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片真的還賣的動麼?

2021-02-22 一起拍電影

葉問的票房馬上就要大爆了!

 

《葉問3》單天成績達到1.55億。就在昨天,《葉問3》在大陸的零點場甚至賣到了近700萬!你要知道,這幾天的大盤都不過才4500萬!但要是你了解到,在2月底的時候,《葉問3》在香港狂破紀錄,超6000萬成影史票房第四,全球票房超過3500萬美金(約合2.4億人民幣),影片在東南亞更是打破華語片歷史紀錄,創下無數個歷史第一,你就會知道單日破億對於《葉問3》是無懸念的。

 


從目前口碑角度來看,《葉問3》的豆瓣評分雖然不能和同期神片《瘋狂動物城》相論,但他和《美人魚》的評分都在7分左右,屬於最賣座類影片的範疇。按照這個口碑引導,加上近45%的排片釋放,直到3月25號的《蝙蝠俠大戰超人》,《葉問3》都不會受到任何幹擾!在本周的南老師預測《葉問3最終票房預測8.2億,甄子丹+泰森+葉問系列打造的內地動作新裡程碑》,南老師給予了8.2億的預測,而今天他也把數字提高了9.5億!

 

《葉問3》 無疑是要大爆了!

 

為什麼葉問會大爆

 

檔期討巧,宣發強勢。3月作為傳統的冷檔期,對於《葉問3》來說卻是非常討巧的,從最早的春節檔撤出也能看出,《葉問3》在大檔期中會受到嚴重擠壓,所有的動作在競爭中更多會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而調到3月剛好適逢大盤疲憊期,作為一家獨大,之後幾周都沒有能壓過他的片子出現,20天的安全期,充足的釋放票房。宣發團隊也針對三月這個淡檔展開了各項工作,反而是淡季給《葉問3》的落地動作帶來了更多的支持和關注。而也是經歷了春節檔後,市場急需新片填補,時隔春節檔那麼久,終於有一部值得看的影片,《葉問3》與這個檔期可以說是互相成就。大銀幕、星美影視、火傳媒、四海發行都在這些策略中展現出了強勢的資源和執行力。

 


超出預期值的質量。小編今天早上趕著11點看了粵語版的《葉問3》,雖然對演員無感,對港片也沒有太大信心,本想只是去感受一下水準之上的美術場景與打鬥場面就好,可就像《美人魚》利用了有效的預期值管理一樣,捨棄吹捧與過度誇讚,反而引來個人能獲得更多的好評助力了大爆,《葉問3》也是利用了同樣手段,看不到很多的過譽和吹噓,觀影后對於其中所構建的人文江湖,比甄子丹還出彩的張晉,與泰森的點到為止,比武與跳舞的蒙太奇,葉偉信最擅長的絕症煽情,捨棄了民族主義真正回歸到人和家庭本身思考,影片質量大大超出預期值!

 

市場需要硬片子除了內容,《葉問3》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就是,《葉問3》是一個硬片子,他是一個充滿了荷爾蒙的片子,現在的市場上充斥了太多輕鬆可愛娘炮鮮肉的內容,男性觀眾,電影市場對於這樣硬氣的片子真的是饑渴了太久。同理的如《戰狼》(5.4億)《殺破狼2》(5.6億)甚至是《老炮兒》(9.03億),這幾部影片的逆襲爆發,正是告訴我們這個市場需要硬片子,不用一味的迎合女性觀眾,而《葉問》作為國內少有的功夫系列作品,也幾乎代表了這一類型的最高市場水準,大爆也是在情理之中。

 

功夫片、動作片還能戰否?類型的邊緣化與否真的存在?

 

縱觀2015年,秉承這些年的培養,國產喜劇片魔幻片大爆,在每一個大檔期都有一部國產喜劇片或者魔幻片,而前些年站在風口上的青春片愛情片不再那麼火爆,他們會像曾經盛極一時的功夫片一樣被邊緣化麼?今年影視公司紛紛開始製作喜劇片魔幻片IP項目,他們又能火多久呢?

 


我們重新來看2015年的市場,在年末已經有一大批小成本的喜劇片出現,就和現在在市場上一大批小成本青春片愛情片一樣,他們是市場風口的產物,市場永遠是盲目的,一種類型賣座了便會出現一大批仿照品。而作為這類爆款的先祖:功夫片,也是經歷了這樣長久的被山寨被模仿,在市場表現上一蹶不振。然而電影,說到底是一個商品,而商品永遠都是依託在供求關係上,沒有一種類型在市場上會是直接被認定為撲街,只有是說這個類型在現在的環境下他的整體體量空間不大。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2015年也出現了像《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老炮兒》《戰狼》這樣之前不被大家關注的類型片,在市場上發出聲音,觀眾的需求不會再只是淺層的商業片,一二線城市,甚至被誤解的小鎮青年對於觀影的需求其實都開始更加的深層次多元化。《葉問3》在功夫片都快要失去關注的時候出現,即是不幸也是幸運。只要認真製作內容,市場上類型的空間瓶頸都會被打破。

 

所以功夫片、動作片真的還能賣的動麼?喜劇片魔幻片還能賣幾年?這些問題的答案,《葉問3》就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深耕內容,打造系列,增大自身體量,任何類型的片子都會是爆款。

相關焦點

  • 張晉功夫片票房撲街,是否真的中國功夫已到末路
    張晉功夫片票房撲街,是否真的中國功夫已到末路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武俠夢,甚至到現在很多的外國朋友依然認為,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功夫,中國總是有著神秘的色彩。這有我們古裝片飛簷走壁的影響,更是有像李小龍一樣的武打巨星,帶給他們的視覺衝擊不可謂不大。
  • 再見了,功夫片
    再見了,功夫片。功夫片是香港電影中最特別的類型片,功夫電影有其強烈的魅力和局限性,時至今日,曾經火爆全球的功夫片如同香港電影一樣開始日薄西山了。功夫電影的大門就是由李小龍開啟的,1971年,李小龍以1.5萬美金的片酬和嘉禾籤下了兩部電影——《唐山大兄》和《大俠霍元甲》(也就是後來的精武門)。當時的邵氏公司覺得李小龍的價格太高了,索性就放棄了找其拍片的想法。
  • 功夫片為何沒落了?
    很多人看到本文標題之時難免產生疑問:功夫片沒落了?可2019年上映的功夫片《葉問4》很賣座啊,最終票房高達11億之多,你看不見嗎?筆者當然看得見《葉問4》票房的表現,可也看到豆瓣6.9分的評分,還有在整個電影市場上越來越少的功夫片影子。
  • 袁和平教科書級功夫片,臺北大賣7500萬,李連杰果然很旺票房
    李連杰的功夫片之所以那麼經典,就是因為有出色的幕後團隊,特別是跟袁和平合作電影都是教科書級別。該片堪稱是傳統功夫片的教科書!    《太極張三丰》是由袁和平導演,李連杰,楊紫瓊,錢小豪,袁潔瑩,袁祥仁等主演。
  • 【歷史】功夫片五十年興衰史
    甚至可以說,改變了功夫片的命運。 03. 當年吳思遠去坎城賣港片,發現好多電影都賣不動。一打聽,人家說你們功夫片太暴力了。吳思遠就想,能不能拍一部比較輕鬆的?看到成龍後,他覺得他那個相貌,根本不適合演什麼大英雄,鼻子那麼大,很搞笑,不如演喜劇。
  • 比《功夫》還真的功夫片,獲獎提名無數,你看過了嗎?
    說起功夫片,大多數觀眾腦海裡首先浮現的都會是飛簷走壁、上天入地的場景,甚至有的功夫片還有很多狂拽炫酷吊炸天的特技特效加持,但是你們看過那些零威亞、無替身、無特效的「真功夫」武俠片嗎?今天為大家推薦一部「真功夫」武俠片——《箭士柳白猿》。都說江湖路遠,人在江湖飄。
  • 《醉拳》:功夫片新的崛起
    沒有標誌性的代表作,就沒有足夠的影響力,也達不到巨星的級別,撐不起功夫片……所以我認為,功夫片後繼無人。既然演員重要如斯,那麼本期,咱們首先就來聊聊此片中的演員,看看這部經典老片中的演員又有那些令人驚豔之處?是真的能打!眾所周知,那時候的武打演員、武術指導,甚至一些參與打戲的群眾演員,都是真正能打的!本片的主角依舊由成龍和袁小田擔任。
  • 袁和平談功夫片現狀:吳京張晉之後還有誰?觀眾的審美變了
    華語電影幾十年長河裡,能真正走出國門的只有功夫片。從李小龍到成龍李連杰,功夫片一直有傳承,但傳到現在已經快斷代了。功夫電影是我們的國粹,功夫片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然而現在內地這麼大個市場,功夫片票房卻撲街連連,處境非常之尷尬。
  • 《葉問4》的完結會是功夫片的落幕嗎?功夫片的時代符號袁和平
    《葉問4》和《葉問2》屬於一個水平,而作為完結篇,多少還得承擔一些審美疲勞的後果。在看完電影後,我最大的感觸是,《葉問》系列結束了,甄子丹也明說了不會再拍功夫電影,而近年的功夫片,要麼就是水平欠佳,要麼就是像《師父》這樣的叫好不叫座。從中國開始,流行於世界的功夫片,會隨著葉問系列的落幕而終結嗎?
  • 功夫片《鐵甲狂猴》是抄襲,還是創新?
    不僅如此,他還帶領一幫熱愛電影的朋友們嘗試拍攝了很多帶有劇情的武打短片,都是沒有護具的真打實摔,看著就疼的那種,很有股熱血少年的勁頭。所以,誇張是一種藝術化的表達,無可厚非,而且相比於國外動作片的誇張程度,國內功夫片真的要甘拜下風。 範·迪塞爾、巨石·強森等外國的動作演員以一敵百,用血肉之軀上天入地,對抗飛機火炮,而且戰無不勝,夠不夠誇張?
  • 《功夫宗師霍元甲》票房只收714萬,片商顆粒無收,功夫片過時了
    曾幾何時功夫片是觀眾最受歡迎的片種,但最近十年來這一題材過時無人問津了。造成這個局面有幾個原因,一是李連杰等巨星老了,二是新人接不上人才斷層,三是當下年輕人流行的審美口味變了。早年隨便拍部功夫作品就火得不的了,現在你拍家喻戶曉的人物大IP也賣不動。
  • 《功夫宗師霍元甲》票房只收714萬,片商顆粒無收,功夫片過時了
    曾幾何時功夫片是觀眾最受歡迎的片種,但最近十年來這一題材過時無人問津了。造成這個局面有幾個原因,一是李連杰等巨星老了,二是新人接不上人才斷層,三是當下年輕人流行的審美口味變了。早年隨便拍部功夫作品就火的不得了,現在你拍家喻戶曉的人物大IP也賣不動。比如網片圈拍的《黃飛鴻》《霍元甲》《葉問》等題材票房都不佳。
  • 趙文卓版的《霍元甲》,不只是功夫片的悲歌,也是趙文卓自己的
    其實當年李連杰在訪談中說得很清楚,武打片還會拍,但功夫片不會了,那時的人們還並沒有弄懂這兩者的概念,故而混為一談。百度百科中對於功夫片如此解釋:亦以表現中華武術技藝為主體的影片,功夫片以奇妙的武術技藝,給人們以藝術享受。我更願意這樣理解,功夫片表現的是真實存在的國術,從一個習練者的經歷來詮釋功夫的含義與意義。
  • 《葉問4》:不做功夫片的絕唱
    縱覽功夫片《葉問》系列,我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中國功夫之於武者們特有的情懷——道義。功夫片是其他國家怎麼也拍不出來的,看了葉問4,我更加堅信了。 與她競爭的美國女孩糾集了一幫同學,在放學後對萬若男拳打腳踢,一直追到操場角落,還把她留的長髮絞個稀碎。而萬若男雖然平時很不樂意父親教她太極拳,但此時總能派上用場,在搏鬥中讓罪魁禍首破了相。 靈魂人物葉問適時地經過並目睹了這個過程,在美國學生將操場門推過來時,葉問及時用手臂墊住,護住萬若男周全。此時手臂的受傷也為後面的劇情埋下了伏筆。
  • 《葉問4》票房勢如破竹,功夫片卻後繼無人
    一部由香港製作的功夫片,一部由好萊塢製作的科幻片,國產功夫對訣美國科幻片,存在差距似乎理所當然。難道功夫片市場真的無望?竟然與馮爺的愛情片《只有芸知道》接近。扭轉乾坤的時刻,叫好又賣座12月20日零時零分,影片正式上映較量,被稱為甄子丹最後一部功夫片的
  • 李連杰最後的功夫片《霍元甲》,開啟功夫片打外國人的高潮
    《霍元甲》是李連杰最後的功夫片,他說以後再也不會拍功夫片了,拍了35年的動作片,用這部電影總結一下自己,今後的精力都會放在電影以外的事上。李連杰說過,歐美記者曾經問我,既然暴力不能解決問題,為什麼我拍的那麼多電影都挺暴力的?所以,他不拍功夫武打片很多也是基於這點考慮的。
  • 1949-1968:《黃飛鴻》開啟香港功夫片潮流(四)
    但對於功夫片的起源,電影史學界並無定論,而「八爺」袁和平的一番話也許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是《黃飛鴻》電影帶起了功夫片潮流,功夫片是從黃飛鴻開始的。」功夫片與武俠片的區別:一個拳腳,一個刀劍其實,說起功夫片,就不能不提武俠片。
  • 香港功夫片的衰落:能打的人都老了
    拳拳到肉的香港功夫片,依舊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合家歡電影。 看今朝,「成龍」的金字招牌叫不響咯,李連杰離觀眾的距離比新加坡到中國還要遠。哪有賽博人還看香港功夫片的? 功夫片的乍暖還寒時候,屬於一個叫做李連杰的大陸小子。 90年代的《黃飛鴻》三部曲是香港功夫片的集大成者,也讓李連杰成為了繼李、成二人之後的第三個武打巨星。 徐克版的《黃飛鴻》系列,雖然還可定義為「功夫片」,但吸引觀眾的不再只是拳拳到肉的武打場面。
  • 香港功夫片的衰落:能打的人都老了
    拳拳到肉的香港功夫片,依舊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合家歡電影。看今朝,「成龍」的金字招牌叫不響咯,李連杰離觀眾的距離比新加坡到中國還要遠。哪有賽博人還看香港功夫片的?功夫片的乍暖還寒時候,屬於一個叫做李連杰的大陸小子。90年代的《黃飛鴻》三部曲是香港功夫片的集大成者,也讓李連杰成為了繼李、成二人之後的第三個武打巨星。徐克版的《黃飛鴻》系列,雖然還可定義為「功夫片」,但吸引觀眾的不再只是拳拳到肉的武打場面。諷刺現實的複雜劇情,和多線索、多情節的敘事方法。
  • 趙文卓老了,翻拍的霍元甲撲街了,中國功夫片沒落了?
    但進入新世紀以來,功夫片似乎呈現衰退之勢,拍功夫的人、演功夫片的人以及看功夫片的人,都變少了。中國功夫片真的沒落了嗎?1938年的《方世玉打擂臺》是在香港拍攝的首部功夫片。1949年,第一部黃飛鴻系列電影問世,打破此前香港武俠電影照搬京劇舞臺表演的舊套路,中國功夫片進入了新時代。1972年,李小龍的《精武門》和《猛龍過江》問世,將功夫片的影響力推向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