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於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的羅依體,目前為止,拍了幾部微電影,每一部都獲了一些獎,獎的名氣都不大,但都是實打實的比出來的。
羅依體從讀書時候起,就堅信實拍是唯一的成長途徑,從學校裡跟隨老師四處參與實拍項目,到後來自己四處化緣眾籌,拍攝了幾個微電影。
他對自己未來的規劃,全部都只和電影有關。
關於故事的講述方式是羅依體從第一部微電影《阿姐》就明確了的——平鋪直敘的記錄日常生活裡各種的場景和聲音,用時間推進故事,沒有任何的巧合和偶發事件,故事的結局從一開始就可以被預料。而這種旁觀者清的無力感讓一個個普通的故事充滿了最迷人的光。哪怕微弱,卻有溫度。
更像是一個無頭無尾的童年碎片,在他最新的微電影短片《一張電影票》裡,深山裡的小男孩,為了去鎮上看一場電影,偷了媽媽的戒指,騙了照相攤的相機,騙了一群想拍張照的孩子,千方百計湊夠了電影票錢,最後卻錯過了去鎮上的火車。
這一次,羅依體把專注點放在了電影製作的手法上。
在選擇上充滿個人經驗的場景們在甘洛的小鎮裡拼接出一個城鎮、鄉村相互交錯的時空。這讓故事在講述上獲得了相應的自由度,這是一直立志要做故事長片的導演羅依體最想要的。劇情的構架,演員的選擇比他以往的作品多了幾處適當的設計,鏡頭使用卻比以往更加穩重和篤定,把旁觀者的視角確定後,這個原本略顯虛無的故事變得真實許多。
最後戛然而止的結局雖略顯套路,卻處理得乾脆利落,讓人信服。
《一張電影票》在這近日召開的「中國教育電視協會高校電視專業委員會暨第七屆『視友杯』」上獲得了「最佳導演、編劇、故事片」等三個一等獎,與會的來自全國從事電影教育的老師們對這個微電影評價如下:「一些作品開始注重電影的品質,充分表現出專業性的特質,如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的《一張電影票》,是一部非常出色的藝術電影,其劇情構思、場景調度、表演、臺詞及電影影調的處理均非常到位,體現了高校電視臺微電影創作的新高度。」
溫和內向,話語不多,是羅依體第一次見面給大多數人的印象,和朋友聚會,他可以在角落裡微笑著坐上一整晚,不喝酒,也不抽菸;但涉及電影,他對自己堅信的那部分從不苟同他人,儘管面帶微笑。
每次看到他做的微電影,我都在想,民族電影的未來,應該有他一席之地。
但我還是曾給他說過:「哪怕以後你有機會也不要試圖重拍<支格阿魯>,不然朋友都沒得做。」
這點,不是我故弄玄虛。
導演、編劇羅依體——90後,涼山人。即將畢業於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導演和攝影專業本科,拍過紀錄片,MV,VSR,網絡電影,開過工作室。曾獲得全國美育成果二等獎,世界大學生金駿獎,第二屆四川大學生原創微電影大賽最佳導演,優秀攝影獎等。
關於《一張電影票》導演這樣說
一個鄉村三年級學生,自己從來沒有看過電影,所以經常去聽別人講。青春期的叛逆在他身上已經初露端倪,他跟朋友打架,還經常逃課,時常被母親責備,老師嫌棄,可是母親的碎碎念,老師的責罵,體罰,完全對他不構成威脅,他態度恭謙我行我素,後來聽說鎮上要放映一次電影,為了找到錢去看電影,他不但偷了母親的嫁妝,還忽悠女孩的相機騙同學的錢 電影放映的時間越來越近,可是錢卻還沒有足夠一張電影票和來回的車費最後他決定只買一張單程票,終於把票買好了,他興奮的等著,當第一次開始期盼願望達成時,可是父母還沒有睡不敢出門,從而耽誤了車票,等他到車站的時候,火車已經離開空空如也,而此時,鎮裡的電影已經在準備放映《小鞋子》……
成長,有時並不美好,美好的是成長過程中,我們試圖證明自己那顆勇敢的心。這樣不計後果的放肆,可能也只能有那麼一次,只一次足夠。所以我想有過一個別樣的青春,為夢想努力過,也許將來對人生意義會有更好的理解,雖然現在的年紀還不清楚這裡面到底會產生什麼奇異的化學反應,但是我知道一定會不一同這就足夠了。
短片的呈現,無論在情節、置景、表演,還是臺詞上一定要真實。因為真實才能最感人的 .我相信很多人的童年時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這個短片不僅是時間與夢想的關係,更是一個讓80後90後更加回憶童年往事的情節,希望最後能和有相同經歷的人共鳴,童年沒有貧窮,沒有時間意識,此片能展現孩子的童年美好時代與純樸真實的童心,願我們繼續追夢,永葆童心。
經羅依體同學授權,向騰訊視頻上傳了《一張電影票》超清版,但屢次嘗試都被騰訊駁回,原因是已在優酷上傳且有原創保護,因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進入優酷觀看,或者複製以下地址到手機、電腦瀏覽器打開:
http://player.youku.com/embed/XMjg3Mzg3NzI4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