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過歷史劇《朱元璋》,裡面刻畫的人物栩栩如生,出神入化,相信在大家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一定是主角:朱元璋。他那從乞丐到明朝開國皇帝的精彩一生以及他的許多成就,都讓我們感觸頗深,當然除了它自身的努力有一人與他能否取得成功關係十分密切,她就是「從太祖備極艱難,贊成大業,母儀天下,慈德昭彰」的馬皇后。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為了避前朝之弊端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整頓朝政。並且將部分皇子分封為王,派他們去駐守要地。在朱元璋的24個皇子中他的第二十三子朱棟被封為郢靖王。關於他的墓,可謂是有驚無險,竟然多次被盜,但幸好墓門牢固,盜墓者也沒有得逞。可是在湖北發現的一個古墓中,湖北特大發現,挖出1男7女合葬墓,專家:快挖!底下有10箱黃金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一、古墓為何會被發現2005年,還處在一個盜墓賊較多的年代。而且郢靖王之墓的規模之大讓當時的考古人員一度認為這是一座帝王之墓。所以郢靖王之墓遭到很多盜墓賊的惦記也不足為怪。但是作為古墓,國家當然有保護它的義務,於是專家們為了保護他的墓,更在獲得上級領導批准後,考古隊長便要求隊員們對這個墓進行搶救性的發掘,以更好的保護古墓,避免使其受傷害。首先便請一些當地老百姓清理墓道上的泥土。
但是當專家們順著墓道進入古墓時發現古墓不僅有多次被盜且有被炸的痕跡,著實嚇了專家們一跳,不過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古墓保存的還非常完好。如果是普通的古墓肯定被盜的殘缺不堪,像這樣在多次 被毀壞後還能保存完好的古墓少之又少。
可想而知這座古墓在建造的時候所採用的原料一定是極好的,構造水平也是無可挑剔。經專家仔細研究後發現,原來它是用強度比混泥土硬的糯米漿砌成。而後,專家便晝夜不停的趕工,以最快的速度將古墓中的文物清理出來。
二、墓中到底為何物在打開墓門之後,裡面有很多從地下上來的積水,通常稱這樣的古墓為「水墓」對於這種知道墓主人身份的古墓,專家猜測裡面定有許多珍寶便接著進行勘探,於是專家們想用抽水機將墓中水抽乾,接著便發現了一男七女,八具屍體。大家猜測,這些陪葬的女子應是該男子的妻子。
但事實真就如此嗎?原來啊,專家們仔細研究分析後發現只有一名女子是男子的妻子,其他的都為陪葬。其實古代的活人陪葬制度也真是可怕與專職的象徵。當然皇子的墓中肯定不乏金銀財寶來陪葬,它們大多是鄭和下西洋時從西洋帶來的。專家們接著發掘,竟有更大的驚喜在等著他們。
三、究竟是什麼「驚喜」原來專家們發現了十個箱子,以為是十箱黃金。便更有挖掘下去的動力了,但經過專家們的不懈努力打開箱子之後,眾人大吃一驚,裡面竟然只是些被水泡了幾百年的字畫,並且因為水浸泡時間過長,早就沒有了研究價值,專家們對此也是痛心不已。
其實朱棟郢靖王的墓中並沒有特別多值錢的珍寶,只有瓷器是最珍貴的,之後被命名為「龍鳳青花瓷」,這青花瓷後來也成為湖北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之一,它的發現對瓷器技術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一個王爺的墓中竟然沒有過多的珍貴寶物,說明他生前應該也沒有多少金銀珠寶。
結語這個郢靖王朱棟之墓可謂是多災多難,不過還好沒有遭受到破壞。雖然很多不熟悉歷史的人可能並不知道郢靖王朱棟,但他當時被封在湖北,分封的藩王權力極大,其封國相當於獨立的小王國,所以朱棟的墓葬規格達到了帝王級別。然而之所以規格這麼高,與明太祖朱元璋實行的「分封制」有關,據《明史》記載,朱元璋登基後頒下詔書:「然治天下之道,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眾建藩府,所以廣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親支之厚」。
總結其實發現每個古墓中的多少金銀珠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古墓中的歷史遺蹟是否保存完好。因為古墓中的陪葬品無論是珍貴還是普通,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研究當時歷史的有力武器,對於考古學家,乃至中國歷史的研究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