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Public Enemies(公眾之敵)》海報。2009年環球影業出品,麥可·曼導演,約翰尼·德普、克裡斯蒂安·貝爾、瑪麗昂·歌迪亞主演,描寫的是著名銀行搶劫犯迪林傑(約翰尼·德普飾)危機重重的短暫一生
《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原標題《震驚世界的連環兇案之「全民公敵」迪林傑:反覆越獄的銀行大盜》,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歡迎廣大讀者分享到朋友圈。
「我正走在一條單向的大路上,我無法欺騙自己,我沒有歸宿,如果我投降,那就意味著電椅,如果我繼續,那我做一次就賺一次。」
——迪林傑
2013年4月13日,法國北部,戒備森嚴的塞克丁鎮監獄傳出幾聲巨響,監獄5道大門被接連炸開,灰煙未散,重刑犯雷杜因·法伊德劫持著數名獄警衝出監獄,駕車逃之夭夭。
擁有220名獄警的監獄方直接將這一嚴重越獄事件稱為「戰爭行為」,4名被挾持的警察人質聲稱遭受了嚴重的心理創傷。法國警方申請了覆蓋整個歐盟的通緝令,對法伊德展開大規模搜捕,至今還未找到。
現年40歲的法伊德是一個愛看電影的文藝大盜,他認為他的犯罪「靈感」主要來自於美國好萊塢黑幫電影,並宣稱:「對我而言,電影就是武裝搶劫的用戶指南。」
這份指南中就包括好萊塢黑幫電影的經典之作《公眾之敵》,主人公是美國歷史上最著名銀行劫犯之一——約翰·迪林傑。
約翰·迪林傑,1934年
約翰·迪林傑是誰?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美國民眾認為,他是大蕭條時期劫富濟貧的羅賓漢;美國銀行家斷言,他是可恨的搶劫犯;聯邦調查局表示,他是「全民公敵」;而在同夥眼中,他是一個有情有義的鐵哥們兒。
迪林傑生於1903年,死於1934年,短暫一生中,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作案、越獄,再作案、再越獄。
迪林傑出生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城,父親是一個雜貨店主,脾氣古怪,對小迪林傑的態度在嚴苛與放任之間搖擺,前一天還用木板痛打他,後一天卻給他足夠的錢買糖果。
迪林傑長大一些後,在外面惹的麻煩就沒斷過。12歲時,他組織鄰裡的孩子成立了一個「骯髒十二人」的社區小黑幫,但很少給鄰居惹麻煩,而是專門從過往的貨車上偷煤賣錢,被捕後因為博得了法官的同情而被輕鬆放過。
1923年迪林傑失業了,整天流連在彈子房,雖然困窘,但生活卻仍然放蕩不羈,與妓女縱情交往。有一次,他要去跟一個女孩約會,但是沒有體面的汽車,乾脆偷了一輛。
迪林傑結婚後,做了倒插門的女婿,生活似乎安定了一些。一個同伴發現食品雜貨商老闆莫根每周都會去一次理髮店,隨身帶有當天的營業收入,於是動員迪林傑一起去搞點錢。
迪林傑把一塊木頭雕刻成柯爾特點38型手槍的形狀,再塗上黑鞋油,並使用它成功越獄
1924年9月6日,醉醺醺的迪林傑拿著一把手槍和一個手帕包著的螺栓,攔住了前往理髮店的莫根,二話不說就用螺栓猛打莫根的頭,莫根跪在地上,大聲呼喊共濟會的求救暗語:「誰來幫幫寡婦的兒子?」吸引了其他人前來救援,迪林傑一看苗頭不對,趕緊逃跑了。
兩天後,迪林傑就被抓獲,搶劫、傷人兩項重罪等著他。法庭上,迪林傑先是否認一切罪行,但法官允諾若他認罪將得到寬大處理。迪林傑的父親也勸他坦白一切,迪林傑照做了,結果,他得到了該罪名下的最大刑期——入獄10年。
這次顯失公允的判決,顯然徹底斷絕了迪林傑當個老實人的想法,他以後再也沒有把法律放在眼裡。
服刑時,迪林傑在監獄襯衣廠擔任裁縫,他不僅完成雙份工作,還經常幫助其他獄友,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之士,這些被迪林傑稱之為「有價值的朋友」,包括日後迪林傑匪幫的核心成員:哈裡·皮埃爾彭特、荷馬·范米特、哈米爾頓和查爾斯·馬克雷。
讓迪林傑早點出獄是這些「朋友」的「理想」,因為他們相信迪林傑有辦法把他們也弄出去。
1933年5月22日,迪林傑獲假釋出獄,出獄後他的行動目標就是拯救繼續待在牢裡的朋友們。迪林傑急需用錢買槍,此時的美國正處在大蕭條之中,工廠倒閉,銀行破產,工人失業。對於迪林傑來說,要找錢,只有一個字:搶。
迪林傑聯繫了皮埃爾彭特在獄外的兩個朋友作幫手,直奔位於俄亥俄州新卡萊索國家銀行,搶了一萬多美元,這在當時是個不小的數目。不過這兩個同夥都是新手,說得不好聽點是「豬一般的隊友」,開車的同夥是個左撇子,車技差,幾乎導致他們全部被捕。
另一次是準備搶劫商店,計劃倒是挺周密,但是這家商店沒捱到搶劫就倒閉了。
1933年7月17日,迪林傑到迪爾威爾商業銀行,當時正值午餐時間,迪林傑頭戴一頂時髦的白色平頂草帽,彬彬有禮地對營業員說他想跟行長談談,營業員說:行長不在,你有什麼事?迪林傑說:我想搶劫。說完掏出一把槍,縱身躍過六英尺的櫃檯,開始裝錢。之後幾周,迪林傑在5個州不少於10家銀行搶劫。迪林傑勤勤懇懇地搶夠了錢,他把花錢買來的槍越過印第安納州監獄的圍牆扔進去,但是扔的時機不對,皮埃爾彭特沒有拿到槍,其他犯人撿到後交給了監獄長。迪林傑又把另一批槍藏在一個線桶裡,混進監獄襯衣廠的原料,這一次槍被成功地送進了監獄,皮埃爾彭特拿到了槍,靠這些武器,得以武力越獄。
獄中的朋友剛出獄,迪林傑卻又進去了,被關在俄亥俄州的利馬監獄,他們開始緊鑼密鼓地營救迪林傑。這四個人扮成另一家監獄的警官來到利馬監獄,要求接管迪林傑。警官薩伯有些懷疑,要查看他們的證件。皮埃爾彭特笑了,他沒有遞上證件,而是掏出了一支槍,將薩伯一頓痛打後取出鑰匙放出了迪林傑。邁出獄門,迪林傑只是漫不經心地說了一句話:「什麼事使你們耽擱了?」
越獄五人組正式會師,下一步的搶劫目標是槍和錢。他們襲擊了印第安納州一個警察局的槍械室,當時那裡僅有一個人把守,五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定了這名守衛,搶了幾挺機關槍、步槍和手槍,還有許多彈藥和幾件防彈背心,用這批槍開始大肆搶劫銀行。
越獄五人組搶銀行不僅花樣頗多,還頗有喜感。他們曾經裝扮成保安公司的推銷員,向銀行推銷「新型警報器」,安裝調試好之後,第二天就專程來提供「售後服務」——搶銀行;還有一次,他們裝扮成電影攝製組,僱了幾個人在銀行門口架上攝影機、燈光,幾個人就大搖大擺地舉著槍進去搶銀行了,警察與路人居然還聚在銀行門口鬨笑鼓掌圍觀,稱讚演得逼真。
這段時間越獄五人組從未失手,至少搶了13萬美元,一時間成為大蕭條時期風頭最勁的犯罪團體,帶動警察力量稍弱的美國中西部地區各種搶銀行團體湧現。
在印第安納的芝加哥,迪林傑一夥搶劫了東芝加哥第一國家銀行,收穫了兩萬美元,當他正往袋子裡裝時,警察趕到了。迪林傑挾持了行長瓦爾特·斯賓塞等作為人質,衝向路邊接應的汽車,但在這時,一名人質不經意間扭了下身子,露出了迪林傑的整個上半身,巡警奧麥雷抓住這個空檔,突然開火,向迪林傑連發4槍全部擊中,槍聲響過,迪林傑非但沒死反而轉身還擊,巡警奧麥雷立時斃命,屍體又被補了數槍,而迪林傑抖落防彈背心上的彈頭,揚長而去。奧麥雷成為迪林傑殺死的第一個人。
在美國大蕭條時期,搶銀行這份「職業」相當受人崇拜。當時美國經濟危機使全社會都飽受打擊,在這種艱難時世中,銀行卻稱職地扮演了「雨天收傘」的不光彩角色:催逼還款,推高貸款利率。很多按揭買房的家庭本就面臨失業,如此一來,更是紛紛破產,住房被強行沒收,人們對銀行恨之入骨,卻無可奈何。迪林傑一幫人頻繁搶劫銀行,這樣的消息讓灰暗生活中的人們很解氣,再加上迪林傑的通緝照頗為帥氣,而且他只搶銀行不搶儲戶,對待人質也彬彬有禮,甚至有人看到過他給一名瑟瑟發抖的女人質披上自己昂貴的羊毛大衣,在人們心裡他就像是一個當代「羅賓漢」。
1934年1月21日,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的國會旅館意外著火,高層的住客們來不及收拾行李,大都被消防員從窗戶救出來,迪林傑一夥也在其中。一個消防員事後回憶,有一個男子慷慨地給了他12美元的小費,請他幫忙救出一個特製的大衣箱,正因此,消防員記住了這名男子的長相,之後當他翻閱一本以真實犯罪為內容的雜誌時發現,這個男子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迪林傑,於是轉身就到警察局報了案,迪林傑的行蹤就此暴露。
1934年1月,印第安納州警方用飛機將迪林傑轉送到芝加哥。迪林傑因此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飛機押運的嫌犯
當地警方在消防員的指認下,出其不意地逮捕了迪林傑一夥,從芝加哥,迪林傑又被轉送到印第安納州的克朗旁特監獄,監獄增加了哨崗,還布置了一個機槍分隊專門看管他。行政司法長官霍利女士非常興奮,專門擺好姿勢與迪林傑合了個影,信心十足地宣布:迪林傑在這裡與自由隔著有八道鐵鎖。
八道鐵鎖最終還是沒有鎖住「職業越獄家」迪林傑,他雕刻了一塊木頭,再塗上黑鞋油,偽裝成一把柯爾特點38型手槍。迪林傑用這把假槍頂住看守,賺開牢門,從獄警的壁櫥裡拿了幾架機槍,脅迫獄警走向監獄大門,中途還不忘順便放了幾個犯人。不過經驗豐富的迪林傑並沒有直接從大門出去,因為那擺著好幾挺機槍等著他,而是一轉身跑到了防備空虛的監獄車庫。在車庫裡,迪林傑又俘虜了車庫管理員當作人質,駕駛著行政司法長官霍利的福特新車,在守衛的注視下穩穩駛出監獄。
迪林傑的這次越獄,令輿論大譁,正在實施新政的羅斯福總統認為這是對美國司法界的公開嘲弄,怒不可遏。
迪林傑逃走了,其他幾名同夥遭到嚴懲,馬克雷、皮埃爾彭特被判死刑。
迪林傑開著偷來的車橫跨印第安納州、伊利諾州。因跨州作案,迪案不再局限於地方警察,摩拳擦掌的B.O.I終於等到了機會。B.O.I全稱叫調查局,是聯邦調查局的前身,成立於1908年,局長埃得加·胡佛是美國黑暗界的國王,連總統也要讓他三分,只要他盯上了誰,誰就會倒黴。迪林傑這樣名聲在外的飛賊小團夥,不像大黑幫那樣難對付,破案後又能迅速揚名,最對胡佛的胃口,於是他把迪林傑定為「頭號公敵」,專門組建了一支四十多名G-MAN(特工)的專案組。凡是對迪林傑提供支持、幫助的人都會遭到特工們的瘋狂調查,很多與迪林傑關係不錯的黑社會團夥為了避免被殃及,都不敢再跟他有半點聯繫。調查局還向全國懸賞,抓到迪林傑者賞10000美元,提供重要線索者賞5000美元。這對大蕭條時代的美國人來說是一筆巨款,具有相當的誘惑性。
迪林傑對這一切卻一無所知,在芝加哥,迪林傑和他的女朋友伊夫林·弗雷謝特以及範米特、「娃娃臉」尼爾森、埃迪·格林、湯米·卡羅爾等組成一個新的搶銀行匪幫,四處作案。「娃娃臉」尼爾森與迪林傑搶銀行的風格完全不同,拔槍就打,不留活口,新匪幫殺的人越來越多。
1934年3月30日,特工們收到聖保羅林肯大廈公寓經理的報告,稱有一對登記為海爾曼夫婦的租戶特別可疑,他們顯得神情緊張,且拒絕讓公寓管理人員進屋,經理還提到「海爾曼」像迪林傑。經過新聞界對迪林傑的反覆報導,他的樣子早就名傳四海了,這確實不利於事後的藏匿,迪林傑為此十分苦惱,甚至整過容,但人們還是能認出他。
特工們開始對海爾曼夫婦的公寓布控。第二天,特工和警察敲開了公寓的房門,迪林傑的女友看到警察後急忙鎖門,特工立刻呼叫增援包圍了他們。
正在僵持之際,範米特走進了這間公寓附近的大堂,特工馬上上前盤問,範米特一邊開搶一邊往外逃,中間還劫持了一名卡車司機當人質。趁此機會,海爾曼房門突然打開,一架機槍開始狂射壓制了特工們的火力,迪林傑與女友趁亂跑到大廈後門,開車逃跑,迪林傑中槍,但是傷勢不重。
4月5日,迪林傑帶著女友回到了他的老家印第安納波利斯,不久,美國聯邦調查局就收到一個舉報,說在威斯康星州北部約50英裡波希米亞旅館發現有人長得像迪林傑和「娃娃臉」尼爾森。
調查局特工急忙趕來,結果中途跑壞了兩輛車,其他特工不得不在四月的大冷天站到車外的踏板上。離旅館還有兩英裡遠時,車隊就關閉車燈,摸黑靠近。當到達預定位置後,特工們布置了包圍圈,這時一隻狗突然狂吠起來,旅館裡的人馬上警覺,從屋頂上狂瀉下來一梭彈雨,特工們開始還擊。一陣激烈的槍戰後,槍聲漸漸平息,但特工們直到天亮才敢靠近,這時屋裡早已沒有了迪林傑的蹤影,他已經從後窗逃跑了。
1934年6月,調查局通緝迪林傑的海報
1934年7月21日下午,正值星期六,印第安納州加裡市的一家妓院裡來電,一個自稱安娜·塞吉的女人報警,聲稱可以提供迪林傑的線索。她是羅馬尼亞非法移民,加之從事不良職業,面臨被移民局驅逐出境的命運,她希望用迪林傑的消息與調查局交易她的居留權和懸賞金。
調查局與安娜見面後,答應她事成之後除付錢外還會找移民局打招呼,安娜聽後很滿意,於是向特工透露,迪林傑正在與另一個女人波利·漢密爾頓約會。
安娜還告訴特工,漢密爾頓和迪林傑第二天晚上將在「傳記劇院」或「馬布羅劇院」約會,一旦確認,她將第一時間通知特工,並穿上一件橘色服裝作為暗號。
1934年7月22日,周日,專案組全體特工在芝加哥辦公室集結待命,因為安娜一直無法確認是哪家劇院,專案組叫來增援的警察兵分兩路,在兩家劇院四周都設上了埋伏。
晚上8時30分,迪林傑出現在特工們的視野中,他和安娜、漢密爾頓三人閒逛著走向傳記劇院,準備看一場克拉克·蓋博主演的電影《男人世界》,馬布羅劇院的特工收到通知後立即趕了過來,無數槍口已經對準了迪林傑。
專案組此時專門致電局長胡佛,胡佛指示不能在劇院門前的鬧市中槍戰,在劇院外面加強監控,不過如果迪林傑有任何反抗,所有特工都有權將他就地擊斃。
晚上10時30分,迪林傑看完了電影,走出劇院,兩個女伴一左一右。迪林傑向左邊拐了下,走過了劇院門口的入場通道,與埋伏在此的專案組長官帕維斯擦身而過,帕維斯點燃了一支雪茄,這是全隊收攏包圍圈的暗號,身經百戰的迪林傑馬上意識到事態嚴重,他一邊拼命跑向劇院附近的背巷,一邊從右褲兜裡掏出一支手槍準備還擊,見已打草驚蛇,三個特工立刻向迪林傑開了五槍,其中三槍打中了他,赫赫有名的「頭號公敵」一頭栽倒在人行道上,再也不動了。隨後,迪林傑被拉到艾立申兄弟醫院救治。
1934年7月22日,迪林傑在芝加哥傳記劇院附近的背巷中被擊斃
晚上10時50分,法醫宣布約翰·迪林傑已經死亡。屍體被放在一個柳條筐裡,埋葬在印第安納州首府的王冠山墓地,沿途有超過5000人圍觀。
擊斃迪林傑成為當時最勁爆的頭條新聞,也成為調查局B.O.I最耀眼的政績,不管是調查局還是胡佛的地位都得到極大的提高,第二年,調查局改組成為聯邦調查局F.B.I,成為一個由總統親自任命局長的政府部門,獲得了更大的全國執法權。
雖然有人質疑被擊斃者是否是迪林傑,但在此之後,這個大名鼎鼎的銀行大盜再也沒有出現過。「娃娃臉」尼爾森也在同調查局特工槍戰中受致命傷。F.B.I強行逼問所有與他有關的人,包括迪林傑的兄弟、父母,有27人以窩藏、資助、教唆迪林傑黑幫等罪名被聯邦法庭判決有罪。在F.B.I的強勢介入下,搶銀行逐漸成為一個有去無回的高危行業,搶銀行的黃金時代一去不返。
【 國家人文歷史 】系頭條號籤約作者。
80年前,第十一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舉行。中國選手靳貴第、陳鎮和、符保盧、王潤蘭等人參加了這次奧運會。奧運會上他們奮力拼搏,抗戰爆發後,他們都義無反顧地投身烽火戰場,最後均英勇犧牲。這幾位既是奧運選手又是抗戰英雄,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當地時間8月14日,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田徑男子100米決賽中,牙買加選手博爾特以9秒81的成績奪得冠軍,實現奧運三連冠。此前裡約奧運會女子百米大賽冠軍湯普森同樣也來自牙買加。然而馬拉松項目獎牌得主鮮少牙買加選手,這就讓人納悶了:牙買加黑人都只擅長短跑嗎?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815日本投降紀念日 | 口服心不服:驚心動魂30天日本投降臺前幕後
1945年8月15日12時整,日本廣播裕仁天皇《終戰詔書》,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此前一周,主戰與主和兩派各執一詞,主戰的少壯派軍官甚至發動「起義」,追殺大臣,包圍皇宮,搜查天皇錄音,幾使《終戰詔書》不得廣播。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點擊圖片進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