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儒生不做萬人敵,為儒將代言,誰說書生不能做戰神?

2020-12-23 高校優談

如果說到書生,大家印象裡都是一些窮酸腐儒的記憶,何況還妄想成為戰神呢?就連詩鬼李賀都來了句:「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可是就有人打破這種傳統的觀念,以一副手無縛雞、不善弓馬的形象成為了戰神,這個人就是南朝陳慶之,他的事跡連毛主席都不禁讚嘆道:為之神往。

陳慶之出生在動亂的南北朝時期的梁朝中,從小體弱多病,又非將種、豪門後人,營養跟不上,所以想依照歷代戰神王翦、白起、霍去病等人一樣成為戰神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陳慶之頭腦非常的靈活,鬼點子多,經常幫助梁武帝蕭衍解決軍國大事,同時又膽略過人,處事波瀾不驚,故而深得梁武帝的器重。

身處亂世,戰局隨時在開啟。有一次梁武帝需要派人前去彭城支援歸降的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環顧朝野竟無人可以領兵。他沉思片刻後撫掌大笑,陳慶之不是平時聰慧過人,便讓他掛帥前往吧。結果陳慶之沒有讓他失望,同行的友軍都有損失人馬,就他的手下全部生還。憑藉此功績,在軍中站穩了腳跟,開啟了儒將時代。

大通二年,北魏發生叛亂,鎮壓叛亂的爾朱榮大肆屠殺北魏皇室,北魏北海王元顥不得已依附梁朝,並且請梁武帝替他出兵復國。

雖然出兵要耗費錢糧兵源,但是出於戰略層面上的考慮,敵人的內亂就是自身實力的強大,梁武帝便派陳慶之護送元顥回北魏復國。可是梁武帝留下了個心眼,只給予陳慶之七千人馬,目的是只為造成北魏內亂更加嚴重持久而不是全心全意為元顥復國。誰知這一權術伐謀舉動,成就了一位書生戰神的威名。

陳慶之治軍嚴格,出擊必有勝果,哪怕只有僅僅七千人。他命令部下都穿上他最愛的白袍,縱橫北魏國內千裡,北魏軍隊看到白袍將士無不望風而逃,一路攻進了北魏都城洛陽。從此「名軍大將莫自牢,千萬兵萬馬避白袍」傳唱千古不到十四個月,連下三十二城,連勝四十七戰,一代書生戰神無人匹敵。

陳慶之到了晚年也戰果輝煌,東魏名將侯景率軍攻破了楚州,梁朝國防線岌岌可危。這時候陳慶之又一次請纓出徵,決定正面碰一碰攜勝勢的侯景軍。面對陳慶之的戰略意圖,梁朝滿朝文武莫不扼腕嘆息,向梁武帝直言他必敗無疑,同時整軍去救援陳慶之。

可是救援的部隊才剛到,就聽聞了陳慶之已經擊敗了侯景,手下的將士們在忙著清繳侯景倉皇逃跑留下的輜重呢!可見「陳慶之老矣,尚能勝仗」。

從古至今,儒將雖多,但是書生戰神唯陳慶之一人,戎馬生涯中毫無敗績,無論是以少擊多、以奇克正等戰法都令人嚮往。他的事跡也激勵著大家不要放棄讀書學習,哪怕你對自己的身體不太自信,總有你能做出成就的一天。

相關焦點

  • 千兵萬馬避白袍 史海鉤沉:白袍神將——陳慶之
    最廣為人知的便是長板坡前一襲白袍七進七出,殺得曹軍人仰馬翻的趙雲;神勇收遼東、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敵的唐朝名將薛仁貴。但你知道南北朝時期的「戰神」陳慶之嗎?同為白袍將,他的傳奇並不遜色於他人。其出身寒門,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一代「儒將」陳慶之,其身體文弱,不善於騎馬、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帶兵、籌謀。及至中年(公元525年),率軍出徵,首戰便以弱勝強,以2000千軍士大破北魏元延明的兩萬大軍。北魏反攻之際,梁軍大敗,只有陳慶之所轄軍隊斬關夜退,無一傷亡。次年,陳慶之再次出徵,連下北魏兩城,因其功賜爵關中侯。
  • 都說「千軍萬馬避白袍」,歷史上白袍將軍的戰績到底有多強?
    然而,歷史有時候並不會告訴我們所有的東西;但有個人所創造的軍事奇蹟卻鮮為人知,這便是南北朝時期的白袍將軍——陳慶之。陳慶之,南朝梁將領、傑出的軍事家。字子云,生卒年: 484~539,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人。因出身寒門,長年不得重用,41歲始獨立領兵,戰鬥生涯只有15年,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後為武威將軍。
  • 故事:陳慶之,琅琊榜原型,以200人打敗15萬敵軍,被稱為白袍戰神
    陳慶之事南朝大將,義興國山人,平民出身,卻長得優雅,面容白淨,常喜歡穿一身白袍,怎麼看也是一個文質彬彬的書生。可是這樣一個文弱書生,卻被後世人崇拜為戰神。但是陳慶之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說敵人起碼遠道而來,人困馬乏,而且對當前的地理環境也不熟悉。肯定體力上不支。
  • 中國古代十大戰神:嶽飛第九,白起僅第四,第一太強,活著已封神
    8、白袍將軍—陳慶之 這是一個連弓都拉不動的讀書人,文官出身勤勤懇懇,學習手不釋卷。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眾心的儒將。陳慶之在僅有7000兵的力量,沒有任何兵員補充的情況下開始了北伐,其實皇帝僅僅是想讓他做做樣子,甚至沒想到他能活著回來。
  • 一個連弓弩都拉不開的人,竟然能逆襲成戰神?到底是能力還是運氣
    都說書生弱不禁風,好像弱柳一般,風一吹就垮了,也有「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說法。然而在我國的歷史上卻出現了一代軍事奇才,他經常帶領軍隊以少勝多,打過無數的勝仗。他一身白袍,當時的人們都一句名言,就是名軍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他就是陳慶之。
  • 《天使的心跳》我們到底與誰為敵,為誰而戰?---為改革者代言
    那麼,到底是戰對,還是不戰對?我認為,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雖然最後都是離開,但是NPC是被動消失,而「SSS」戰隊的隊員,可以選擇去留,為什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著名的論題:那就是思想的三個境界。第一層,畫中的藍天,那就是NPC的境界,知道其然,不知道其所以然。第二層,畫後的烏雲,那是戰對隊員一開始所處的境界。
  • 「白袍猛將」薛仁貴
    京劇裡稱薛仁貴為「白袍小將」,其實薛仁貴從軍時,已經年過三十,不能稱為「小將」了,還是稱「白袍猛將」更為合適。薛仁貴自幼在家鄉龍門縣習文練武,有了一身的好本事。但家境貧寒,一直發達不起來。他就想,是不是祖墳風水不好,影響了子孫後代的官運。於是,薛仁貴就準備操辦改葬事宜。這時候,他妻子柳夫人在旁邊說了一句話:「有本事的人,必須抓住機遇,乘時而起。
  • 縱觀五千年歷史,誰才是泱泱大國的真正「戰神」?第一實至名歸
    縱觀五千年歷史,誰才是泱泱大國的真正「戰神」?第一實至名歸! 他在貞觀末年投軍,一生轉戰大江南北,向北則擊破九姓鐵勒,向東則降服高句麗,向西則大敗突厥,戰功赫赫,威震天下,給後人留下了「三箭定天山」、「良策息幹戈」、「神勇收遼東」、「脫帽退萬敵」等經典戰例。 尤其在平定高句麗的大戰中,當時薛仁貴身披白袍、手挽弓箭,身先士卒衝入敵陣,箭無虛發射倒十餘名敵將,令敵軍崩潰大敗。
  • 老話說「千軍萬馬避白袍」,古代白袍將軍有多牛?看一看他的戰績
    大師大將軍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本文是《梁書》中記載的二十四史之一,也是南梁名將陳慶之的一首童謠,陳慶之因此有了「白袍將軍」的外號。兒歌中也有這樣一句歌謠,叫「將軍」:到底有多神勇堅強的人,才能使千軍萬馬為之而戰?
  • 白袍將軍陳慶之真的那麼厲害嗎?
    陳慶之生於公元484年,卒於公元539年,是南北朝時期南梁有名的將領,他素來喜白袍,又被人稱為「白袍將軍」。曾有一首歌謠寫道:「名匠大師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這白袍說的就是白袍將軍陳慶之。陳慶之生來文弱,不善騎射,但是智謀無雙,能夠運籌帷幄。他指揮的戰役中多是以少勝多而聞名。
  • 中國古代十大戰神,楊再興墊底,陳慶之上榜,第1位是兵家之祖
    郾城大捷中,楊再興單槍匹馬殺入敵陣,想活捉金兀朮,雖未能成功,但他殺敵數十,突圍而出;小商河之戰中,楊再興率三百嶽家軍衝入敵陣,驍勇無比,他共殺死敵人兩千有餘,刺死千戶長與百戶長等接近100人,最終因寡不敵眾,楊再興和三百嶽家軍全部戰死。9、三國無雙——呂布:漢末三國是一個烽煙瀰漫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猛將如雲的時代。
  • 陸遜,出將入相的社稷之臣,誰說書生百無一用
    儒生脫塵,不為貪逸淫樂之事。很喜歡卡牌遊戲中,陸遜的這一句臺詞,是我心中,讀書人的樣子。我心目中的儒生,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虛懷若谷,戒驕戒躁。當然了,除此之外,陸遜還有諸多其他的戰功,但有著這三場戰爭的功績,後世之中,不論唐宋,為古代名將設廟時,都有陸遜這個儒生的一席之地。
  • 武以護身|誰說書生百無一用,他們的魄力你懂嗎?
    誰說書生百無一用談笑那風生只靠那三寸不爛莫笑文人迂腐寒酸大肚能容偏有那義膽忠肝自古以來,文人的形象總是被打上標籤:文雅、溫潤、柔弱,只會舞文弄墨……但是僅憑三寸不爛之舌,文人該如何表現自己的義膽忠肝?「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短短幾個字道出了李白心裡的豪邁之情!若不是有一身的好本事,李白如何能夠遊歷天下名山大川,攀越危險重重的蜀道呢?辛棄疾的功績是有正史記載,因為辛棄疾是一個軍人,並且立下了赫赫戰功。他是一個出色的武將,曾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闖入金兵大營活捉叛徒張安國。
  • 中華歷史演義中的七大戰神,隋唐演義中的李元霸天下無敵
    今天我們來說說那些歷史名著演義中的七大戰神。第一名西府趙王李元霸於晉陽宮金殿之上同大隋天寶大將宇文成都比力比武,力舉金獅上殿,隋煬帝御封為「西府趙王」、「猛勇大將軍」。四明山一戰,一人擊敗十八路反王23000大軍。揚州「反王奪魁大會」時,於天昌關殺死天下第六好漢伍天錫。
  • 都說「千軍萬馬避白袍」,白袍將軍到底有多牛?專家:你看看戰績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是一句非常拉風的詩句,為了這句詩,後世許多武將都喜歡穿一身白袍,騎一匹白馬,以希望自己也有詩句當中白袍將軍的魅力。那麼詩句當中白袍將軍究竟指的是何方神聖呢?他又究竟有多牛呢?我們看一看他的出身和戰績就清楚了。
  • 方天畫戟的主人都有誰?曾有過4個主人,其中一人是「戰神」
    方天畫戟長一丈二,重四十公斤(以呂布的方天畫戟為例),它的前端是金屬槍尖,一側有月牙形利刃,並用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方天畫戟的用途很廣泛,但操作難度較大,對使用者的力氣和技巧要求較好。 方天畫戟的主人多是一些能力出眾的猛將,其中它經歷了4任主人,有一人還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戰神」。
  • 三國真正的萬人敵都有哪些人?前五都是誰?
    三國裡,關羽策馬斬顏良,是唯一一位在兩軍對峙中親斬敵軍主將的「萬人敵」。但是,黃忠定軍山陣斬夏侯淵,而夏侯淵要比顏良的名氣大的大。所以說,一人之前,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不是「萬人敵」的評判標準。更何況,縱觀二十四史單槍匹馬,上陣廝殺,這種明智之舉是少之又少。那麼關羽、張飛的裡「萬人敵」之名來自於什麼呢?
  • 陳慶之:弱不禁風的白袍將軍
    陳慶之,出生寒門,身體文弱,不善騎馬射箭,普通弓弩都拉不開,卻是南北朝名將,歷史上有名的「白袍將軍」,戰功赫赫,威震中原。 這設定,是不是有點眼熟? 如果我再說陳慶之是梁帝蕭衍手下的臣子,而蕭衍正是《琅琊榜》中梁帝的原型呢?
  • 金庸武俠四大「戰神」,全部能夠以一敵百,張無忌排最後,第一名毫無爭議
    【思品時間(武俠時間)侃金庸第1203期:金庸武俠四大「戰神」,全都能夠以一敵百,張無忌排最後】
  • 成功絕非偶然,陳慶之和他的七千白袍軍封神之路
    很多人覺得梁武帝只派出七千人去攻擊北魏,是因為梁武帝此時老邁昏庸不思進取,想賭一把又不捨得下注,最後因為兵力不足導致功虧一簣。七千梁軍就攻入洛陽,如果給陳慶之七萬人,說不定就能統一全國。 我認為這樣批評梁武帝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