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到書生,大家印象裡都是一些窮酸腐儒的記憶,何況還妄想成為戰神呢?就連詩鬼李賀都來了句:「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可是就有人打破這種傳統的觀念,以一副手無縛雞、不善弓馬的形象成為了戰神,這個人就是南朝陳慶之,他的事跡連毛主席都不禁讚嘆道:為之神往。
陳慶之出生在動亂的南北朝時期的梁朝中,從小體弱多病,又非將種、豪門後人,營養跟不上,所以想依照歷代戰神王翦、白起、霍去病等人一樣成為戰神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陳慶之頭腦非常的靈活,鬼點子多,經常幫助梁武帝蕭衍解決軍國大事,同時又膽略過人,處事波瀾不驚,故而深得梁武帝的器重。
身處亂世,戰局隨時在開啟。有一次梁武帝需要派人前去彭城支援歸降的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環顧朝野竟無人可以領兵。他沉思片刻後撫掌大笑,陳慶之不是平時聰慧過人,便讓他掛帥前往吧。結果陳慶之沒有讓他失望,同行的友軍都有損失人馬,就他的手下全部生還。憑藉此功績,在軍中站穩了腳跟,開啟了儒將時代。
大通二年,北魏發生叛亂,鎮壓叛亂的爾朱榮大肆屠殺北魏皇室,北魏北海王元顥不得已依附梁朝,並且請梁武帝替他出兵復國。
雖然出兵要耗費錢糧兵源,但是出於戰略層面上的考慮,敵人的內亂就是自身實力的強大,梁武帝便派陳慶之護送元顥回北魏復國。可是梁武帝留下了個心眼,只給予陳慶之七千人馬,目的是只為造成北魏內亂更加嚴重持久而不是全心全意為元顥復國。誰知這一權術伐謀舉動,成就了一位書生戰神的威名。
陳慶之治軍嚴格,出擊必有勝果,哪怕只有僅僅七千人。他命令部下都穿上他最愛的白袍,縱橫北魏國內千裡,北魏軍隊看到白袍將士無不望風而逃,一路攻進了北魏都城洛陽。從此「名軍大將莫自牢,千萬兵萬馬避白袍」傳唱千古,不到十四個月,連下三十二城,連勝四十七戰,一代書生戰神無人匹敵。
陳慶之到了晚年也戰果輝煌,東魏名將侯景率軍攻破了楚州,梁朝國防線岌岌可危。這時候陳慶之又一次請纓出徵,決定正面碰一碰攜勝勢的侯景軍。面對陳慶之的戰略意圖,梁朝滿朝文武莫不扼腕嘆息,向梁武帝直言他必敗無疑,同時整軍去救援陳慶之。
可是救援的部隊才剛到,就聽聞了陳慶之已經擊敗了侯景,手下的將士們在忙著清繳侯景倉皇逃跑留下的輜重呢!可見「陳慶之老矣,尚能勝仗」。
從古至今,儒將雖多,但是書生戰神唯陳慶之一人,戎馬生涯中毫無敗績,無論是以少擊多、以奇克正等戰法都令人嚮往。他的事跡也激勵著大家不要放棄讀書學習,哪怕你對自己的身體不太自信,總有你能做出成就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