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曾兩次毀滅恐龍,科學家找到了證據!

2020-12-24 水母網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參考消息》12月1日刊登法新社報導《氣候變化曾兩次毀滅恐龍》。摘要如下:

大多數人都知道,大約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向地球,導致陸棲恐龍滅絕。但即使爆炸的火球沒有擊中恐龍,在地球這顆原本冰很少或根本沒有冰的星球上,氣溫驟降還是會讓恐龍滅絕。

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在那之前1億多年,另一場氣候變化災難衝擊了另一組不同的恐龍物種,其中很多都滅絕了。但那一次導致恐龍滅絕的是全球變暖而不是全球降溫。當時地球變暖的速度快過恐龍的適應速度。

科學家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植物化石中發現了發生在約1.79億年前的這一慘痛事件的證據。

他們還發現了一種此前不為人知的恐龍。這種名為日出野馬龍的物種是身軀龐大、脖頸極長的蜥腳下目的一員。在全球變暖事件發生前,蜥腳下目只是蜥腳形亞目的一個分支。

根據英國皇家學會不久前發表的一項研究,同屬蜥腳形亞目的其他恐龍體形較小,有的大不過山羊。數百萬年間發生的一系列火山噴發向大氣中釋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令地球變暖,並改變了恐龍賴以為食的植被。

蜥腳形亞目中體形較小的恐龍無法應對這種變化,但體形較大的恐龍,比如日出野馬龍卻茁壯成長。後一類恐龍逐漸成為當時的主要食草動物群體,並最終發展為曾在地球上行走的最大動物。

相關焦點

  • 1.9億年前的重慶是侏羅紀公園,生物學家找到證據:那裡全是恐龍
    根據新華社6月1日的報導,古生物學專家在重慶,發現了距今1.9億年的大型肉食類恐龍曾經在這裡出沒的證據,再次印證了此前對於重慶地區曾經是「侏羅紀公園」的猜想,證明在遠古時期,曾經有大群的恐龍生活在我國的土地上。如何找到「證據」的?
  • 20億年前的地球上,曾出現過高等文明嗎?科學家疑似找到關鍵證據
    科學家表示,別看人類創造出了一個文明的世界,地球上到處都被車水馬龍給覆蓋了。但如果人類因為突發性的危難災害消失於地球上。只需要數百萬年到幾千萬年的時間,人類存在的一切痕跡將都不復存在。石油馬路會被塵土掩蓋,高樓大廈會變成一堆廢墟,從表面上來看,是發現不到任何人類存在過的跡象的,但是如果地球上未來孕育的文明也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他們會從地下去揭示地球的過去,就像人類尋找恐龍時代,寒武紀時代一樣。地下深處掩藏著人類的過往,尤其是人類的化石。科學家們曾經就發現過,恐龍的化石有存在於幾千萬年前的,也有存在於幾億年前的。一切都可能作假,但化石歷經時代和歲月。
  • 他們讓攝影師用一張照片表現全球氣候變化...無奈,又難過...
    科學家表示,全球變暖導致水溫上升,已經造成了大量的珊瑚白化... 而讓科學家更吃驚的是,海葵也發生了白化現象,失去了往日的色彩。死去的北極熊氣候變化、降雨減少,動物飲水困難。人類附近農場裡丟掉的爛橘子,成了動物解渴的美食。氣候變化同樣擾亂了動物的日常習性:疣豬和狒狒也在一起出現覓食,然而之前它們很少會在天黑後出沒....
  • 蚊子血真的能復活恐龍嗎?僅有一種情況可以,科學家卻不願嘗試
    筆者-小文在《侏羅紀公園》這部電影中,科學家通過提取一隻曾經吸過恐龍血的蚊子的血液,復活出了大批的恐龍。
  • 恐龍復活:與科學家探秘失落的世界...
    因此,富銥層的存在被認為是小行星在白堊紀末撞擊地球的有力證據。這個時候又正好發生了恐龍絕滅,於是有科學家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提出了解釋恐龍絕滅的「小行星撞擊說」。到了白堊紀,自然環境漸漸不那麼適宜於恐龍這類爬行動物了。持續的氣溫下降和四季分明的氣候,終於使哺乳動物熱血恆溫的生理特點突顯出優越性。這時,它們才終於熬出了頭,獲得了新生,有了新的發展,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多。
  • 恐龍復活:與科學家探秘失落的世界
    我們將一起探尋三疊紀動物的生態學、喙頭龍類(一類長相奇特,但是很可愛的三疊紀動物)、最早的恐龍是什麼等話題,也將把化石、氣候更替和大滅絕等結合到一起,告訴大家恐龍如何成為地球的主宰。 這是一個關於演化、新化石和新解釋方面的理論不斷變化的故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科學家曾在義大利古比奧地區發現了白堊紀和古近紀地層交接的一層淡棕色粘土中,銥元素的含量特別豐富的現象。科學家路易斯(左)和沃爾特手扶義大利古比奧的巖層中的白堊紀-古近紀邊界處。
  • 復活恐龍有多難?五大難題讓科學家不敢動手
    復活恐龍有多難?五大難題讓科學家不敢動手文/圓非日月恐龍的滅絕是6500萬年前發生的事了,目前,人類的科學家誰也拿不出一個十足的證據來證明恐龍是否正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滅亡。不過,對於恐龍能在短期內紛紛死亡,走向它們的世界末日,科學家還是比較認可小行星撞地球這一說法。
  • 地球上還有活的恐龍嗎?為什麼簡單的動物活下來了而恐龍沒有?
    在找到這些活化石之前,先來看看一些近幾年在野外看到的古老野獸的傳聞。地球上還有活的恐龍嗎?首先,巨齒鯊——統治海洋的巨獸。它們與現今存在的灰鯖鯊相似,但這些傢伙體長達到15米,咬力比霸王龍還強。然而,在2014年,一個電視紀錄片聲稱有證據表明,巨齒鯊仍存活在海洋中,這令很多人感到興奮——除了古生物學家和科學家。
  • 如果人類文明在現階段毀滅,我們會留下哪些證據?能留多久?
    GISS是世界級的氣候科學研究機構。去年的一天,我帶著一個異想天開的提議,來到了GISS。作為一名天體物理學家,我開始從「天體生物學的角度」研究全球變暖。這意味著研究宇宙中的所有工業文明是否將通過自身的活動,引發各自所在星球的氣候變化。拜訪GISS那天,我希望獲得一些氣候科學方面的見解,還想找幾位志同道合者共同開展研究。我就是這樣來到了施密特的辦公室。
  • 科學家推算地球毀滅七大災難:小行星等上榜
    新華社供本報特稿(凌朔)有關推測地球毀滅的相關話題一向頗具熱度。其實,科學家對毀滅地球的各種可能性都有科學研究與推算,以下是關於地球災難的七大可能。  災難一:小行星  太陽系內分散著數以億計殘片碎塊,這些星體「隔三差五」就會撞擊地球。
  • 臺灣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會否造成珊瑚滅絕
    新華社臺北3月19日電(記者喻菲 祁星)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造成一些地區的珊瑚礁出現白化現象,未來珊瑚會否因此滅絕?臺灣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海水酸化、溫度上升會影響珊瑚生長,但某些珊瑚依然能夠適應變化存活下來。目前,全世界超過三分之一的珊瑚礁嚴重退化。
  • 科學家發現地球有地區磁極已開始反轉
    科學家發現「磁場反轉」證據地球磁場減弱了15%  近日,有關科學家在研究地層深處構造時意外發現,在地球深處,一個活動劇烈的熔巖核產生一個具有讓地球抵禦毀滅性太陽風能力的磁場。  地球氣候會徹底改變  事實上,丹麥科學家最近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變暖直接和磁場而不是二氧化碳排放有關。
  • 最新研究表明:小行星殺死了恐龍,但是火山噴發卻改善了情況?
    我們知道,在白堊紀末期,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導致(除鳥類之外)的恐龍滅絕。在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十公裡的巨型隕石在現在的尤卡坦半島的海岸附近撞上地表,形成直徑150公裡的隕石坑,並且導致了一系列災難性的氣候變化,使星球上75%的生物滅絕。
  • 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再不反省行為,2050年或面臨更大災難!
    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再不反省行為,2050年或面臨更大災難!如今的地球承受的太多了,早已千瘡百孔。海洋汙染、全球氣候變暖、資源匱乏等問題日益嚴重,就算這些問題再怎麼嚴重,人類也視而不見,這是讓人最心痛的。
  • 恐龍復活丨與科學家探秘失落的世界
    我們將一起探尋三疊紀動物的生態學、喙頭龍類(一類長相奇特,但是很可愛的三疊紀動物)、最早的恐龍是什麼等話題,也將把化石、氣候更替和大滅絕等結合到一起,告訴大家恐龍如何成為地球的主宰。「我們要研究、理解人類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就首先要知道人是怎麼來的。恐龍就是這個大故事裡面的關鍵一環。
  • 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恐龍就衰落了嗎?尋找恐龍滅絕元兇
    1 恐龍滅絕的元兇在19世紀的早期,古生物學家根據化石確認了恐龍的存在,但也只是認為這一類生物也像其他滅絕的物種一樣,是逐漸消失的。但是,到了20世紀,隨著發現的化石越來越多,科學家開始覺察到,恐龍居然是突然消失的,而且消失得很徹底,這讓他們非常不解。剛開始,科學家認為是恐龍的演化出了問題,比如體型越來越大,這讓它們不能很好地適應變化的氣候而滅絕。
  • 如果真的到了世界末日,你覺得可能會是什麼導致地球毀滅呢?
    然而你們曾設想過世界末日的景象嗎?相關方面的科學家對此專門做過調查研究,得出了導致地球毀滅、迎來世界末日的十大可能原因!你們都知道是哪些嗎?  (一)外星人入侵地球 隨著在其他星系中發現越來越多的可能的類地行星,也就是說,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愈來愈大!以致外星人入侵地球,進而毀滅和終結地球的可能性非常之大,科學家也是一致把這種可能原因放在榜首!
  • 氣候變化衝擊食物鏈 南極帽帶企鵝數量銳減
    中新網2月11日電 據外媒報導,研究氣候變化對偏遠地區影響的科學家表示,自上世紀70年代的調查以來,南極洲西部的帽帶企鵝數量下降了77%。資料圖:帽帶企鵝。他與來自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東北大學兩所大學的科學家們一起參加了剛剛結束的南極考察。「這裡的食物鏈的基本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食物越來越少,導致這些種群數量越來越少,問題是,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下去嗎?」1月5日至2月8日,科學家乘坐綠色和平組織的兩艘船「埃斯佩朗莎」號和「北極日出」號前往南極西部考察。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對恐龍形象的定義,人類有一些先入為主了,在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當中,給我們刻畫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恐龍形象,這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們的心中,認為恐龍就是長這個樣子的,如果在電影裡面所刻畫的恐龍形象,是像鳥類一樣又有翅膀或者像魚類一樣擁有鱗片的生物,我們會認為恐龍是長這個樣子的。
  • 研究稱氣候變化導致海豚易患淡水皮膚病
    2005 年,科學家開始注意到沿海的海豚種群容易患上一種特殊的皮膚病。這種疾病不僅可以很快覆蓋 70% 的體表,也對海豚的生命造成了重大威脅。近日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導致的暴雨頻率和嚴重性的不斷增加,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