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剛開始的時候,順治皇帝身邊有個和尚叫行森,看上去氣焰十分囂張。好像在他的眼裡,順治皇帝不是他的上司,而是他的下屬。根據電視劇的結果,行森最後成功的勸導順治皇帝出家了。
很多觀眾在這裡有疑問,順治皇帝正是青年,還不到30歲,行森和尚為什麼一應要勸順治皇帝出家?他為何一定相信順治皇帝會出家?
我們來看一下行森的身份,明面上他是五臺山的和尚。但是行森是什麼時候出家的,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出家也沒有人知道,出家了以後,不好好念經,反而主動跑到皇宮裡,勸導皇帝出家,他的動機是什麼,很值得大家來探討。
行森身份猜想
行森勸導順治皇帝出家,得好處的人不少。那麼行森的動機是什麼呢,圖名?還是圖利?還是別的?不同的企圖導致行森的身份可能是合作者,也可能是被脅迫者,或者是間諜還有可能是崇禎皇帝的餘黨……
1合作者
有句話說得好,沙子是垃圾,石子是垃圾,水泥是垃圾,要是把它們用水按適當比例的攪拌晾乾後,就成了混泥土。行森和尚正是這沙子、石子、水泥中的一種。
行森如果是合作者,一個陰謀的合作者。從順治皇帝出家以後,朝廷勢力的變化來看,先不說鰲拜得利最多,他從四大輔臣之末,變成了首輔。就說他能做上四大輔臣,恐怕行森的功勞不小。
作為合作者,鰲拜自然要的是權力,順治皇帝出家以後,小康熙上位,鰲拜的權力漸漸變大。而行森和尚,要的是美名,他想要勸導一位皇帝出家,這是自古以來都沒有的「美事」,成功了自然可以千古留名。
2被脅迫者
有位智者曾經說過,想要讓一個人主動為自己做事,除了用金錢收買之外,最好的辦法就是威脅他。看著行森和尚那麼賣力的勸導順治皇帝,極有可能是受到了威脅。
按說行森作為出家人,本該好好念經禮佛。不該出現在朝堂裡。但是有些人發現順治皇帝平日裡喜歡看佛經,於是用高價到五臺山請行森給順治講經。
行森本來是不同意的,但是脅迫他的陰謀家,以行森的家人和全寺僧眾的性命做威脅,行森沒有辦法,只好趕鴨子上架。但是行森遇到順治皇帝以後,發現順治皇帝真的跟佛有緣,所以由脅迫變主動勸導了。
3崇禎餘黨
大明崇禎皇帝是在煤山上吊自殺的。但是在他執政的17年期間,並不是沒有做一件好事的。崇禎皇帝其實是非常努力的,只是時運不濟,內憂外患,讓他無法招架。
在崇禎皇帝的一生中,也做過不少好事。其中行森和尚年少時,曾經受過崇禎皇帝的大恩。有道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行森也是這種人。
順治皇帝入關進京後,崇禎皇帝就自殺了,行森眼看著,順治皇帝接管了皇宮。想到當年崇禎皇帝的大恩,他決定為崇禎皇帝報仇。雖然殺不了順治,但也要把他從皇位上拉下來。
於是化作順治皇帝經常召見的五臺山和尚,用這種辦法來完成自己天生的使命。
4董鄂妃的情夫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並沒有交代董鄂妃的來歷,有些野史記載,董鄂妃以前名叫董小宛,是江淮名妓。順治皇帝貪戀她的美貌,用強硬手段,把她請進皇帝,封為鄂貴妃。
但是董小宛進宮以前,在江淮,也曾經是有過心愛之人的。只是那位心愛之位權小位卑,沒有辦法和皇權對抗。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心愛的女人被順治皇帝搶去。
但是董鄂妃的那位心愛之人不甘心,自己的情人就這樣皇帝搶去了,他發誓要報仇。於是多方打聽到順治皇帝經常招五臺山的僧人進宮說法。
那位才子知道了這個消息,於是主動到五臺山出家,憑著驚人的才華,兩三年間就做到了主持和尚,得到了順治皇帝的召見,他出了家,佛不讓殺生,所以他不刺殺順治皇帝,只要把順治從皇帝位置上拉下來,就算是報了他的奪妻之恨。
以上這些都是個人的猜測,其實關於行森和尚的身份,還有很多種猜測,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辯證什麼或者考證什麼,只是為了發散思維,和大家交流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