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鏡頭語言術語大合集!

2021-02-18 淘夢


商務合作請添加

小編微信:TMBB1000

我們通常可經由攝影機所拍出來的畫面看出拍攝者的意圖,因為可從它拍攝的主題及畫面的變化,去感受拍攝者透過鏡頭所要表達的內容,這就是所謂「我的鏡頭會說話」,也就是一般所講的鏡頭語言

在影視製作中,尤其是在前期的拍攝中,電影製作人需要對鏡頭語言非常熟悉,什麼樣的鏡頭表現什麼樣的主題內容,電影製作人都要熟知於心。

一、電影、電視的景別

景別,根據景距、視角的不同,一般分為:

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一說為半遠景)三個層次。

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遭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臺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中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致,也稱為「中近景」。

  

近景:指攝取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寫:指攝影、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板機等。


二、攝影、攝像機的運動(拍攝方式)

推:即推拍、推鏡頭,指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前的運動拍攝,取景範圍由大變小,分快推、慢推、猛推,與變焦距推拍存在本質的區別。

 

拉: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後的拉攝運動,取景範圍由小變大,也可分為慢拉、快拉、猛拉。

  

搖:指攝影、攝像機位置不動,機身依託於三角架上的底盤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觀眾如同站在原地環顧、打量周圍的人或事物。

  

移:又稱移動拍攝。從廣義說,運動拍攝的各種方式都為移動拍攝。但在通常的意義上,移動拍攝專指把攝影、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動中拍攝對象。移拍與搖拍結合可以形成搖移拍攝方式。

  

跟:指跟蹤拍攝。跟移是一種,還有跟搖、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將跟攝與拉、搖、移、升、降等20多種拍攝方法結合在一起,同時進行。總之,跟拍的手法靈活多樣,它使觀眾的眼睛始終盯牢在被跟攝人體、物體上。

  

升:上升攝影、攝像。

  

降:下降攝影、攝像。

  

俯:俯拍,常用於宏觀地展現環境、場合的整體面貌。

  

仰:仰拍,常帶有高大、莊嚴的意味。

:甩鏡頭,也即掃搖鏡頭,指從一個被攝體甩向另一個被攝體,表現急劇的變化,作為場景變換的手段時不露剪輯的痕跡。

  

懸:懸空拍攝,有時還包括空中拍攝。它有廣闊的表現力。

  

空:亦稱空鏡頭、景物鏡頭,指沒有劇中角色(不管是人還是相關動物)的純景物鏡頭。

  

切:轉換鏡頭的統稱。任何一個鏡頭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綜:指綜合拍攝,又稱綜合鏡頭。它是將推、拉、搖、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懸、空等拍攝方法中的幾種結合在一個鏡頭裡進行拍攝。

  

短:指短鏡頭。電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約合膠片15米以下的鏡頭;電視30秒(每秒25幀)、約合750幀以下的連續畫面。

  

長:指長鏡頭。影視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連續畫面。

  

對於長、短鏡頭的區分,世界上尚無公認的「尺度」,上述標準系一般而言。世界上有希區柯克《繩索》中耗時10分鐘、長到一本(指一個鐵盒裝的拷貝)的長鏡頭,也有短到只有兩格、描繪火光炮影的戰爭片短鏡頭。

  

反打:指攝影機、攝像機在拍攝二人場景時的異向拍攝。例如拍攝男女二人對坐交談,先從一邊拍男,再從另一邊拍女(近景、特寫、半身均可),最後交叉剪輯構成一個完整的片段。

  

變焦拍攝:攝影、攝像機不動,通過鏡頭焦距的變化,使遠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見,或使近景從清晰到虛化。

  

主觀拍攝:又稱主觀鏡頭,即表現劇中人的主觀視線、視覺的鏡頭,常有可視化的心理描寫的作用。


三、影視的畫面處理技巧

淡入:又稱漸顯。指下一段戲的第一個鏡頭光度由零度逐漸增至正常的強度,有如舞臺的「幕啟」。

  

淡出:又稱漸隱。指上一段戲的最後一個鏡頭由正常的光度,逐漸變暗到零度,有如舞臺的「幕落」。

  

化:又稱 「溶」,是指前一個畫面剛剛消失,第二個畫面又同時湧現,二者是在「溶」的狀態下,完成畫面內容的更替。其用途:①用於時間轉換;②表現夢幻、想像、回憶;③表景物變幻莫測,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轉場,敘述順暢、光滑。化的過程通常有三秒鐘左右。

  

疊:又稱「疊印」,是指前後畫面各自並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銀幕或螢屏上。它是通過分割畫面,表現人物的聯繫、推動情節的發展等。

  

劃:又稱「劃入劃出」。它不同於化、疊,而是以線條或用幾何圖形,如圓、菱、簾、三角、多角等形狀或方式,改變畫面內容的一種技巧。如用「圓」的方式又稱「圈入圈出」;「簾」又稱「簾入簾出」,即像捲簾子一樣,使鏡頭內容發生變化。

  

入畫:指角色進入拍攝機器的取景畫幅中,可以經由上、下、左、右等多個方向。

  

出畫:指角色原在鏡頭中,由上、下、左、右離開拍攝畫面。

  

定格:是指將電影膠片的某一格、電視畫面的某一幀,通過技術手段,增加若干格、幀相同的膠片或畫面,以達到影像處於靜止狀態的目的。通常,電影、電視畫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開始,由靜變動,最後以定格結束,由動變靜。

  

倒正畫面:以銀幕或螢屏的橫向中心線為軸心,經過180°的翻轉,使原來的畫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轉畫面:是以銀幕或螢屏的豎向中心線為軸線,使畫面經過180°的翻轉而消失,引出下一個鏡頭。一般表現新與舊、窮與富、喜與悲、今與昔的強烈對比。

  

起幅:指攝影、攝像機開拍的第一個畫面。

  

落幅:指攝影、攝像機停機前的最後一個畫面。

  

閃回:影視中表現人物內心活動的一種手法。即突然以很短暫的畫面插入某一場景,用以表現人物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和感情起伏,手法極其簡潔明快。「閃回」的內容一般為過去出現的場景或已經發生的事情。如用於表現人物對未來或即將發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預感,則稱為「前閃」,它同「閃回」統稱為「閃念」。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譯,原為裝配、剪切之意,指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是電影創作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它大致可分為「敘事蒙太奇」與「表現蒙太奇」。前者主要以展現事件為宗旨,一般的平行剪接、交叉剪接(又稱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都屬此類。「表現蒙太奇」則是為加強藝術表現與情緒感染力,通過「不相關」鏡頭的相連或內容上的相互對照而產生原本不具有的新內涵。


(關注淘夢:iamtmeng 獲取更多影視乾貨)


剪輯:影視製作工序之一,也指擔任這一工作的專職人員。影片、電視片拍攝完成後,依照劇情發展和結構的要求,將各個鏡頭的畫面和聲帶,經過選擇、整理和修剪,然後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於藝術效果的順序組接起來,成為一部內容完整、有藝術感染力的影視作品。剪輯是影視聲像素材的分解重組工作,也是攝製過程中的一次再創作。

四、其他名詞

前景:鏡頭中靠近前沿或位於主體前面的人或物。在鏡頭畫面中,用以陪襯主體,或組成戲劇環境的一部分,並增強畫面的空間深度,平衡構圖和美化畫面。

  

後景:鏡頭中靠近後邊或位於主體後面的人或物。後景在鏡頭畫面中,有時作為表現的主體或陪體,但大多是戲劇環境的組成部分,有時直接構成背景。

  

中景:處於畫面中間的部分。一般主體會出現在中景或前、中景之間的部位。

  

前景、中景、後景是攝影構圖的基本層次,它們可以使畫面富於層次感、縱深感。有些畫面的層次作了更細緻的劃分,如史匹柏《拯救大兵瑞恩》的許多畫面構圖,可達七八個層次。

  

(關注淘夢:iamtmeng 獲取更多影視乾貨)


內景:也稱「棚內景」。指在攝影棚內搭置的場景(包括室內景或戶外景)。

  

外景:攝影棚以外的場景,包括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等實景,以及在攝影棚外搭建的室內景。優點是真實、自然,具有生活氣息。

  

攝影棚:專供拍攝影視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築物。較大的攝影棚面積一般在4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高度為8米以上。棚內四周有為繪製背景用的天片,裝有各種照明設施、音響條件,以及隔音、通風、調節氣溫、排水等設備。棚內可搭建供拍攝的各種室內外布景。

  

造型語言:傳統意義上指繪畫、雕塑等藝術門類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視覺直觀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總和。對於影視而言,各種視覺造型藝術的手段和技法(如線條、色彩、光效、影調、構圖、透視規律、材料結構、空間處理等)與聲音造型諸因素(音量、音色、音調、運動、方位、距離等),共同形成了它們的造型語言體系。

  

畫外音:指影視作品中聲音的畫外運用,即不是由畫面中的人或物體直接發出的聲音,而是來自畫面外的聲音。旁白、獨白、解說是畫外音的主要形式。音響的畫外運用也是畫外音的重要形式。畫外音使聲音擺脫了依附於畫面視像的從屬地位,強化了影視作品的視聽結合功能。

  

銀幕:一種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製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電影放映設備。

  

寬銀幕電影:本世紀50年代興起的新型電影,採用比標準銀幕寬的銀幕,可以使觀眾看到更廣闊的景象。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採用橫向壓縮畫面的變形鏡頭來拍攝和放映寬銀幕影片,使放映畫面高寬比由普通銀幕電影的1:1.33,變成 1:1.66至1:1.85,故稱之為變形寬銀幕電影。

  

遮幅寬銀幕電影:也稱「假寬銀幕電影」,使用35毫米膠片,拍攝和放映時,在攝影機和放映機片窗前加裝格框,遮去畫幅的上下兩邊,以壓縮畫面高度,但不改變畫面寬度,能得到與變形寬銀幕電影相同的銀幕效果。攝製這種寬銀幕電影的方法較為簡便,已得到廣泛採用。

  

聲畫同步:也即音畫同步,指影視作品中的對白、歌曲和聲響與畫面動作相一致,聲音(包括配音)和畫面形象保持同步進行的自然關係。

  

聲畫平行:影視作品聲畫不同步的一種情形,也稱聲畫並行、聲畫分立,指影視作品中聲音與畫面所表現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藝術風格和戲劇性矛盾衝突相互貼近,但速度節奏並不同步,聲音與畫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邏輯展開,互相補充,若即若離。其基本特點是聲音(尤其是音樂)重複或加強畫面的意境、傾向或含義。說明性音樂、渲染性音樂都屬於聲畫平行的音樂。

  

聲畫對位:影視作品聲畫不同步的另一種情形,包括兩種藝術處理方式:(1)聲畫對比。聲音與畫面的內容和情緒一致,但存在量度、節奏的反差。 (2)聲畫對立。聲音與畫面的形象和情緒完全相反。

《拉片課——經典影片劇作分析》無論是編劇、導演想提高專業修養,還是藝考、考研備考學習,都能幫到你!

北京電影學院楊麒超老師攝影拉片課︱《影片攝影拉片課段落精讀—從觀念到視聽的轉換過程》視頻拉片課程上線,共5個小時,23課時,帶你從大師的作品中學習拍攝,助你快速成長。

本文完

如果本文對你有用

歡迎點讚和轉發~

戳下方,這裡有專業實用的影視課程,改變從學習開始!

相關焦點

  • 變焦鏡頭的電影語言
    變焦就是攝影機配備變焦鏡頭,在不動機器的情況下對物體進行拉近(zoom in)或拉遠(zoom out)的處理,以此來改變景別。「zoom」這個單詞借用自飛行術語,指飛機俯衝或機頭急拉的動作。變焦鏡頭是什麼時間發明的呢?答案眾說紛紜,也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清楚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原文」跳轉維基百科。
  • 電影《集結號》鏡頭語言的探析
    一、鏡頭語言的定義所謂「鏡頭語言」,是指運用形象的類似電影電視的畫面或畫面組合的文字來表現事物的一種語言方式。鏡頭語言也叫做電影蒙太奇,鏡頭語言包括對景別的把握,以及攝影機機位的運動,也就是以鏡頭的移動來表達特定的信息。
  • 電影術語揭密
  • 【影視術語英語】Unit12攝像機-電影語言
    說到攝像機,就得提到具體拍攝到的東西,電影語言Film Language和藝術技巧Artistry通過構圖Framing、角度Angles和鏡頭運動Camera Movements來實現。即使有了完美的構圖,也還是要記住鏡頭不總是靜態的Static,鏡頭運動Camera Movements也有其獨特的語言。例如推近A Push,是將鏡頭推近動作主體,能營造緊張感Build Intensity。
  • 一堂專業電影課:來講講變焦鏡頭的電影語言
    變焦就是攝影機配備變焦鏡頭,在不動機器的情況下對物體進行拉近(zoom in)或拉遠(zoom out)的處理,以此來改變景別。「zoom」這個單詞借用自飛行術語,指飛機俯衝或機頭急拉的動作。變焦鏡頭是什麼時間發明的呢?答案眾說紛紜,也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清楚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維基百科。
  • 北野武電影合集
    「日本電影的將來就拜託你了。」——1997年北野武的電影《花火》上映時,黑澤明給他寫了一封信,裡面有這樣的一句話。關於北野武的演員、導演生涯,以及他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這裡不再複述,如其所言「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這是一個將「向死而生」刻印在身體裡每一個細胞的偉大的電影人,他的個人風格十分多變但又非常統一,用固定鏡頭和極其犀利的剪輯將影像中暴力美學的電影語言推上了新的高度,而另一邊的極致是感情的細膩與極大的悲憫,「 極深的暴力當中隱藏著極致的溫柔。」
  • 最全的常用音樂術語大合集!
    音樂術語是指在音樂表演中用來指導演奏者表演的專業術語。分為速度術語,力度術語,表情術語三大類。
  • 傑森·斯坦森電影大合集,沒想到他是以搞笑電影出名的
    傑森·斯坦森電影大合集《兩桿大煙槍》電影雖然幽默搞笑,但不僅僅是用滑稽的動作語言來逗笑觀眾,而是用出乎意料的情節來達到這種黑色幽默的效果,可以說這是傑森·斯坦森的成名作,也是他最搞笑的一部作品。《怒火攻心》
  • 什麼是鏡頭語言?
    連龍那麼稀有的物種都」生九子,各不相同」。何況人乎?林子大了,啥鳥人都有。。。。。所以郝老師對於這類」思路怪癖「的主兒,真心懶得搭理。提起這句話,是因為這件事很重要!"鏡頭語言"不屬於「理論派」,跟"動手"也不能對立起來。實際上鏡頭語言是很實際的東西。只要你做影視節目,無論是哪個崗,都得掌握鏡頭語言。
  • 什麼是視聽語言?帶你了解視聽語言基本內容及對於電影的重要性
    今天我們介紹的是關於「視聽語言」的基本簡介和理解方法。電影作為一門畫面與聲音結合的藝術產物,分析好視聽語言才能夠更好的把握電影。這篇文章我將分成「什麼是視聽語言?」、「視聽語言的內容(上)」兩個部分來介紹,可以做筆記記錄一下。什麼是視聽語言?視聽語言就是結合畫面的視覺感受,再配以聲音的聽覺感受從而構成的一種「剪輯的藝術」,不只是電影,電視,廣告等影像產物都運用了視聽語言並且也必不可少。
  • 淺析電影鏡頭語言——蒙太奇剪輯(上)
    電影學蒙太奇理論奠基人之一電影的基本元素就是鏡頭,可是沒有任何一位出色的導演願意他所執導的作品,是一堆人在一個固定的機位鏡頭前,發展故事情節;更沒有任何一位合格的觀眾會為此類電影嘆觀止矣!顯然,早在1922年蒙太奇理論大師愛森斯坦意識到了這一情形,他曾在《左翼藝術戰線》雜誌上發表了《雜耍蒙太奇》。這是第一篇關於蒙太奇理論的綱領性宣言。
  • 重溫不朽影史經典電影合集(上)
    簡明精練的鏡頭再現了慘絕人寰的戰爭實況,也以細膩流暢的手法寫活了保羅愛國迷夢的幻滅。影片結尾處保羅捉蝴蝶被子彈擊中的鏡頭,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瞬間。點擊下方圖片,觀看完整影片↓↓這部電影中很多的敘事語言都顯現出極大的張力,以至於後來田壯壯用「雙鉤法」完全照搬了一遍此片,卻顯得毫無生機,可見氣韻是無法模仿的。有人說中國電影一直在學習和模仿,從來沒有自己的傳統,其實《小城之春》就是傳統,但是起點太高了,後人難以望其項背,索性就忽視了它。點擊下方圖片,觀看完整影片↓↓
  • 鏡頭語言:電影鏡頭畫面的構圖
    電影鏡頭畫面構圖是指被攝對象在畫面中所佔有的位置和空間所形成的畫面分割形式;以及光影、色彩等在畫面結構中的組合關係,構成視覺影像。即在二維平面的銀幕上,創造出使觀眾深信不疑的三維的空間感。    電影鏡頭畫面構圖的首要任務是突出主體形象,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準確地引導到影片創作者希望觀眾注意的地方。    電影鏡頭畫面構圖的特點    整體連貫的節奏性——內容完整的一個電影鏡頭畫面通常總是由兩個以上乃至幾十個電影畫面完成的。
  • 鏡頭語言學習
    ·語言的連貫性,聲畫和諧 在影視節目中,如果我們把語言分解開來,往往不像一篇完整的文章,語言斷續,跳躍性大,段落之間也不一定有著嚴密的邏輯性。但如果我們將語言與畫面相配合,就可以看出節目整體的不可分割性和嚴密的邏輯性。這種邏輯性表現在語言和畫面不是簡單的相加,也不是簡單的合成,而是互相滲透,互相溶解,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 鏡頭語言包括這些
    』,也就是一般所講的『鏡頭語言』。 「鏡頭語言」使用在影像的世界裡,雖然和平常講話的表達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所以說鏡頭語言沒有規律可言,只要用鏡頭表達你的意思,不管用何種鏡頭方式,都可稱為鏡頭語言。 而大部份的入門者還是在嬰兒『學講話的階段』,所以無法透過『言語』很清楚的表達他想說的話, 甚至於顛三倒四語焉不詳,更甚至語無倫次令人摸不著頭緒。
  • 珍藏版:50部一生必看的經典電影大合集!
    !
  • 15本分鏡頭書籍!30個分鏡頭腳本範例
    上回提了一下分鏡頭,以考試形式為主,無論是讓你根據文字內容描繪出畫面分鏡頭,還是說電視廣告的分鏡頭,都是把文字內容轉換成電影語言。所以如何學習分鏡頭腳本,換句話也可以說學會如何用鏡頭講故事。當你能把畫面變成分鏡頭語言,你就能寫分鏡頭腳本了回歸正題,說一下這次分享的書。分鏡頭腳本設計教程
  • 認識單反第十八天:佳能鏡頭術語與標識詳解
    雖然佳能改用了電子卡口(EF卡口),放棄了對手動個鏡頭的支持,這讓目前市場上的鏡頭就沒有尼康的那樣複雜,但是這麼多的鏡頭還是很難分清楚。和尼康一樣都存在比如:同焦距的鏡頭也有好多不同的鏡頭,要分清這些還是需要對鏡頭的標識非常的清楚才行。只有了解了這些門道才不會讓那些不良商家給欺騙了,同時也可以在自己選擇鏡頭的時候更佳的準確。
  • 從故事結構,鏡頭語言解讀治癒系電影《一條狗的使命》
    一直以來,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只要是有關寵物的電影,都會覺得很治癒,仿佛寵物那萌萌的表現或搞怪的行為都能喚起自己發自內心的快樂。這類影片往往觸動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比如《一條狗的使命》。@一祠美國治癒系電影《一條狗的使命》是由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的,根據W·布魯斯·卡梅倫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貝利這條狗經歷多次重生,在一次次生命的輪迴中尋找不同的使命,最後又回到了最初的主人身邊的故事。
  • (學音樂必備)史上最全的常用音樂術語大合集!
    音樂術語是指在音樂表演中用來指導演奏者表演的專業術語。分為速度術語,力度術語,表情術語三大類。它使演奏者或演唱者準確的掌握作曲家對作品的要求,提示人們該如何去演奏和演唱,因此,掌握這些音樂術語就非常重要,可以幫助你準確地表達作品的情感。