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動態|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形象調查

2020-12-23 澎湃新聞

11月27日,「2020長三角高校智庫峰會——示範區建設發展專題研討」在上海朱家角舉行,本屆峰會由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行委員會作為指導單位,由復旦發展研究院和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共同主辦。研討會上發布了《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形象研究報告》。報告由上海交通大學徐劍教授課題團隊撰寫。徐劍教授課題團隊於2020年在上海全市範圍內針對留學生群體、浦東機場遊客、長期居住上海的外國人等對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抽樣調查。課題組基於436份有效問卷的調查數據,分析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形象。

以下是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對報告內容的摘錄,以饗讀者:

一、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總體印象

1.97%以上外籍遊客和居民認為上海是一所公認的「國際文化大都市」

調查樣本中,上海外國遊客和居民的教育程度較高,大學以上學歷均佔70%以上。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外國人在來上海之前都認為,上海是一所獨具魅力的東方現代化國際都市。並且在實際接觸上海後,仍然保留這一好印象。超過95%的受訪者認為上海和自己的期待符合,61.24%的受訪者認為上海給了自己超出期待的驚喜,比想像中更優秀。97.02%的受訪者接受「上海是一個國際文化大都市」的觀點。

所接觸的上海與來之前對上海的想像相比

在多大程度上認可上海是一個國際文化大都市

2.外國人了解上海城市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網際網路

主要信息源仍然是國外媒體到上海之前,31.88%的受訪者了解上海城市信息的渠道為網際網路,佔比最高;其次是22.71%通過電視;其三是20.18%通過其他人介紹了解。到上海之後,即使長期居住在上海的外籍居民仍習慣用網際網路獲取上海相關的城市信息,39.22%的受訪者通過使用Facebook、Twitter等國外社交軟體,21.79%通過微博、微信等國內社交媒體,15.83%通過所屬國電視電臺或報紙,通過使用上海本地電視媒體和報紙了解信息的受訪者僅佔7.8%和2.52%。

最早對上海的了解是從哪裡來的

通過哪些渠道獲取上海城市發展和生活資訊

3.相比較紐約、倫敦、巴黎和東京這些國際文化大都市,上海有一定差距

和新加坡比相當,和香港比優勢明顯。將上海的城市表現和紐約、倫敦、巴黎、東京、新加坡和香港等其他國際文化都市相比,總體而言,與紐約、倫敦、巴黎相比,差距較大;和東京相比,相差8個百分點;和新加坡相比,差值為0;和香港相比,上海已大幅超越。

上海和其他國際城市相比的表現如何

研究團隊還對比了遊客和常住居民的數據,發現隨著在滬時間的增長,長期居住的外國人對上海的認可度更高,認為與其他國際都市的差距更小。

4.大多數生活、休閒和旅遊類的指標滿意度較高,外國人對上海的生活、休閒和旅遊方面評價整體較好。

在18個指標中,除了水資源和自然環境以外,其他的指標滿意評價比例都大於不滿意。城市快捷的公共運輸、運輸、購物、旅遊等便利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受到了外國人的廣泛好評。

5.文化和體育設施類總體評價滿意,咖啡館和茶館、餐館和酒吧、博物館場所受到普遍好評。

在文化和體育設施類中,外國人的總體評價都是滿意比例大於不滿意,其中外國人滿意度排名前三的指標為:咖啡館和茶館(67.12%)、餐館和酒吧(66.44%)、博物館(藝術館、博物館和展覽館)(61.99%)。在課題組「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統計結果中,上海的咖啡館和茶館數量排名世界第一、餐館和酒吧數量排名第二,數量繁多、種類齊全,極大滿足了外國居民的需求,提升其在滬生活質量,滿意度較高。

二、外國人眼中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形象的問題與短板

1.外國人滿意度較高的文化藝術活動參與度較低,叫好不叫座

超過50%比例受訪者表示滿意評價的文化活動有:室外文化活動(燈光秀、巡演等)(56.16%)、室內演出活動(劇院、音樂廳、演唱會、傳統中國音樂戲劇等)(53.43%)、展覽展示活動(52.05%)。居民參與頻率較高的則是電影放映和體育活動,而外國人滿意度較高的藝術類活動和展覽類活動參與度並不高。其原因在於藝術類活動場所的票價相對較高,性價比較低。

調查發現,34.93%的受訪者每月文化活動支出在300元以下,68.49%則每月文化活動支出在600元以下,對比票價相對較高的巡演和室內演出類活動,電影和體育活動的價格相對較低,而且可與朋友、家人進行更多互動,更具體驗性。另一方面中國的話劇、戲曲等藝術對於外國人而言,一定程度上存在文化壁壘,因此參與的積極性偏低。

2.空氣品質、水質量、醫療衛生滿意度有待提升

對於生活、休閒和旅遊類形象的調查中,上海的自然環境、空氣品質受到外國人的認可度偏低。關於空氣品質,50.23%的受訪者不滿意甚至非常不滿意。關於水質量(自然環境),30.27%的受訪者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38.99%的受訪者持中立態度。此外,關於醫療衛生,46.33%的受訪者持中立態度,22.25%持不滿意態度,28.44%持滿意態度。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上海需要持續關注人文生態建設,加強環境保護。

3.上海人形象認知:被認為是很好的合作夥伴,但同時被認為要面子、難打交道

外國人認為上海人是很好的合作夥伴這一印象的比例最高,為22.02%;其次是認為上海人很難打交道,為18.12%;大方、要面子的印象佔比達到11.07%。「很好的合作夥伴」和「難打交道」看似相互矛盾,但在外國人的眼中上海人卻同時具有這些特徵,部分原因基於地域間的文化差異,以及外國人長期以來的對上海人甚至中國人的偏見。

三、上海未來推進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的思考

(1)「十四五」期間上海提升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需解決的問題

經過「十三五」的建設,上海已經在基礎性的文化設施和整體布局上達到了國際文化大都市的標準,但和紐倫巴東等著名全球城市相比,上海在全球範圍的城市核心識別系統尚未建立。

1、未形成具有上海核心文化特徵的全球城市品牌,上海城市文化缺少辨識度。

長期以來,上海的城市文化內涵未能得到充分顯現,其全球影響力和標識度都有待大力提升。上海作為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移民城市,經過長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中西結合的石庫門文化、海外僑民聚集的海派文化、中國近代產業發源的工業文化、中國共產黨誕生地的紅色文化、長三角水系共同的精神家園江南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及海內外流行文化多彩並呈的紛繁格局。但如何將這些文化元素和資源結合,形成具有全球辨識度的城市文化特徵,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2、上海核心文化產業未形成,不能有效帶動上下遊產業的聯動。

對標紐約的版權產業、倫敦的創意產業、巴黎的時尚產業、東京的動漫產業,上海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具有全球識別特徵的文化產業。

3、城市文化對於上海經濟整體輻射、支撐和推動作用不明顯,缺少超級文化地標作為文化輻射的空間載體。

與紐約百老匯、倫敦西區、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等文化功能區域相比,上海現階段缺少功能性超級地標文化街區。黃浦江兩岸已成為人們對上海的空間認同符號,但目前還比較空洞,缺乏文化活動。

(2)「十四五」期間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的舉措對策

通過政府戰略規劃和倡導,確定上海未來發展的核心文化產業與現有文化活動形成聯動,提升文化活動影響力,圍繞該文化產業領域做好相關的大型節慶、賽事和會展等文化活動,形成與核心文化產業的聯動,引領未來全球文化發展的前沿,從而構建起在全球的識別性文化符號。

1.打造全球魔幻之都,形成全球城市的核心文化識別

具備核心文化識別,也就是李強書記提出的上海文化品牌塑造。當上海已經進入全球一線城市,未來的博弈不僅體現為經濟實力,同時需要通過提升綜合軟實力以促進和提升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到2035年,上海文化將從以往單純經濟特徵的競爭,過渡到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文化是促進城市吸引力和影響力的最重要領域,它已經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基礎性功能。

城市名片一旦形成,很難被打破,其它城市將難以超越,如倫敦作為創意之都,東京作為動漫之都,巴黎作為時尚之都。上海應把握時機,凸顯自身潛力優勢,打造全球頂級「魔幻之都」、「電競之都」等,塑造出「海派文化與江南文化交織的魔都」、「全球網絡文化娛樂發源地」等城市形象。如推動上海文化承續從前的魔性,把舊上海的華洋共處、中西文化結合的歷史面貌,延續為今日的連接本土與世界,包容歷史與當下,凸顯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交織,以具有二者融合「魔性」的「魔幻之都」構築對上海的城市認同和城市想像,形成巨大傳播力而蔓延。

2.大力發展城市核心文化產業

通過政府戰略規劃和倡導,確定上海未來發展的核心文化產業與現有文化活動形成聯動,提升文化活動影響力,圍繞該文化產業領域做好相關的大型節慶、賽事和會展等文化活動,形成與核心文化產業的聯動,引領未來全球文化發展的前沿,從而構建起在全球的識別性文化符號。上海需要引領未來的優勢文化產業作為自己躋身全球城市第一集團的識別符號。核心文化產業是一種獨特的城市文化標識,是卓越的全球城市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他城市領先的文化產業領域發展,很難取得競爭性優勢,只有在未來的新興領域搶先布局,才能發揮好後方優勢,而電競產業是當前上海最佳的突破領域。

電競產業是具有先進生產力的朝陽產業,體育電競活動是新世紀以來快速崛起的一個全球文化現象,這一文化形態正在風靡世界,產生了極為廣泛而深刻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從市場收入來看,電競活動已經成為推進全球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從參與觀眾規模來看,電競活動將和職業體育一樣讓城市充滿魅力。上海有先進的行動網路設施和服務,是該產業發展的技術基礎。

3.打造全球超級文化地標

文化地標是集中發揮城市文化集聚力和輻射力的重要載體,也是引領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長期以來,外灘歷史建築群作為上海旅遊的必經之地,在展示城市形象方面起到了代表性的作用。但外灘建築群的標誌性更多地局限於地理層面,缺乏更具內涵的文化互動,缺乏更加豐富的文化內容,難以作為文化意義上的地標承載上海「三大文化」品牌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容和品牌代表性。上海市民對於陸家嘴金融中心以及黃浦江濱江兩岸/蘇州河兩岸作為未來上海文化地標有很高的期待。建議將外灘文化地標向兩岸及黃浦江濱江一帶延伸,打造面向未來的全球超級文化地標,讓遊客不止於拍照,而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駐足停留。

隨著黃浦江兩岸45公裡岸線全部貫通,其在地理層面上的「形」已經打造而成,應當進一步結合沿線各類歷史文化建築、文化空間、文化活動,將「三大文化」品牌所承載的文化之「魂」注入其中,將外灘、陸家嘴、黃浦江濱江兩岸/蘇州河兩岸相互連結、形成整體,打造成為媲美巴黎塞納河畔一帶的世界級文化濱水區,使之成為具有世界性標杆意義的文旅嚮往之地和未來能夠承載「上海文化」豐富內涵的超級文化地標。

(本課題負責人為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徐劍,課題組成員有劉怡、吳帆、錢燁夫、郭貞禕、鄭豔儒、徐經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出爐 上海多項指標居全球第一
    新年伊始,一組最新出爐的數據,給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答案——在全球50個國際文化大都市中,上海坐擁的茶館、咖啡館總數排名全球第一,餐館數排名第二;年接待遊客數量排名全球第一,旅遊業總收入全球第三;擁有的影院銀幕數在2012年到2019年間增長迅速,目前位列全球第一。昨天,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南加州大學聯合團隊公布《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
  • 《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今發布 上海比上年又進一步【圖】
    《光明日報》報導 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的成績單如何?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體系應該如何實現科學和客觀的評價?中國城市距離頂尖國際文化大都市有多遠?1月7日,中美學術團隊在上海交大聯合發布《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上海排名上升一位,位居全球第八。
  • 上海將新添一批文化場館,定位國際文化大都市!
    ,到2020年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沿「朱家角—虹橋商務區—靜安寺—人民廣場—外灘—陸家嘴—花木地區—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浦東空港地區」,進一步發揮文化資源集聚輻射作用,在東段浦東空港、張江地區和西段朱家角、虹橋商務區
  • 國際大都市上海另一面:這樣破舊的街巷,讓你不敢相信這就是上海
    導讀:國際大都市上海另一面:這樣破舊的街巷,讓你不敢相信這就是上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
  • 外國人眼中,中國「最好大學」前三名,兩所在北京,一所在上海
    外國人眼中,中國「最好大學」前三名,兩所在北京,一所在上海在國人的眼中,中國最好的三所大學,前兩名已經被清華北大包攬,第三名有很多爭議,有的人認為是浙江大學,有的人認為是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這三所大學的實力都是超一流,無論是院校實力還是名氣
  • 中國的魔都上海,和世界上的國際大都市差距竟如此大
    事實上,目前的上海,和國際上的頂級大都市相差甚遠,尚還未躋身國際大都市之列。上海上海作為我們國家的經濟中心,是我國GDP生產總值最高的一座城市,更是一直在增速發展,然後,當面對美國紐約,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和日本東京等國際大都市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上海仍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 智庫動態|上海在吸引人才方面還要下哪些功夫
    智庫動態|上海在吸引人才方面還要下哪些功夫 澎湃新聞記者 熊豐 2021-01-12 14:12 來源:澎湃新聞
  • 【智庫動態】iGCU入選2020年CTTI增補來源智庫名單
    【智庫動態】iGCU入選2020年CTTI增補來源智庫名單 2020-12-23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外國人最想在中國定居的城市,第3香港第2上海,那第一呢?
    導讀:外國人最想在中國定居的城市,第3香港第2上海,那第一呢?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發展速度可以說是日行千裡,現在作為一個旅遊大國,每年都有無數的外國遊客來到中國遊玩,更有甚者想要定居在中國,畢竟我們國家不論是景色還是文化都有著吸引住這些老外的資本。
  • 文化 |《魚翅與花椒》:外國人眼中的川菜文化
    如今,有一位在成都生活了數年的外國人,也將她吃到的川菜的精妙之處,用文字記載了下來。2018年末,新浪讀書頻道公布的年度十本好書,由英國人扶霞·鄧洛普撰寫的《魚翅與花椒》榜上有名。這本以外國人的視角看川菜的書籍,甫一問世,便廣受海內外讀者的好評。
  • 【秋葉原、臺場…】外國人眼中東京的可愛地方
    整個日本似乎都在走可愛系路線:在東京的街頭,動漫形象及其相關圖案越來越多,日本的雜貨或是玩具充滿了現代的可愛感,而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古典可愛也不能讓人忽視。那麼,對在日外國人來說,東京給他們留下「可愛」印象的地方又有哪些呢?日本一家網站近日就對此進行了調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地方吧。
  • 直擊國際風雲變局:第三屆東方智庫年度論壇舉行
    在此基礎上,東方智庫不斷擴容專家隊伍,聚攏起專委會專家群、上海高校學者群、社會智庫合作群等72位智庫撰稿人;並創立外交主題雲論壇、國際智庫諮詢沙龍、定期閉門研討會以及年度論壇等落地項目。圖片說明:東方智庫專委會新一批專家代表等合影(攝影:汪偉秋)據介紹,東方智庫專家委員會由東南大學文化傳媒與國際戰略研究院聯席院長、原新華社副社長周錫生教授領銜,匯聚起來自中聯部、中央外辦、中央黨校、外交部、新華社、上海社科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復旦大學、東南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二十多位專家學者和意見領袖。
  • 上海「最洋氣」的旅遊景點,外國人最喜歡去玩,隨處都是英文招牌
    上海位於中國華東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旅遊城市,很多遊客來上海旅遊,首先會想到外灘、南京路等著名景點,而實際上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還有另一個「最西洋的觀光景點」,我喜歡很多外國人去玩,那就是「新天地」。
  • 上海洋女婿拒絕集中隔離,外國人就比中國人高人一等?
    網友紛紛憤慨優待外國人的行為最讓人感到可悲的是,這位嫁給洋大人的上海人陳女士,當看到外國老公自私自利的真面目時,是否留下了悔恨的淚水?!尤其是在當前,中國女人喜歡嫁給洋人這一現象,在上海、廣州這樣的大都市正愈演愈烈。根據上海涉外婚姻「白皮書」顯示,1996~2002年的7年間,在上海登記的涉外婚姻超過萬對,平均每年3000對,這個數字比1980年增加了7倍多。尤其上海女人輸出的比例,是輸入上海的外籍女人的10倍。
  • 藍迪國際智庫走進上合組織 共促高質量發展
    6月4日下午,應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組織)秘書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閣下的邀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博士訪問上合組織秘書處。
  • 中國瑞寶國際合作有限公司(中國瑞寶)之瑞寶智庫
    中國瑞寶國際合作有限公司(中國瑞寶)之瑞寶智庫——現代化技術專業共享服務平臺知識經濟時代的時期,以新信息革命為藉助的信息化管理經濟發展不但可以推動人與環境融洽、不斷發展,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引入全新升級的活力和魅力,還會繼續對全部人類社會文化生活
  • 中國「最多外國人」的城市,人數高達8萬人,不是北京、上海
    隨著我國與其他各國建交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交換生、留學生紛紛出國學習,還有不少人離開本國到外國生活和工作,總之選擇較多,外國人也一樣,每年都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國的來我國定居,工作和留學的外國朋友。韓國廣東省廣州市是迄今為止外國人最多的城市,根據去年的統計,在廣州有8萬多名外國朋友,廣州是一個多元化的國際大都市,在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步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的第三大城市,並在韓國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 民生智庫 | 98家2020北京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出爐!
    民生智庫 | 98家2020北京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出爐!>北京天橋演藝區天寧1號文化科技創新園北京設計之都大廈園區國家音樂產業基地中唱園區繁星戲劇村中國文化大廈文化科技創新園北京坊尚8國際廣告園恆通國際創新園
  • 市影視版權服務中心建成智庫,助力影視產業升級--上觀
    12月18日,中心影視版權發展與研究智庫成立,負責人於誌慶感慨,「上海的影視產業,自2014年『電影新政』以來發展迅速,無論是市場還是獎項,成績都有目共睹。如今,上海提出了2035年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級的遠景目標,上海影視產業也亟需完成產業升級,我們認為,版權開發將會是下一階段的『藍海』,我們的工作,就是『藍海行動』。」同天,《影視版權服務指南》系列叢書首發。
  • 「陝西是我的第二家鄉」 2019定格·外國人眼中的陝西主題影展暨...
    「2019定格·外國人眼中的陝西今天(12月30日)上午,2019定格·外國人眼中的陝西主題影展暨「此地·西安」城市影像展在西安高新區咖啡創業街嘉會國際交流中心開展。在「歪果仁」眼中,陝西到底是什麼樣的?一起來現場看看他們眼中的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