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娘炮」更可怕的,是日本「廢宅」……

2021-02-07 四味毒叔


■ 文丨單身狗1024 司南


母親去世後的第三天,屍體有些發臭了,他不情願的站起身,抽出數張紙巾,堵住了母親的口鼻。

 


「我知道妹妹會來的,就什麼都沒做。」面對湧入房間的警察,他在紙板上這樣寫到。

 

妹妹的確來了,不過卻是在20多天後,否則警察也不會知道,這位49歲的大叔,竟然將母親的遺體毫不理睬的放置在家中近一個月。

 


根據調查,他從9歲以來,就宅在家中啃老,40年來幾乎閉門不出,他的生活仿佛自成一個宇宙。

 

而這些年來,除了他的家人,沒有人知道他的存在。


 

對於目前的他來說,被捕或許是件好事,否則,失去了母親的庇護,他可能會被餓死。

 

相比於前一段時間在我國廣泛討論的「娘炮」而言,這種把自己宅「廢」的傢伙,對國家和民族的殺傷力要大的多。

 

超過100萬「廢宅」,遍布日本各個角落

 

日本作為「宅文化」的發源地,向來不缺「廢宅」。

 

根據2016年版的《勞動經濟白皮書》得知,日本有635萬可勞動人口處於不工作狀態,其中222萬人是失業狀態,另外413萬人是找不到工作,或者不打算找工作。

 

日本《勞動經濟白皮書》原文


幾乎所有的宅男的形成都來源於事業上的受挫,而這些佔據日本總人口5.5%的無業人員,大部分都將變成宅男,進而成為「廢宅」雄厚的後備力量。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16年的統計,至少六個月沒出家門,或者沒有與外界的人發生互動的「蟄居廢宅」,在15歲到39歲的日本人中間的,擁有超過54萬人,其中34%的人自我封閉超過7年,29%在3到5年之間。

 

這54萬人都是完全脫離社會超過半年的40歲以下「廢宅」,而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日本已經有100萬人不同程度地死宅在家裡,甚至還有50多歲的中年男人因為痴迷於虛擬世界而辭掉工作專心「廢宅」30年。

 

全天候宅在家裡的日本宅男


100萬人是什麼概念?接近於日本人口的.1%!而這些人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交代給了自己的小窩,他們零社交、零工作、零朋友,以動漫、遊戲等虛擬事物「混日子」。

 

除此之外,那些有工作但職位不高、工資欠佳的日本人體內,也存在著隨時變為「廢宅」的可能。

 

「廢宅」的座右銘通常是:讓壓力見鬼去吧,我不喜歡它,我就是失敗,這(死宅)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廢宅」是時代的悲劇,也是欲望的妥協

 

在昭和天皇在位的64年間,日本經歷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從強大變得虛弱,又掙脫虛弱逐漸強大,昭和時代的日本人身上洋溢著昂揚的「武士道精神」,這種精神既帶來危險,又帶來希望。

 

在戰場上不怕死的昭和男兒,在和平年代依然能夠強行復興衰弱的經濟,我們在痛恨對方的時候,同樣也欽佩他們腰杆子夠硬。

 


不過,1989年,昭和天皇逝世,平成天皇即位後,「昭和男兒」便逐漸被「平成廢宅」替代。

 

戰後日本經濟的飛速發展,滋生了大量的泡沫,終於在1992年開始,泡沫爆炸了。

 

日本股市從三萬八千多點直線雪崩,一路跌到了七千多點,日本經濟由此持續低迷。

 

隨便查到的圖,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經濟崩盤前的日本,許多高薪穩定的工作,都是終身制的。

 

但經濟低迷後,正是這種終身制以及人口壽命的顯著提高,導致工作崗位嚴重不足,年輕人找不到好工作,大量無業游民滋生。

 

說來也有意思,越是找不到工作,養老金的來源便越是不足,老人的退休時間就越是會延長,無業游民更無業了。

 

不信命的年輕人燃燒掉大量的精力與熱情,最後可能也無法得到滿意的職位,思前想後,與其這樣希望渺茫的辛苦掙扎,倒不如選擇逃避。

 

社會學家三浦展在《下流社會》中表示:「平成廢柴這種不求上進,人生熱情全盤低下的心態。並非他們不願意上升,而是上升空間已經喪失。」

 


「當人們沒有獲得成功,就會感到很沮喪,觸發了封閉自己的願望。」一位曾「死宅」4年的男人這樣說。

 

整日「死宅」在家裡,看慣了動漫中完美的異性角色,便對現實中的異性失去了性趣。

 

日本家庭計劃協會在2013年做過一份調查,在16到24歲這個年齡段裡,有45%的女性表示對性接觸不感興趣甚至感到厭惡,而男性方面,也有超過四分之一有同感。

 

沒錢沒激情外加「死宅」,也就沒有了欲望。

 

更適合「廢宅」滋生的是,在中產階級佔多數的日本,以及傳統的文化與習俗,父母很願意花錢照顧自己的「廢宅」孩子。

 

在日本,「宅男」是個貶義詞

 

在中國,如果你說:「我是個宅男。」大家也只會覺得你是個顧家的男人,社會包容度相對較高。

 

可在日本,「宅男」從來都是一個貶義詞。

 

但凡提到宅男,日本人的腦袋裡就會出現這樣的形象。

 


他們長期宅在家裡不運動,大部分形象都是胖子,這也是「死肥宅」稱呼的由來,當然也會有一些十分瘦弱的宅男,不用猜,內臟肯定有點小毛病。

 

若是拿來與我國的「娘炮」作比較,這些外胖中幹的人,戰鬥力要更低。

 

他們有些錢,但是卻不夠有錢,沒有辦法去風俗店和真人互動,除了在DVD專賣店買些小電影回家「玩」以外,就是經常出沒在秋葉原、大阪日本橋等二次元聖地,用隨身攜帶的卡片數位相機來拍一些不知名的地下偶像。

 

他們通常戴眼鏡,穿著休閒,背著雙肩背包,面色呈現一幅氣色不佳的樣子。


日本網友公認的「宅男」形象

 

儘管「宅男」人數不少,但在日本仍然是非主流的存在,尤其是1989年轟動全日本的「宮崎勤事件」,他連續虐待殺害並食用四名兒童,而後法院認定色情動畫是導致宮崎勤犯罪的誘因,致使「宅男」一度與「變態」劃等號。

 

即使在「御宅」文化發展迅猛的今天,「宅男」依然受到歧視和白眼。

 

如果非要把目前日本的「宅男」與中國的某個人群對比的話,或許只有「屌絲」最合適了。

 

「廢宅」比「娘炮」更「娘」

 

儘管日本主流文化十分厭惡「廢宅」,但「廢宅」強大的購買力是毋庸置疑的,致使許多商家拼命的迎合他們的需求。


但沒人能預料到,這些「廢宅」們的需求不是其他,正是「娘」,而且不是「娘炮」,而是「娘化」。

 

日本最大的陶瓷馬桶生產廠家TOTO在2011年出具一份報導,說日本男性中,每三個人,就有一個坐著小便。

 

2017年,NPO法人日本廁所研究所研究得出,日本男性坐著小便的比例達到44%。

 

這要是在中國,可就是男性「娘炮」的巔峰操作了。

 


據日媒報導,在一次陸軍演習中,一輛坦克的車長趁著休息時間用坦克內的顯示器看動漫,上司發現後訓斥說:「這樣怎麼和中國開戰?」結果他說:「如果我們陸軍都和中國開戰了,那說明我們的空中和海上自衛隊都已經完蛋了,我們還是直接投降比較好吧!」

 

這種回答,讓人忍不住想要罵一句:「沒有血性和骨氣!」

 

所謂的「娘炮」畢竟還是個炮,骨子裡還有陽剛之氣,可「娘化」卻只剩下萌了。

 

為了滿足「廢宅」的「娘化」需求,沒有人不能被「娘化」的。

 

比如,被娘化的德國納粹黨首希特勒:

希特勒要是知道自己被娘成這樣,非得跳出來抽「廢宅」一巴掌。

 

甚至還有被娘化的李雲龍:

雖然李雲龍嘴裡經常罵娘,但是也不能真給娘了啊,人家是實實在在的糙老爺們。

 

不過,日本「廢宅」也沒有不會放過自己人。

 

被娘化的山本五十六:

別以為我不知道山本五十六長怎麼個糙樣子!

 

被娘化的昭和天皇:

天皇也敢這麼玩???

 

甚至還有,被娘化的安倍晉三……

安倍晉三要是長這個樣子,大家可能就不討厭他了。

 

被娘化的人物數不勝數,古往今來但凡有點名氣的,一個都跑不掉。

 

當然,在日本「廢宅」眼中,萬物皆可娘化。

 

他們把自己的自衛隊艦艇全部娘化,這樣真的能打仗嗎?

 


當然,這種娘化不局限於遊戲或者動漫中,自衛隊竟然還相當配合,把軍隊變成了花的海洋。



「廢宅」的娘化政策要把自衛隊搞完啊。

 

日本軍隊徵兵都已經開始這樣打廣告了:


為了吸引「毫無戰鬥力」的「廢宅」參軍,自衛隊甚至還請來著名聲優客串艦長:


連我們對他們貶低的稱呼都被娘化:


「廢宅」的心可是真的寬啊,這是秉承著「和平與愛」的指導思想啊,這種毫無防人之心的做法,要是放在我國,必定會被罵的狗血淋頭。

 

如此看來,「娘炮」會不會誤國咱不清楚,「廢宅」誤國可是實打實的。

 

一個要依靠艦娘抑或是少女與戰車之類的軍事動漫來宣傳軍事、招募兵員,那這個國家……


(本文轉載自《大唐雷音寺》)


《四味毒叔》是由策劃人譚飛,劇評人李星文,編劇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發起的影視文化行業第一垂直獨立視頻表達平臺。歡迎有個性、有觀點的導演、製片人、編劇、演員、經紀人、評論人、出品人等前來發聲,或脫口秀,或對話,觀點不需一致,但求發自內心。「說」 責自負,拳拳真誠在心。





相關焦點

  • 比娘炮更可怕的,是自以為是的陽剛
    ⬆️開頭是你看也得看,不看也得看的廣告最近馬克哥哥的朋友圈被一篇名為《可怕的現實:中國男人越來越娘了》的文章刷屏了。
  • 娘炮不可怕,「純爺們」的優越感才讓我感到噁心!
    以「爺」「小爺」自稱才能表明身份的高貴。「小兵張嘎」謝孟偉就曾寫過一首《哥不是娘炮》的歌。歌詞是這樣的——「如今追捧的娘炮,腦殘全部被迷倒」,「吹牛x,我x,他媽」等字眼隔兩句就會出現。「純爺們」是清醒的,「娘炮和喜歡娘炮的人」才是社會毒瘤。某電影導演,在宣傳自己的新片時,就曾呼籲,「每一個娘炮背後,都是成千上萬個腦殘;每張電影票背後,都是成千上萬個鐵肩擔道義的直男。」
  • 豆瓣沒有評分,但它能得到廢宅的認同——《最乖巧的殺人犯》
    對於廢宅,我們通常會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則是無不詛咒他們去死,大家認為廢宅的真實原因就是廢宅,他們沉溺於自己的世界裡無法自拔.因此,旁人再怎麼解救,也無能為力,還不如讓他們自甘墮落;另一種則是會抱有一定的溫情成分在裡面。
  • 廢宅人生:絕望厭世的破關狂想,化為阿宅的荒島求生記
    故事以 1999 年千禧年危機即將來臨為背景,廢宅阿比接受哥哥挑戰,誓言突破小精靈遊戲的第 256 關,然而這個關卡有設計的漏洞,玩到最後只會當機。阿比為完成哥哥下的戰帖,以無比驚人的毅力,連吃喝拉撒睡都在沙發上。
  • 「我是娘炮,怎麼了」
    關於「娘」這個問題,吳青峰自己看得開,活得非常隨性,反而是覺得那些在網絡上面對別人進行攻擊和謾罵的人要更懦弱一些。甚至,對於娘炮的貶低,還會成為一種政治正確。之前會看到一類營銷號文章,標題統統是「少年娘則中國娘」、「娘炮誤國」之類,將矛頭指向娘化的男藝人、男明星。
  • 娘炮與硬漢,一定是非黑即白嗎?
    活得不真實,內心不陽光才最可怕
  • 有位「娘炮」,被稱為民族脊梁!
    當然更有憂國憂民者腦洞大開,想像將來戰事一開,這樣的孩子怎麼保家衛國。於是乎,有人大聲疾呼滅掉娘炮,而且似乎他的意見不被重視,國家民族就危在旦夕。「滅掉娘炮」的聲音一出,炎熱的天氣中我感受到了隆冬的寒冷。「娘炮」固然噁心,可能會強姦我的眼睛;但「滅掉娘炮」則讓人恐懼,可能會強姦我的精神。
  • 異世界霸權無職轉生開播,銀桑旁白味道十足,廢宅源於校園霸凌
    同樣是男主遭遇車禍穿越到可以使用劍和魔法的世界,這位34歲的沒有工作的廢宅大叔,下定決心在異世界活出不一樣的精彩人生,這一次他能如願以償嗎?讓不少觀眾欣喜的是,廢宅大叔是由《銀魂》男主銀時的聲優杉田智和擔任配音的,給作品增添了不少樂趣。
  • 日本妹子的馬甲比內衣更性感,娘炮都能擠出各種溝
    倒是有個日本設計師專門做馬甲,還是用高定的規格手作馬甲。好東西,必須帶大家一起圍觀!霓虹妹子 YUNI ,現在是人紅貨缺的馬甲設計師。日本妹子手活好,人盡皆知,編織、刺繡、裁減樣樣精通,YUNI 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 我是「娘炮」,我畫眼線、塗口紅,怎麼就誤國了?
    而他們又身為男人,性別與傳統的穿著打扮不符,在一般人看來顯得格格不入,於是「娘炮」應運而生。「娘炮」這個詞,是帶著偏見的。這種偏見,其實也帶著一定的酸溜溜的心理。因為,「娘炮」們雖然演技很糟糕,但他們自帶巨大流量,太紅,賺太多錢。於是,DISS他們就成了某種政治正確。
  • 日本平成廢宅和中國佛系青年的差距
    這下好了,原本還有能力思索未來的年輕人,現在也躺倒不幹了,畢竟每天宅在家裡看著番劇玩著GALGAME它不香嗎? 如果說悲觀的環境是日本青年頹廢的根本原因,那麼直接促成他們宅化的,則是日本發達的社會現狀。
  • 「娘炮風」盛行是韓國人的錯?韓媒連連喊冤
    網友抨擊他們畫眼線,抹眼影、塗口紅、染頭髮,沒有男子氣概,更有人直接炮轟他們是「娘炮」、「男女不分」,批評他們會帶壞小孩,「少年娘則國家娘」。韓媒注意到,不少網友將「娘炮」之風盛行的矛頭直指韓國,認為韓國輸出的偶像文化是導致這一現象的罪魁禍首,連忙喊起了冤。
  • 日本傳奇動畫公司縱火死亡33人,行兇過程曝光
    更可怕的是,當時在這座火燒煉獄中有70多個員工在工作。湊近看看更可怕。設身處地,如果你在這漆黑的樓中,會是一個什麼可怕的場景?日本現在的問題就是大量的人被宅文化吸引,然後不去工作,每天在家裡啃老,靠上網和看動漫、打遊戲等度日,整天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這裡是兩期案件,都是「廢宅」引發。5月28日上午7時40分前後,在日本神奈川縣川崎市,一群小學生正在路邊排隊準備上校車。「多年廢宅」巖崎隆一身穿黑衣,手持2把長刀,突然砍向學生。一時間尖叫四起,鮮血飛濺。
  • 有人把軍旅歌手劃為「娘炮」,這讓我特別驚奇
    以下為採訪全文:觀察者網:目前對「娘炮」的喊打喊殺之勢已經從娛樂圈蔓延開來,大家在男性應有的氣質、穿衣、裝扮等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分歧,您怎麼看待這種反「娘炮」擴大化的現象?汪海林:反「娘炮」擴大化?我覺得反倒是支持「娘炮」的人擴大化了。
  • 【薦讀】把這些娘炮們當成四害除了吧 ! 2019年,國家出手!
    最近這個娘炮視頻火了!我知道這些年流行這種偽娘的娘炮文化,但是不知道已經到了如此噁心變態的地步,讓我瞠目結舌,這TM是美帝的火星船帶來潛伏在社會主義中國的新物種吧?背後的無形殺手才更可怕、更恐怖!用這麼一幫娘炮玩意兒拍拳擊題材的電視劇,就像是找個太監去代言偉哥,找葛優拍霸王洗髮水廣告一樣搞笑。你們要是把徐曉東找來在裡面演一個角色,我估計他每次上場都能夠像葉問一樣那麼牛逼轟轟的說:"我要打十個!"一個手指頭打一個。
  • 穿女款AJ就是娘炮,真正的男人都是戰狼?
    而如今對於這兩個字的用法,似乎也早已跳脫出了傳統觀念下直男們的頑固化表達,更成為了不少「 偽鋼鐵硬漢 」們秀優越感的定番操作。一邊「 抵制娘炮 」的聲音還在瘋狂蔓延,而另一邊由「 娘炮 」二字延伸出來的穿搭或髮型,也遭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詬病、甚至歧視。
  • 嘲笑「娘炮」的人,其實一點都不「爺們兒」
    在我們還沒有能力自己分辨好壞的青春期裡,那些與眾不同的「小娘炮」,往往成了其他同學嘲笑的對象。 書單君上學時,班上就有這麼一個「小娘炮」。他很乖巧,很內向,待人溫柔禮貌,也很守信用。但說話聲音軟軟的,像女孩子,被老師叫上講臺寫板書的時候,總是不自覺翹起蘭花指。 因為這點,他被同學們說「噁心」,調皮的孩子故意模仿他說話的神態,在他面前晃來晃去。
  • 被罵「娘炮」後,他抑鬱了:最可怕的,不是偏見,而是……
    然而過癮背後,卻藏著一個更為廣泛卻隱蔽的社會問題——在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我們班上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同學,會被罵為「娘炮」;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初中總被罵「娘炮」的同學,他學習成績優異;被罵「娘炮」的同學也試過極力辯駁,但卻被一眾學生當成笑話。
  • 娘炮現像的病根,怎麼竭制
    娘炮,估名思儀就是傾向於女性化的男人,有些甚至比女人更女人。為什麼我們現今社會會出現這麼多娘炮呢?一娛樂大眾化,我們的媒體,有些惡俗的捧藝人,甚至把無聊的吃飯拉屎,穿衣打扮,和誰戀愛,這類明星新聞成天發布在娛樂新聞裡,這類奶油奶氣,細皮嫩肉,長得不像個爺們的明星們,穿個花裡胡哨,靠個漂亮臉蛋就能紅,拍部無聊的爛劇就張口要幾千萬的娘炮們,歸就起來,就是些包裝起來的一些假娘們,發嗲的假女人。
  •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心毒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心毒。憶往昔「文革」部分標語:革命無罪,造反有理。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東風吹,戰鼓擂,這個世界上究竟誰怕誰?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知識越多越反動…八億人,當時就一個鬥字了得,生產學習都按了暫停鍵。文鬥武鬥,情緒爆棚,喪失理性,也失去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