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出爐 上海多項指標居全球第一

2021-01-11 瀟湘晨報

在市場消費性指標上,上海的表現明顯提升,尤其是咖啡館和茶館總數已位居世界第一。左圖:局門路上的咖啡店。下圖:淮海大樓內的喬家柵體驗店推出「喬咖啡」。

上海的文化軟實力究竟幾何?新年伊始,一組最新出爐的數據,給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答案——在全球50個國際文化大都市中,上海坐擁的茶館、咖啡館總數排名全球第一,餐館數排名第二;年接待遊客數量排名全球第一,旅遊業總收入全球第三;擁有的影院銀幕數在2012年到2019年間增長迅速,目前位列全球第一。

昨天,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南加州大學聯合團隊公布《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多維度數據表明,作為國際文化大都市的上海,表現搶眼,未來更加可期。

上海的基礎文化設施和整體布局,已名列前茅

此次參加排名的50個全球文化大都市,包括紐約、巴黎、倫敦、東京等知名城市。總體排名上,北京、上海都進入前十名。

「如果以基礎文化設施和整體布局來衡量,上海在過去幾年中發展迅速,各項指標在全球國際文化大都市中名列前茅,在一些細分指標上已排在首位。」上述課題組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徐劍說到這裡,一臉自豪。

以公共文化供給一級指標中的影院銀幕數來看,上海位列全球第一,北京緊隨其後。徐劍介紹,中國影院銀幕數近年呈穩步增長態勢,2012年中國影院銀幕數為13118張,到2018年時突破6萬張,2019年接近7萬張。「看電影已成為中國人民最重要的文化活動,相信隨著疫情的逐步消退,中國電影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巔峰。」

在市場消費性指標上,上海的表現明顯提升,尤其是咖啡館和茶館總數已位居世界第一,餐館總數居世界第二,形成了獨特的海納百川的美食文化。

從文化經濟發展層面看,上海的年度遊客人數排名全球第一。統計顯示,2019年上海接待國際旅遊入境者897.23萬人次,接待國內旅遊者3.6億人次,其中外省市來滬旅遊者為1.7億人次;2019年上海市國內旅遊收入4789.3億元人民幣。上海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豐富,國際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公共服務精細,城市智慧化水平日益提升,這些都被認為是上海持續吸引國內外遊客來滬的重要原因。

步入數位化、移動化時代,文化基建也高度網際網路化。北京和上海目前擁有在國際上較為先進的無線網絡基礎設施,無線網絡覆蓋、移動媒體普及率等指標都居於前列。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國已累計建成了超過71萬座5G基站。而據三大通信運營商整體規劃,在2021年全國將建成超過130萬座5G基站,成為全球5G網絡商用規模最大的國家。

人均預期壽命,同樣體現人民對城市未來的人文生態想像,反映一個國家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實力。報告顯示,上海的人均預期壽命持續攀升,從2013年的82.38歲提高到2019年的83.66歲,其中女性更是達到86.14歲——在人均預期壽命這個維度上,上海也已達到了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領先水平。

45公裡黃浦江兩岸,有望成為又一個「超級文化地標」

縱觀頂級全球文化城市,無一例外,都有屬於自己的超級文化地標。這是因為,文化地標不僅是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的空間載體,同時還是全球民眾對城市的認知符號。為此,課題組建議,成績不俗的上海,未來需進一步加強城市文化的全球認知符號建設。

正如人們提到紐約會馬上聯想到百老匯、時代廣場,提到倫敦想到倫敦西區;提到巴黎想到香榭麗舍大道等文化功能區域一樣,課題組認為,素有「魔都」之稱的上海,體現其海納百川、創新發展的「魔幻之都」的功能性超級文化地標特色還不夠顯著,有提升的空間。

就在去年11月底,徐劍課題組公布《中外民眾眼中的上海國際大都市形象調查報告》,「東方明珠」「外灘歷史建築群」都被海外遊客認為是當下最能夠代表上海的文化地標。

不過,調查也發現,在這些已形成的文化地標性區域,遊客更多地關注建築本身,而與這些文化地標相結合的實質性文化活動還需進一步豐富、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根據這份調查,在外籍居民和遊客對「未來最能代表上海的文化地標」的看法中,位居前五的地標為東方明珠、外灘、上海博物館、陸家嘴、新天地,均位處黃浦江兩岸。

徐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海要構建屬於自己的全球城市文化識別,有一點將起到關鍵支撐作用,那就是核心文化產業的培育。在其他全球城市已經領先的文化產業類別裡,要想後來居上,已經十分困難。要想彎道超車,上海須放眼未來,在新興領域中搶先布局。「目前,上海已在網絡內容產業取得了競爭優勢,這一領域不僅是上海核心文化產業培育的最佳突破口,也呼應『魔幻之都』的全球城市文化核心識別。」

此次調查就發現,上海的文化創意產業年增長值超過4979億元人民幣,其中,網際網路文化上市公司總市值名列前茅;同時,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的年增長達到了4.4%,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年增長更是達到了14.4%。

徐劍說,外灘等文化地標已成為全球民眾對上海文化想像符號,在此基礎上,上海可以進一步實現空間上的延伸,依託網絡內容產業的發展,把45公裡黃浦江兩岸打造成為上海的超級文化地標。

評價納入有中國特色的參考指標

此次的文化城市評價體系,由10個一級指標構成,包括城市人文生態、公共文化設施、公共文化供給、公共文化參與、文化市場、文化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網際網路發展、文化旅遊、文化全球影響等。這些一級指標又包含49個二級指標,包括每百萬人的博物館數量等傳統的指標,也包括網際網路文化產業、5G基礎設施建設等中國特色的內容。

「中國建設文化大都市,需要客觀的評估體系。可以說,過去的評價體系大多數來自發達國家,有些並不適用中國。」徐劍稱,此次在評價過程中,就對全球文化大都市的評價指標進行了探索。評價體系也跨越西方中心主義的局限,基於東方視角,納入有中國特色的一些指標體系,以包容全球化的城市文化發展形態。

有個例子很典型,海外城市在評價文化市場這一指標時,往往會納入米其林餐廳數量,但是中國作為美食大國,米其林餐廳的評價指標未必適用,因此,課題組在和美國團隊探討之後,捨棄了這一指標,「現在主要優先考慮餐廳數量,下一步我們也許會考慮將其他的網際網路上的相關大數據納入評價」。

再比如,在評價市場型文化空間時,海外城市多關注咖啡館,而此次評價則把咖啡館和茶館並列。「咖啡館的本質是文化空間,即通過市場力量提供人們交流的活動場所。在這一點上,和中國的茶館功能是一致的。隨著中國在全球的崛起,喝茶也會像喝咖啡一樣,成為全球人民喜愛的文化活動。」徐劍說。

同時,考慮到中國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產業,移動網際網路和超級網際網路文化公司的發展也被納入此次評價,在「中國話語」體系下兼顧共性評價標準,對各項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徐劍表示,通過評估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建設現狀和分析頂尖世界文化名城的競爭態勢,有利於中國未來城市建設,同時也能為相關評估提供有中國特色的指標體系。

【來源:文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今發布 上海比上年又進一步【圖】
    《光明日報》報導 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的成績單如何?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體系應該如何實現科學和客觀的評價?中國城市距離頂尖國際文化大都市有多遠?1月7日,中美學術團隊在上海交大聯合發布《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上海排名上升一位,位居全球第八。
  • 智庫動態|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形象調查
    11月27日,「2020長三角高校智庫峰會——示範區建設發展專題研討」在上海朱家角舉行,本屆峰會由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行委員會作為指導單位,由復旦發展研究院和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共同主辦。研討會上發布了《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形象研究報告》。報告由上海交通大學徐劍教授課題團隊撰寫。
  • 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數報告⑨上海破產辦理效率待提高
    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數報告⑨上海破產辦理效率待提高 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全球城市營商環境課題組 2020-12-15 10:42
  • 聽·西安丨1-8月 「長安號」多項指標居全國第一
    >1-8月 「長安號」多項指標居全國第一要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和合作共贏理念,相互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模式,秉持開放包容理念,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疫情後世界經濟「綠色復甦」,堅持走多邊主義道路,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共同發展的道路,將繼續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 中國的魔都上海,和世界上的國際大都市差距竟如此大
    事實上,目前的上海,和國際上的頂級大都市相差甚遠,尚還未躋身國際大都市之列。美國紐約,雖然他不是美國的首都,但是,他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口,紐約都市圈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圈之一,與英國倫敦、中國香港並稱為「紐倫港」。紐約與倫敦並列為全世界最頂級的國際大都市。2018年11月,紐約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
  • 深圳金融競爭力穩居內地前三,副省級城市排名遙遙領先,多項指標...
    京滬深三足鼎立深圳多項指標領跑全國來看,雖然深圳金融競爭力水平次於北京、上海,但在一些細分指標上可圈可點。2019年人均GDP達20.3萬元,全國第一;截至11月30日,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為16.2萬億元,排名僅次於北京,2020年新增上市公司總市值為約4萬億元,全國第一;2019年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為7.96萬億元,略低於上海的7.98萬億元,比北京多出2677億元;2019年深圳轄區營業部股基債交易金額為12.44萬億元,僅次於上海,超出北京13%。
  • 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數報告:上海港口實力較強 通勤時間過長
    圍繞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發展目標,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聚焦世界上被公認為全球城市的20個國際大都市,立足全球城市的功能作用和實際特點,在2019年已對外發布的全球城市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基礎上,2020年又對指標進行了修正完善,構建了包含7個一級指標,23個二級指標、41個三級指標的「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標體系」。
  • 上海大都市圈城市指數單項榜之五:文化交流
    上海大都市圈城市指數單項榜之五:文化交流2020-12-17 市規劃資源局01文化交流評價指標遴選全面梳理GaWC「世界城市榜單」、科爾尼(A.T.Kearney)「全球城市指數」、森紀念財團「GPCI全球城市實力指數」等綜合性排行榜,結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英國歐睿國際集團「全球城市目的地排行榜」、萬事達卡「全球目的地城市指數」等單項排行榜的指標體系,總結文化交往維度的核心評價指標包括:①國際會議數量;②博物館/演出/會展/賽事數量;③國際遊客數量;④外籍人口數量、國際學生數量;⑤歷史文化遺產數量;⑥旅行社/酒店/餐飲數量;
  • 2020中國大學排名評價指標體系正式發布
    》》點擊查看2020中國大學排名1200強最新完整榜單匯總 2019年12月24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率先公布校友會2020中國大學排名評價指標體系,旨在讓社會公眾了解2020中國大學排名的評價方法、評價標準和指標變化情況。
  • 西安九項指標實力「霸榜」
    「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出爐,西安再次斬獲好成績!3.根據2020年我市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今年以來,從紮實做好大雁塔、漢長安城等歷史遺址和重點文保單位的科學保護,到推進小雁塔世界遺產環境提升;從啟動順城巷、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易俗文化旅遊片區改造,到推進西安鼓樂
  • 上海將新添一批文化場館,定位國際文化大都市!
    ,到2020年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沿「朱家角—虹橋商務區—靜安寺—人民廣場—外灘—陸家嘴—花木地區—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浦東空港地區」,進一步發揮文化資源集聚輻射作用,在東段浦東空港、張江地區和西段朱家角、虹橋商務區
  • 第十九屆全球國家(城市)競爭力排行榜在港發布 [一]
    在「2020全球最具行政效率國家排行榜」中,中國因在應對疫情和經濟震蕩等風險中顯現出中央政府決策力、地方政府執行力等明顯優勢亦名次最高。「2020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美國紐約奪冠,英國倫敦、日本東京居二、三,中國深圳發展迅速,首次進入該榜單前列位置,排名前六。「2020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深圳居首,香港、上海排二、三。「2020中國城市成長競爭力排行榜」,深圳奪冠,杭州、成都列二、三。
  • 科爾尼2020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新秩序,新未來
    上海和舊金山的排名也有大幅提升,部分原因是兩者在創業和創新維度上取得更高得分。今年我們在創新維度的評價中增加了獨角獸企業數量這一指標。不過,今年排名前四位的城市沒有變化——仍然由紐約、倫敦、巴黎和東京領銜。這些城市長期優異的表現充分說明它們具備《全球城市綜合排名》榜首的大量必備優勢以及全球城市地位的自我提升能力。
  • 《2020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發布
    11月14日,《2020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在北京發布。從區域創新綜合效用值來看,排在前5位的依次為,廣東、北京、江蘇、上海和浙江。進入前10位的地區還有山東、湖北、安徽、陝西、重慶。從基礎指標來看,北京、廣東、上海、江蘇的基礎研究經費佔全國基礎研究投入的比例超過50%。
  • 全球英語熟練度大PK:中國跨出了一大步,上海已連續六年獨佔鰲頭
    全球100個母語為非英語的國家和地區超過230萬名成人接受英孚標準化英語測試(EF SET),這一大數據的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出爐:中國首次從低熟練度晉級中等熟練度,上海則以56.64分第6年位居中國城市榜首。
  • 黃埔去年五項經濟指標全市第一 今年布局「北中南」空間發展藍圖
    5 月 25 日,中國共產黨廣州市黃埔區第一屆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暨中國共產黨廣州開發區廣州高新區工作委員會 2020 年第一次工作會議召開。廣州市委常委、黃埔區委廣州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亞偉代表區委、黨工委向大會作報告。
  • 2020英孚英語熟練度指標發布:中國英語熟練度提升 位列全球第38位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吳婷】12月8日,英孚教育正式發布2020英孚英語熟練度指標。該報告根據2019年超過220萬名接受英孚標準化英語測試(EF SET)的參試者數據,揭示了全球100個母語為非英語的國家和地區的成人英語水平。
  • 2019年度上海三甲醫院科研競爭力評價分析出爐,瑞金九院中山位居前三
    今天上午,由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市醫學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開展的「2019年度上海市三甲/區級醫院科研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正式出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位列榜單前三位。
  • 校友會2020第五輪學科評估前瞻分析報告,150個學科有望「衝A」
    本項目包括教育教學質量、高層次人才、傑出畢業生、學科建設、科研成果、科研基地、科研項目、辦學層次、社會聲譽和國際影響等10大模塊300多項核心指標,選取的分析指標均是體現中國高校辦學質量、影響、貢獻的標誌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指標,與國家「雙一流」建設動態監測體系和教育部學科評估要求相一致,基本上覆蓋了國內其他商業諮詢服務項目的評估諮詢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