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亞婆井的水,忘不掉澳門,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別重來……」你聽過葡國人這首古老的民謠嗎?當潮流君第一次聽到這低吟淺唱的悠悠旋律時,便忽覺鹹鹹的海風拂面,吹盡繁華滄桑,滌蕩的不舍之情卻氤氳猶在,令人不禁臆想澳門是如何神秘美麗。
於是在7月,由南方衛視聯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推出了「微拍MACAU 微傳美麗——澳門文創+美食微攝影大賽」,攝製組帶領選拔出的10位大咖級選手走進了澳門這片歷經滄桑的神奇土地,用鏡頭記錄下她的萬種風情。
懷揣著對澳門的無限新奇與憧憬,大咖們展開了第一天的行攝之旅。清早,沿著色塊明豔的流線型地磚,穿行在宛如童話世界的老街小巷,選手們步入了第一個拍攝點——
瘋堂十號創意園和仁慈堂婆仔屋。這裡由外觀以至內部皆保持著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原貌,鵝黃的陽臺、墨綠的百葉門窗、室內的壁爐、石柱、旋轉樓梯營造出藝術的意味,老房子揮發著古典的氣息。
園內會定期舉辦一些藝術課程和活動、講座等,例如動漫同人會,角色扮演,藝術交流和音樂會等的同時,也會定期舉辦如編劇、攝影、錄像、電影、雕塑、繪畫等藝術課程,宛如古老的軀幹裡藏匿著一顆年輕鮮活的心,選手們的鏡頭也在不停尋覓著安放在各個角落裡的點滴創意。
@素走世界漫步其中,觸摸著舊時光的脈絡:瘋堂斜巷8號的仁慈堂婆仔屋,過去百年這裡蘊藏了多少苦痛與悲傷皆盡化為綠蘿,聚集在庭院中央的遮天大樹上,一枝一葉一故事卻大多己遺失在時光步履間。
在瘋堂斜巷,除了這兩處文創聖地,還匯聚著無數傳奇故事與久遠的歷史文物,如望德聖母堂,自澳門開埠以來就己存在,在大堂前地的主教座堂建立以前,曾是澳門主教的座堂。這坐古教堂不僅守護著澳門人的信仰,它聖潔的光輝還一代又一代地在童稚的心中綿延。
離開瘋堂巷,選手們來到了另一個鮮為人知的創意小天地——一文創空間,這裡有一家義大利菜餐廳——酷·COOL。推開餐廳大門,果然名副其實,果然非常「cool」。首先映入眼帘的並不是餐桌,而是一個個或坐或立的大笑萌娃。
@無須豆蔻 心中的小頑童一下子跳脫出來,來了一場萌娃模仿show,對滿屋子各種可愛有趣的創意產品,毫無抵抗力:進去都不想出來,各種玩耍的瞬間,自己都變成了孩子,像是回到童年,在這個時候簡單到快樂。
創意玩得溜,這兒的出品也是槓槓的。菜品有幾道黑色系的,是因為近期「酷·cool」與奧比斯Orbirs合作,推出叫做「吃掉黑暗套餐Swallow the Darkness」套餐,每銷售一份,就會捐出一部分用於公益。堪稱藝術品的佳餚,不知謀殺了選手們多少菲林!
創意文化的發展,在澳門衍生出很多創意小店,也因此有了很多創意街巷。比如在與大三巴牌坊和戀愛巷一巷之隔的俊秀裡,沿著塗鴉牆的樓梯拾級而下,就有很多個性獨特的主題文創店。
一家家閒逛,都會駐足良久。不是讓人想到童年的糖果店,就是童心泛濫的動漫周邊,要不就是非洲異域風情的文化手工藝術品:盤子、碟子、木雕、娃娃。文藝心泛濫的選手們見到這些創意可愛的小物件,根本挪不動步子。
.
@素走世界 初次邂逅俊秀裡,捕捉到了別樣的驚喜:在斑駁的歷史色彩中沉澱,在文藝創意中煥發著青春,澳門這個小小島嶼中竟然隱藏了如此多的古老故事與新奇有趣的藝術,靜待人們的發掘。
第二天,選手們離開了澳門半島,前往氹仔島感受別樣的風韻。抵達龍環葡韻時正值正午,但有了夏日的荷花映襯,行走在葡式粉藍小屋間縱然頭頂烈日視野也清涼。
這些如同童話小屋般的住宅,原為澳門離島高級官員的官邸及一些土生葡人家庭中西合璧住宅。這裡有五棟建築,分別是土生葡人之家、海島之家、葡萄牙地區之家、展覽館和迎賓館。土生葡人之家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博物館,裡面大部分展品均來自在澳門定居已久的土生葡人家庭,家具、擺設及裝飾物中西混合,再現了20世紀初澳門土生葡人的生活方式。
@陝西虎牙科普道, 「龍環」是氹仔的舊稱,「葡韻」是指這裡葡萄牙的建築風格,又指氹仔海邊馬路一帶的景緻。這五幢翠綠的小型別墅,是氹仔重要的文物建築與文化遺存,同時也是澳門極富代表性的景點之一。
不妨放慢腳步,聽
龍環葡韻細訴異國往事。
來氹仔怎能不去官也街?告別「龍環葡韻」,上坡下坡,經過窄窄的小巷,就來到了著名的官也街。氹仔舊城區小巷密布,店鋪林立,風味古樸,古色古香,這裡被稱為「食街」。在長度約為150米的短短一條街中,匯聚了全澳門美食的精華,尤其是各種小吃和糕點,還有絕對正宗的葡國餐廳。
@攝影師Chuansir 對官也街的初印象:官也街,澳門一條地道的美食街,這裡匯聚了正宗的澳門美食。街道雖然不長,但是足夠滿足你的胃。
一到官也街,選手們就被街口的莫義記雪糕吸引了。一家主打榴槤雪糕、大菜糕的百年老年,竟榮獲米其林一星的殊榮,選手們肚子裡的饞蟲早被勾引出來了。@蔣得好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個貓山王榴槤雪糕,香甜的奶油和絲絲嘗得到的榴槤果肉立馬徵服了他的胃。他不禁在微博裡分享:澳門氹仔官也街街口的莫義記貓山王榴槤雪糕店,老闆超大方,昨天我們來拍攝的時候老闆拿了好多雪糕給我們吃,榴槤芒果椰子巧克力草莓等等等等,榴槤味的尤其好吃,雪糕裡可以吃到榴槤果肉!馳名中港澳,真的很好吃~
在百年老店「晃記餅家」,老闆拿出了的當年開業時的珍貴資料,選手們第一次見到如此寶貝,生怕老闆下一秒就收走,迫不及待地先掏出手機留下珍貴一刻。晃記餅家主打肉切酥和雞仔餅,味道不消說,自然是名不虛傳的香酥可口。
@大頭斯基 從街頭吃到巷尾,被歷經過千錘百鍊的美食所打動,一份份看似普通的小吃,背後卻是傳承一代又一代的匠人精神。
品嘗了市井味道的官也街美食,選手們轉場來到一個「陽春白雪」之地——
南灣•雅文湖畔。位於澳門半島南面的南灣湖,是澳門境內最大的人工湖。平靜如鏡的湖面,白天倒影著藍天白雲,晚上映射著四周金碧輝煌建築的七彩霓虹。在這裡,可以和泛舟湖上玩水上單車,品嘗由旅遊學院咖啡廳出品的美食,逛充滿特色的文創商店。
平靜的湖面在正午的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宛如一面晶瑩的鏡子鑲嵌在澳門塔邊。眼尖的選手們一眼發現了棲息在岸邊的「大白鵝」,紛紛迫不及待地要坐進大白鵝的肚子裡在湖面蕩起雙槳。而當部分選手徜徉在湖光碧波中時,另一波選手早已深入湖畔的文創藝術園區,做手工逛畫展,細細品味著愜意的午後時光。
@素走世界久久佇立岸邊,深覺這澳門南灣湖如同現代建築群中的一抹溫柔,讓時間步伐放慢,讓心情寄情于波光湖影。
第三天一大早,選手們抗上長槍短炮,摸黑乘車到位於路環島的黑沙沙灘,準備記錄這下攝人心魄的海上日出。
黑沙海灘是澳門著名的天然海浴場,也是澳門地區最大的天然海灘。黑色的細沙是由於海洋特定環境形成的帶黑的次生礦海綠石所致。「海綠石」 受海流影響,被搬至近岸,再經風浪攜帶到海灘,使原來潔白明淨的白沙灘,變成了迷人神秘的黑沙灘。
@3J視覺~陳淵對這片海情有獨鍾: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我們天沒亮5點就出門,趕到黑沙海灘,雲好厚以為白來了,守到6點30太陽終於衝破雲層,色調浪漫極了。
趁朝陽噴薄而出的一刻,來張剪影大合照吧~來自天南海北的選手們,請在浮光掠影的澳門肆意揮灑你們的盛夏光年吧!
拍完日出,選手們在酒店稍事休息後,便動身前往路環街區。即使是逼仄的小巷,你也渾然不覺緊張和壓迫。公路上的司機也從不搶道,正如他們說:澳門就這麼大,你搶快一點又能走到哪裡去「話雖如此,但潮流君卻覺得,手掌般大的一段行程,覽盡卻是上下五百年。
@陝西虎牙在環島路邊望著對岸的橫琴,給大夥科普:路環在氹仔島的最西南角,西邊與珠海橫琴隔海相望,這裡以前是個小漁村,出海進海都很方便,也造就了這裡的多元文化,村子的人口以漁民為主,現在也不打魚了,都在澳門半島工作。
路環最出名的大概就是《十月初五的月光》的取景地十月初五馬路了。沿著蜿蜒狹長的海岸線漫步,仿佛能嗅到海浪翻騰起的甜蜜泡沫,也許下一個轉身,就能遇到自己的Mr.Right。@無須豆蔻早已沉醉在路環的浪漫光影裡:去了澳門多次也沒去過路環,也沒想這小小島嶼如此吸引人,少許鄉村氣息伴隨著海洋的氣味,十月初五馬路的浪漫猶存,電影拍攝場景讓遊人趨之若鶩。
趁著天色未晚,選手們決意趕在東望洋塔閉塔前一覽澳門的全景。東望洋燈塔是位於中國澳門東望洋山山頂上的燈塔,可以俯瞰整個澳門半島的全景。這座燈塔百多年來不斷為航海人士導航,向四周二十五海裡範圍循環照射,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古老的燈塔。
登上了塔頂的@無須豆蔻難掩內心的激動:現在燈塔只有每年7月份的星期六、日,才可以上去參觀,算是一年只有一次!今天正好可以燈塔參觀,也算是運氣。登高望遠,俯瞰整個澳門半島的全景,真的不錯。這裡也是很多影視劇的取景地,比如:電影《伊莎貝拉》和《遊龍戲鳳》。
基於葡萄牙人對於航海的熱情,我們才得以見證這個古韻猶存的燈塔。沿著斑駁的旋轉樓梯來到白牆黃頂的塔頂,讓人恍惚間以為自己身處希臘小鎮,可以遙想到地中海的陽光和熱情。
在東望洋塔下,選手們的澳門行攝之旅落下了帷幕。離開了澳門後,選手們對這方寫滿了故事與靈感的寶地念念不忘。
@3J視覺~陳淵回味:澳門有無數保存完好的葡式建築和本土文化老街,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城市的情懷。歷史在這沉澱,行走在滿城的石格路上,看到了過去,看到了現在,也看到了未來。
@窮遊旅行家 也在微博上強推:澳門文化創意氛圍其實非常不錯,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仁慈堂婆仔屋,瘋堂十號創意園,戀愛巷,俊秀裡都環境優雅,充滿著文藝氣息,絕對是年輕人最愛的小清新旅遊聖地。如果你是文藝青年,強烈推薦!
也許你去過很多國家,拍過很多風景,可是從沒有一個地方如澳門的風骨獨特而清洌,如此中西合璧,如此精緻迷人。濃情澳門,太難用鏡頭道盡,那麼就在離別前,定下與她的下一次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