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創業史》啟示:今天商業生態更需要這樣的公司

2020-11-17 騰訊網

文/知名商業觀察家 陸新之

一直覺得,成都和來自成都的企業都是被低估的。

少不入川,這話講了有幾百年。

1978改開以來,若論創業,世人首先想到的是深圳,然後是浦東,再多就是珠三角長三角,北京也勉強可以接受。但是一般人並不把花團錦簇的錦官城和創業之都聯繫到一起。

得有十幾年了,有家通俗雜誌做了個「第四城」的封面報導,說的就是成都將是中國的第四個牛城。一度引起各種爭議。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家30年前出發的全國性公司

最新數據,成都市人口到達1404.76萬,果然穩居全國第四,位列重慶市、上海市與北京市之後。這個人口規模,在全世界的大都市裡面,也是前幾十名了。

光是人多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這幾年成都大手筆的產業布局逐漸見效,剛剛8月3日公布的上半年全國省市GDP數據之中,成都達到0.83萬億元,是第七位,同比還上漲了0.6%。

不僅有經濟,還有溫度,它被稱為最適合生活的城市。在這裡,數以百萬的年輕人用適合生活的方式創立自己的事業。

當成都默默崛起,藍光從成都出發,已經走向了全國。

2020年,在這個動蕩不安的大時代之下,在地產行業一夕數驚之時,藍光走得很穩健,布局有聲有色,已經開發有70個城市的400多個項目,擁有百萬餘業主,並第14次、連續13年榮膺「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稱號,位列第21位,躋身百強房企成長性TOP10,高居第4位。

驀然回首,來路清晰可見。

《藍光創業史》一書的主角——藍光集團,於1989年10月在成都成立,最初從事汽車零配件加工,於1992年9月12日,正式成立「成都蘭光房屋開發公司」,進入房地產行業。

1998年7月3日,國務院頒發《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明確了城鎮住房的市場化、貨幣化、商品化改革方向,並啟動了徹底的住房制度改革,停止了「實物分房」、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標誌著以市場供應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的確立。

從那時起,居民居住環境的改善開始加快。成都的發展,也是這一年起進入快車道。啟動住房制度改革當年的市區居民人均居住面積10.4平方米,而在20年後的2018年,成都居民人均住宅建築面積達44.1平方米。要知道在20年間,成都的常住人口從1003.56萬人增加到了1658.10萬人。

藍光的起步之初,就抓住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機遇,一個時代的機遇。

起步穩、成熟早:企業的基因

我是從1993年夏天開始從事財經報導,1994年4月30日接觸了當時也還是小個頭的萬科。然後就是一直追蹤地產行業與企業的變遷,見證了不少「起高樓然後樓塌了」的故事。

1992年1月18日,偉人開始南巡,直到1992年2月21日,88歲的他視察了武昌、深圳、珠海等地,並就一系列重大問題發表了講話,這就是著名的「南方談話」。然後全國掀起了新一輪發展高潮,其中就包括了房地產開發的脈衝式擴張與其後的一地爛尾——包括萬科也不得不花八年時間來消化冒進的後遺症。

而藍光,也得益於南巡效應,能夠大踏步開始。不過,藍光雖然進入房地產開發時間較早,但避開了頭腦過熱的狂飆突進,步伐一直比較穩,少交了很多學費,避免了跌跌撞撞,直接進入了「安全年齡。」

我想,正是因為起步階段的精準,還有創始人的性格,形成了今天的藍光企業基因——即使全國布局,也能較為步調從容。

通讀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推出的《藍光創業史》,你就能感受到藍光自身的氣質——在創始人楊鏗的率領下,從下海創立汽配廠到進軍房地產市場,從A股重組上市到H股分拆上市,從四川藍光到中國藍光……貫穿了大半部房地產開發歷史的這家公司,其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但從來都有著自己的目標與節奏。

因為他們深信:企業的發展像一場馬拉松,勇敢頑強者勝,善於思變者勝,強者勝,勇者勝,堅韌者勝。其中有銳意進取的企業家精神,有山高水遠的奮鬥主義基因,更有鏗鏘如歌的浪漫主義情懷。

以變迎變:與大時代同頻共振

當然,這家公司也在一直積極推動變化。

從「初創開拓」到「區域深耕」,從「全國布局+產業金融」到「新經濟轉型穩健發展」,藍光始終把握時代發展規律,順應行業發展趨勢,踏著穩健步伐前進。每個階段的裡程碑事件,都帶著時代的印記。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潮席捲而來的今天,藍光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藍光發展董事長楊鏗就表示,藍光要以新經濟思維和邏輯「以變迎變」。「變是唯一的不變」,他特別強調了「以變應變」和「以變迎變」的區別:應變是被動應對,迎變是主動出擊。而要做到「以變迎變」,很重要的就是要具有新經濟思維和邏輯。

與房地產業其他的明星企業對比,藍光戲劇性的「故事」少得多。一方面,是藍光並不刻意追求營銷自身。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們找到了自己特色的企業發展與房地產開發之路。

從全書看來,一步一個腳印。藍光不大鳴大放,也不激發那種你是我非的爭議,更多時候是採取一種「怎麼合適就怎麼做」的發展步伐。

事實上,他們不會固步自封,對於時機的把握也頗見水平。市場需要什麼,時代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這個路徑更符合中國商業的實際,也更能滿足客戶的需要。無論是開始的汽車配件,後來的地產,他們都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90年代,布局商業地產市場,佔據成都半壁江山。

2004年,「轉向住宅,再創輝煌。

2008年走出成都,進軍全國。

「人居藍光+生活藍光」的發展模式,沒有誇張的辭藻,沒有刺激的表示,但是卻有用,見效。

藍光這種公司,重劍無鋒,並不是為爭排位的虛名而來,也不是為了追逐掌聲與鮮花,而是一直在做更踏實的事情,解決一個個客戶具體的痛點。

不顯山露水的性格,可能暫時還沒有出現在商學院的案例裡。但今天這本企業30年之後才推出的完整企業史,夠厚重。

它不是一本簡單的企業傳記,而是更像中國民營企業30年時代發展的縮影。

實事求是來說,它不是那種絕對高光的網紅公司的企業傳記,所以其中記錄與反映的細節,更接近大多數中國公司的生存現狀,對於沉默的大多數創業者與企業管理者,也更有可比性與參考價值。

中國企業需要生物多樣性

回溯藍光創業史的時候,我竟然不斷會想到一個與商業距離比較遠的名詞——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遺傳基因和生存地共同構成的生態環境。它包括生態系統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3個組成部分。

正是由於這些形形色色、千姿百態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命活動,才構成了自然界這個絢麗多彩、生機盎然的大千世界。

我長期關注中國的營商環境與企業案例,調研過過多個熱門行業的上百家企業,走訪過多家上市公司,27年來,我越來越感覺到,不同地域的企業與企業家有不同性格。地域廣闊的中國有不同的區域特色,其創業和商業也一直會有多元的氣質,而全社會正是需要保護以及支持這種生物多元化,才能打造出豐富而有生命力的生態。

中國的優秀公司有華為,有招商銀行,有美的,也有阿里巴巴。

優秀的房地產企業之中,有萬科,有融創,有恆大,也有藍光。

對於時下中國來說,社會發展的下一個階段,比起任何時候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商業環境。

而構築一個良好的商業生態,需要更多藍光這樣的企業。藍光30年不斷實踐乃至多次試錯的創業史正好說明了,不同地域可以根據自己的氣質生出不同的創業方式與創業形態,只有最終結合自身資源與優勢,才能打造出與時俱進,越來越壯大的公司。

今天,面對黑天鵝與灰犀牛輪番襲來,我們更期待百家齊鳴、百花爭豔的創業集群與商業群星,在我們這個充滿不確定性時代的大潮裡,都能夠找到自己的生存發展之道,最終修成正果,百川歸海,服務客戶,回饋社會。

陸新之

知名商業觀察家、央視財經評論員、各大新媒體平臺頭部作者。

他熟悉資本市場,發表文章數百萬字,內容有高度,有影響力,傳播覆蓋面廣,就房地產企業與人物出版過多本專著。

文章來源:樂居財經

相關焦點

  • 評論:藍光與優秀企業家的眼光
    楊鏗和藍光集團的創業故事,可以說是改革開放大時代優秀企業家湧現和優秀民營企業成長的一個縮影。閱讀《藍光創業史》,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事實,即藍光知名於地產,但並非起跡於地產。企業創始人楊鏗開始是做汽車零配件的,在成功而又艱辛的挖了第一桶金後,於上世紀90年度初開始做地產,而且是在西部成都。終於一炮打響。
  • 創業公司要不要多元化?
    但是今天再來談這個話題,心境完全不一樣了,尤其是對連續創業者來說,專注和多元化已經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就可以抉擇的了,反而變成了一個深奧的「玄學」。我就是一個典型的連續創業者,貝貝從最早的母嬰平臺起步,後來還做了社交電商、自有品牌,嘗試了很多產品和商業模式,在這個問題上有一定的經驗教訓,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思考。
  • 藍光存儲,比想像中更有價值!
    像我這樣,不出差的,卻總想出去見識一下,只要離開北京,去哪兒都行,哪怕是天津。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眾多京都女俠中的一位。她以前是看建行的,後來出來跟人創業,之後明顯感覺她生活發生了變化,在她眼裡,高鐵就是地鐵,每次出差要麼是圈地運動,一日一城,要麼就是當日往返,住宿都省了。
  • 「李子柒現象」,對創業青年有哪些啟示?
    三、「李子柒現象」對當前青年創業之啟示1. 鄉村創業前景廣闊在當前鄉村振興與產業扶貧背景下,城鄉二元結構差距在逐步縮小,城鄉之間以及鄉村內部面臨深刻變革,打破既有格局意味著各類要素將加速流動並進行重構,將是鄉村創業機遇期不斷延展的過程。
  • 韓森深度解讀盒子支付「共享金融商業生態系統」
    盒子支付CEO韓森在企業歷時5年之後,於《2016戰略新品發布會》上提出「共享金融商業生態系統」。一個全民參與,多業態共生的超級生態,讓人不得不暢想,盒子支付創造了未來還是迎合了趨勢?當其模式聚變後的世界又會是怎樣?
  • 口述創業史——為何是王寧?為何是泡泡瑪特?| 光華案例
    作為一家年輕人創業的潮流雜物渠道商,泡泡瑪特究竟因何能夠轉型為潮玩零售商、IP品牌運營商,未來指向成為全球領先的潮流文化娛樂公司?在潮流、創意、IP運營能力一向並不充沛的國內市場,泡泡瑪特為何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開宗立派」和持續引領?泡泡瑪特的崛起是近年來一個備受矚目的成長案例。日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一弛教授、研究員王小龍撰寫的案例《口述創業史——為何是王寧?
  • 這家估值超10億的創業公司,用一部紀錄片講述如何引領新辦公生態
    9月16日,BEEPLUS蜜蜂科技在上海舉辦了成立五周年的慶典活動,並以一場別開生面的企業紀錄片《始終創業》觀影活動,與包括投資方、客戶與合作夥伴、新聞媒體、品牌粉絲以及BEEPLUS華東分部員工在內的近200人一起,為公司的五周年司慶獻上祝福。
  • 2015年創業公司的7大死亡陷阱
    原標題:[亦觀察] No.667 7家創業公司2015相繼死去,代表的7大死亡陷阱江湖上有一個傳說,90%的創業公司都會死!在CB Insights公布的近年死亡的146家公司的名單上,有7家公司較為典型,他們曾經信心滿滿,也想過要改變世界,無奈現實殘酷,這些曾經炙手可熱的公司出於種種原因沒有挺過2015年。從它們的死亡裡,其他的創業公司能夠學到些什麼?
  • 音悅臺:真正的高手,是這樣「撩」粉的【商評新商業】
    前不久,本刊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兼任教授周宏騏,元智商業模式研究院院長林桂平、高級研究員郭辰,一同採訪了音悅臺創始人張鬥,對音悅臺的發展歷程、商業模式等進行了詳盡了解與深入探討。我們希望通過音悅臺的案例,能夠對上述問題進行初步解答,也希望給有意布局泛娛樂時代粉絲經濟的企業帶去一些啟示。
  • 國銳集團長三角區域再發力 攜手藍光集團共同發展
    日,北京榮華天地,國銳集團與藍光環滬區域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地塊周邊教育資源和生態資源也極為豐富。教育資源有潞城小學、潞城中學等,地塊以東有劉國鈞職業技術學校、省常中戚墅堰分校。生態方面,地塊一公裡範圍內,分布著丁塘河溼地和玫瑰湖兩個生態公園。
  • 商業項目與新興品牌如何聯合打造「生態共同體」?
    消費升級、實體商業、新興品牌、投資風口,創新創業......這些都當下商業地產行業發展的關鍵詞,在商品和服務之外,趣味、顏值成為時下消費者的最愛。面對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消費升級如今已成為實體商業共識。
  • 藍光西環裡怎麼樣?周邊配套好嗎?藍光西環裡樓盤詳情
    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素來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作為新一線城市的領軍人物,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商業發展上都早已今非昔比。城西擁有上前年的文化底蘊,在這座城市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接下來,一起去看看光華大道上藍光西環裡的項目優勢吧。
  • 藍光西環裡怎麼樣?打造城西商業新地標,推動現代品質人居
    然而,縱觀城西既成的三大商業中心,雖能滿足大眾家庭消費的基礎需要,但缺乏精準定位的中高端消費場所,滿足城市精英的生活品質與格調需要。而藍光西環裡則洞察城西經濟發展需要,以輕奢時尚為發展定位,打造一站式城市級綜合商業聚合體項目,切實填補城西輕奢商業布局上的空白。
  • 泰國創業市場的機遇在哪裡?這 5 家創業公司嶄露頭角
    編者按:泰國的創業市場的不斷發展吸引了政府的支持以及投資者的目光。雖然欠發達的基礎設施建設、激烈的競爭以及剛起步的創業生態系統仍是巨大挑戰,但這也為突破性技術以及創業公司帶來了機遇。從過去幾年的情況來看,泰國創業公司的表現並沒有辜負市場期望。本文介紹了5家不錯的泰國創業公司及其創始人。
  • 風口之後:成都VR創業公司的堅守與轉型
    在用戶基數不大,又沒有了大公司資源支持的情況之下,肖乃華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創業公司難以長期堅持做大型遊戲。 今年年初,凱旋科技正式轉型,從VR遊戲研發轉型到ARPG類遊戲研發中。肖乃華也與虎哥分享了轉型背後的邏輯。
  • 成都買房:藍光西環裡怎麼樣?藍光西環裡配套好嗎?
    成都買房:藍光西環裡怎麼樣?藍光西環裡配套好嗎?藍光西環裡以輕奢時尚為發展定位,打造一站式城市級綜合商業聚合體項目,切實填補城西輕奢商業布局上的空白。 藍光西環裡位於青羊萬達同輝國際學校旁,建面約40-60㎡城市小戶,均價約1萬6 。還有70-130㎡戶型正在遞減中。
  • 夢想小鎮:創業「良倉」這樣造
    5年前,在杭州城西古鎮倉前的一片稻田上,一片舊糧倉在短短160天內被改造成一座座創業「良倉」,夢想小鎮誕生了。5年來,小鎮與創客們的夢想一起長大,從最初匯聚80個項目、830名創客,到今天累計集聚2203個創業項目、18800名創業人才。2019年,更是因舉辦全國雙創活動周主會場活動,馳名全國。
  • 2020年創業,做雲計算淘寶微商小程序餐飲?看清疫情下的創業趨勢
    杭州這家創業咖啡館的經歷,如今正是疫情下中國創業背景的縮影。但是,與之相反的是,在疫情重壓之下,各種各樣的裁員或減員的戲碼上演,正當的卑劣的光明的陰暗的手段在商業場上的各個角落上演,往日中國企業家或者老闆們的溫情脈脈重視人才都被撕下了虛偽的面紗,許多人被從公司裡「請」來,扔到大街上,扔進失業的洪流裡。
  • 3D電視之死,啟示什麼?
    其次,收看內容需要配套設備,如高清機頂盒(數百元),3D藍光DVD播放器(千元左右),3D藍光電影光碟(150-300元)。3、佩戴3D眼鏡無法長時間觀看觀看3D電視必須佩戴3D眼鏡也是一大硬傷。根據電視所用技術的不同,選購眼鏡還分偏振式和快門式,這些無形中又提高了門檻。佩戴3D眼鏡觀看電視,時間一長很容易產生不適感。
  • 天眼查:從「查公司」到「開公司」 深化建設互惠互利互促生態
    作為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旗下,素來與廣大企業主緊密相連的商業安全平臺天眼查,在走訪市場時發現,除了自身主營業務,創業者還需要處理「開公司」所必須的註冊、財務、稅務、商標、法律等多方面事務,基於此推出了企業服務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