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被廣泛的討論著,我們不僅會懷疑自己是否患有抑鬱症,同時也因新聞報導中名人患有抑鬱症而嘆息。
我們害怕抑鬱症,越害怕就越容易「神化」抑鬱症。
抑鬱症經常被與抑鬱情緒弄混,實際上,這倆不是一回事。
抑鬱情緒:是一組「不開心」的情緒,包括悲傷、苦惱、沮喪的,任何人都會遇到。
這個「不開心」的情緒反應是「負性」的,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消極的影響。
快節奏的生活使人感到焦慮,疲憊和沮喪,這些都可能對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當我們遇到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情況時,理所當然會產生抑鬱情緒,這是情緒宣洩的正常反應。
相關研究發現,30%的人都會出現抑鬱情緒:
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未來,覺得什麼都無趣,難過,沒動力,悲觀,覺得還不如死了。
一般來講這種抑鬱情緒在持續一段時間後,在當事人換了環境,或者交了新朋友之後就可以改善。
你的朋友要是抑鬱了,你的陪伴和支持當然是很好的解決方式。
然而抑鬱症完全不同。
抑鬱症有哪些具體症狀?
情緒低落
常常表現為心情不好,高興不起來;
感到自己無用、無助或絕望,認為生活毫無價值;
或感到自己無法好轉,對治療和康復失去信心;
對前途感到絕望,認為自己給別人帶來的只有麻煩,連累了家人,甚至厭世、不願活下去。
情緒的改變
抑鬱症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憂鬱的情緒。
會感到悲傷、無助、沒有希望、也會常哭泣。
自尊和自信經常會快速下降,許多人更會產生罪惡感、以及無價值感。
並不是所有抑鬱症的患者都會感覺憂鬱,有時其它的情緒會更明顯。
生理上的改變
會影響許多方面的生理功能。
舉例來說,它會使你的睡眠和飲食習慣產生巨大的混亂。
你可能醒來卻再也無法入睡,可能整天睡眼惺忪卻花上更久時間待在床上。
你可能飲食過量而變得過重,也可能失去胃口而體重減輕。
你的性慾可能會下降,甚至消失。
抑鬱症會削弱你的活力。
抑鬱症患者常會覺得疲累、動作變慢、或是感到精疲力竭。
抑鬱是深深的自我傷害。
抑鬱讓人悲觀多疑,這是對自己深深的傷害。
通常,抑鬱的人不會去傷害他人,他們只會越來越多地傷害自己。
傷害,並不一定是對身體上的傷害。
抑鬱的人總是傷害自己傷得越來越深。
抑鬱是一種武器,但是這件武器不是向外刺去,砍傷他人。
抑鬱的人會砍傷自己,並讓你覺得痛苦,這就是變得抑鬱的方式。
抑鬱的狀態是一個人的攻擊性全部指向自身的一種狀態。
對抑鬱症患者的看法及信念進一步分析,我們就會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追求——完美主義!
渴求所有人都接受自己,所以才會過於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希望自己是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才會對自己哪怕一點點的缺點都耿耿於懷。
覺得自己比別人,甚至比所有人都強,所以才會對自己的失敗及不如人的地方難以釋懷。
想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所以才會對自己百般挑剔、不滿。
種種自我要求,才使患者不斷苛求、攻擊、憎恨現實中的自己。
同時,也通過自我攻擊來維護虛幻的自我形象。
以上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然後自我攻擊。
抑鬱的人把自己封閉在一個自己製造的世界。
所以這也反映了自己在成年人期間時常將自己的心理機制退行到孩子時期,所以大部分神經症的問題都是反映出來患者在自己的肛欲期沒有處理好關係,造成了創傷。
習慣自我攻擊的人,家人、朋友都在乎,卻唯獨不關心自己。
多少次拒絕、反抗、憤怒都被壓制住了,默默戒掉了情緒,越活越憋屈。
如受到外界的無論言語或者實質性傷害,都覺得是自己的錯。
首先內咎和自責,對自己充滿憤怒,絲毫不會把攻擊性指向傷害的來源。
再比如面對外界的競爭和壓力,攻擊性沒有明確指向的時候,內心不斷指責自己,形成巨大的內耗,喪失行動力又加重了自責,就此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你患有抑鬱症,這裡有個好消息,通過治療,可以減輕抑鬱。
80%-90%的抑鬱人群會得到某種症狀的減輕。
治療包括藥物和心理治療兩種,對許多人來說,兩種治療的聯合已經證明比單獨任意一種更有療效。
花時間去了解你自己,不理會別人心中你是怎樣的人。
想想你最欣賞自己的5件事,一旦想要自責,神經敏感的時候,就看一看這五條。
清楚你自己的情緒爆發點,再次發生同樣情況時,問自己:
我是真的感到不安,還是只是被觸到了過去的痛點?
抑鬱症患者的孤獨與絕望,經常來自於外界的誤解或輕視。
外界不明白你是真的生病了,而且這種病還很複雜,從而產生許多的冷嘲熱諷,這會讓抑鬱症患者本就黑暗的生活雪上加霜。
與抑鬱症對抗,患者需要的不是周圍人的大道理,而是支持與鼓勵,再簡單一點,就是理解與關心。
保持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家人、親戚、朋友、同學、同事、鄰居等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社會支持系統。
感到不舒服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求助於自己的支持系統,尤其是親人,相信他們都會願意成為患者最強有力的支撐。
抑鬱症的確有一定的自愈性,不過,得了抑鬱症,等待自愈太冒險,不值得提倡。
人類的攻擊性是保護自己的邊界的,如果我們過度的自責,將攻擊性回歸到自己身上,那麼相當於放棄了自我保護。
有時候,我們會想自責是一種接納嗎?
我想自責不是接納,無論是責備他人還是責備自己,都是不願意接受現實的表現,我們是要看清事實,看清對方的真實,看清自己的真實,然後選擇可以做的部分,行走中道。
對於抑鬱症患者,我表示深深理解,並願你不要放棄勇氣,哪怕每天只有一點點,那也是值得你堅持下去的動力。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塔羅牌佔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體會愛的老靈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重要的是:一個認真熱愛生活的心理師
以有限文字,寫無限可能
倡導以愛為本質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諦,生命的真意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