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之下的醜惡與對抗 |《爆炸新聞》

2020-10-09 一杯子的事兒

此文轉自公眾號:一杯子的事兒

約翰·利特高(《王冠》)飾演福克斯新聞創始人之一、前董事長羅傑·艾爾斯,塞隆飾演前福克斯新聞主持人梅根·凱利,妮可飾演前主持人格雷琴·卡爾森,羅比飾演一個虛構角色、名叫Kayla Pospisil的助理製片人,珍妮飾演艾爾斯的律師Susan Estrich,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發條橙》《羅馬帝國豔情史》)飾演魯伯特·默多克,布裡蓋特·倫迪·佩恩(《非典型少年》《縮小人生》)飾演Julia Clarke,麗芙·休森(《小鎮滋味》《忽然七日》)飾演梅根·凱利的助手Lily,霍爾姆飾演主持人Martha MacCallum,是艾爾斯的捍衛者,加雷特飾演主持人Sean Hannity,一直將艾爾斯視為第二個父親,稱其為「美國最偉大愛國戰士」之一。  艾爾斯掌管福克斯新聞外,也是是共和黨的風雲人物,曾幫助選舉了理察·尼克森、隆納·雷根和喬治·布希三個美國總統,也幫助發展了Sean Hannity、梅根·凱利、格雷琴·卡爾森等著名主持人的職業生涯。  2016年,因被多名女性指控騷擾,艾爾斯被迫辭職,凱利和卡爾森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新聞臺嘗試向凱利試壓,強迫她出面支持艾爾斯,被她拒絕。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2020)

最佳女主角(提名)

查理茲·塞隆

最佳女配角(提名)

瑪格特·羅比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ONE

1

截圖欣賞

指控

監視

羅傑的信仰洗腦

TWO

2

人物簡介

梅根

影片的主要敘述者之一

被迫害者之一

梅根是影片中第一個出場的主要人物,影片開頭就以她的一篇對於川普的報導開頭

開頭這個報導就具有十分強烈的暗示

「違法」「強姦」

一定程度上映襯了本片的主題,也暗示了接下來的情節走向。

在影片中,梅根其實屬於「先暗後明」的人,她在知曉老員工格蕾琴開始控訴老闆羅傑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不要參與進去,以免波及自身。這樣的決策並不讓人意外,但是,再之後,她也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反抗。

格蕾琴

影片的主要敘述者之一

第一個反抗的人

格蕾琴應該是影片中三個女主角前期最悲慘,後期最成功的一個角色了

她被羅傑要求潛規則後毅然反抗,提前了幾年便開始反抗的準備工作。她可以說是整部影片中最勇敢,最果斷地反抗者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最缺少的,便是像格蕾琴這樣的人,來打開先河,引導反抗。

她以耐心的證據搜集和一擊即中的訴訟策略將這位新聞界的巨人拉下馬來,可謂是曾受性騷擾傷害的女性們的維權典範

凱拉

初入fox的新人主播

主角之一

影片中所虛構出來的人物

凱拉代表的是初入職場的,有強烈願望希望事業進步的年輕新人。這一類人,也是最容易被「潛規則」」上位「所誘惑的人

在整部影片中凱拉的絕大部分狀態處於被動和迷茫,面對權勢滔天、一句話便可以阻斷/抬升自己職業生涯的boos,她顯得十分無助和現實

雖然影片中她最終也站了出來,但試想一下,

假如沒有像格蕾琴和梅根這樣的人的存在,沒有所謂的」戰爭「的開端,像凱拉這樣的人,會不會一直被迫自願的接受著無窮無盡的」潛規則「?

羅傑

實施潛規則的boos

羅傑是一個年老的,患有血友證的年邁老頭,但事實上,他也是一個權勢滔天,腦子裡滿是齷齪規則的野獸

他在影片中看似是十分著名的企業家,但事實上,他也只不過是社會中一個標杆立影的縮影。

THREE

3

劇情解析

1、角度解析

①、從梅根的視角來看這部影片

梅根是影片中三個主角主播中事業最為成功的一個,一直主持著fox的黃金節目

👆她也是影片中將主角三人串聯起來的鏈條式人物,她繼承于格蕾琴,有傳承給凱拉

在」戰爭「爆發後,她第一時間選擇的是迷茫和退卻,她心中有著顧慮,飯碗、家庭、丈夫孩子....這也是所有現實生活中的人面對這樣的事件的時候的第一選擇

再之後,受到了格蕾琴的影響,再加上10年前自己差點被潛規則的事實,她決定站出來。

👆梅根繼格蕾琴之後宣布控訴羅傑

②、以格蕾琴的視角來看影片

在她剛出場的時候,就正在像律師團隊訴說著羅傑的惡行。

FOX這一龐大的媒體商業帝國因此而顯得無比骯髒,在之後的劇情中,觀眾只要看到羅傑這張臉龐,就會令人憤慨

在影片後半部分,格蕾琴一直穿著這鮮豔的粉紅色西裝,在我看來,這正是暗示著她是一個勇敢而又堅韌的女性。

在這種不健康的職場環境中,依然還能夠活得如此鮮豔。

同時也有暗示影評劇情走向的因素

③、以凱拉的視角來看影片

凱拉作為新入公司的主播,宛如一隻小綿羊自己走進了野獸的嘴巴裡,在整個公司裡,」潛規則「不受控制,不僅僅是羅傑一人,也有其他在公司裡的權勢

👆輕佻的動作

這樣的動作已經暗示著整個公司的腐朽與黑暗,暗示了後來羅傑的得寸進尺的所作所為

在面對潛規則的時候,凱拉的心裡絕對是無比猶豫並且無奈的

向上拉的是裙子

展露出來的是性感

毀滅的,卻是尊嚴與人格

在梅根和格蕾琴的反抗下,羅傑終於倒臺,他也從這件事情中認識到了自己,向好友吐露了心聲

這個角色是影片中虛擬出來的角色,在現實生活的歷史上並沒有這一個人,這個角色的作用不同於前兩位的反抗,她展現出來的,更是無數職場新人女性在權勢面前的無奈和恐懼。

令人惋惜卻又無比現實。

令人可笑的還有三名主角之外的一個故事

魯迪在拒絕潛規則之後就被開除了,這也應該是目前社會上最多的結局。

同時結合其他情節,從空間、時間的不同,全方位的展現了FOX在」潛規則「這一領域的深深紮根

④、以羅傑的視角來看影片

羅傑從影片一開始就渲染出來了一個黑暗的、齷齪的人物形象

他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盯著監視器,在監督直播的同時,仿佛是隔空YY

在平時與他人交流的時候,便已經如此口無遮攔

並且還在辦公室裡營造自己的信仰

借著選角的藉口來weixie女性,凱拉就是典型的代表

其實說白了,羅傑的所作所為的核心就是---控制欲

他在影片中提過最多的兩個關鍵詞就是」忠誠「

他借著潛規則來滿足他心裡扭曲變態的控制欲

並且更為不可理喻的還有在辦公室裡他布置了14/15個監視職員的偵探

令人憤慨卻又無能為力

2、其他隱喻

這段情節出現在FOX公司背後的大家族的兩個兒子,在商量此次危機的時候,可以看到一串多米諾骨牌倒了一個,這其實意味著他們家族對公司的控制出現了斷層,這個倒下的多米諾骨牌代表的就是陷入風波的羅傑。

對於高階層的人來說,利益勝過一切,之後FOX宣布提出羅傑,可以看出其中的無情與冷漠。

這也諷刺著當今社會的利益問題:」有用你就留下了,沒用就捲鋪蓋走人。"

FOUR

4

視聽語言

在影片中,黑色是主色調,這樣的陰暗色彩使得其他顏色顯得格外刺眼

第一,是為了暗示整個公司風氣的黑暗迂腐

第二,是為了將諷刺的意味表達的淋漓盡致

在影片中有一處鮮明的對比,同一個男人在不同時空調侃女人的穿著,得到的反應卻是不一樣的,這也說明了在此次」潛規則「風波後女性站了起來,在她們心裡已經不再畏懼。

FIVE

5

總結

Bombshell

它有兩層含義——

一是「爆炸新聞」,二是「性感炸彈」。

片名極好地概括了影片的內容——

一個性感女性揭竿而起,其他人挺身而出,她們共同給骯髒的帝國插了最狠的一刀。

這堪稱一次壯舉。

相關焦點

  • 《爆炸新聞》新聞的自由
    新聞的自由: 新聞工作者有多少權限,輿論是否自由,看完電影《爆炸新聞》就知道的一清二楚了,世界很大,可國與國之間區別也大。電影是以真實事件改編,人物卻是用化名,說的是一家福克斯新聞臺,因為潛規則事件,許多曾經受到過同樣待遇的女性都自覺的上訴,控告她們的掌舵人羅傑,這幾十年來有很多女性都有這樣的經歷,羅傑總是以工作來威脅,利誘她們。
  • 《爆炸新聞》逆天
    兩個新聞界當紅炸子雞,加一個未來新星,對抗新聞界縱橫三十年,輔佐過四個總統的新聞界大咖,電影份量也太足了。影片首先構造了一個立體感十足的新聞界故事背景。介紹一家大名鼎鼎的新聞集團和一個屹立於新聞界頂端長達三十餘年的大佬。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沒人懷疑這位大佬的權勢。然後展開一個新聞界工作場景。高強度,懟總統,勾心鬥角。甚至政治站隊。
  • 精緻利己無往不利——《爆炸新聞》
    精緻利己無往不利——《爆炸新聞》今天聊聊電影《爆炸新聞更何況潛規則也是規則,只要按規則辦事,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打破頭擠進來。>《爆炸新聞縱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對《爆炸新聞》感到不爽。《爆炸新聞》提名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兩項大獎,最終獲獎的卻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 《爆炸新聞》爆炸新聞
    相比於很多其它類似的新聞傳記片(如聚焦 華盛頓郵報)爆炸新聞其實更具大眾性,事件本身也更具可看性。但導演的目的似乎局限在講這個故事本身,這讓影片中間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  而且這個片子的攝影是個新手吧,鏡頭有虛焦情況不說,整體攝影很晃 而且直接給推鏡頭 我可以理解為是為了營造真實感,但學學保羅格林格拉斯 婁燁,晃鏡頭要張弛有度,要不然很容易讓觀眾出戲。最後影片的音樂相當好,值得表揚。
  • 對抗升級了!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Facebook斥資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曾經登上各大新聞的頭條,此外Facebook還發起了數十起較小規模的收購。歐洲的新創公司稍有冒頭,就被美國資本「阻擊」,最終導向一個結果——壟斷。在數字經濟領域,美國幾乎「控制」了歐洲。
  • 查理茲塞隆出席新作《爆炸新聞》BAFTA特別放映會
    塞皇查理茲塞隆新作《爆炸新聞》BAFTA特別放映會高清現場照,大佬每一張都致命美麗!查理茲·塞隆、妮可·基德曼、瑪格特·羅比主演的豪華陣容新片《爆炸新聞/性感炸彈》。影片改編自發生在福克斯新聞的性騷擾事件。影片於12月20日北美上映,傑伊·羅奇(《特朗勃》《規則改變》)執導,查爾斯·蘭道夫(《大空頭》)編劇。
  • 《爆炸新聞》爆炸拍法
    2、無關政治,但是社會、政黨、員工、民眾在聽說到這個爆炸新聞後的反應是什麼?也沒有描述,全篇都是較為亂糟糟的狀態,也許會有人說這就是新聞臺的日常,但是這麼沒有人物性格的日常卻不是電影所需要的。
  • 《爆炸新聞》性騷擾背後的權力指代
    2019年底在美國上映的《爆炸新聞》不僅將主題鎖定在了性侵這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還影射了新聞業與美國大選政治權力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讓我們一起通過這部影片,解構性騷擾和#MeToo運動的爭議性,以及女權主義背後的權力編碼。
  • 《爆炸新聞》一條長達數十年的引線
    潛規則萬年紅,上層制定規則,與渴望上位者各取所需,這當然以後者犧牲奉獻,換取利益、位置、資源、前程,前者得到的不止是一個個具體的樂趣,而是控制欲,人類高階欲望的釋放。潛規則很多年無人質疑,因為它好使,甚至普世。人們在其中掙扎浮沉,冷暖自知。「我能提拔你,一直到最頂尖的位置,但是我有條件:忠誠。」「凱拉,你還是不要告訴我比較好,因為他們會有一系列的應對方案,我很抱歉,這個地方很可怕。」
  • 《爆炸新聞》一份敷衍的作業
    跟早間新聞(the morning show)同樣級別的卡司,整個事件的基本核心相同,且爆炸新聞還是基於真實事件有真實人物參照,觀感卻高下立判。也許跟早間新聞的導演裡有四位是女性有關。印象最深的是羅比演繹的緊張,驚恐和在電梯裡的隨時崩潰狀,打電話時的哭戲也不錯,但後面卻把Kayla去找律師舉報的戲徹底省略,連一個簡單掠過的無聲小鏡頭都沒有。
  • 《爆炸新聞》米兔運動該早一年發起
    《爆炸新聞》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2016年7月6日,前福克斯新聞的主持人Gretchen對「掌門人」Roger提起了性騷擾訴訟,聲稱她因拒絕與他發生關係而被解僱。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女性主義的題材電影。通常問我們談論性別平等時,話題往往離不開男權社會、性別歧視、就業機會、婚姻法等等,而女性主義的中心思想歸根結底就這麼四個字:「男女平等」。
  • 個人意見|《爆炸新聞》:福斯新聞網沒有新聞
    《爆炸新聞》中的三位女主角,有兩位多次入圍了頒獎季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儘管查理茲·塞隆和瑪格特·羅比身處死亡小組,獲獎機率渺茫,但故事本身和兩位演員的高光表現仍然值得我們的討論和注意。《爆炸新聞》開局不錯,電影的規格和題材都非常引人注目。
  • 本周開機|任嘉倫譚松韻《錦衣之下》、陳子由《人間規則》、SNH48黃婷婷《大鼻子情聖》、《新六指琴魔》、《傾世妖顏》等
    由任嘉倫、譚松韻領銜主演的古裝愛情懸疑劇《錦衣之下》,陳子由主演的都市話題性反轉新劇《人間規則》,超人氣女子偶像SNH48
  • 《爆炸新聞》(Bombshell)美國總統大選,必看電影
    ,以及Fox電視新聞臺的種種內幕,那當然我強烈推薦您看這部2019年12月上映發行,並獲得2020年獲得奧斯卡三項提名,一項獲獎的《爆炸新聞》-Bombshell。《爆炸新聞》片中的主要人物梅根-凱利真實的人物梅根-凱利(Megyn Marie Kelly), 1970年生人美國新聞記者、主播、新聞和政治評論人,2004年至2017年間在福克斯新聞頻道工了13年。 與比爾·海默共同主持新聞談話節目《美國新聞室》(America's Newsroom)。
  • 亂倫的醜惡悲劇
    若欲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翟光遠與侄媳錢氏的姦情,終於給他嫂嫂常氏撞見了。二人大為恐懼,因為這事如給常氏傳揚出去,這一對亂倫的姦夫淫婦,勢必受到族中長輩嚴厲的懲罰。二人恐懼之下,竟發了狠心,買來毒藥,放在常氏食物中,把常氏毒死,藉以滅口。常氏的兒女,看到自己的母親慘死,發覺翟光遠的嫌疑重大,就向光遠追究詰問。
  • 速看科幻電影《環太平洋》,鋼鐵機甲與外星巨獸的對抗,場面爆炸
    速看科幻怪獸電影《環太平洋》,鋼鐵機甲與外星巨獸的對抗,場面爆炸今天小編想和大家速看一部科幻怪獸電影《環太平洋》。平原講述了鋼鐵機甲與外星巨獸的對抗,場面爆炸。在2013年,太平洋有一處宇宙傳送門。
  • 爆炸新聞
    爆炸新聞Bombshell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一部好電影,值得一看!bombshellbombshell,名詞,除了有炸彈、突發事件的意思外,還有引起震驚的人或事的意思。hooray & Fox Newshooray,即可用作名詞、動詞也可用作感嘆詞,指的是萬歲、呼萬歲、好極了的意思;Fox News,福克斯新聞,為美國的一知名新聞社。tangle uptangle up,指的是纏繞在一起、夾帶著的意思。
  • 《家宴》:人性醜惡之下的麻木群像
    這個家族表面上光鮮亮麗,背後卻道德淪喪,人人身上都散發著腐爛卻不自知的氣息,最叫人恐懼的就是那種面對醜惡真相的極端冷漠和麻木不仁。影片最為諷刺的一段群戲出現在麥可與小女兒海倫的黑人男友起衝突之後,麥可讓眾人和他一起演唱一首嚴重歧視黑人的歌曲,賓客中竟沒有一人反對,甚至將其當成一種娛樂,唱得肆無忌憚。這一幕看得人膽戰心驚,並很難不想起魯迅描繪的國人看革命者被殺頭的場景。
  • 《爆炸新聞》:媒體大亨的垮臺大戲
    《爆炸新聞》(Bombshell)是去年一大話題性作品,本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手打造出福克斯新聞網的媒體大亨Roger Ailes的最終垮臺。 本片這個名字啊…(我又要英語老師上身了),起得非常好。一語雙關,正好就是這個故事的兩面。
  • [電影][爆炸新聞][百度雲1080P資源]
    爆炸新聞 Bombshell (2019)導演: 傑伊·羅奇編劇: 查爾斯·倫道夫主演: 查理茲·塞隆 / 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