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移民:絲綢是杭州的好,旗袍裁縫是上海的好,生活還是故鄉好

2020-12-27 姬婉盈

雖然屬於旗袍的黃金年代結束了,但旗袍的故事卻仍在各個地方延續。我們先從20世紀50年代的香港說起……

【香港】

「賽梨坐在椅子上一顛一顛,齊肩的捲髮也跟著一蹦一跳,縛著最新型的金色闊條紋塑膠束髮帶,身穿淡粉紅薄呢旗袍,上面印著天藍色小狗與降落傘。」這是張愛玲在《小團圓》裡描寫的40年代初香港女孩的裝束。

旗袍於20世紀50年代在內地逐漸沒落,但在香港卻顯現出了全新的氣象。香港原本只是一個人口稀疏的小漁村,直到1949年之後,來自中國內地的大量移民湧入才使當地的人口出現迅猛增長。

當時香港當地人管這些外來移民叫「外省人」,因為大多數移民都來自上海,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外省人」都是上海人的代名詞。

這些上海人雖然拖家帶口地搬到了香港,經歷戰亂後經濟條件也大不如以前,卻始終盡力保持著當年的生活方式,穿旗袍,去歌舞廳,看電影,喝咖啡,一切照常。

仿佛二戰從未發生,時間就定格在了30年代末的上海。想想也是,任何經歷過十裡洋場浮華的人,大概都無法輕易忘懷那段光影流年。

當然,從上海搬到香港的不光是旗袍的消費者,當年在上海做旗袍的「紅幫裁縫」們很多都舉家遷到了香港,開了店鋪繼續做旗袍,所以50年代的香港旗袍可以被看作是40年代上海旗袍的一種延續。

從形式到剪裁,二者都相差無幾,只不過這時的旗袍從側面看三圍曲線也更明顯。一方面是腰圍處收得更緊,基本上是不留松量地緊緊勒在小腹上。

另一方面,50年代緊身圓錐胸衣的流行使全世界各種罩杯的女人的胸部都堅挺了起來。穿上這種胸衣後,旗袍胸部的位置就能透出兩個尖兒,簡直性感得不要不要的。

在50年代的熟女路線後,香港姑娘們迎來了歡快而脫線的6O年代。青年文化「Youth Culture」風靡了世界,一切關乎色彩,關乎年輕,關乎未來。

在這樣一個時代,一部叫做《蘇絲黃的世界》的電影橫空出世,在好萊塢大紅大紫。

電影中蘇絲黃綁著髮帶、穿著高開衩超短旗袍的活潑性感形象完美迎合了6O年代的叛逆情緒,瞬間讓整個西方的男人們都不淡定了。

這部電影可謂對西方和香港的時尚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此以後,旗袍就毫無違和感地出現在各種西方品牌的高級定製中,也被Grace Kelly(格利絲·凱利)等好萊塢影星穿到晚宴場合,正式開始了其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步伐。

70年代以後,日常旗袍漸漸被寬鬆舒適的牛仔褲和襯衫取代,姑娘們只有在特殊場合才會穿著旗袍,市面上的旗袍設計逐漸回歸了傳統和四五十年代端莊大方的風格。

【臺灣】

「錢夫人往鏡子又湊近了一步,身上那件墨綠杭綢的旗袍,她也覺得顏色有點不對勁兒,她記得這種絲綢,在燈光底下照起來,綠汪汪翡翠似的,大概這間前廳不夠亮,鏡子裡看起來,竟有點發烏。難道真的是料子舊了?這份杭綢還是從南京帶出來的呢,這些年都沒捨得穿,為了赴這場宴才從箱子底拿出來裁了的。早知如此,還不如到鴻翔綢緞莊買份新的。可是她總覺得臺灣的衣料粗糙,光澤扎眼,尤其是絲綢,哪裡及得上大陸貨那麼細緻,那麼柔熟?」

白先勇先生在《遊園驚夢》中對錢夫人心理的描寫恰到好處地反映了臺灣的第一代大陸移民的狀態。絲綢是杭州的好,旗袍裁縫是上海的好,生活還是故鄉的好。

如果說有誰比搬去香港的上海人更加懷念曾經的大陸生活,那就一定是臺灣人了。國共內戰結束後,大量國民黨成員和其親屬撤退到了臺灣,走的時候也帶走了一箱箱當年用上等面料做成的旗袍。

這些新移民到了目的地後才發現,那時的臺灣被計劃經濟控制,生產落後,貿易停滯,相比基本只能用一個詞形容,那就是「村兒」,和他們熟悉的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相差甚遠。

臺灣一路命途多舛,16世紀時先後被葡萄牙、荷蘭殖民,後被鄭成功收復,但19世紀末又因《馬關條約》被割讓給日本,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後才回歸中國。

在臺灣光復之前,日本對臺灣實行了半個世紀的同化政策,禁止臺灣當地說中文和閩南語,強制當地人說日語、穿和服。

在1949年來自大陸的移民到達臺灣時,當地人對旗袍並不熟悉,所以臺灣最開始穿旗袍的主要是這些來自大陸的「外省人」。

臺灣獨特的文化背景和人口構成註定了臺灣人對旗袍的特殊感情。

20世紀後半葉,作為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對祖國傳統文化一直有著強烈的認同感。所以臺灣人對旗袍的感情,少了幾分香港人夾在中西文化間的掙扎和矛盾,而多了一種純粹而黏稠的鄉愁。

正如人人都耳熟能詳的余光中的詩裡寫的那樣:「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故鄉沒了,但從故鄉帶來的衣服還在。對於臺灣人來說,旗袍不再是單純地為了追求時尚,而是演變為對故鄉思念的寄託。

對比6O年代的香港旗袍,雖然臺灣也和西方文化交流緊密,但風靡世界的青年文化卻並未對臺灣的旗袍產生明顯的影響。

臺灣的旗袍是守舊的,在款式上完全沿襲了40年代的旗袍設計,由以前上海灘的紅幫裁縫細細裁出,被懷念著過去時光的人穿在身上。

【中國大陸】

1949到1979的三十年間,受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旗袍文化在大陸基本出現了斷層。

改革開放之後,旗袍才開始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裡,大部分中式服裝老字號都恢復了生產,但中式服裝已經從常服變為特殊場合的禮服,主要是結婚穿的紅襖和旗袍。

90年代之後上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手工旗袍定製作坊,而設計也依舊沿襲了當年「中西結合療效好」的風格,從立體刺繡到數碼印花,從流蘇到牛仔布,就像30年代時學習巴黎那樣。

如今上海的旗袍設計師們依舊兢兢業業地嘗試把當今的時尚流行趨勢融入旗袍的設計中。

而北京也逐漸發展出了現代風格的京派旗袍,當年紫禁城中奢華繁複的裝飾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但現代的京派旗袍依舊比海派旗袍更重視鑲滾,並且在裙擺的長度上更加保守。

2008年奧運會之後,隨著網上購物的興起和大眾對於傳統文化的逐漸重視,產生了運用吳門畫派和蘇繡元素的蘇派旗袍,有以優質絲綢著名的杭派旗袍,也有設計小資的成都旗袍

日常穿旗袍的女孩也多了起來。的確,過去的時代終是過去了,我們無法再現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旗袍盛世,但我依舊覺得,每個中國女孩都應該至少擁有一件旗袍。是你喜歡的樣式,為你量體裁出,它會在衣櫃裡靜靜地陪伴你,向你傾訴過去的故事,陪你走過未來的日子。

相關焦點

  • 杭州哪裡買絲綢比較好?
    杭州有「絲綢之府」之稱,素來在漢族傳統絲織業中佔據重要地位。每個來杭州的遊客,都會想帶些絲綢回去當手信。南宋時,杭州更是被設為都城,史稱「臨安」,是當時最繁華的商業集散中心。說到杭州,本地特色特產數不勝數。因此來杭州旅行,一定要留出一天時間來購物。
  • 濟南首屆蘇杭絲綢旗袍大型特賣會火爆進行中!絲綢大披肩免費送!
    工廠直銷價格親民 物美價廉購銷兩旺夏日泉城,自濟南首屆蘇杭絲綢旗袍大型特賣會開幕以來,便受到廣大市民朋友的熱烈追捧。據悉,本次特賣會以廠家直銷的方式將惠民進行到底,在頤正大廈3樓杭州絲綢服裝特賣會現場,人流湧動、熙熙攘攘。物美價廉,是現場市民對本屆大型特賣會的最直觀感受。「這些絲綢服裝太漂亮了,手感好,品質優,關鍵是實惠,百十元就能買一件心儀的絲綢衣服,這不我們一起來的姐妹五人每人買了三套,快五十了,要好好打扮打扮自己。」特賣會現場的王阿姨說到。
  • 濟南首屆蘇杭絲綢旗袍大型特賣會僅剩最後六天!絲綢大披肩免費送
    在頤正大廈3樓特賣會現場,人流湧動、熙熙攘攘,憑藉著物美價廉的好口碑,本次大型特賣會在泉城濟南掀起了一股熱潮。「這些絲綢服裝太漂亮了,手感好,品質優,關鍵是實惠,百十元就能買一件心儀的絲綢衣服,趕上這麼好的活動,這不我們一起來的姐妹五人每人買了三套,快五十了,要好好打扮打扮自己。」特賣會現場的王阿姨說到。
  • 上海最後的「手工裁縫」,堅持86年只做旗袍,如今技藝卻面臨失傳
    旗袍是公認的最難以定義的衣裳,不同的女子穿了就像是被注入了不同的靈魂,因為旗袍講究一個貼身,因此最好的旗袍一定是量身定製的,而由於上海灘旗袍的盛行,可以說最好的旗袍裁縫全都集中在了這裡
  • 【大聲】中國好手藝人去哪了?
    喜娟娘娘不知道小女孩的心思,母親倒是能猜個大概,問她是不是想當裁縫?  她點頭,向母親提出,學手藝之前,先送她讀書識字。  5年後,13歲的呂玉珍,與大多數人一樣,在完成初級教育後,正式開始學手藝。父親帶她回到上海學裁縫。雖然1947年生於上海,可趕上戰亂年月,呂玉珍出生後不久,全家遷回祖籍浙江東陽。
  • 這個98歲的師傅做了84年旗袍...時裝周唯一一場旗袍秀!
    被人稱作旗袍界「老法師」的褚宏生,正輕捏皮尺的兩端,目測著客人身上的旗袍。 少頃,當客人起身時,褚先生飛快地亮出一枚枚大頭針,釘在旗袍的各個「環節」上,柔軟的絲綢料子頓時變得服服貼貼。他舒口氣,從耳背抽出支筆來,把一排新尺寸的數字填到單子上。 這是褚先生為訂做旗袍的客人試樣中的一個場面。
  • 旗袍美出新高度,絲綢旗袍穿出高級感,讓你美出天際
    旗袍是中國傳統的服飾。中華民國的婦女每天都穿旗袍。作為一種東方服飾,旗袍將東方女性的美感與絲綢面料相結合,將腰線和臀線描繪得非常漂亮。常言道:考驗一個人最大性格的最佳方式是看她穿旗袍。事實上,這句話並不假,在現代上海名流中,沒有現代透明質酸美容,卻也是絕無僅有。以下小編也為大家盤點下身著旗袍的美麗女明星。劉亦菲:穿上這件青花旗袍,我們也知道原來仙女姐姐也是這樣,她可以穿白色的裙子,仙氣飄飄,也可以知書達理落落大方。旗袍充分展現了東方女性的美感,那麼如果加上中國歷史悠久的絲綢文化,會不會美不勝收呢?
  • 海派旗袍與上海「老字號」
    提及「海派旗袍」,總能觸發起與上海城市文化相關的聯想。穿上旗袍的女人儀態優雅,旗袍將中國女性的古典氣息表達得淋漓盡致。如今,由旗袍改良而來的服裝也飛入了尋常百姓家。「海派旗袍」與上海「老字號」鴻翔密不可分,直到現在,服裝行業許多人仍公認「鴻翔」是海派旗袍的始創者。「海派旗袍」的往事就從鴻翔的故事說起。
  • 春晚的旗袍真好看,日常的旗袍美女也不遜色,有好身材就穿旗袍
    美女身穿的旗袍,合身合體還很個性化,一看就是量身定做,這說明美女真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旗袍,真是實實在在讓旗袍走近了自己的生活。這個美女,身穿一件細小格子的純棉棉布短款旗袍,旗袍簡潔大氣,美女搭配一雙酒杯跟的涼鞋,穿出古典風韻和淑女味道。
  • 張韶涵太妖嬈了黑色旗袍搭配黑色絲綢,不僅好,而且美到了新高度
    她不僅選擇了黑色旗袍,還敢於搭配黑色絲綢。如果氣質一般,就算是要被這樣的搭配炸掉,但沒想到整件搭配讓張韶涵穿出了自己的風格,不僅不俗氣,還讓她的美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如果你也是喜歡張韶涵穿搭風格的小夥伴,那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張韶涵選擇了黑色旗袍,不僅成為整場比賽的點睛之筆,也讓這場比賽更有靈性。要說最重要的元素,那就一定要說她的黑色旗袍。
  • 杭州街頭出現一群身材曼妙的旗袍美女!她們的真實身份竟然是...
    5月26日,我們邀請您參加「杭州全球旗袍日」,享受專屬「旗袍女神」的特別禮遇。峰會後,杭州市旅委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絲綢、旗袍與杭州旅遊巧妙糅合,創造出新的城市營銷話題——「杭州全球旗袍日」,凸顯杭州絲綢般柔美的獨特韻味和古今交融的別樣精彩。
  • 港臺 如今,香港人都愛移民臺灣
    為何香港人都要移民文/滬港小生陳澍 @HK 最近幾次回上海,我最常聽到的一個話題莫過於「移民」。上海朋友問我香港好不好,我說越來越多香港人也正考慮移民。新加坡一點不冷,不過夏天太熱,加上地方太小(面積比香港小),部分港人,尤其年輕人,不認為新加坡是一個移民的好選擇。雖然從醫療、教育、住房保障等角度來看,新加坡對中產家庭以及退休階層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超級有錢的,會考慮移民一些歐洲「富豪」國家,比如瑞士、維也納。不過這些地方的移民門檻很高,想拿永久居留權也不容易。
  • 印花絲綢旗袍,修身中長款,陪你一場紙醉金迷!
    中國人的傳統服飾就是旗袍,糾纏著傳統、趣味、女性,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混亂,這種印花絲綢旗袍,讓人想起物慾流失到社會上的時刻,上海灘的中國女性有著復古的紅唇,但是身材精巧,隱藏在她們的眉間。這種印花絲綢的旗袍,由於其顏色和旗袍的女性拍攝的環境,使我想起了在各種酒會上頻繁來往的既華麗又不粗俗的上海女性,在這場紅綠燈鏡頭中拍攝的旗袍讓女性裹著身體,陪伴著女性的你扮演了你的粉絲。
  • 【Angela有話說】「混血兒」旗袍的身世之謎
    旗袍的風尚始於民國時期,文史學家鄭逸梅先生說:「原來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國後始御之」。俗話說得好,肩不平何以平天下,墊肩的加入讓女性變得更獨立、更強大,英氣逼人,比如以前衛著稱的張愛玲和霸氣外露的宋美齡。宋美齡是出了名的 「旗袍控」,衣櫥內旗袍無數,如果有個旗袍界金氏世界紀錄,那麼冠軍非她莫屬。每一個衣服多的女人背後都有一個好裁縫,這位裁縫師傅叫張瑞香。他心靈手巧,忠心耿耿,每兩三天就可以做好一件旗袍,這位張師傅除了過年除夕休息外,其他時間都在做衣服。
  • 歷峰為什麼要賣掉上海灘?
    ///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香港迎來一次重要的移民潮,其中大部分是來自上海的工商界人士。他們不但帶來了大量的資金、機器設備,還帶來了海派生活習慣和文化。 上海籍女作家程乃珊在她的《老香港》一書裡寫道,是上海女人把旗袍帶到香港;在三十年代時,有條件的香港女人會到上海定做旗袍,燙頭髮。
  • 安平-首屆蘇杭絲綢旗袍大型展銷會,一年僅有一次!(人山人海)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似乎每個女人都很忙忙著工作、忙著孩子、忙著家庭每一個女人都是天上墜落凡間的天使而生活卻讓我們忘了愛自己夏天,是女人最美的季節而旗袍,便是女人最美的衣裳說到絲綢服飾你聯想到的是什麼?古典!優雅!昂貴!
  • 好突然 好夢幻 一群舞動的「旗袍精靈」在市民中心驚豔亮相(組圖)
    好突然 好夢幻 一群舞動的「旗袍精靈」在市民中心驚豔亮相(組圖)發布時間:2020-10-23 17:37:18 Fri  來源:杭州網10月22日,作為2020杭州全球旗袍日的系列活動之一,一場主題為「旗袍精靈」的兒童流動藝術劇場快閃活動在杭州市民中心舉行。
  • 上海旗袍大師褚宏生:86年做了5000多件旗袍,曾用旗袍扮靚鞏俐
    就像上海手工旗袍大師褚宏生,從17歲入行起至今,整整86年的時間都在做旗袍。現在機器這麼方便、快捷,為什麼不放棄耗時耗力耗心血的手工製作呢?褚大師說:「機器踩出來的衣服硬邦邦的,體現不出女性柔美的氣質, 人手才能縫出圓潤的感覺。」我想這就是大師共有的「執念」。旗袍大師褚宏生的故事。
  • 馬伊琍新劇《旗袍美探》,讓我想起了妹妹的旗袍主題婚禮
    蘇雯麗除了有上海名媛這個頭銜,還有女偵探這個稱號,她優雅婉約,獨立果敢,有著不輸男人的智慧,同時也擁有新時代女性的精氣神。而本身是上海人的馬伊琍對上海女人的韻味拿捏也非常到位。馬伊琍的百變旗袍裝再一次證明了旗袍在影視作品中的魅力。
  • 你只知道絲綢旗袍,你可知道絲綢之路?
    不論是傳統旗袍,還是現代改良旗袍,絲綢旗袍都佔據很大的比例,也是符合大眾審美旗袍味道最濃的旗袍然而我們現在所說的絲綢,和古代所說的絲綢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古代,絲綢大多指蠶絲織造的紡織品而現代由於需求變大和原料的擴展,也有天然或人造長絲纖維織造而成的紡織品,廣義上都叫做絲綢絲綢自古自今,已經發展延續了幾千年,和瓷器,茶葉一樣,同屬於中國古代文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