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說,與目前的官方指引相比,自我報告嗅覺和味覺變化提供了更早的SARS-CoV-2感染傳播的標記。研究人員還觀察到,早在隔離實施五天後,嗅覺和味覺變化的自我報告有所下降,在採取最嚴格隔離措施的國家,這種報告的下降速度更快。
「為了應對COVID-19大流行,許多國家政府採取了嚴厲措施,防止重症監護病房人滿為患。」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教授約翰·海斯說,「我們的研究表明,普通人群中突然發生嗅覺和味覺變化的機率增加,可能表明COVID-19正在傳播。考慮到封鎖對經濟和社會活動的強烈影響,這一知識可以幫助決策者在地方一級採取重要措施,以更快地發現新的疫情,或指導放鬆地方封鎖。」
在10月1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全球化學感覺研究聯盟(Global Consortium for Chemosensory Research)的調查數據,這是一項全球、眾源的在線研究,使用了超過35種語言。具體來說,研究小組調查了從2020年4月7日到5月14日收集的數據,儘管研究招募仍在進行中。
此外,研究小組還研究了法國政府的數據。法國政府從2020年5月7日開始,根據COVID-19的流行程度,將法國的不同地理區域劃分為紅色或綠色。與綠色區域相比,紅色區域的特徵是病毒的活動性更強,對醫院的壓力更大,檢測新病例的能力更弱。
最後,確定自我報告嗅覺和味覺的喪失是否可以作為一個早期COVID-19病例數量的衡量指標,此外還有醫院壓力。研究小組比較了法國、義大利和英國的數據,每個國家在不同的時間和嚴格程度上實施了不同的封鎖措施。
「我們的主要目的是測試自我報告的嗅覺和味覺變化與醫院壓力的指標之間的關係,如每個法國行政區在過去的三個月新冠相關住院、急救護理復甦單位招生和死亡率。」法國土魯斯三世保羅薩巴蒂大學首席研究員Veronica Pereda-Loth說,「我們的第二個目標是研究人口的嗅覺和味覺變化高峰與COVID-19病例高峰以及封鎖措施應用之間的時間關係。」
總體而言,研究小組發現,與法國目前的官方指標相比,嗅覺和味覺變化與新冠肺炎入院人數的相關性更強。法國目前的官方指標考察了疑似新冠肺炎急診就診與急診普通就診的比率。具體地說,研究人員發現,在實施封鎖措施的四天後,人的嗅覺/味覺變化出現高峰。相比之下,政府根據ER諮詢得出的指標在封鎖11天後達到峰值。
海斯說:「我們的發現與新出現的數據是一致的,這些數據顯示,在感染後的最初幾天裡,與新冠相關的嗅覺和味覺的變化會發生。」他們認為,自我報告的嗅覺和味覺變化與醫院超負荷工作密切相關,是SARS-CoV-2感染傳播的早期標誌。因此,潛在的疫情暴發和封鎖的短期效果可以通過追蹤人群的嗅覺和味覺變化來監測。」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1-early-indication-cov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