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中有言:「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中國的酒文化已經流傳了五千年之久,早在史前時代,釀酒術就誕生了。不過,雖說酒水味道醇厚,飲完之後常有飄飄欲仙之感,但是古往今來,喝酒誤事之人卻不在少數,這些人往往幾杯酒下肚,就會分不清東南西北,從而被人鑽了空子。不過,筆者今天要介紹的卻是一個叫張政的男人,想當初,他可是被尊為「中原第一酒神」。
張政,河南鄭州人,他為人義氣,性格豪放,從小就結交了不少朋友。17歲那年,張政隨父親參加了一個酒局,那一次,是他第一次見識到成年人的人際交往。父親在外打拼多年,在酒桌上談生意已經成了常態,儘管他每次喝完酒並不會耍酒瘋,可是他的身體卻一天不如一天。於是,當父親接連喝下幾杯酒之後,張政站了出來,他自告奮勇地替父親擋了幾杯酒,在座眾人都誇老張養了個好兒子。
不過,張政畢竟還是個小孩,父親擔心他身體受損,很快就制止了他。沒成想,張政卻一點感覺都沒有,對他來說,喝到嘴裡的液體好像不是酒精,而是水。從那天起,張政便發現了自己能喝的潛質,每次和朋友出去玩,他都會要上一箱啤酒,眾人圍在一起談談人生,吹吹牛皮,甭提多快活了。就這樣,張政的酒量一點點提升來了,在酒桌上,他往往是「戰」到最後的一個,不把全桌人喝趴下,他絕對不會罷休。
大學畢業後,張政當上了警察,因工作能力不錯,他很快被升為二級警司。後來,張政結婚了,他不僅有一個漂亮賢惠的老婆,還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女兒,無論在誰看來,他的人生都已經圓滿了。不過,隨著職位的提升,張政出去應酬的次數也變多了,他每次喝完酒回來都是醉醺醺的,年輕時「千杯不醉」的狀態,似乎一去不復返了。
後來,張政因喝酒出了事故,作為一名警察,他比誰都清楚酒後駕車的危害,可是他卻明知故犯。據悉,他不僅兩次酒後駕車,差一點撞到路上行人,還在醉酒之後把女兒弄丟了,若不是好心人及時送過來,他後悔都來不及。另外,張政還在酒桌上逼人喝酒,在他的「逼迫」下,先後有8個朋友在酒桌上離開了人世。於是,張政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以前的老朋友趁機遠離了他,不願再與他一起出去喝酒了。
因為酗酒,張政丟掉了工作,他每天在家以酒代水,早晨一睜眼就會先喝個二斤,簡簡單單一頓早飯被他搞得烏煙瘴氣。一次,朋友從老家帶回來7斤白酒,張政隔著老遠就聞到了酒味,結果他一口氣喝了個精光。實際上,彼時的張政已經患上了嚴重的酒精依賴症,只要一不喝酒,他就會渾身難受,就像有螞蟻在身上爬一樣。
無奈之下,父母把張政送去了戒酒中心,但是,這一間小小的屋子又怎能限制住他?要知道,他之前可是警員出身,解救中心根本沒幾個人治得了他。最後,妻子帶著孩子離開了家,父母也對他的表現失望了,決意不再管他。走到這一步,張政終於醒悟了,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終於戒掉了酒癮,回歸了正常生活。如今,張政正到處給酗酒者講述他的故事,他不想再有更多的人被酒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