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清華公開的招生數據顯示:2019年清華招收的3400名新生當中,只有656名學生,來自於農村。而且,在這656名學生當中,有379人是通過專項計劃考入清華。
農村孩子,似乎越來越難以考入名校了。
實際上,不光是清華,就連很多985、211高校,近年來農村學生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這倒不是高校對農村生源有什麼其實,實在是在高考過程中,農村學生確實考不過那些城市生源。
這不禁讓我們產生懷疑: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了嗎?
1.農村學生差在哪裡
對於如今城市生源越來越多、農村生源越來越少的現狀,高校方面,也十分無奈。很多高校為此都推出了各類專項計劃,希望能夠讓農村生源有更多的機會進入高校。但是,就算高校在招生的時候,相對向農村生源傾斜,仍然無法改變農村生源弱勢的現狀。
究其根本,不是高校的招生計劃出了問題。而是高考制度的不盡合理,對這些農村生源有很多不利。
這種不盡合理,主要來自於教育資源的不平等。
雖然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大力扶持農村,鼓勵老師們到農村去工作。但是,最終真正願意紮根在農村的老師,仍然十分有限。這其實也不奇怪,相比農村,城市的生活可能更加精彩優渥。同樣是做老師,在一線城市工作,和在一些農村工作,收入可能相差幾倍甚至更多。
絕大多數老師,選擇從事老師這個職業,自然是有一定情懷的。但情懷本身不能當飯吃,老師們也要考慮收入的問題。在收入相差較大的時候,絕大多數老師選擇留在城市,甚至更願意去一線城市工作,也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教師資源不同,還只是一個方面。其他很多教育環境方面的差距,可能更加明顯。所以,這就使得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雖然都是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讀書,但兩者的學習環境,可能會天差地別。正是這些教育環境的差別,使得雙方在高考的時候,成績會差距極大。
歸根到底,不是農村孩子不行,而是農村孩子所處的教育環境不行。
2.如何解決城鄉教育差距
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教育環境方面的差距,有時不光是在學校方面。家庭方面,可能會影響更大。
很多農村家庭長大的孩子,家庭本身對教育的認識,可能遠不如城市家庭。父母有可能文化水平不高,不重視教育。或者就算重視教育,也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教育。
這些東西,都使得農村孩子在和城市孩子競爭的時候,處於劣勢位置。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僅靠高校提出各種招生優惠政策,是遠遠不夠的。而且,這種招生政策的傾斜,本質上也是對城市考生的不公平,同時也極易被鑽空子。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加大對農村的教育投入,提高農村的教育收入。
如果農村老師和一線城市的老師,收入相當的話,那相信很多老師可能更願意去農村工作。我們鼓勵情懷,但這種情懷鼓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不能讓農村老師們付出最多,卻又收穫最少。
另一方面,我們或許應該將一些農村的生源,集中到城市中來,讓他們享受城市學校的教育。這樣既能節省教育資源的浪費,同時也能拉平不同家庭的教育差距。
農村生源和城市生源的教育差距,其實是當代中國城鄉差距的一個縮影。
我們鼓勵在經濟領域,有的地區可以更快的發展。但是在教育領域,我們還是應該鼓勵平等,儘量讓大家都享受一個水平的教育。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如果從基礎教育開始,我們的孩子就已經有了相當大的差距,那麼社會階層的固化,似乎也就徹底無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