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的康復,看一下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1-01-18 澎湃新聞

原創 科普工作委員會 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科普

靜坐時間過長容易導致下背痛。近年來,生活中受下背痛困擾的人群逐年上升。下背痛是指後背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適感,是一種常見的骨骼肌肉疾病。長期下背痛可影響生活質量,需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消除疼痛,增強背部肌肉力量。如何進行有效的下背痛康復訓練,你知道嗎?下背痛康復訓練方法,一起了解一下。

核心肌群訓練第一項-單橋

方法:仰臥位,雙手放在身體兩側,一側腿屈曲,一側腿伸直,屈髖角度達到最大,抬起臀部。

頻率:左右交替進行20秒/次,3次/組,3組/天。

效用:訓練腰背肌群,臀部肌群,腰背部肌群(多裂肌、豎脊肌、髂肋肌)的肌力與耐力。

核心肌群訓練第二項-俯橋

方法:俯臥位,雙上肢伸直,雙手支撐起身體,下肢用腳尖支撐,腳尖分開5~10釐米,腰腹部抬高,整個身體在一條直線上。

頻率:每個動作維持20秒,3次/組,3組/天。

效用:訓練肩部肌群、臀部肌群、大腿伸肌和屈肌肌群、上臂肌群、背部肌群的肌力與耐力。

核心肌群訓練第三項-側橋

方法:側臥位,一側手肘屈曲90度支撐身體,另一側手放在髂脊做叉腰動作,雙腿併攏,全身收緊,抬起臀部保持身體成一條直線,懸空的腿不要搖晃,始終緊貼另一隻腿,至最高點後稍停20秒,頂峰收縮臀部肌肉(夾緊),然後慢慢下放。

頻率:左右交替進行,20秒/次,3次/組,3組/天。

效用:訓練腹部肌群、大腿伸肌、胸部肌群、臀部肌群的肌力與耐力。

核心肌群訓練第四項-兩點跪位

方法:俯臥位,雙膝跪於墊上,雙手伸直支撐身體,然後將一側的上肢和另一側的下肢抬起,與地面平行,上臂抬至耳。

頻率:左右交替進行,每個姿勢保持20秒,3次/組,3組/天。

效用:訓練腹部肌群、臀部肌群、雙上肢屈肌和伸肌肌群,下肢肌群的肌力與耐力。

核心肌群訓練第五項-飛燕

方法:俯臥於床,用力挺胸抬頭,雙手向前伸直,膝關節伸直,兩腿向後用力,使頭胸四肢儘量抬離床面,似燕子飛狀。

頻率:左右交替進行,每個姿勢保持5秒,然後放鬆休息3秒,10次/組,3組/天。

效用:訓練臀部肌群、背部肌群、雙上肢肌群,雙下肢肌群的肌力和肌耐力標準進步走訓練。

標準健步走

健步走速度和運動量大於散步,在行走時保持身體軀幹伸直,同時收腹挺胸抬頭,由於健身走速度的加快,相應的肘關節要自然升值,相互配合,同時以肩關節為軸,前後自然擺臂,手肘彎90度向前後擺動45度,往上時拳頭不要超過你的胸部,幅度在120度至150度之間,也不要過身體的中線,往後拳頭不要過腰際,腿應朝前邁屈髖伸髖在30度到40度,由腳跟先著地,然後整個腳掌著地,右腳掌前腳尖的部分往後推,速度快步走120~140步/分鐘。

讓我們一起動起來,減少久坐的時間,擁有健康的生活。

如果您久坐而導致患有下背痛,請及時到醫院康復科諮詢醫師,並在醫師及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正確有效的下背痛康復訓練。也可參考視頻內容進行訓練,達到一定的預防下背痛效果,最後,祝您擁有健康的生活!

供稿:蔣東運、孫磊、陳蓉、李繼雄、胡敏、劉青

指導老師:黃璞

單位:貴州醫科大學

編輯:範起萌

中國康復醫學會作為全國獲得2020年中宣部、科技部、中國科協聯合表彰「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的為數不多的學會組織之一,長期致力於打造「科普之翼」,凝聚以科普工作委員會為主幹力量以及70多個分支機構康復同仁的共同努力,建立全國30餘個科普示範基地,開展康復科普推廣、學術培訓與科技志願服務等系列活動,及時、全方位的向全生命周期人群傳播康復科技成果及健康知識,指引大眾了解更多科學的防病治病知識,正確的認識疾病、了解康復、理解健康,努力融合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協同發展,藉助多樣化媒體平臺,動員全社會力量,構建具有康復特色的現代化康復科普工作體系,形成符合創新型國家水平的康復科普工作新格局。

本平臺所有科普作品僅供學習交流,作品版權歸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所有,請勿隨意轉載!

掃二維碼關注

本平臺科普內容獲中國科協科普部「科普中國共建基地2020年-2021年」項目資助

主審 :杜青

原標題:《下背痛的康復,看一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