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屠湘之後,大批江西人遷入,湘楚的原住民哪去了

2020-12-27 上遊新聞

湖南是中華民族農耕文化發源地之一,中華始祖炎帝及其部落長期生活棲息於此,現在依然有炎帝陵,神農大酒店等等紀念之處。

湖南發源史

其實最早的文明人生活在湖南,從三皇五帝時期開始。炎帝陵舜帝陵在湖南,堯帝生活在湖南攸縣,大家可以想一下古人以狩獵為生不可能在平原地區。另外,古代交通不便,幾位大帝不可能都對湖南感興趣,都千裡迢迢跑到湖南來發展事業,湖南的地理位置必然是一個重要原因。

最早的城池在湖南澧縣,因農耕文明的發展,才逐漸向北方平原地區遷移,這些都是有物證的。史書(包括《史記》)這些有文字記載的東西只能對當時的記錄是真實的,在當時記錄兩三千年前的東西未必準確,口傳的東西經幾代就會變樣,有些事件可能會是真實的,但事件發生的地點可能就不真實了。遷徙不說千年,三五代人之後對此也已經開始遺忘了。

洪武屠湘民間版本

小時候聽老人說,朱元璋血洗湖南的傳說,事情是這樣的:朱元璋統一稱帝後為了一個女人,這女人是一個碗星,朱元璋落難的時候女子救了朱元璋,事後朱承諾得天下後會用轎子抬進宮做他的皇后,可是一個碗星扣在頭上很難看。

抬至湖南街時,沿街的老百姓看後,個個笑話皇帝取了一個醜女做皇后,朱元璋憤怒之下下令血洗湖南街,可是領命的將軍錯把血洗湖南街聽成血洗湖南界,至後來湖南原住民被屠戮殆盡,這是民間流傳洪武屠湘的一種說法。而後來他的皇后一進入宮殿頭上扣的碗就被天上玉帝一個閃電撤掉了,變成一個漂亮的女人。

湖南遷徙史

湖南湖北在明朝時統稱湖廣,兩湖人民被遷移至四川,簡稱湖廣填四川,當時全國大移民有山西和湖廣,山西移民關外起點為洪桐縣大槐樹下,兩湖起點為湖北麻城,四川人家譜百分之八十所記家鄉在湖廣麻城縣孝感鄉,四川在明未清初遍地都建有湖廣會館,現重慶保留有會館。

湖廣轄現湖南湖北,廣西東北部,麻城還不全是起點,寶慶府才是最後的分散點,理清當時屯兵,與調遣就可知道一二。很多人查祖直接到江西就是一大錯誤,來至江西確實沒錯,但江西是個屯兵地相當現在的軍區,江西到湖廣才分散,到湖廣多以寶慶和麻城為集中地,但在這兩地住了多少年,多少代人,無論哪個姓氏譜都沒有記載,歷代口傳,後來才記錄,之所以出入很大。

我是湖南人,族譜記載祖籍江西南昌,而且我們漢川每個姓的族譜記載幾乎祖籍都是江西,據老一輩口口相傳的故事是湖北的陳友諒和安徽的朱元璋兵戈相向,而後陳友諒敗北,為了以絕後患,所以朱元璋對湖北湖南這邊趕盡殺絕了,而且說只剩下一對姓敖的姐弟兩個在蘆葦蕩裡活了下來。

江西人遷移

就是這樣衍生來的,由於楚地乃土地肥沃之地,所以把江西人用繩子綁著往北遷徙,如果中途有人要小便,就解一隻手,所以我們那裡現在小便叫解小手,如果要大便就把兩個手的繩子都解開,我們那裡現在叫解大手。而且傳說由於長時間遠涉,腳上的小指都踢破了,我們那裡的人是不是江西人都看腳的小指,有兩個指甲瓣的就是祖籍外地過來的。湖南的向氏、舒氏、田氏、覃氏、梅山符氏這些姓氏人群大多是少數民族漢化的姓氏。歷史上只有進入湘南、湘西深山的土家族、侗族、瑤族、苗族,才保留了獨立血統。

湖南除少數民族原住民外,漢族主要分為新湘語民系和老湘語民系,新湘語系是明初遷入湖南,新湘語更接近普通話北方漢話,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周邊,老湘語民系主要分布在山區,語言與普通話相隔較遠,比如雙峰、湘鄉等縣。

還有熊姓、羅姓大都是洞庭湖周邊原住民。能被算是原住民的只有湖南少數民族,自先秦以來,我們逐漸從洞庭湖區域往湘西湘南遷移,一是為躲避戰亂,二是躲避漢人的同化,留在湘中的少數民族,基本被同化乾淨,以至於很多為了享受政府公平待遇,合法冒充江西人。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洪武屠湘之後,大批江西人遷入,湘楚的原住民哪去了?
    遷徙不說千年,三五代人之後對此也已經開始遺忘了。洪武屠湘民間版本小時候聽老人說,朱元璋血洗湖南的傳說,事情是這樣的:朱元璋統一稱帝後為了一個女人,這女人是一個碗星,朱元璋落難的時候女子救了朱元璋,事後朱承諾得天下後會用轎子抬進宮做他的皇后,可是一個碗星扣在頭上很難看。
  • 湖南原住民去哪了?
    11月29日,湖南省博物館新館開放,其「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的大型展覽,追問湖南人從哪裡來。商人南來、楚人入湘、衣冠南渡、江西填湖廣,經過漫長的遷徙與融合,蠻人、濮人和越人為居民主體的蠻荒之地,成為了漢民族為主的地區,形成了獨特的湖湘文化。    面對從哪裡來的問題,大概不少湖南人都會答,我的祖輩來自江西。為什麼是江西,而不是其他省份?
  • 明朝時,已有不少許姓人開始陸續遷入四川
    明朝時,經過洪武初年的移民運動,許姓人在全國的分布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人口重心進一步向南方傾斜,當時已有不少許姓人開始陸續遷入四川。 一份資料顯示,明朝時許姓總人口有61萬,較宋朝時的總人口才增長了9萬,增長率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在全國姓氏的排名中,和宋朝一樣,仍在第26位。
  • 湖南幼專原創歌曲《湘楚一家親》獲獎
    紅網時刻常德1月4日訊(記者 白玲川)近日,湖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教師裴德雲參與創作的歌曲《湘楚一家親》,獲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共同抗疫 愛國力行」主題宣傳教育和網絡文化成果徵集展示活動三等獎。庚子之初,新冠橫行。病毒無情,人間有愛。
  • 青年工匠‖③並蒂蓮花別樣紅:湘楚人力模範「夫妻檔」王雷、林鳳
    ——習近平在湘楚人力資源集團有限公司有這樣一對特殊的夫妻,他們都是中共預備黨員,都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中的一員;他們在工作中相互鼓勵、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在生活中相互關心、相互照顧、相互扶攜……真可謂工作中的比翼鳥,生活上的連理枝。他們就是湘楚人力華菱湘鋼項目湘鋼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員工王雷和林鳳夫婦。
  • 兩人結婚之後,女方如果不將戶口遷入男方家裡,會有什麼影響
    現在,大部分女性結婚後以男性為中心,女性和男性結婚後將戶口遷入男性家。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女孩嫁入男方之後就是男方的人了,戶口也應該遷過來的,這樣才算真正意義上成為男方家裡的人,兩人結婚之後,女方如果不將戶口遷入男方家裡會有什麼影響呢?其實很多人對戶口遷移有誤解,沒有規定結婚後女方必須把戶口遷到男方家。這是一般認為的事情,但是我國的法律沒有規定。
  • 高山常青,澗水常藍,江西籍老兵與臺灣原住民超越血緣的親情往事
    就如這首歌一樣,幾十年來,臺灣社會在本省與外省、原住民與漢族同胞的融合之下,社會變得更加多元。江西籍赴臺老兵成義一家,就是這麼一個外省人與臺灣原住民家庭結合的溫暖縮影。成義,1916年出生,祖籍江西省大餘縣。成義兄弟姐妹共五人,其排行第三。原本在家鄉過著平靜生活的成義,因為戰亂時期遇到軍隊抓壯丁而被帶往臺灣,從此與老家親人分散在海峽兩岸。
  • 大明洪武年間的王妃:一入侯門深似海,淹死冤不冤?!
    湘王妃吳氏(海國襄毅公吳禎之女),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九月冊封。代王妃徐氏(中山武寧王徐達次女),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九月冊封。肅王妃孫氏(指揮孫繼達之女),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十二月冊封。遼王妃郭氏(營國威襄公郭英之女),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十月冊封。
  • 湘獻王朱柏:鐵骨錚錚,以死明志的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第十二子
    吳良死於洪武十四年,時年58歲,比朱元璋還大4歲。由此可知兄弟二人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同輩之人,所以吳禎的女兒嫁給朱元璋的兒子,輩分上也合適。但是吳高是吳良的兒子,如果湘王妃是他女兒,那也就是吳良的孫女,和朱柏就差輩了。此外在明初才子觧縉所著《湘獻王神道碑文》中也明確記載「妃吳氏,靖海侯禎之女。」兩相印證,可以確定湘王妃吳氏是第二代靖海侯吳忠的妹妹,而非第二代江陰侯吳高的女兒。
  • 臺灣四大族群: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
    臺灣四大族群為屬於南島語系的「原住民」、屬於漢藏語系、具有臺灣省籍的「福佬人(閩南人)」與「客家人」、以及戰後由大陸各省陸續遷臺的「外省人」(及其後代)。原住民原住民族約有57萬1816人,佔臺灣總人口數的2.4%,目前,經認定的原住民族有: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等16族,各族群擁有自己的文化、語言、風俗習慣和社會結構,對臺灣而言,原住民族是歷史與文化的重要根源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為何楚滅楚人想著復國,而秦朝滅亡後無人復秦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話最早是楚南公說的,楚南公是誰,沒有人知道,從名字看應該是楚國的貴族,這話啥時候說的,也不知道,只知道範增對項梁複述了這一番話,這番話的背景是天下開始蜂擁反秦最關鍵的時候,尤其是楚人反秦最為激烈。
  • 小湘漫談丨湖湘方言反映湖湘文化
    宋衛之間凡怒而噎噫謂之脅鬩,南楚江湘之間謂之嘽咺。」。 揚雄 今湖南地處亞熱帶向溫帶過渡地段,四季分明,降水豐富;地理位置上,東接江西,北臨川鄂,南座兩廣,境內山丘起伏,湖泊密布,是有名的「魚米之鄉」。這樣的地理氣候條件,造就了頗具特色的水鄉文化。人們日常生活經常與「水」打交道,因此,一批與「水」這個語素相關的詞語應運而生。
  • 客家人歷史上的六次南遷,你知道在哪嗎?
    當時,為了避難,一部分中原居民輾轉遷入閩粵贛邊區。稍後,由於南北對峙,又有大約96萬中原人民南遷至長江中遊兩岸。 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贛南,一部分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地區。
  • 謝姓開國將軍:江西人多,還是湖北人多?
    楚人滅申並遷謝姓族人於淮河上遊,從此,謝姓族人開始了南遷的歷程,謝姓的人口有1000多萬,是我國人口大姓,比較知名的歷史名人有晉代名臣謝安、謝玄。謝姓在近代將星雲集,有19位開國將軍,一位開國上將、一位開國中將,十七位開國少將,那麼這些謝姓開國將軍,主要來自哪兒?
  • 湘商人物|臺灣湘商文化第一人:熊子傑
    因為在臺灣很多人會講閩南話和普通話,很難從語言上去認定你是不是湖南人。第二點呢,就是我們臺灣的湖南商人做的企業,沒有像大陸湘商做得這麼成功的。第三個難度就是,臺灣的經濟發展都以民間為主,政府的參與比較少,所以臺灣湘商跟政府之間的這種互動以及取得一些政策,那就很難;反而是我們到大陸取得一些資源比較多。
  • 你知道現在的深圳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今天就讓我們通過深圳的前世今生來了解一下現在深圳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一)深圳古代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在談及深圳人口問題時候,我們往往會把深圳當成改革開放第一城,認為現在的深圳人口都是靠「深圳速度」增長的,而往往忽略了深圳的原住民。深圳的前世為寶安縣,那麼歷史上的原寶安縣居民則是深圳的原住民。
  • 朱元璋與他的洪武四大案
    洪武十年(1377年),李善長年事已高,胡惟庸升任左丞相,他做了7年丞相,任期內在朝中遍植朋黨,不遺餘力地打擊異己,使得淮西朋黨集團的勢力不斷膨脹。譬如,浙江青田人劉基(劉伯溫),曾輔佐朱元璋,立下過汗馬功勞,但由於他與淮西朋黨集團的矛盾,一直未受重用。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劉伯溫僅封為誠意伯,歲祿只有240石。
  • 羅城遺址:楚文化入湘最早的切入點之一
    根據考古發掘成果,來自武漢大學、鄭州大學、廈門大學、安徽大學,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浙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的專家認為:羅城遺址是目前所知典型楚文化進入湖南最早的地點之一。(羅城遺址。)春秋時期羅國移民的安置地羅城遺址位於湖南省嶽陽市屈原管理區河市鎮古羅城村。是湖南省人民政府1956年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