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甫,是我國近代最傑出銀行家、中國現代旅遊業的奠基人,同樣也是地地道道的鎮江人。今天上午,由市檔案館和鎮江文廣集團合作主辦的專題紀錄片《陳光甫》開鏡儀式在檔案館舉行。
陳光甫,1881年出生於鎮江。1915年,陳光甫創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短短20年間,就從僅有七八萬元微薄資本的"小小銀行"成長為中國第一大私人商業銀行,擁有幾十個分支機構。因此,陳光甫也被譽為"中國最優秀的銀行家"、"中國的摩根"。此外,在上個世紀20年代初期,中國的旅遊業還處於空白,旅遊業務全部由外國在中國的金融機構包攬。1924年,陳光甫成立中國旅行社,至此,中國開始正式出現大型旅遊事業。
市檔案館顧問 王禮剛:陳光甫他不忘家鄉,把旅行部開到了鎮江,這個鎮江旅行社開在我們鎮江的中華路東吳街。陳光甫對我們鎮江的貢獻還有,1931年他為了輔助我們鎮江的錢莊,聯絡了上海的金融大家,給我們鎮江的錢莊予以扶持,尤其是對鎮江商會會長陸曉波的錢莊予以扶持,使我們鎮江錢莊立於不敗之地。
電視紀錄片《陳光甫》由市檔案館、市廣播電視臺、鎮江文廣集團聯合拍攝製作,由中央電視臺新影發現之旅頻道拍攝並播出。目前,這部紀錄片已經被列入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資金項目。
中央電視臺新影發現之旅頻道製片人 張格格:我們是希望能把文字上的檔案轉化成,讓大家好接受好理解的視頻,我們這次拍攝主要的一個重點,也是會跟檔案館合作,除此以外,像陳光甫先生當時創立的銀行的舊址,一方面我們會在鎮江取景,另一方面也會到上海取景拍攝。
市檔案館徵集編研處處長 魏志文:我們之所以重新回顧這段歷史,也是想通過檔案進一步開發利用,回顧鎮江歷史上曾經有的輝煌,讓我們更好的通過檔案開發,在工商業、金融業,對新的經濟、社會的發展有新的歷史振興。
青年時期的陳光甫
01
創業的鎮江籍銀行家
陳光甫於1881年出生在鎮江市(當時稱丹徒縣)一位普通的商人家庭,祖上幾代都在鎮江經營錢莊。在他12歲的時候,他隨父來到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漢口,在父親供職的外商開辦的祥源報關行當學徒,勤奮好學的他,得到官費津貼,讓他可以在辛普森大學、美以美會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學習。
1910年,陳光甫學成歸國後,參與了籌辦朝廷洋務實業——「南洋勸業會」的工作,這場盛會讓茅臺和鎮江香醋等中國特產揚名於海內外。
陳光甫利用在美國所學知識,建議當時的江蘇都督程德全創辦銀行。辛亥革命後,程德全創辦了江蘇銀行,聘請陳光甫任總經理,陳光甫就此走上金融之路。1911年辛亥革命後,陳光甫任江蘇省銀行監督。1914年轉任中國銀行顧問。
1915年,陳光甫創辦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這家銀行對外宣稱額定資本10萬元,實際上滿打滿算僅有7萬元,在上海灘群雄並起的銀行當中,算是微不足道的「矮銼窮」。民國初期,個人開辦一家銀行,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和開一家飯館、戲院或者貿易公司,幾乎沒什麼兩樣。實力在百萬以上的私營銀行,當時有鹽業、浙江興業、聚興誠、新華等10家,資本最少的中華商業儲蓄銀行也有25萬元。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開張時,員工只有七、八個人,陳光甫任總經理,兼營業、拉存款、跑工廠、搞放款,晚上回到銀行還要為青年行員開班培訓。因此,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甫一亮相,就被坊間稱為「小小銀行」。這時候,就展現出鎮江人陳光甫具有現代金融的生意頭腦了。他從「一元開戶」做起,上演了連臺好戲。
一天,有人踏進寧波路9號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櫃檯上放下一百塊銀元,要求櫃員開一百個存摺,每個存入一元。櫃員聽後,覺得客戶明顯來搗亂,準備將此人轟出門。陳光甫知道後,要求櫃員照常辦理,而且態度更熱情、服務更周到,讓對方無話可說,自討沒趣。
這件事經過口口相傳,報紙報導,讓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市面上名聲大噪,民眾用腳投票,紛紛把鈔票存進了這家銀行。不僅如此,對於囊中羞澀未滿一元者,銀行同樣熱忱歡迎,還特意奉上精心製作的儲蓄罐,讓民眾在家裡也能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接著,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付息、禮券儲金、教育儲金、通知存款、旅行支票、代收水電費……這些招數輪番上場。
這些從現在看來都是司空見慣的銀行業務,在當時的中國金融業卻是極富創新精神的開創之舉,雖然很多銀行家對此頗不以為然。很快,憑藉陳光甫的精明強幹,管理有方,「小小銀行」憑藉這些經營韜略,拳打腳踢,銳不可擋,業務迅速發展。
到1926年,資本增為250萬元,資產總額超過4,700萬元;最高峰時分支機構達111個,職工2700餘人,成為上世紀30年代中國最大的私營銀行,「南三行」的龍頭,其地位舉足輕重。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舊址外景。
02
經營場上的高手
陳光甫畢竟是年輕時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喝過「洋墨水」的,他知道要「時時想新辦法」,滿足顧客的各項所需,換得分內之報酬,這才是銀行正當利益之源頭。所以他的「小小銀行」更善於細分客戶,推陳出新。他搞過養老儲蓄、旅行儲蓄、嬰兒儲蓄、子女教育儲金等。
陳光甫深知做好一個孩子的業務,就能拉動一個家庭。他的銀行在一些學校設立辦事處,吸收學生儲蓄,還同「麵粉大王」榮德生創辦的無錫公益工商中學聯手開辦「模範小銀行」,定期派員為學生教授記帳、點鈔等銀行基本技能;每年與大、中、小學分別舉辦儲蓄徵文比賽,以儲蓄的重要性為命題,發動學生揮筆抒寫感想,擇優評定名次,一等獎由銀行代開儲蓄帳戶,並頒發儲金100元,但規定獎金一年內不得提取,以符合提倡儲蓄之本意。就這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中國金融史上留下了無數個第一。
03
海雨天風獨往來
陳光甫的經營手法,充滿了靈活性和多樣性。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曾投資過多種行業,旅行社、保險公司、鐵路、飯店旅館、圖書館等等,其中尤以中國旅行社影響最大。
1923年8月,中國旅行社前身——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旅行部正式成立。陳光甫辦旅行部的初衷,並非為了遊山玩水,而是期望和洋人的旅行機構一爭長短,從外國人手裡奪回中國人的利權。
所以,他要求員工「既為社會服務,即無利亦須為之」。旅行部運營初期,就開辦了諸如代售國內外火車、輪船票,預定艙位,代辦出國手續,運輸行李,發兌旅行支票,設立景點招待所,創辦旅遊雜誌之類的業務。這些業務處理繁瑣,利潤微薄,甚至純屬義務,為洋商旅行社所不屑。
有意思的是,作為中國第一家旅行社,它並不是獨立機構而是設在了銀行下面。在30年代中葉,中國旅行社在與外國旅行社的競爭中立穩了腳跟。
中國旅行社發行的旅遊便利劵。
旅遊刊物也是中國旅行社首創的。1927年,中國旅行社創辦的《旅行雜誌》正式發行,因編輯新穎、圖文並茂而廣受讀者歡迎。
《旅行雜誌》1927年創刊於上海,由時任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簡稱上海銀行)的總經理陳光甫先生一手策劃和創辦的。
時隔八年後的1931年9月,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與英商太古洋行攜手合辦寶豐保險公司,總資本額為50萬元,主要經營船舶和貨運保險業務,一度搞得風生水起。
陳光甫在近代中國的舞臺上,還扮演過很多重要的角色。他很早就認識到中國發展的根本在於農業,強調「送銀行入內地」,並遊說外國銀行投資中國農業;他為蔣介石的北伐籌集巨額軍費,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他幾次赴美,妥善協調中美「桐油」借款以及主持外匯平均基金等事宜,在海內外都享有頗高聲譽,為抗日作出巨大的貢獻,並深受羅斯福的賞識。解放戰爭期間,國共雙方為爭取這位江浙財閥的頭面人物,都花了不少心思。
1947年,刊發的陳光甫所寫文章《我國之農業金融》。
一位鎮江人,以金融巨子身份,蓋過無數政商黑白人物,這是何等的傳奇。他傳奇的人生,不僅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波濤洶湧,也見證了中國金融業的劇烈變遷。
來源:綜合看見大市口 、鎮江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