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周總有那麼幾天感覺自己無用,是不是抑鬱了?

2021-01-08 青雲心理工作室

抑鬱症被廣泛的討論著,我們不僅會懷疑自己是否患有抑鬱症,同時也因新聞報導中名人患有抑鬱症而嘆息。

我們害怕抑鬱症,越害怕就越容易「神化」抑鬱症。

抑鬱症經常被與抑鬱情緒弄混,實際上,這倆不是一回事。

抑鬱情緒:是一組「不開心」的情緒,包括悲傷、苦惱、沮喪的,任何人都會遇到。

這個「不開心」的情緒反應是「負性」的,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消極的影響。

快節奏的生活使人感到焦慮,疲憊和沮喪,這些都可能對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當我們遇到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情況時,理所當然會產生抑鬱情緒,這是情緒宣洩的正常反應。

相關研究發現,30%的人都會出現抑鬱情緒:

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未來,覺得什麼都無趣,難過,沒動力,悲觀,覺得還不如死了。

一般來講這種抑鬱情緒在持續一段時間後,在當事人換了環境,或者交了新朋友之後就可以改善。

你的朋友要是抑鬱了,你的陪伴和支持當然是很好的解決方式。

然而抑鬱症完全不同。

抑鬱症有哪些具體症狀?

情緒低落

常常表現為心情不好,高興不起來;

感到自己無用、無助或絕望,認為生活毫無價值;

或感到自己無法好轉,對治療和康復失去信心;

對前途感到絕望,認為自己給別人帶來的只有麻煩,連累了家人,甚至厭世、不願活下去。

情緒的改變

抑鬱症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憂鬱的情緒。

會感到悲傷、無助、沒有希望、也會常哭泣。

自尊和自信經常會快速下降,許多人更會產生罪惡感、以及無價值感。

並不是所有抑鬱症的患者都會感覺憂鬱,有時其它的情緒會更明顯。

生理上的改變

會影響許多方面的生理功能。

舉例來說,它會使你的睡眠和飲食習慣產生巨大的混亂。

你可能醒來卻再也無法入睡,可能整天睡眼惺忪卻花上更久時間待在床上。

你可能飲食過量而變得過重,也可能失去胃口而體重減輕。

你的性慾可能會下降,甚至消失。

抑鬱症會削弱你的活力。

抑鬱症患者常會覺得疲累、動作變慢、或是感到精疲力竭。

抑鬱是深深的自我傷害。

抑鬱讓人悲觀多疑,這是對自己深深的傷害。

通常,抑鬱的人不會去傷害他人,他們只會越來越多地傷害自己。

傷害,並不一定是對身體上的傷害。

抑鬱的人總是傷害自己傷得越來越深。

抑鬱是一種武器,但是這件武器不是向外刺去,砍傷他人。

抑鬱的人會砍傷自己,並讓你覺得痛苦,這就是變得抑鬱的方式。

抑鬱的狀態是一個人的攻擊性全部指向自身的一種狀態。

對抑鬱症患者的看法及信念進一步分析,我們就會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追求——完美主義!

渴求所有人都接受自己,所以才會過於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希望自己是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才會對自己哪怕一點點的缺點都耿耿於懷。

覺得自己比別人,甚至比所有人都強,所以才會對自己的失敗及不如人的地方難以釋懷。

想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所以才會對自己百般挑剔、不滿。

種種自我要求,才使患者不斷苛求、攻擊、憎恨現實中的自己。

同時,也通過自我攻擊來維護虛幻的自我形象。

以上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然後自我攻擊。

抑鬱的人把自己封閉在一個自己製造的世界。

所以這也反映了自己在成年人期間時常將自己的心理機制退行到孩子時期,所以大部分神經症的問題都是反映出來患者在自己的肛欲期沒有處理好關係,造成了創傷。

習慣自我攻擊的人,家人、朋友都在乎,卻唯獨不關心自己。

多少次拒絕、反抗、憤怒都被壓制住了,默默戒掉了情緒,越活越憋屈。

如受到外界的無論言語或者實質性傷害,都覺得是自己的錯。

首先內咎和自責,對自己充滿憤怒,絲毫不會把攻擊性指向傷害的來源。

再比如面對外界的競爭和壓力,攻擊性沒有明確指向的時候,內心不斷指責自己,形成巨大的內耗,喪失行動力又加重了自責,就此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你患有抑鬱症,這裡有個好消息,通過治療,可以減輕抑鬱。

80%-90%的抑鬱人群會得到某種症狀的減輕。

治療包括藥物和心理治療兩種,對許多人來說,兩種治療的聯合已經證明比單獨任意一種更有療效。

花時間去了解你自己,不理會別人心中你是怎樣的人。

想想你最欣賞自己的5件事,一旦想要自責,神經敏感的時候,就看一看這五條。

清楚你自己的情緒爆發點,再次發生同樣情況時,問自己:

我是真的感到不安,還是只是被觸到了過去的痛點?

抑鬱症患者的孤獨與絕望,經常來自於外界的誤解或輕視。

外界不明白你是真的生病了,而且這種病還很複雜,從而產生許多的冷嘲熱諷,這會讓抑鬱症患者本就黑暗的生活雪上加霜。

與抑鬱症對抗,患者需要的不是周圍人的大道理,而是支持與鼓勵,再簡單一點,就是理解與關心。

保持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家人、親戚、朋友、同學、同事、鄰居等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社會支持系統。

感到不舒服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求助於自己的支持系統,尤其是親人,相信他們都會願意成為患者最強有力的支撐。

抑鬱症的確有一定的自愈性,不過,得了抑鬱症,等待自愈太冒險,不值得提倡。

人類的攻擊性是保護自己的邊界的,如果我們過度的自責,將攻擊性回歸到自己身上,那麼相當於放棄了自我保護。

有時候,我們會想自責是一種接納嗎?

我想自責不是接納,無論是責備他人還是責備自己,都是不願意接受現實的表現,我們是要看清事實,看清對方的真實,看清自己的真實,然後選擇可以做的部分,行走中道。

對於抑鬱症患者,我表示深深理解,並願你不要放棄勇氣,哪怕每天只有一點點,那也是值得你堅持下去的動力。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塔羅牌佔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體會愛的老靈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重要的是:一個認真熱愛生活的心理師

以有限文字,寫無限可能

倡導以愛為本質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諦,生命的真意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你是不是總感覺自己不好?
    我不知道你有時候會不會遇到這種情況,走在路上,一有人看你就會開始想,是不是自己的衣服或妝容很奇怪?在一次面試中失敗了就很氣餒,覺得自己很差勁,遇到優秀的人對你有好感,第一反應是自己配不配得上她,如果你總是有這些想法的話,你可能對自己的認同感就比較低了。
  • 懷孕幾天有感覺?一般都有哪些感覺呢?
    懷孕最快幾天會有感覺呢?1、同房一周後,Hcg進入母血:懷孕最快幾天會有感覺?這一點很難講,這取決於孕媽的心理敏感程度。神經大條一些的朋友,可能在懷孕2個月才有感覺。而敏感的朋友,在同房一周後就有明顯的感覺。因為精卵結合後,在受精的第7~第10日開始著床程序。
  • 色彩心理學提醒你:孩子如果鍾愛這種顏色,可能是「抑鬱質」人格
    ,國慶長假期間,張穎終於抽出了幾天時間,準備來好好陪陪女兒。 由顏色來推斷性格特徵實際上是有科學依據的,在心理學的範疇中,色彩心理學是一項重要的內容。 例如張穎的女兒對黑色極為熱衷,而黑色代表了壓抑,沉悶,神秘,再加上老師對張穎反饋的情況,那麼她很可能就是擁有「抑鬱質」人格。
  •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抑鬱了?測試一下就知道
    3、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一事無成。4、你常常生氣而且容易激動。5、你不想吃東西,沒有食慾,感覺不出任何味道。6、即使有家人和朋友幫助你,你仍然無法擺脫心中的苦惱。7、你感到精力不能集中。20、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21、你覺得自己的話語越來越少,不願意主動與別人交談。22、在清晨和上午常覺得心情極差。23、沒心思看電視、報紙、課外讀物,幹什麼都高興不起來。
  • 心理學:動畫大片《頭腦特工隊》的心理解析,萊莉的抑鬱能好嗎
    心理學:動畫大片《頭腦特工隊》的心理解析,萊莉的抑鬱能好嗎文,王彥輝朋友推薦我看《頭腦特工隊》,並說她有點女主的抑鬱特徵,不知該怎麼辦?其實,如果真抑鬱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生活那麼艱難,誰還不抑鬱幾天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這麼擔心抑鬱,實際上是對抑鬱的一種誤解。他們之所以這麼害怕抑鬱,是把抑鬱看成了絕症,不是精神分裂,就是大腦錯亂,或者接近快要自殺之類的問題。
  • 總被人說:「拜託,你有什麼好抑鬱的?」
    《正午之魔》的作者安德魯·所羅門論及抑鬱的汙名化:「人們可以勇敢'出櫃',公開談論自己的同性戀身份,公開自己酗酒,自己不幸沾染性病,甚至有人公開自己虐待兒童,卻仍然覺得公開談論自己的抑鬱經歷太過丟臉。"安德魯是劍橋心理學博士,有近三十年的抑鬱症經歷,歷經四大洲的遊歷與採寫,才完成了《正午之魔》這本心血之作。該書最早中文版名為《走出憂鬱》。
  • 心理學:「因為愛情」結婚的夫妻吵鬧一生,女兒怕回家抑鬱復發
    作者:劉英雅 前幾天看到有個女人說她的父母因很相愛結婚,但他們的婚姻卻是吵得不可開交,現在跟她說,他們要離婚。吵了這麼多年,鬧離婚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雖然她也不確定他們會不會離婚,但是她怕回家,怕回去自己抑鬱症會又爆發了。 這個女人有家不敢回,或許在內心 ,她就沒有一個可以皈依的家,沒有可以讓她安生的家。 事實上,這對父母本身都找不到他們自己。
  • 經歷抑鬱之後,我成為了一名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救贖自己、療愈他人
    於是,她選擇了心理學專業,如今正是一名心理學專業在讀學生,即將轉變成一個心理學專業人員,用她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來療愈自己、治癒別人,完成自我救贖。 她的經歷再一次告訴我們:抑鬱的到來,不只是為了讓你受苦,而是提醒你關注自己生命中缺失的部分,更好地認識自己、愛自己,達到生命的圓滿。
  • 懷孕最快幾天有感覺?
    一直以來我的例假都非常準時,算下來應該是這個月的1號要來,結果到今天都還沒有來,我懷疑是不是懷孕了,但是昨天用驗孕棒測了一下沒有啊!懷孕最快要多久才能測出來?身體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嗎?很多育齡女性朋友最關心的就是例假了,多希望一開始備孕例假就推遲,早早懷上也免得總是被家人催生。受孕成功以後,準媽媽都希望自己能第一時間收到愛的訊號,那懷孕了最快幾天才會有感覺呢?
  • 最專業的抑鬱測試,測測你的抑鬱程度有幾級?
    · 正視自己的抑鬱情緒,不要太懂事自我麻痺和告訴自己「我很好」並不能消除抑鬱,所以你大可不必太懂事,害怕因為承認抑鬱而給他人帶來負擔。正視自己的抑鬱情緒,不要遮掩和逃避,去面對它、挑戰它,抑鬱的黑狗終將落敗。
  • 懷孕最快幾天有感覺,有這幾種表現,恭喜你懷孕了
    懷孕最快幾天會有反應?什麼時候可以測是不是懷孕?在生活中有很多備孕的女性都有這樣的疑問,總是在進行夫妻生活後沒多久就想知道自己是否懷孕,也會通過一些自己所了解的日常習慣來判斷。甚至有些女性因為受到外來因素家庭傳統等影響,讓自己以為自己成功懷孕了,但實際上有可能只是個「烏龍」。
  • 吸血鬼卻說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
    吸血鬼卻說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hello ,各位看官們,俗話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搞笑漫畫》本期推薦:狼人脫光衣服等變身?吸血鬼卻說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爆笑來襲,希望能在大家繁忙的生活中帶來一些歡樂,適當的釋放下壓力哈~
  • 為什麼總感覺別人比自己過得幸福?
    她覺得自己很努力,過得也不錯,可與朋友圈所曬得 「美好」 相比,還是覺得別人的生活,都比她過得要幸福,覺得焦慮!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朋友工資不多,花唄、信用卡欠了不少,說是下個季度的房租都沒著落,傾訴時感覺他很焦慮,可平時好像還是樂呵呵的,真羨慕他的樂觀和淡定。結婚的同學生了小孩,感覺她們一家三口真幸福; 單身的閨蜜,一個人生活的可真瀟灑。
  • 工作讓我抑鬱,上班就和上墳一樣,感覺每天都很難受,怎麼辦?
    有必要看看醫生了?上班工作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場景,除了賺錢和生存的需要,它還要陪伴我們成長。這裡有三個詞很刺眼,描述出一種上班的心態:抑鬱、上墳、難受。抑鬱,是對工作的感觸,沒有熱情、沒有專注;上墳,是工作的感受,痛苦、煎熬;難受,是工作的反饋,不能忍受、不能融入。離職不就解決問題了?馬雲說,要離職無怪乎就兩個原因:一個是錢少,一個是受委屈了,其實還有第三個原因,沒感覺了。
  • 心理學:原生家庭是抑鬱的根源
    匿名答友抑鬱本身就已經很痛苦了,很多父母還認為孩子是裝病逃避,這不但不會讓孩子擺脫負面情緒,反而更加逆反,加重抑鬱。家長會為自己抱不平,自己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最後結果讓孩子恨自己,到底抑鬱症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
  • 焦慮抑鬱究竟是什麼感覺?真的有那麼可怕嗎?親身經歷告訴你
    這裡是森森 一個輕度焦慮抑鬱症青年 靠著自己內心強烈的求生欲緩慢爬出抑鬱的泥沼 願對屏幕前的你有所幫助首先?什麼是抑鬱?抑鬱症是抑鬱障礙的一種典型情況。抑鬱症是一種患病率高、治療率低且復發率高的精神障礙,它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部分患者有存在自傷、自殺行為,可伴有妄想、幻覺等精神病性症狀,嚴重時可能發生抑鬱性木僵。發作時一般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精力缺乏等。
  • 心理學家:總覺得自己很沒用、一無是處,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幾乎所有抑鬱症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低自尊」。總覺得自己這不好,那不行,把焦點都放在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上,看不到自己的優點,也不能長期發揮自己的優勢。一次、兩次、三次消極的評價不足以患上抑鬱症,但每次遇到點麻煩和困難,就開始貶低和抨擊自己,那麼量變就會產生質變,養成一個難以攻破的負面思維習慣,從而越想越消極,越想越抑鬱,越想越討厭、憎惡自己。
  • 生完二胎後,感覺自己有點抑鬱,總是想發火,特別煩躁,怎麼辦?
    生完一胎的時候,也出現了產後抑鬱的症狀,動不動就想發火,煩躁不安,焦慮,整天把自己關起來,害怕出門。其實大概有一半的女性在生完孩子後,都會出現產後抑鬱的症狀,有些人2-3個月左右會自行恢復,有些人要1-2年才恢復,嚴重可能要靠藥物治療。新手媽媽出現了產後抑鬱的症狀也不要著急,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了解產後抑鬱產生的原因,有什麼症狀,對應自己的嚴重程度,做相對應的治療,一般都可以恢復的。
  • 懷孕後最快幾天有感覺?一般來說需要達到這個天數
    在生活中有很多備孕的女性都比較焦急,總是在進行夫妻生活後沒多久就想知道自己是否懷孕,也會通過一些反應來判斷。甚至有些女性因為受到心理的驅使,讓自己有一些類似懷孕的感覺,就認為自己可能懷孕。因此有很多備孕的女性比較疑惑,在懷孕後幾天最快有感覺,一般來講需要達到這個天數。
  • 有戀物癖的人是不是變態?超職教育心理學
    大S從前受雜誌專訪時,就自曝過有收集屍體照的癖好。大s自曝稱,在路上看到死狗、死貓的話,她會用相機拍下當成「永遠的紀念」。自己的房裡掛滿從網上下載的屍體照,每晚入眠有「死屍」陪睡。《自體心理學理論》中有一個這樣的案例:一位男性患者偷女性內褲成癮,在與諮詢師交流的過程中,他承認,自己在年幼時母親病逝後,便用內褲來作為自己的「所戀之物」,以此來替代母親在自己心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