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音頻收聽
在魔都上海,提起城隍廟,老底子上海人都能侃侃而談,兒時的娛樂項目中必有「蕩蕩城隍廟」這項。
而就在明天,農曆二月廿一,就是上海城隍尊神秦裕伯的誕辰之日。城隍老爺過生日,這裡面值得說道說道。
城隍是道教信仰和民間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究其來歷應可追溯到周朝。
周朝的祭祀,除夕要祭祀八種神,包括水(即隍)和庸(即城),崇拜城隍,據說就是由此而來的。
說起咱們魔都大上海的道教城隍信仰,雖然沒有周朝那麼早,但也可謂由來已久。
史料記載,早在唐時,上海地區稱為華亭縣,在華亭縣西面就建有城隍廟,到元代上海改稱松江府後,華亭城隍廟也隨之更名為松江府城隍廟。
松江府城隍廟現存磚雕照壁
由於年代久遠,已經無法考據當時松江府城隍廟中供奉的城隍老爺是哪位尊神,但是根據坊間的口口相傳,有可能為漢代開國皇帝劉邦的大將紀信。
元二十九年(1292年)設立上海縣,由於縣城規模較小,因而並未修建自己的城隍廟,但城內居民仍保留著祭拜城隍神的民俗,於是便到城郊的淡井廟(現位於上海市永嘉路十二號)去祭拜松江府城隍神。
瑞金賓館內淡井廟遺蹟
歷史長河奔流不息,轉眼間就到了明代,政府規定,府、州、縣各級都需在當地尊封城隍,城隍信仰的發展推動道教發展走上新高峰。
歷史上,上海城隍尊神秦裕伯為宋代著名詞人秦觀的七世孫,生辰為1297年二月廿一。歷任山東高密縣尹、福建行省郎中等,兵亂之時,秦裕伯棄官,直至元代大德年間,遷居上海縣長壽裡。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秦裕伯再度出山,歷任翰林待制、治書侍御史等。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秦裕伯病逝。
史書記載,朱元璋多次稱秦裕伯為:「裕伯博辯善論說,佔奏悉當帝意,帝數稱之「,上海城隍廟大殿前曾經還有一塊太祖敕封的洪武碑。
明太祖朱元璋感念秦裕伯德行,追封顯佑伯,尊為上海城隍。清朝時又追贈護海公。
到永樂年間,隨著上海縣規模不斷擴大,居民人數也不斷增加,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出城祭拜城隍老爺就有了許多的不便。於是,時任上海知縣張守約將城內的金山神祠改建為上海城隍廟,供奉上海城隍秦裕伯。
上海城隍廟歷史照片(晚清)
而上海城隍尊神誕辰的制定也是起於明代,當時官方規定了城隍尊神的祭祀活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城隍誕辰日的祭祀。
每年,上海城隍會有三次「出巡」活動,相當於廟會,其中有一次便是農曆二月廿一城隍尊神秦裕伯的誕辰祭祀。這一日,廟內匯聚各界精英,共祭城隍,精彩紛呈的酬神戲上演,並有隆重的出巡活動。百姓也可以在這一天共享一碗城隍老爺的壽麵,以求城隍老爺消災降福。可以說,熱鬧絕不亞於過年的喜慶。
疑是民國期間城隍老爺出巡
滿清直至民國時,全國各地道教的發展多遇到各種瓶頸,魔都上海也同樣如此,但每年的農曆二月廿一上海城隍尊神誕辰這一天,虔誠的信眾百姓們還是會來廟觀裡燒香禮神,與神明共慶,祈求消災解難。
明天便是庚子年農曆二月廿一,也就是上海城隍尊神誕辰,但由於疫情影響,信眾還無法來廟禮拜神明,可祈願神光護佑下,齊同慈愛,共渡時艱。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