廳的餐桌上寫作業。弟弟妹妹在客廳裡追逐打鬧或者看電視,都會很吵,媽媽就擔心影響他學習,催著他回房間學習,可孩子說什麼也不肯。

一番觀察和交流後,四十萬靖發現,兒子想要的就是這種被家人陪伴的感覺。看著爸爸媽媽進進出出,他覺得很安心。後來,四十萬靖針對200個學霸的家庭做過一個學習環境的對比考證,結果也發現: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不喜歡在兒童房內學習,他們更願意在客廳餐桌上學習。

家長自以為給孩子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而孩子可能反而會覺得自己被孤立了,爸爸媽媽不愛他了。一旦心理上有了牴觸的意味,對成績的影響不言而喻。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客廳都適合孩子寫作業的。

學霸家客廳有個共同點

四十萬靖把200個學霸的家庭裝修總結成一個特點:家裡任何一個空間,隨時都可以變成孩子的學習場所。比如,可以在客廳擺一張長長的餐桌,你在這頭看書,孩子在那頭學習,另外一個人在廚房做飯,互相之間能夠感受到對方的氣息。

如果餐廳空間有限,放不下太大的餐桌,孩子還可以有一張「流動學習桌」——小桌子或者小板凳。大人該幹活幹活,孩子可以搬著他的「流動神器」跟在爸媽屁股後面移動。

在日本,主持人採訪了上百位東京大學學生和其家長,發現他們家裡居然有些地方驚人的相似:兒童時期開始讀報紙,父母送的禮物是書籍,兒時家裡有地球儀,家裡有樂高玩具等。而且這些家長都很少催促孩子去學習,因為他們認為,與其嘴上催促孩子去學習,不如營造一個學習環境。

具體怎麼創造學習環境呢?

客廳裡面要有一個大書架。我有一個北大教授朋友,家裡的大客廳整整一面牆都是書架,擺著父母和孩子看的書。沙發附近的小茶几上也摞著書,所以父母和孩子在家時,一旦有空閒時間,就能隨手拿一本開始閱讀。越便捷越容易養成習慣——如果把書放到手邊,培養的就是一個勤快看書的習慣。

而且把大人和孩子的書放一起,就相當於不設上限,你不知道他會因為好奇翻到哪本書,這其實也是在拓展孩子的知識寬度。

在客廳裡準備地球儀、地圖、白板等學習工具,電視機不要放在太顯眼的位置。回想一下你家客廳的布置,是不是一邊靠牆是沙發,沙發對面是電視機?如果說客廳是全家人的活動中心,那電視機就是活動中心的C位。這種情況下,孩子在客廳學習怎麼可能忍住不看電視呢?

其實對孩子來說,他在哪裡學習並不重要。一個不會產生孤立感的、全家齊心、向上的溫馨的家庭氛圍,才是他成長的原動力

本文來源:溫州新聞 責任編輯:王錦忱_NBJS12745

相關焦點

  • 張艾嘉:兒子被綁架那一刻,我反問自己,成績真的比孩子的命重要?
    兒子被綁架那一刻才知道「媽媽」的真正
  • 演員劉濤分享育兒心得:孩子的脾氣,即便是媽媽,也是要摸索的
    不僅如此,劉濤在現實生活中,也真的是一位育兒高手。後來,是通過自己摸索,跟有經驗的人請教,才總結出了一條育兒心得:知子莫若母。即使工作再忙,她也會擠出來時間去陪伴孩子。正是在這種陪伴中,她才掌握了寶寶的脾氣。劉濤曾經分享過自己了解的「嬰語」,真的是讓人佩服。她說:如果寶寶張開雙手的話,那極有可能是想讓自己抱抱。這個時候,就要抱起來孩子到處走走。因為,孩子衝著媽媽招手的目的,就是想要到處走走。
  • 大吼大叫的家庭,走不出胸懷大志的孩子:11年育兒專家的秘密教育法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大寶試卷上上滿滿的紅叉,10道計算題錯了7道,我又一次吼孩子,但這次老公把我的吼聲用手機錄下了。那一刻,我不禁陷入了強烈的自我懷疑:我是個壞媽媽吧?我是不是不配當孩子媽媽?作為成人都受不了這樣的刺耳吼聲,更何況幼小的孩子呢?大吼大叫是自我情緒的宣洩,卻是對孩子的折磨啊。想到這,我開始慌了,吼孩子確實要不得。
  • "好孩子"推微綜藝直播,釐清育兒"偽科學"
    為主題的線上熱聊,邀好孩子集團董事長宋鄭還、集團高級副總裁Sharon及育兒專家蒞臨分享心得理念,精準狙擊當下家庭育兒環境中的棘手問題、爭議話題,為新手爸媽帶來趣味生動又乾貨滿滿的一課,推介品牌專為中國家庭量身打造的智慧育兒產品。憑藉趣味策劃與誠意乾貨,直播累計吸引超過240萬人次觀看,累計售出42萬件母嬰好物,銷售額突破8700萬元。
  • 3個孩子考入斯坦福,陳美玲的育兒秘籍,值得家長學習
    作為曾經和鄧麗君有名的老歌手,陳美玲現在不是她迷人的喉嚨和輝煌的過去,而是她的育兒秘籍。作為史丹福大學生的博士,陳美玲有一套育兒觀。作為三個兒子的母親,她用自己的智慧把三個孩子送到史丹福大學。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能知道養育孩子的壓力有多大,一個孩子很難培養才能,更不用說三個淘氣的男孩了。
  • 中國媽媽的現狀:面對自己的孩子,出現育兒焦慮,應該怎麼應對
    焦慮症就是我們現代文化的副產物,它是來自社會、家庭、更甚者是養育孩子方面。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雲曉評價說:今天的父母,比以往任何時代的父母都愛思考「如何去做好父母」這件事情。什麼是育兒焦慮?育兒焦慮多高發於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因為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對於孩子的問題都是高度關注的,就比如媽媽總是會擔心我家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 他家為了孩子的成長,家中有鞦韆,滑滑梯,客廳變為孩子的遊樂場
    今日案例要給大家分享的是臺灣的一個家庭,由於孩子們沒有到上學的年齡,於是將客廳打造為專屬孩子的天地,走!一起去看看吧。由於孩子還在學齡前階段,夫妻二人提出了需求一個開放式的廚房,這樣在為家人準備美食時,同時還能掌握孩子在客廳的活動,待客的客廳轉變為孩子的遊樂場。進門處,是精心布景的的玄關,綠植圍繞,生機勃勃。客廳視野及光線真是超好!
  • 育兒日記 | 孩子生日,你送什麼禮物?
    孩子生日,你送什麼禮物?
  • 孩子吵鬧加尖叫?怎麼樣正確引導孩子?分享我的故事給大家
    但是打罵並沒有讓孩子冷靜,反而情緒更激動了。可能看到孩子不好控制,他媽媽就在下一站,就帶著他下車了。為什麼這麼個小故事我能記到現在呢?因為我也經歷過,但是我是因為高興地尖叫。我的父親是一個陰晴不定的人。只要他高興,家裡的氛圍都是甜的,但是如果他不開心的話,家裡就變成了「人間地獄」。一刻都不想在家裡呆。可能你們覺得這也太誇張了吧。但是事實就是這樣的。
  • 李玫瑾坦言:孩子能不能「學習好」,看看就知道,原因挺真實
    文丨超人奶爸plus(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媽、寶爸們轉發分享)大部分的家長現在評判孩子能力的標準就是成績,當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就會認為孩子一無是處,當孩子成績優異的時候就會認為孩子幹什麼都對
  • 霍啟剛郭晶晶育兒,給孩子的百億身家敵不過精神富足,太接地氣了
    昨天霍啟剛帶兒子上陶瓷班的新聞瞬間上了熱搜,不管是他貼心的給兒子霍中曦挽衣服袖子,還是兒子腳上那雙親民價格的鞋,瞬間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其實這對夫妻平時就特別親民,特別是在育兒方面,兩人把孩子教育的特別好,他們所有的一切都跟普通老百姓毫無差別,如果不是公眾人物,估計你都看不出他們是擁有有百億身家的超級豪門吧
  • 聊育兒|你自以為是的育兒觀,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先來說說這個節目有什麼吸引我的地方~第一季節目通過叫板傳統育兒理念,大膽分享新銳育兒觀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類似:「 3歲前寶寶需要朋友嗎?」 、 「 寶寶六個月前能不能喝水?」比如「輔食影響孩子顏值」這類觀點乍一聽還以為是「偽科學」,聽了專家的講解才知道原來輔食沒選好真的會影響顏值。
  • 喪偶式育兒?李娜稱丈夫是第3個孩子,聽不見兒女哭鬧只顧玩手機
    ,沒有帶著刀殺到客廳。離開了賽場,姜山和李娜面對的是柴米油鹽和兩個孩子。誰都想不到作為世界冠軍的李娜也逃不過喪偶式育兒的命運。先科普一下什麼叫"喪偶式育兒",簡而言之就是明明是兩個人的孩子卻只有一個人在養,缺失的一方多為父親。
  • 記錄孩子的成長點滴,高顏值育兒手帳做起來
    從B站眾多up主的經驗來看,一本內容翔實的育兒手帳包括如下幾大類別:// 成長記錄記錄孩子的日常,即使不知道寫什麼的家長,也可以採用流水帳的形式將孩子的一天的生活和學習記錄下來。// 收藏成績「可怕的傑西卡」的視頻截圖「君君小Q」的視頻截圖團媽有個朋友,將孩子的考試試卷都貼心地保存了下來,作為成長的見證。
  • 觀應採兒和霍思燕家的客廳差異:怎樣給孩子立規矩?
    整個客廳,幾乎沒有孩子的玩具,單看這裡,仿佛家裡沒有孩子一樣,所有的東西都擺放的整整齊齊。應採兒說在jasper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玩具必須分門別類的擺放好。這是她給jasper立的規矩,所以現在jasper已經形成習慣,把玩好的玩具會在第一時間收拾起來,雖然房間看上去就會格外整潔。應採兒說:「客廳是屬於大家的,不是屬於你的。你的玩具要放在房間裡,這就是我要的。」
  • 當你明白自己已不再是孩子的那一刻
    文/森林創意寫作群編輯/Nirvana當你明白不再是孩子那一刻——觀影《綠皮書》上期忘了選題,拿到題目很懵,問自己:這一刻是哪一刻?當你明白自己不再是孩子的那一刻不能再夢想父母給你買櫥窗裡的那個透明的白天鵝 當你明白自己不再是孩子的那一刻為了家的概念你必須丟掉自我的許多
  • 同樣家裡有娃,看看應採兒的客廳,再看看霍思燕的,差距真大
    由於明星是公眾人物,因此,他們育兒的方式會被網友拿出來討論,或者模仿。同樣家裡有娃,看看應採兒的客廳,再看看霍思燕的,差距真大案例霍思燕和應採兒兩個人都是同樣有孩子的明星家庭。在一檔親子綜藝節目中,應採兒的家裡顯示的家具擺放得非常的整齊,客廳見不到小男孩兒的玩具,但是霍思燕的家庭裡的客廳到處都是孩子的玩具,並且可以用雜亂來描述。由於兩個人是同樣的明星家庭,但是不同的教育方,因此被網友作為對比,不少網友認為他們的育兒理念相差的很大。霍思燕和應採兒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 《親愛的小課桌》開播 葉一茜分享育兒經
    來源:華聲在線原標題:葉一茜分享育兒經驗 談「如何平衡二胎關係」等熱點8月26日親子綜藝《親愛的小課桌》開播,節目組趁熱打鐵,節目轉免當日邀請到節目嘉賓葉一茜空降微信寶媽群,與數百位媽媽傳授自己的育兒經驗。節目態度真誠,想家長之所想,聚焦當下最受關注的育兒難題。
  • 那就多費爸!
    李娜直言疫情宅家時期的自己像養了3個孩子,而第三個孩子就是丈夫姜山。做飯的時候本就手忙腳亂,但孩子卻一直在找媽媽。當李娜放下菜刀從廚房跑到客廳的時候,卻發現丈夫姜山就坐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玩手機,任由兩個孩子大聲喊媽媽。看到忽略孩子只顧玩手機的姜山,她的火蹭得一下就上來了。李娜委婉地告訴姜山"媽媽能幫忙的,爸爸也可以。"
  • 育兒一場修行:《孩子的成長,媽媽的修行》作者雲香專訪
    早上上班時,也要告訴孩子,和孩子再見,而不是偷偷溜走,這樣孩子就會有安全感,知道媽媽走了還是會回來的。 比如,我書裡面記錄了一件事,就是我帶孩子去醫院,結果繳費的那一瞬間,兒子不見了,那一刻真的嚇死了,以為兒子丟了,醫院人山人海,丟了怎麼辦?慌慌張張地找了幾分鐘後孩子自己回來了,原來他去扔垃圾了。那時候的我肯定會很生氣,所以我如實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找到你,我實在太高興了,你知道嗎?剛才媽媽看不到你,還以為你丟了,我害怕極了,你看,我都嚇得流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