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用彝族音樂講述故鄉親情

2020-11-13 光明網

本報訊(記者高麗)《長子》這首歌講的是一位彝族男性的成長故事。歌中的長子原型就是歌曲作者、演唱者吉胡的父親。歌詞通篇都是對話,像一首需要細心品讀的詩。

吉胡說,父親作為長子,付出很多,一直是除了父母之外的「大家長」。歌詞開始是長子分別對母親、父親說的話。通過說話的內容,展現了尚未成年離家的彝族長子的生活狀態,包括他對母親、父親和兄弟姐妹的情感。第二段歌詞是長子對愛人、布穀鳥說的話,還有爺爺和媽媽對即將遠行的長子說的話。吉胡說,當長子成年後遇到自己的愛情,開始從他的爺爺那裡領悟到更多的人生哲理,「阿普說著,人再遠,落幕時,魂要歸」。大愛與小愛,讓長子成長為成熟堅毅的彝族男人。副歌是母親在長子要離家前,對他的叮囑與思念,鼓勵他追尋夢想,吉胡用彝族女性哭腔的感覺寫下這段旋律。

吉胡說:「《長子》是我站在父親的角度去闡述一個平凡彝族男人面對親情、愛情、理想時的情感狀態。」也是從這首歌起,吉胡開始找到屬於自己的音樂道路,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做一張具有流行文化元素的關於彝族文化和情感的音樂專輯。

現在,只要有時間,吉胡就會回到大涼山,採錄彝族民歌。作家蘇童說,鄉土是滋養一個作家最大的糧倉。對音樂創作者吉胡來說,也是如此。他希望能夠用流行音樂形式來講述關於故鄉豐富多彩的故事,完成好自己的彝族音樂三部曲。

來源: 今晚報

相關焦點

  • 用國際舞蹈講述民族故事,彝族拉丁、佤族拉丁、傣族華爾茲舞動校園
    ;傣族華爾茲,將傣族的柔美和華爾茲的優雅華麗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三套民族體育舞蹈,融入了民族舞蹈的不同特色,是在用國際舞蹈的形式講述和傳播民族的故事。」「傳統的體育舞蹈背景音樂是西方音樂,但為了展示我們雲南的民族特點,這三套民族體育舞蹈的背景音樂都是請我們雲南知名音樂家進行創編,彰顯我們雲南民族的特色。在歌上,採取了雙語的形式,每一首曲都會用本民族的語言唱一遍歌詞,再用漢語唱一遍歌詞,用這樣的原創音樂再結合舞蹈動作,使學生在完成動作、享受音樂的過程中了解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問及民族體育舞蹈背景音樂的創編,田應娟介紹說。
  • 彌勒彝族是哪裡人,他們有什麼特別?
    彌勒彝族阿細人,自稱阿細潑,居住於彌勒城西北部的西山(西一鎮、西二鎮、西三鎮統稱)。西山方圓923平方公裡。境內群山環抱,萬木蔥蘢,山嶽起伏,地勢險要,這裡是朱家璧將軍領導的雲南反蔣武裝鬥爭著名的革命老區,是阿細先基的發祥地,阿細祭火的原生地,還是名揚中外的阿細跳月的發源地。
  • 《大海啊,故鄉》轟動天府之國
    ,故事片音樂,電視片音樂,電視連續劇音樂,話劇音樂,廣播劇音樂及紅遍大江南北膾炙人口的影視歌曲。2018年由喬萬鈞先生發起並作為總策劃、總指揮的《大海啊,故鄉》王立平音樂作品全球80場巡演,已在全球巡演23場。2018年榮獲中國發展十大傑出文化人物」第一名。2019年榮獲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的殊榮。喬萬鈞先生希望通過歌聲來宣傳中華漢文化,促進中西文化的交流,他專業的音樂素養,精湛的指揮藝術蜚聲海外,響譽全球!
  • 彝族歌手吉則日谷原創歌曲《巫呷謠》重磅首發!
    自小喜愛音樂,擅長葫蘆絲,手鼓,笛子 彝族口弦等樂器。喜愛音樂也得益於其父母,父親母親都是彝族民間原生態音樂能手,父親擅長克哲(kepnrep),母親擅長牛牛(nyopw)。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吉則日谷吸收了很多彝族音樂元素,漸漸愛上了音樂。在故鄉的山坡上,他的歌聲陪著牛羊,伴著鳥語花香。創做了不同風格的音樂。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彝族青年歌手歐牧(俄木)優諾的不凡之路
    歐牧優諾出生在彝家火塘邊,生長於大山裡,她從小說著母語、浸潤在彝族文化的土壤裡,聽的是祖輩傳下來的彝族山歌。但小時候條件艱苦,除了隨便哼唱幾句,音樂和理想是搭不上邊的,自己是否在音樂方面有天賦和愛好更無從知曉。
  • 《邊山》親情和故鄉是被烙上的印記
    很有情懷的電影 親情 友情 愛情 平凡的生活 有人從彩霞中獲得安慰 陪伴了自己的孤獨 有人因為彩霞的獲得感動 寫成了文字成為了作家 親情是一個解不開的結 無論誰對得起誰 誰辜負了誰 在人們心裡都有那個讓我們柔軟 或者過不去的坎 今天還能安慰我們 感動我們的是什麼 我的故鄉是廢港 / 我的故鄉太過貧窮 / 唯有彩霞可以示人 / 就算沒法活的出彩 / 也別活的太寒酸 / 弄丟那些無法擁有的種種 /
  • 《金色索瑪花》今晚接檔《裝臺》亮相央視一套,講述涼山彝族同胞的...
    作為由總臺出品且唯一一部在涼山全程拍攝、講述涼山脫貧攻堅故事的電視劇,《金色索瑪花》圍繞駐村第一書記萬月、州委副書記陳儀和村主任古達及其家中「三朵金花」等核心人物的故事展開,展現了涼山彝族同胞在脫貧攻堅戰中艱苦奮鬥,一步步走向富裕幸福的過程。
  • 將民族音樂帶向世界!首位彝族全能唱作人沙楠傑的音樂之路
    作為一位彝族少年,沙楠傑將西南彝族歌曲雄渾的民族特色和如今的流行音樂相融合,給華語樂壇帶來了一股全新風氣。連綿的青山給彝族賦予了獨特的文化傳承,但也是因為大山,這使得彝族的歌聲難以傳唱流行開來。沙楠傑從小就立志要帶領彝族的歌聲讓全世界傾聽,所以沙楠傑考上了四川音樂學院,專業的學習奠定了沙楠傑雄厚的樂理知識。
  • 吉狄馬加的詩與彝族傳統文化
    ——吉狄馬加《致自己》 最近出版的吉狄馬加的第二本詩集《一個彝人的夢想》的序言中,著名詩評家孫靜軒寫道:一個彝人,一個有文化有知識覺醒了的彝人,而且是一個具有現代意識的民族詩人,以他獨特的感覺,以他富有音樂美和繪畫美的筆調,寫出了他的夢想和他那個古老而神秘,痛苦而倔強的民族的夢想,這本身就具有極大的魅力
  • 彝族音樂網 | 新歌首發.牧羊兄弟組合原創歌曲《戀人阿呷》重磅來襲!
    自小喜愛音樂,擅長葫蘆絲,手鼓,笛子 彝族口弦等樂器。喜愛音樂也得益於其父母,父親母親都是彝族民間原生態音樂能手,父親擅長克哲(kepnrep),母親擅長牛牛(nyopw)。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吉則日谷吸收了很多彝族音樂元素,漸漸愛上了音樂。在故鄉的山坡上,他的歌聲陪著牛羊,伴著鳥語花香。創做了不同風格的音樂。吉則日谷個人原創作品。
  • 彝族歌劇《聽見索瑪》以情動人
    《聽見索瑪》整部劇沒有一句臺詞,全部用唱段表達。講述脫貧攻堅 彝族村寨的真實生活  「我不是大雁,掠不過山巒;我不是太陽,不知曉天地冷暖。月亮升起,輝映夜色的臉;山巒側耳,傾聽月缺月圓;我不是月亮,看不見山外;山外那座山,我渴望看見。」首演當晚,《聽見索瑪》一開場,就通過一句句極具彝族特色的吟唱,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了大涼山的蒼茫遼闊。
  • 音樂系列紀錄片興起 要用動人旋律講述紀實故事
    原標題:音樂系列紀錄片興起,音符中的時代記憶被更多挖掘  用動人旋律講述紀實故事    音樂系列紀錄片《踏歌行》把音樂作為紀實影像的豐富素材  近年來,隨著各類音樂綜藝的播出,各色音符和旋律不斷縈繞於觀眾耳畔。然而音樂的藝術價值不止於作品本身,背後的故事、音符中的時代記憶,同樣彰顯其價值。
  • 首個中國彝族音樂產業基地建成 6大項目助推涼山音樂產業騰飛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勤華 張林忠)12月29日,中國彝族音樂產業基地運營啟動儀式在涼山舉行,這是2016大涼山冬季陽光音樂季的核心內容之一,當天同時宣布啟動的項目還有,涼山州音樂藝術學校開校、羅蘭音樂教育涼山分校開校、蕎麥音樂網上線、非遺音樂專輯《典藏大涼山》音樂發行。
  • 《不要怕》背後的故事:彝族少年的另一個光輝歲月
    >mox nyi ap qyp o,無論嚴寒cax nyi ap qyp o.或酷暑hnax nyi tat qyp o,無論傷痛shax nyi tat qyp o.或苦難(歌詞)現在我們來說一說,《不要怕》背後講述了一個彝族少年的勵志故事
  • 廣東音樂的故鄉與他鄉
    1955年2月2日,廣東省廣州市戲曲改革委員會粵劇音樂研究組合影廣東音樂的黃金時代,正是從故鄉到他鄉發生影響的時代。餘其偉在文章中寫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商品經濟最為發達的香港和上海,舞場及茶座歌場的興盛,唱片工業的引領,廣東音樂第一個黃金時代因之形成。這就是一些學者津津樂道的 『雙城的故事』。
  • 今日彝族年
    《火把節之夜》這首歌由國家一級編劇、導演,56sing音樂網藝術總監、四川省音樂藝術發展促進會終身榮譽主席張東輝作詞,田豐作曲,樂曲描述了彝族人民慶祝火把節的情景,具有濃鬱彝族風味,極富歌唱性。彝族年,彝語稱為「庫斯」,「庫」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大小涼山彝族傳統的祭祀兼慶賀性節日。「庫斯」一般選定在農曆十月,莊稼收割完畢的季節。彝族年為3天。各地區彝族年沒有固定、統一的時間,多數在秋末初冬的十一月中旬左右舉行。具體的過年時間需由當地通曉天文曆法、德高望眾的人來決定。
  • 彝族第一個走向國際的彝族女星,被譽為中國的「麥當娜」!
    民族情愫沉澱心頭吉胡阿依的出生地涼山州,是中國彝族傳統曲調和彝族民歌的發源地。彝族音樂風格古樸,民族特色鮮明而濃鬱。媽媽告訴她,彝族人稱那鳥為「阿烏」。當晚吉胡阿依做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美夢,夢見自己站在五彩繽紛的舞臺上,裝扮得像「阿烏」鳥那麼漂亮,唱出的歌聲像「阿烏」鳥那麼嘹亮!從此「阿烏」成了吉胡阿依心中的吉祥物。沒想到不久,吉胡阿依又從電視上認識了一位名叫「阿烏」的彝族歌唱家,她由此堅定了將來也要做一個優秀的彝族歌手的願望。
  • 盤點彝族村寨建築文化特色,全面了解真正彝族文化
    1.權權房是舊時彝族的傳統民居,流行於貴州彝區,為貧苦階層居住的一種簡易房舍。一般以兩根插入地下的樹杈作柱子,一根樹棒橫在叉上作為橫梁房架,四面用茅草遮掩而成,無牆壁,是一種古老的居住形式。涼山過去的原始棚屋也屬此類。
  • 《黃土高坡》、《我熱戀的故鄉》、《信天遊》主創講述歌曲背後的...
    開闊寬廣的黃土高原,孕育催生了具有廣闊,宏大氣質的西北風音樂。這種博大沉雄的音樂,以跳動多變的節奏,直抒胸臆的風格,激活了古老的傳統音樂的生命力。本期節目,我們將通過《黃土高坡》、《我熱戀的故鄉》、《信天遊》這三首歌,來呈現「西本風」濃烈的陽剛之美,展現它貫通環宇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